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血染的凝聚點·第二章 用血汗演示祖國的尊嚴
觀看過升旗儀式的人們,都被國旗護衛隊那鏗鏘有力的步伐,威武挺拔的英姿,兩眼目視前方的威嚴,以及行進間蓬勃向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宏大氣勢所打動。
有人說這是一種神氣的創造,他們用自己的形體在人們眼前營造了神聖而莊嚴的氛圍,使中華兒女看到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我們民族的希望,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愛國心。
觀看這裏升降國旗儀式時,內心裏猛烈湧起的神聖和莊嚴感,不親身體驗是無法想像出的。為了獲得這親驗的原初感受,我們兩次觀看了升降儀式的全過程。當然,因我們的便利條件,我們是與護旗隊一起從營房走到廣場國旗下的。得到了這種體驗以後,我們融進了億萬群眾的洪流之中,與他們一起一次次體驗了觀看升降國旗時情感的血液是怎樣湧動、翻滾、升華的。
沈陽市皇姑區幼兒園一位叫張紅的老師在1998年4月15日看完降國旗儀式後,流著熱淚對我們說:“我們幼兒園每個星期一都升國旗,同樣站在國旗下,為什麼就沒有今天這麼激動呢?”
許多人看完升降旗,立即產生一個強烈願望,想去看看國旗護衛隊的戰士是如何訓練和生活的。他們跟在國旗護衛隊後麵,走進故宮,來到午門南的一排平房前。
據說這排平房在清朝曾是大臣上朝時寄存馬匹的地方。無論是否,我們不去考證,但名揚四海的國旗護衛隊住在這裏,確實是人們沒有想到的。不說住房的擁擠和簡陋,就說周圍的環境和訓練場地,哪裏像熏陶和錘煉令人敬仰的國旗護衛隊場所?
他們的訓練場地是古老的灰磚鋪墊的,每塊磚寬25厘米,場地南北長70步(每步75厘米),東西寬45步。這就是36名國旗護衛隊員最大的活動空間。緊挨場地的東邊是他們的宿舍,緊挨宿舍的是秦始皇兵馬俑軍陣展和蠟像藝術展。西邊是一個飯店和一排50間商棚,商棚的前麵就是通往故宮的中軸大道,每人有成千上萬的人川流不息。南邊是古裝照相廳,許多女人們穿著黃緞繡袍,排著長隊等待尋找太後妃子的感覺。北邊是連接中山公園和勞動人民文化官的通道,每天也是人聲喧鬧。
在濃厚的商業氣息包圍中,護衛隊員卻旁若無人地演練著升降旗儀式,他們有的後背上綁著十字架,有的腿上綁著沙袋,他們莊嚴的神色常常令遊人駐足觀望。
人們除看到他們的汗水之外,還看到了什麼?
A 在10萬雙目光注視下初次亮相
現在,北京市總隊每年招收萬餘名新兵,經過政治審核,最後篩選出30名身高1.80米以上、身材協調、容貌端正,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戰士,充實到國旗護衛隊。他們來自十幾個省市,為了共同的目標相聚在國旗下。
然而,在國旗護衛隊組建之初,他們在挑選隊員時卻沒有這麼大的餘地,也沒有他們從容挑選的時間。
天安門警衛大隊是1991年4月19由國旗班擴編成36人的國旗護衛隊的。當時國旗班隻有12人,距實施新儀式的“五一”國際勞動節隻有11天。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組建一支高標準的護衛隊,難度很大。武警北京市總隊立即行動起來,挑選工作一路綠燈。河南籍戰士王俊華,身高1.93米,寬肩體闊,因此被選為擎旗手。於是,光榮與責任同時落在他的雙肩上。
由3人的升旗儀式改為36人的國旗護衛隊,由佩帶短槍換成衝鋒槍、半自動和閃亮的指揮刀,後麵跟著62名軍樂隊員奏樂,是何等的威武雄壯啊!
上至中央首長,下至平民百姓,人們都期待著這壯觀的景象。
而此時留給護衛隊的訓練時間隻有一個星期。
北京市總隊作為一支內衛部隊,過去佩帶短槍,突然間換成7斤多重的半自動步槍,他們走齊步和正步時就別別扭扭的,動作不協調統、按照訓練要求,齊步和正步時身板不能有絲毫晃動,兩眼目視前方,眼睛不能頻頻眨動,踢腿擺臂定位成一條直線。
對於擎旗手的要求就更高了。就說他肩扛的國旗,旗杆長3.5米,重8公斤,又圓又滑,扛在肩上很難把握。加上北京經常刮風,出天安門城樓就是個大風口,起風時,國旗至少增加10公斤,在這種情況下仍要行動規範,並非易事。
1998年4月9日,我們在采訪現任護衛隊擎旗手劉耀征時,旁邊的一位護衛隊員劉雲成一把抓過劉耀征的手給我們看,說:“你們看看他的手就知道了,他的手跟我們的不一樣。”我們看到劉罐征左手的中指和食指之間磨起了厚厚的老繭,兩指之間的寬度也比常人的寬。劉耀征說:“我要用這兩指死死箍住旗杆,不能讓它隨著我踢正步的節奏上下顫抖和左右晃動,同時還要摳住係在旗杆上的國旗活結,因為國旗兜風時,活結很容易滑開。萬一出現這種情況就糟了,飄展開的國旗會把整個隊伍覆蓋住。”這時候,一邊的劉雲成感歎地說:“他比我們的訓練量大多了,我也試著扛起國旗踢正步,但動作變了形,麵且上身不停地晃動,我才知道這不是誰都能扛的。”
沒有其他捷徑可走,隻有超負荷的強化訓練。上級命令王俊華,必須在36個小時內達到要求的標準。如果一天按10小時計算,也就訓練4天。但是他沒有按正常的節奏訓練,為了盡快練出一副直挺的腰板,他一站就是一個晚上,其間摔倒了6次。第二天早上,他的雙騰已經不能彎曲,下垂得腫脹的手抬不起來,最後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我們無須細說他們如何“殘酷”地訓練過程,隻要看看他們第一次亮相的風采,就知道他們為此付出了多少血汗。
1991年5月1日清晨,在十幾萬群眾的目光注視下,國旗護衛隊首次亮相。
國務委員羅幹等國家領導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也一大早來到廣場,站在人群中靜靜地等待著一個盼望已久的時刻。
王俊華和他的戰友們走來了,他肩扛五星紅旗在《歌唱祖國》旋律的伴奏下,跨過金水橋,穿越長安街,向上,向上,節節向上!
天安門廣場一派莊嚴肅穆。人們深情地注視著上升的五星紅旗,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升旗儀式結束後,人們仍沉浸在這神聖莊嚴的氛圍中,久久不願離去。
王俊華和戰友們更是心潮起伏——五星紅旗啊!五星紅旗!在這莊嚴的儀式中帶著我們的自豪,帶著我們的祝福與祈禱,與紅日同升,你將永遠飄揚在祖國上空,永遠飄揚在我們心中。
B 為了第1000次重複的形象
國旗護衛隊隊員每天都這樣告誡自己:每天的升旗儀式對我們來說,雖然可能是第1000次重複,但對於從千裏之外趕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的群眾來說,卻永遠是第一次,那些注視著我們的目光始終透出深情的期待和無限的敬佩。因此,隻要我們一走出天安門城樓,我就不是個體的我,而是民族的我,中國的我。
其實從天安門城樓的門洞到國旗杆下,隻有195步,加上升旗時間的2分07秒,他們往返隻需9分鍾。然而他們在“台下”每天要訓練8個小時,早晨升旗前和傍晚降旗前都要預演一個小時。為了保證在各種惡劣天氣升降旗不發生絲毫紕漏,他們經常在冰天雪地裏,在狂風暴雨中演練。
有人給他們計算過,一個國旗護衛隊員3年踢的正步,加起來等於進行了一次二萬五千裏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