來不及休息,尹春龍又開始救馬元江。看不到馬元江,尹春龍就隔著斷壁喊:你一定要堅持住啊,我們已經安全把虞錦華救出去了。此刻,虞錦華被截掉的腳仍壓在石板底下,逐漸腐爛,洞內充滿刺鼻的屍體腐臭味。而專業救援隊在晚上10時就已經轉移到其他救援地方去了。尹春龍在電廠員工的協助下,下到洞裏,不停地和馬元江拉著家常,安慰著他。
馬元江說:兄弟,你搞快點,我想喝水。
於是,一根長4米的管子被找到。尹春龍把管子在縫隙裏插了進去,把管子斜起,往裏滿灌礦泉水。雖然沒有喝到水,但是給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心。
在洞裏,尹春龍堅持了3個多小時。實在太困了,他便躺著休息了一會,心裏反複回憶剛才的對話:馬元江的確切位置到底在哪?然後又開始用鏨子往下掘進。
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找電廠的吳耕書記,說:我一定在12小時內把馬元江救出來,如果我被砸死在裏麵,要證明我是怎麼死的。
通過吳耕,他找到上海隊救援隊的一位負責人。上海消防隊的營救人員也加入了營救工作。下午3時,他在樓梯上方開始鑿新的洞。這個洞很小,瘦小的身子鑽進去,正好把洞塞滿,裏麵沒有空氣流動,則極度悶熱,不戴口罩,腐臭味會讓人作嘔。而且,一旦發生餘震,很可能自己也會被牢牢地壓在底下。鑿洞更是件困難的事,匍匐在地,手無法用力,而稍大一點的工具也排也不上用場。3個小時後,尹春龍隱約看到了馬的腳和腰部。這時候,他出來休息了。消防官兵下去繼續鑿這個洞。晚上8時左右,尹春龍又下去了,這次他把蓋在馬元江手、胸、頭部的大瓷磚清掉,頭和手都看到了。
他通知上麵拿葡萄糖水,用管子往馬嘴裏灌。馬元江喝完了一袋醫用葡萄糖水。隻要馬元江的生命能夠維持,救援就成功了一半。尹春龍繼續鑿洞,並鋸掉擋住馬元江出路的鋼筋。
2個小時又過去了,晚上10時,尹春龍被叫到下麵來休息。
次日0時50分,創造奇跡的洞穴再一次創造奇跡,馬元江被抬了出來。
5月20日上午7時30分,尹春龍和同伴去重慶看望了馬元江,當他問醫生:馬元江怎麼樣時,雙眼被蒙住的馬元江聽到聲音立即就說:“小夥子,就是你,是你救的我!”然後,馬元江執意要尹春龍留下了聯係電話。他說,正是尹春龍的營救,再次激發了他的生存欲望,就這樣,他堅持了下來。
當稅學勤費了很大周折最終找到他的家時,鄰居們紛紛上前告訴她,尹春龍為了救人,一走就是近一個月,家裏的蘑菇生意黃了,因為隻有他懂技術,租的4畝地已經退掉了2畝。而且他背著父親把家裏的存款全取走了,現在尹春龍的父母日子過得很艱難,開始找親戚借錢。稅學勤向宣傳中心領導和電力公司領導彙報後,大家都非常感動,想幫助他。可尹春龍又出發去映秀尋找失事飛機去了。
本來我已經和小稅約好,要去他種蘑菇的地方看他。同時也看看能否給他些幫助。可近半年來采訪他的媒體太多了,隻好放棄。等明年再說吧。從小稅那裏第一次聽到他的故事我就在想,這個瘦瘦小小的青年,他一定是天使吧?他的心裏除了幫助別人,沒裝任何念頭。
給我勇氣和溫暖的人
在一次次前往災區采訪的過程中,給我勇氣和溫暖的人,就是誌願者。解放軍從來都衝鋒在前,是職責所在,已被大家所熟悉所習慣;而來自民間的、自發趕往災區的這些誌願者,不僅給了災區人民極大的幫助,還給了全社會的信心和力量,也給予了我非常多的信心和力量。可以說,他們是我的老師,是我心裏的燭光。真的,一想到他們,我願意忽略掉生活中那些亂七八糟的人和事。我願意把我的視線,隻落在他們的身上。
很多時候,一聽到誌願者的故事,我就會為自己的悲觀情緒或厭倦情緒趕到羞愧。
我們軍區總醫院的陳藺雲副政委有一天給我打電話,很激動地說,他想寫寫他們醫院的誌願者,太讓他感動了,比他們醫院的醫護人員還讓他感動。我聽他簡單講了一下情況,也感動得不行。
這次軍區總醫院收治了大量的災區傷員,很多誌願者知道後趕來幫忙。據他說最多的時候有上千名。其中有很多是從很遠的地方趕來的,自己帶著夥食帶著帳篷,也有住在附近的。最老的70多歲,是個歸國華僑,每天早出晚歸到醫院來,年輕誌願者都願意聽他的。最小的16歲,也是每天趕到醫院做事。還有好幾位是殘疾人,主動要求陪伴那些作了截肢的災民,用自己的親身處境去開導安撫他們。還有很多退伍老兵,雖然不能上一線,也一定要奉獻一份力量,不負曾經的軍旅生涯。
陳藺雲副政委說,我和我們醫院的老專家曾祥元已經搜集了大量的素材,想請教你該怎麼寫。
我說,你就放開寫好了,我相信怎麼寫都會讓人感動的。
後來稿子送來了,題目叫《大愛如歌》。我看了,真是非常感人,讓我在煩躁的現實生活中看到了溫暖的光亮。其中有幾位年輕女孩兒,不僅僅在那個時候義無反顧地來到災區,還在震後半年乃至十個月後,仍在為災區做事,一直到12月還在一趟趟往災區跑,給災民送冬衣,給受災學校籌款。她們真的和天使一樣。
(下麵這段因為選自他人文章,我縮寫了。)
其中一位女孩兒叫白一萍,叫白一萍,來自北京理工大學大,唐山人。她在震後半年裏,四赴災區。
第一次就是到總醫院護理傷病員,每天為傷病員洗臉、擦背、喂飯、喂水、端大小便,修剪指甲。還用自己的錢給傷病員買雞買排骨,為他們熬雞湯。
後來她返校考試,考試一結束,得知她曾經照顧過的什邡災區傷員李德華家勞力缺乏,重建家園遇到較大困難,又一次利用暑假重返災區,冒著驕陽來到什邡洛水鎮餘安村六組李德華家,搬磚頭、砌瓦、整理廢墟中的木料,樣樣都幹,看到村裏學生因學校坍塌無法上學,她又利用晚上把學生們召集起來上課。教語文、教英語、教寫作、教普通話、教孩子們唱歌,讓災後的孩子們重新有了笑容。
9月中旬,白一萍利用學校安排的教學實習,再赴災區,來到什邡洛永鎮餘安村的慈濟八一小學,擔當起了教學任務。慈濟八一小學有200多名學生。白一萍代1-6年級的音樂課,3-6年級的英語課,每天要上3、4節課。一幹兩個多月,離開學校時,老師學生都舍不得她走。
白一萍回到學校後但仍牽掛著災區的孩子:天涼了,他們怎麼過冬?
她開始為災區募捐籌集棉衣棉被,短短的時間裏募捐到上萬件。在郵局的大力支持下,派了輛大卡車送往四川。白一萍又四赴災區,親自去發放這些過冬衣物。她先後去了青川和平武。在青川,小白看到學校的老師生活很艱苦,但依然在堅持教學。白一萍又行動起來,她通過北京青年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蓮花愛心基金會等機構募捐籌款,籌得220萬元,她說等籌夠了260萬元時,他們將去青川給2567名教師每人補貼一千元。
這個叫白一萍的女生,隻是在總醫院做過誌願者的上千人中的一個。麵對這樣的女孩兒,我無言以對。
當我寫到這裏時,我有意去百度和google搜索了一下,敲進“抗震救災誌願者”這六個字,百度有相關信息2490000條,google有1840000條。僅從這個角度就可看出,在此次抗震救災中,誌願者的影響有多麼大,人數有多麼多,發揮的作用有多麼大。
我想這些誌願者,不僅僅為災區人民送去了慰藉,也為我們這些人送來了慰藉,為全社會送來了溫暖。如果說戰士們是奉命救災,舍生忘死,那麼,誌願者奉的是良心,是道義,是愛。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有一句話:“除非一個人,能從狹隘的個人利益提升至對人類有更廣大的關懷,他的生活,仍未算開始。”這些誌願者們也許並不知道這句話,但他們已經從狹隘的個人利益,提升至對人類有更廣大的關懷了。
災區的廢墟,成了誌願者的聚集地,大地震吹響了誌願者的集結號。我完全沒料到我們中國人,我們中國青年,會迸發出如此巨大的善良、熱情和勇氣,這讓我在災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悲觀情緒得以振作和調整。
當然,這個新生事物,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誌願者也應當組織起來,無序參與將會給災區添亂,也會給誌願者本人帶來危險。有些誌願者中不被信任,有些誌願者落入困境搞得自己都需要救助。
誌願者的大量出現,一方麵讓人驚喜,另一方麵也帶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首先是持久性。一開始誌願者可能受英雄情結鼓舞,大概會堅持3周左右。到了第二階段,一部分誌願者會感覺無助。第三個階段,部分誌願者可能會體力不支,而且會出現資金困難。另外是資源的合理利用。有些誌願者去時沒想太多,也沒有明確目標。可能在報紙看到當地需要人,或者直接到醫院去問,這樣的話,資源利用效率會很差。有時不但不能發揮作用,還可能會占用災區資源。第三是專業技能。為了更好地幫助災區群眾,誌願者本身也應有專業技巧和相關經驗,僅憑愛心和熱情是不夠的。
汶川大地震可能是中國誌願者發展的一個契機。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契機,建立完善誌願者隊伍和誌願服務製度。兩次去災區做誌願者,對兒子的影響很大,一直到大半年後,他還在關注誌願者問題,在國外讀書期間,他抽空寫了《關於誌願者管理的一些建議》一文,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5點建議。我將他的建議做了整理,參加人大時作為代表建議遞交上去了。後來我看到,此次人大會上,關於盡快出台誌願者法的議案,就有9個之多,建議就更多了。希望兒子的建議能為誌願者法提供可行的參考。
我就發誓我要感恩
臨近兒童節,媒體上開始評選地震中的“十大感動少年”。我不知道為什麼非得是“十大“?在我看來,地震中的那些勇敢的孩子,個個都是勇敢少年,無論是幫助他人逃生的還是自己逃生的,個個都很了不起,無論男生女生,都很感人。
許多一線官兵告訴我,孩子們在大難來臨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鎮靜,真是讓他們吃驚,也讓他們無比心疼。他們有時候甚至會反過來安慰救援人員。
我將我采訪時聽到的,還有網上看到的英雄少年全部整理出來,放在書後作為紀念。也許仍是不齊全的,也許還有許許多多英雄少年默默無聞的生活在災區。但就是我寫到的這些,也足夠讓人們感動了。在整理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感歎,他們真的是太不簡單了,太了不起了,太可愛了。
勇敢,友愛,堅強,機智,冷靜,樂觀,有責任心。從他們身上,我看到許許多多人類的美德,我看到了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
那些大難不死的孩子們,不僅堅強,還非常懂得感恩。
當他們被解放軍叔叔救出來,或者親眼看到解放軍叔叔將他們的親人救出,或者目睹解放軍叔叔為他們重建家園,內心都懷著深深的感激,他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著他們的感激。
我去綿竹紅軍師時,看到一封感恩信,注意,不是感謝,是感恩。信寫在一張翠綠色的紙上,中間還貼了好些不幹膠粘貼的畫兒。很可愛。信的作者,是綿竹市九龍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袁利:
感恩信
敬愛的軍人叔叔,您們好: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你們第一時間奔赴前線,一定很辛苦吧!在這裏,我代表災區人民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是你們,讓我們重拾生命;是你們,讓我們又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是多麼寶貴;是你們,讓我們懂得明天會更好,我們應該珍惜;是你們,讓我們學會在挫折打擊中學會堅強。
我叫袁利,是綿竹市九龍鎮中心小學六(2)班的學生,地震時我和同學鎮定地逃了出來。首先,我要聲明我寫這封信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求助而是為了感恩,因為受困所以感恩。每當看到你們堅強不倒的背影時,我就發誓,我要感恩。每當看到你們為災區的人民忙碌不停時,我就發誓,我要感恩。每當看到叔叔們走在孤獨的道路上頭頂烈日的時候,汗水浸透了衣衫,我多麼想拿一瓶水遞給你們解渴。可是想到嚴格的紀律,我又退縮了,因為我知道無論我們送什麼東西給你們,你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拒絕。因為你們是人民解放軍,軍中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就有一條“不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
在“5·12”大地震中,我失去了家、學校、老師,我的求學之路不再容易、順心。但是看到你們,就像是看到了希望。每當老百姓看到你們,就會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道:“你真優秀!你們真是老百姓的大救星,你們是天才誕生!”但是你們卻總是謙虛地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沒關係。”那時我,大家總是小聲地在旁邊說“做得很好,這才是軍人的本色,你們好厲害啊!”同時,我又會祝福地說“加油加油!再堅持一下,你們便會安全過關的哦!”
我長大了,也會像你們一樣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我要告訴你們,我一定會“學人民、愛人民、為人民”。我永遠不會忘記解放軍堅強的身軀和忙碌的身影。我永遠不會忘記英雄的、偉大的人民子弟兵!!!
祝:叔叔們身體健康、闖過難關、永遠開心。
此致
敬禮!
清泉十五組:袁利
2008年6月11日
那連續的幾句“我就發誓我要感恩”寫得多好啊。小姑娘還很有創意,用不幹膠覆蓋寫錯的字,又在“加油”的旁邊,貼一個加油的小人兒,在“你們好厲害哦”旁邊,貼一個表示厲害的手勢,“永遠開心”的旁邊貼了個開心的小人兒。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信是出自生長在新世紀的孩子們手中。
8月份部隊撤離時,我去綿竹歡送撤離的救災官兵,親眼看到一個孩子把自己折疊的小星星塞到戰士的手上,還有個孩子把一個絨毛玩具丟給車上的解放軍阿姨。
還有一封很感人的信,是安縣雎水鎮教場村五組的中學生王曉雪寫的:
解放軍叔叔們:
你們好!
叔叔你們辛苦了,為了救出我們,你們不畏困難,不怕(艱)苦來保護我們。我是教場村五組的一名中學生,今年十四歲,我很喜歡你們,因為你們那種精神吸引了我。
叔叔(們),說時(實)話,我很討厭地震,因為地震差點使我失去了雙親,現在我都還心有餘悸。漢旺有多少大人失去了孩子,就像突然有一塊沉重的石頭落在了他們的心上,怎麼搬也搬不走。我本來是一個調皮搗蛋、活潑可愛的女孩,因為地震我不在(再)活潑了。
叔叔們,我也很想當解放軍,為人民除害,我不希望你們離開我,因為我怕你們走了,再也不會到我們這個地方來了。解放軍叔叔們,我真的不敢想象,你們也會到我們這個地方來,這是我的一個夢,我怕夢醒了,你們也離開我了。所以我好怕。
叔叔們,我今年十四歲,等我長到十八歲,我一定會去當兵,我要當的是必需(須)嚴格訓練的兵,因為我也要保護人民。
叔叔們,就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去創造(建設)未來的美好家園吧。
叔叔們,我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以後不管走到哪裏,都給我打個電話。小小心願,希望(你們能夠給予)滿足。電話號碼:133××××
祝:歲月走,青春留,希望民兵(軍民)友誼永存在
一帆風順? 天天開心? 萬事如意? 一路平安
寫信人:王曉雪
教場村五組
2008年5月21日
這樣的信很多很多,每個部隊都有。孩子們的這些信,給官兵們帶來的鼓勵非同小可,其實很多戰士也就是他們的大哥哥。大哥哥做了好榜樣,相信這些孩子長大了,一定會跟上來的。
正如歌裏唱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部隊作家李駿地震後前往災區采訪,臨走前和兒子告別,4歲的兒子說,爸爸,你去抗震救災啊?李駿說是啊,你知道為什麼嗎?兒子回答說,知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唄。出門時兒子又說,爸爸,翻山的時候要努力啊!李駿到災區後,他又打電話問,爸爸你救了幾個人啊?你要加油啊!
小兒子的話不僅深深打動了李駿,也深深打動了我。
還有我的女友,作家川妮的兒子,4歲。自從地震發生後,隻要一看見捐款箱就要讓爸爸媽媽往裏麵放錢,無論在街上,在社區,在超市。問他為什麼,他聲音清脆地說,我愛災區人民。更可愛的是,有一次他竟然拿了爸爸媽媽的照片要放進捐款箱,他說災區小朋友沒有爸爸媽媽了,我把爸爸媽媽捐給他們。
親愛的孩子們,在我的眼裏我的心裏,你們個個都是讓很多成人羞愧的天使。
我愛你們。永遠為你們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