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接受禮炮任務以來,禮炮已經更換了四代,現在使用的是97式最新禮炮。第一代是日產的75mm山炮,第二代是在第一代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改進,第三代是蘇製76mm加農炮改裝的,第四代是86式禮炮,是我國第一次研製的禮炮。
張德福副支隊長說:“在97式禮炮之前,禮炮鳴放過程中曾有打不響的現象。這就引起了我的思索,怎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不辱使命?”
據張副支隊長介紹,86式禮炮是1986年裝備的,到1997年已經使用了11年,但是自5年前廠家就沒有來隊維修,一些炮的零部件損壞,也無處更換。
那麼作為生產的廠家,為什麼不負責維修?按說,能夠為共和國禮炮中隊製造禮炮,是一件值得榮耀的事情,許多廠家還一直想擠進來呢。
原來這裏麵有一段插曲。1989年國慶,100門慶典禮炮並不是用的247廠的,而是北京軍區炮廠的。247廠感到禮炮中隊對他們廠的禮炮已經不信任了,即使以後更換禮炮,也不會再選用他們的禮炮,於是就與禮炮中隊失去了聯係,在5年的時間裏沒有上門調查、維修服務。
張副支隊長根據禮炮中隊的現狀,感到不解決禮炮問題,將後患無窮。於是,作為主管禮炮訓練和鳴放任務的副支隊長,他說:“我要不負前人,不負後人,理順一些關係,解決幾個難點。”
去年,張副支隊長專門派禮炮中隊的中隊長巴誌剛前往247廠,主要介紹86式禮炮的現狀及禮炮中隊的情況,廠家大為感動,並感到內疚。其實,國慶禮炮和迎賓禮炮並不是一回事,國慶禮炮的選用與禮炮中隊沒有任何關係。當廠家得知支隊對86式禮炮是滿意的,並且現在使用的禮炮仍舊是86式禮炮,他們吃了一驚,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研製的86式禮炮的壽命隻有5年,現在早該淘汰了。想不到的情況使他們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如果現在86式禮炮在執行任務時發生意外,事故的承擔者肯定是247廠。
廠家在感謝支隊對他們的信任和提醒的同時,立即派維修隊和專家小組趕到禮炮中隊。
當初負責研製86式禮炮的工程師,對86式禮炮進行檢查後,連連搖頭,說有三個想不到:第一,沒有想到禮炮中隊的官兵能把禮炮保養得這麼好;第二,沒有想到禮炮的壽命這麼長;第三,沒有想到戰士們用這樣的禮炮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迎賓任務。
當十一支隊提出準備讓他們研製新一代禮炮時,在場的工程師和廠領導都致表示,一定不事負部隊的信任,不講條件、不講代價,要為共和國禮炮部隊研製出壯軍威國威的新一代禮炮。
懷著一種高度的責任感,247廠很快研製出97式禮炮,同時把86式禮炮維修好,供戰士平時訓練使用。過去戰士們訓練炮與執行任務的用炮沒有區分,結果由於訓練中無數次的推拉操作,使禮炮的一些部件損壞嚴重。
解決了炮的問題,還不能保證禮炮鳴放萬無一失,其實禮炮彈的問題才是關鍵。為了選用理想的禮炮彈,十一支隊對幾家炮彈廠進行了考察,並多次對彈進行試放,為此我們的戰士付出了血的代價。
老支隊長來振給我們講了這樣一件事:
1987年11月,南京某工學院給禮炮中隊推薦了一種禮炮彈,此彈用一次後,彈殼可以再裝藥繼續使用。為了實驗彈的性能,支隊派兩名戰士進行二次裝藥。當河南籍的戰士小李給彈殼裝藥後,正準備擰緊彈尾部的螺絲時,禮炮彈突然爆炸,當即把小李的胳膊炸掉。後經檢查,認定事故的原因是靜電造成的,由於人體本身帶有靜電,發生電傳導引起爆作。
這位為共和國禮炮事業獻出自己一條胳膊的戰士早已複員了,但是他一直還懷念著自己的禮炮中隊,經常在電視中看著鳴放禮炮的戰友流淚。1995年,他特意又回到自己的老中隊,看望了他日夜思念的戰友和新一代禮炮。
現在,禮炮中隊使用的禮炮彈,是由208所提供的。但是,禮花彈的廠家就多了,45周年國慶時,有5家禮花彈廠家給支隊提供花彈。個別廠家為了經濟利益,在質量無保證的情況下,通過種種關係,將自己的產品塞了進來,他們得到了經濟利益,而我們那些甘願為共和國奉獻的戰士,卻付出了自己的鮮血,這種用戰士的鮮血換取鈔票的生意,是否做得心安?
來振支隊長說:“當我看到那些小作坊式的禮花彈廠時,我的心再也不能安寧了,始終為戰士捏著一把汗。”去年,支隊為了鮮決禮花彈的質量,專門派人去外地的幾個廠家考察,剛剛退下來的來振支隊長也被派去了。當他們來到南方的一家禮花彈廠,來支隊長吃驚了,他怎麼也想不到竟是這樣的廠家造的花彈,送到了國慶慶典上。於是,耿直的老來就在廠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對廠家提出了批評。據老來說,由於他的言論影響了廠家的利益,晚上吃飯的時候競沒有人理睬他。來振氣憤地說:“吃不吃飯是小事,我們戰士的生命是大事,既然組織上派我去考察,我就要對戰士負責任。”
對於禮炮和禮花,張德福副支隊長也思考得很多,並且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在彈的選用上,他采取與廠家訂協議的辦法,同時選用幾個廠家的產品,每個施放點隻用一個廠家的花彈,哪個產品出了問題哪個廠家負責任,而這種責任不是一般的人能負得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政治責任。
同時,張副支隊長還對過去組織施放禮花的程序作了反思,比如要求所有的施放點同一瞬間將花彈打到天空,而且要整齊統一。他說:“其實這樣不實際,也沒有必要,因為如果禮花一齊打到天空,一起炸天,很快就消失了,缺少層次感,影響了觀賞性,稍有一點時間差,使空中的禮花停留的時間更長,有利於觀賞。”
在過去,他們還有一個規定,就是每個施放點必須把所有的花彈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部施放完,沒有施放完的就等於沒完成任務,評功評獎也把陣地上剩餘的花彈數量作為一項標準。因此,在施放過程中,如果發生臭彈的時候,戰士們都很著急,擔心影響施放的數量,在排除時就有些慌亂,如杲真的拖延了時間,他們就一次裝進兩發花彈,爭趕進度,而這種做法的危險性很大,容易在第一發花彈裝進去後,第二發正在裝填時,發生爆炸。
在禮花的鳴放過程中,花炮長時間使用,炮筒打紅變形,炮筒底部的電感應板失靈,花彈剛一裝進去,不等摁電鈕就發射出去,有時戰士的手還沒離開炮筒,花彈就打了出來。為此,在1997年香港回歸和1998年春節鳴放禮花時,張支隊長取消了花彈必須打完的要求,並取消使用電感應鳴放的花炮,重新使用老式的花炮。雖然老式花炮看起來落後,但安全係數大,操作也不複雜。他說:“節日施放禮花,就是要營造出吉祥歡樂的氛圍,如果戰士冒著危險去放花,節日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由於1994年的禮花事故給許多戰士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在施放中消除恐懼心理,他們組織戰士去禮花廠,請廠裏的技術人員講解花彈的性能和構造原理。在訓練中,他們又針對照明設旛容易被花彈破壞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夜間訓練。結杲,1997年香港回歸和1998年春節的禮花鳴放,沒有發生一點問題,各施放陣地上都沒有剩下一個花彈,人員也沒有一個傷亡。
炮和彈的問題部得到解決後,張副支隊長的目光又落在禮炮控製係統上。自1984年由北京電視技術研究所研製禮炮控製裝置後,一直沒有大的改進,“盡管這套裝置比較先進可靠,但是萬一控製係統發生問題怎麼辦?”
後來,他由部隊營房的兩路電得到了啟示,當一路電發生問題造成停電,電路會自動切換轉到另一電路上,那麼禮炮控製裝置能不能也采用這種方式呢?經過技術人員改進,終於將原來的單一係統,改進為兩套係統。另外,他們還準備了逐炮操縱的鳴放鍵,防止電鈕發生問題。
至今,張德福副支隊長和禮炮中隊的官兵們仍在不停地探索,他們作為禮炮事業繼往開來的一代,正默默地奉獻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