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3)

地下五百羅漢堂,無論在布局、氣勢還是質地等方麵,都堪稱中國一絕。羅漢堂位於金闕宮的前方,總體建築分為地上地下兩層,地上為“彌勒殿”,地下則是羅漢堂。它也是這奇寨之奇——海拔580米高山上深達60米淨土層中所開辟的一個奇異世界。

羅漢堂的兩側是世界佛教協會幹事羅錦先生為羅漢堂書寫的楹聯:

羅漢五百放眼看大千世界,婆心一片賜福與億萬蒼生。

關於五百羅漢的傳說曆來說法不一。我了解的一種,自認為是較為權威的版本:佛陀釋迦牟尼涅盤之後,剛剛皈依佛門的印度王阿者世把各國比丘僧團推選出的500人集中起來,從四麵八方集中到摩竭陀國的京城王舍城郊外七葉岩。阿者世親自主持了佛教徒這次大規模的集會。參加集會的眾比丘對於佛陀生前的演講及各種理論分門別類加以整理,並由佛陀的十大弟子阿難、迦葉等人分頭編定,分為經、律、論三部分,總稱《三藏》。《西遊記》中的唐三藏之名便源於此。據佛教傳說,參加這次集結的500比丘都修行成了羅漢。即現在人們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五百羅漢。有些名稱講得多了,即成通俗。很少有人追問來曆。其實,羅漢二字也是頗有考究的。“羅漢”應是阿羅漢的簡稱。是小乘佛教修行者所取得的最高果位。佛教分為大乘和小乘,它們在教義、教理、修行目的和方法等方麵都有區別。小乘者,指自己修道,修成正果,但不能人人成佛。從哲學上講,主張“我空法有”或“人空法有”。在儀式上不拜偶象。後來有些人受到婆羅門教的影響,主張修行不僅可以自度,而且可以“他度”。“人人皆成佛,普渡眾生。”在哲學思想上主張“法我皆空”。在儀式上主張拜偈像,持這種觀點的人自稱“大乘派”。

而在小乘佛教中,修行者要達到阿羅漢果位,須經過四個階段。據說達到阿羅漢果,就已除盡一切煩惱疑惑,得到解脫,不再進入生死輪回,應享受天人供養,所以羅漢的意思是“應供”。

正殿裏,三世如來(法身、應身和報身)端坐蓮台。令人驚歎的是五百羅漢的布局疏密有致,動靜結合,明暗對比,神態逼真,造型迥異。三寨主說,這五百羅漢均由巨型大理石精雕細磨,並加以彩繪而成。有趣的是著名護法神韋陀像不是按照佛殿常規佇立在彌勒佛的後邊,而是挪到了三世佛的右側,而鞋兒破帽兒破的濟公則蹲在了殿堂梁上,搖著那把破扇子俯視眾生。

也就是在羅漢堂竣工的時候,“劇場人”一個個地病倒了。沒有節日,沒有假日,甚至春節也沒能回家吃上一頓團圓飯。但是,本來三千萬元也不一定拿得下來的項目隻用七百萬元便提前完成了,為此,劇場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二寨主韓懷印的胃本來就隻剩了正常人的四分之一,連續苦幹兩年,他積勞成疾,麵黃肌瘦,依然帶病堅持;三寨主聶慶生得了糖尿病,常常為了控製飲食,餓著肚子和大夥一塊幹,有多少次他倒下了,爬起來,接著拚;大寨主本來白白胖胖的臉瘦得變了形,設計師突然暈倒在工地上,被送往醫院搶救……

俯視眾生的濟公,你可記得創造了你們的英雄群體?可記得創造者們許許多多艱苦卓絕的往事?……

韓信點將台

韓信,漢代開國元勳,與張良、蕭何並稱西漢三傑。韓信祠位於南天門以東,祠前便是點將台。點將台上帥椅端然,兩旁刀槍劍戟,戰旗獵獵,有一副楹聯格外動人心魄:人窮誌不窮,辱為韓信,榮為韓信;勇顯謀非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祠內的金漆壁畫,金碧輝煌,描述了韓信背水列陣、蓖山設伏、射鹿得泉的故事。據說當年韓信大兵曾至獲鹿,安營紮寨列陣待戰之時,苦苦尋水而不得,三軍萎頓不發。韓信再派大將胡申覓水,胡登峰探穀,曆盡艱辛而終不得,胡覺得自己無顏再見統帥,遂自盡。

韓信終日期盼胡申而不得音訊,且全軍水盡,正當焦慮不堪之時,忽得一夢。見胡申急步而進,稟道:卑職受命得一水泉!韓信出得帳來,胡己不見,隻見一白鹿高叫三聲飛馳而去,韓信緊追不舍,至一山,韓信彎弓射鹿,弓弦響時鹿已消失,但見一眼山泉,盈盈如鏡。韓信飲之,泉水甘冽異常,遂解全軍之難。傳說是胡申死後精魂不散,覓得鹿泉,化鹿引路,得盡天職。而鹿泉便也長流不息直到今天。另一與水有關的傳說更是著名的千古絕唱:史載公元前204年,韓信滅魏平代之後,由晉陽東下破趙,背水列陣,使二千奇兵於蓖山(即抱犢寨)設下埋伏,大破趙軍,創造出以少勝多的著名軍事戰例。

然而,韓信雖為一代名將,千古英風,也絕不會想到二千年後的今天,抱犢寨的寨主們會遇到與他當年同樣的問題。麵對抱犢山頂上那一眼碧清的天池,小放給我們講了一個今天的故事:

一天,三位寨主正在指揮部議事,為山上缺水、無法進行地質勘測而頭疼的時候,忽見兩位送飯的姑娘沿山間小徑走來。一道亮光忽然照亮了大寨主的思緒人家韓信有背水一戰,我們為什麼不能有背(讀bei)水一戰呢?”

“背水一戰?”老二老三驚異不已。

“對呀,你們看,她們能送水送飯,勘探用水難道就不能背來?”

“勘探的用水量可是幾百噸啊!”

“咱劇場有20多個人,水袋水桶一起上,每人每次平均40斤,每天來個五六趟,一天就是半噸水呀,兩個月就能把這幾百噸水拿下來!”

三位寨主於是齊心協力,找到一個大水箱,用肩膀和木棍抬上了山,以解決儲水問題。幾天之後的一個傍晚,在通往抱犢寨的山道上,出現了一支20多人的運水隊伍。幾天、十幾天過去了,這支夜戰的隊伍依然堅持著,但是,每個人的肩膀都又紅又腫了。40多歲的女售票員摔傷了腳,仍一瘸一拐地跟在隊伍後麵,就連60多歲的老人也披掛上陣。至於三位寨主,更是身體力行。有--天夜半,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大寨主從熟睡中醒來,聽著那外麵震耳欲聾的雨聲,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麼,抄起件雨衣便衝向暴風雨中——英雄所見略同,另兩位寨主竟也不約而同地來了,他們想到了一個共同的主意:用劇場那塊大塑料布在水箱旁的窪地上接雨水儲水。

幾雙手撐著塑料布,仍抵不住山風的強勁。大寨主心一橫,竟冒著風雨在一角塑料布上躺了下來。於是,大家一個接一個地躺了下來,在狂風暴雨中,像鋼鐵打的一般巍然不動,直到雨過天晴,這些被雨澆透的人們才從塑料布上爬起,他們凍得發抖,但眼睛裏卻閃著狂喜的光澤一一那40多平方米的深陷下去的塑料布上,積著一弘清水,那水映著月,映著星,映著八個平凡而非凡的身影。

韓將軍英靈地下有知,怕是也要感歎後人們的智慧、勇敢和剛強吧。

南天門奇觀

西南諸峰不知數,蕩海鯤鯨尻背露。霏煙空翠有無中,百態陰晴變朝暮。

用金代詩人元好問的詩來形容南天門景觀,十分貼切。

南天門在客運索道羽化登仙的極地之側。從抱犢峰頂至南天門台基下,按照導遊小姐的要求,我們一級一級地數著台階,結果竟然出現了4個數字:36,38,39,40。導遊小姐笑了,告訴我們,正確的答案應是38。我暗暗慚愧,因為我竟然數出了40級,而其他作家也多和我不相上下,於是再次感到爬格子動物對於數字的低能。38這個數字據說象征著三升、六順、八發。至此可看到太行山起伏的群峰。在茫茫雲海的擁戴下,巍蛾的南天門橫空出世,氣象萬千。

小放告訴我,關於南天門,也有個新故事:在設計南天門時,大家冥思苦想而不得。某夜大寨主入夢,見一老人飄然而至,口稱為南天門而來,大寨主恭請指教,老人向空中一指,一翹簷翻卷、金戟刺天的輝煌建築隱約現於雲海。大寨主注目良久,終有所悟。回頭欲問其詳,老人已杳無蹤影。時值破曉,大寨主和衣而出,找來設計師,依夢中所見,用樹枝在地上勾畫出它的輪廊。設計師心領神會,設計出了南天門的建築圖。

大寨主在一旁辟瑤,說是事實上根本沒有那麼神,不過是他和設計師常常在一起切磋探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而已,說不上南天門的設計究竟出自誰之手。是的,這一山一草一木,都是抱犢人的心血凝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彙膠著在一起。

南天門高4丈,寬6丈,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山頂門式建築。三個拱門全部采用漢白玉裝飾,兩側拱門和中間主拱門的雕金嵌銀的立柱上,各有楹聯一副,上聯是:遙瞰白雲曼舞主峰招手才知已處聖境,近瞧金鳥輕歌玉兔蹈足方悟更居仙天。橫幅是四個丈許篆刻大字:天下奇寨。

我忽然感到這4個大字似曾相識。正冥思苦想,發人大叫:中央台“神州風采”裏有這個特寫鏡頭!

日已中天,陽光如鋒利的寶劍一般穿破迷濛的雲霧,把輝煌的金色塗抹在南天門的飛簷上,遠遠望去,猶如戴了一頂純金的冠冕。南天門,這個曾誕生了古神話中玉皇大帝的至尊領地,如今向我們這些凡人敞開了門扉,將那遠古的神秘,溶入現代的高度文明之中……不知那當年一個跟頭翻過南天門,偷吃蟠桃仙酒、大鬧天宮的美猴王看到這一切會做何感想?孫悟空實在該算是一位敢於創新的先行者了,先行者的第一要求便是勇氣。強烈平民意識的美猴王雖屢經磨難但始終不曾真正妥協,他固執地想與玉帝老兒有一番平等競爭,不過我相信,即使他獲得了這種機會,把玉帝打敗後,他也決不會就此坐在金鑾殿上,他將去尋找新的世界,將去開辟新的戰場……

敢問三位寨主,我說得對嗎?

尾聲

大寨主叫張春江。

二寨主叫韓懷印。

三寨主叫聶慶生。

這是三個非常平凡的名字。

平凡的名字可以變得不平凡——如果這平凡的名字誕生在一個不平凡的時代裏。

海灘上的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