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指導員,巴誌剛敬佩地說:“他是我當新兵時的班長,我們倆配合工作,他處處給我做出了表率。”
巴誌剛吿訴我們,指導員是1997年5月1日結的婚,當時中隊正在加緊訓練,準備為香港回歸鳴放禮炮,由於時間緊張,指導員就在訓練場上舉行了自己的婚禮。
但是,指導員的妻子卻沒有一點怨言,因為她也是一名軍人。
其實,我們沿著禮炮中隊曆任中隊長、指導員的足跡尋找下去,就可以看到禮炮中隊組建以來的發展曆程。自1984年以來,中隊曾兩次榮立集體二等功,6次榮立集體三等功,連續10次被北京市委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連續13年被總隊、支隊評為先進黨支部,並被武警總部授予“過硬的禮炮中隊”的稱號。
B 丟了小家顧大家
初看禮炮兵的訓練,覺得簡單無味:為了操炮動作整齊美觀,中隊把操炮前後的就位、退位動作,編成了“跑三角”的訓練教案。每8門炮為一個編隊,每3人操一門炮,24名炮手在距禮炮5米處一字列隊,聽到準備的口令後,每3人一組成倒三角跑到炮前,然後單腿跪下,操炮鳴放。退位時重複就位時的動作。
這種簡單的動作,就是第一任中隊長張道海和戰士們編寫的教案,在一代又一代戰士的演練下,已經雕磨得像模子裏扣出來一樣的,有棱有角,有板有眼。
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在外行人看來,禮炮兵的動作雖然好看,但也就幾下子,很容易學會,內行人看了卻禁不住咂舌,認為這是一種變簡單為神奇的磨練。
在此,我們列出他們每天訓練中的一組數字:跪下起立近萬次,就位退位上千次,折合行程百餘回。僅這些,就讓人不敢相信。
當然,禮炮中隊的訓練沒有國旗護衛隊那樣的透明度,國旗護衛隊的駐地就很特殊,是住在幾代帝王生活過的故宮裏,那裏每天有數以萬計的遊人從他們身邊走過,不僅是他們的訓練公開化,他們去的廁所也是公共廁所,因此許多人目睹了國旗護衛隊的高強度訓練,並為此發一通激動而敬佩的感歎。但是禮炮中隊卻在京城的南郊,在一個封閉的、有著濃厚的軍營氣息的圍牆大院裏,真正耳聞目睹他們訓練的群眾隻有一個。
這個人是工程師吳強。
吳強說禮炮中隊剛組建時,離第一次執行任務的時間隻有十幾天,但是官兵們信心很足,他們許多人寫了血書,在“大功連”的錦旗下宣誓,發揚大功連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精神,寧可不吃飯不睡覺,也要打好第一炮,誓死做一個共和國的優秀禮炮兵。
當時的大隊長是魏哲,教導員是戚玉橋,他們兩人急得嘴上生泡,每天都盯在訓練場,又喊又叫的,嗓子都喊啞了。教導員戚玉橋見了吳強,請求說:“老吳,你想想辦法,給造一個喊話筒,我們的嗓子不行了。”
禮炮兵的訓練要解決幾個問第一,迎賓禮炮是兩門一組一起鳴放,慶典禮炮是50門一組一起鳴放,無論幾門炮一起鳴故,必須一個響聲;第二,迎賓儀式上,要求炮聲與國歌節奏同步,雖然各國國歌長短不一,但禮炮的鳴放必須做到歌落炮停;炮手在3秒內必須完戚開栓、送彈、裝填3個動作,而這3個動作是由一門炮的3個炮手共同完成,一炮手開栓,二炮手裝填,三炮手送彈,3個炮手的配合必須協調一致,動作統一,有一個快了或者慢了小半拍,就全盤皆輸;第三,在完成所有的動作時,必須軍姿瑞正,在跪下操炮過程中,眼睛不能死盯著自己的手,要目視前方,挺胸抬頭,靠嫻熟的技藝完成全部動作。
當然,裝禪、推杆等,還有許多技巧:一是裝彈要到位,炮手握住彈尾的右手先用力,使其先沉到禪箱底部,左手捶住炮彈上體順勢下落,運用自由落體原理使炮彈平穩下落,避免直接下放和旋轉下放,使彈體晃動和彈跳,造成卡彈現象;二是推杆上膛用力要穩,一炮手在一次推杆的過程中要完成送、壓、退3個動作,送是基礎,壓是關鍵,送的力量要猛,炮彈運行到壓彈時要稍一穩定,再用力退彈,落地的聲音後,迅速裝禪,一炮手一聽到二炮手裝彈聲停止的瞬間,立即推杆,這樣才能不卡彈。
在實際訓練中,要求每個炮手一小時裝彈1000次,裝填10發炮彈用時10秒至15秒。
共和國成立35周年的慶典禮炮,是禮炮中隊第一次為自己的祖國生日鳴炮祝賀,每一個官兵把這次任務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我們僅舉幾例,讀者就可以從中看出禮炮兵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
1 沒有新郎的洞房
指導員於誌加的老人,與他的未婚妻家裏商定“十一”前為他們舉行婚禮。但是,當得知他不能回去時,家裏急了,連續來了幾封信催他,最後還是沒有催回去,也沒有收到他的回信。在國慶的前兩個月裏,中隊沒有一個戰士給家裏寫信,許多戰士的家長以為孩子在部隊出了什麼事情。直到國慶之後,戰士們紛紛寫信說明情況,家裏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於誌加沒有回家,但按照地方的規矩,已定的婚期不能改變,於是家裏如期舉行了婚禮,隻是洞房裏沒有新郎,他的妹妹陪著他的妻子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2 孤兒又失未婚妻
戰士李發紅是個孤兒,1984年已經是他第5年當兵了,卻一直沒有對象,中隊幹部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年初,中隊黨支部想出了一個主意,給他老家河南鄧州婦聯去了一封求援信,介紹了小李的情況和在部隊的突出表現,請地方婦聯幫助找個對象。
地方婦聯接到信後非常重視,把這件事當成一個政治任務,決心要給共和國的禮炮兵解決後顧之憂。小李所在的鄉黨委書記也親自出馬,四處為他張羅,後來把一個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女兒介紹給小李,中隊安排他回家見了一次麵,兩個人都挺滿意,事情就定了下來,部隊和地方政府都很高興。
然而,正當小李為迎接國慶35周年慶典而緊張地訓練禮炮時,他的未婚妻病重住院,未婚妻的家裏來信讓他回去,由於訓練緊張,他一直沒有回信。後來未婚妻病情惡化,地方婦聯以組織的名義給他寫了信。他看著信流著淚說:“對我來說,我隻有這麼一個親人,未婚妻病重是件大事,但是國家的事情更大呀,現在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我走了誰來替我?”
他的未婚妻、他惟一的親人,直到死也沒有再看他一眼,死者和生者都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3 未婚妻被拐不影響打炮
戰士謝大軍在國慶35周年之前一直沒給未婚妻寫信,未婚妻一急之下要來北京,並給謝大軍發了電報。但是他等了幾天不見影子,他萬萬沒有想到,第一次出遠門的未婚妻,坐火車走到保定站時,被一人販子拐騙,並強迫她成了親。謝大軍的母親得知兒媳婦丟了後,急得精神失常。謝大軍得知消息後,忍著巨大的痛苦,拚命訓練,出色地完成了禮炮鳴放任務,並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
事後,部隊與當地公安機關取得了聯係,千方百計尋找謝大軍的未婚妻,終子使被拐騙異鄉的未婚妻,回到了謝大軍身邊。
4 趴在母親腿上睡覺
老家是天津市的戰士鄭偉,由於家庭條件好,從小沒吃什麼苦,但是在禮炮訓練中,硬是咬著牙挺了過來。他幾個月沒給家裏寫信,母親就來隊看望他。當時他正在訓練場上,中隊幹部考慮到母子很久沒見麵了,就把他從訓練場上換下來,安排他去家屬房見他母親。
在家屬房,很久沒見到母親的小鄭雖然很興奮,但隻興奮了一下子,就被過度的疲勞壓了下去,他沒和母親說幾句話,竟不知不覺地趴在母親的腿上睡著了。母親看到這神情景,又是心疼又是欣喜,沒想到兒子到部隊後這麼能吃苦了,於是站起來就要回家,臨走時對中隊幹部說:“我真不忍心耽誤兒子的訓練時間。”
5 幹什麼都是為了打炮
戰士吳文軍曾一直被中隊視為重點兵,由於戀愛受挫,曾一度情緒低沉。禮炮中隊的幹部戰士在生活和工作上都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中隊挑選的國慶35周年的禮炮炮手名單裏,並沒有他的名字,但是他自己說:“誰也不能否認我是禮炮中隊的兵,我無論幹什麼都是為了打炮,禮炮中隊的光榮就是我的光榮。”
當時中隊安排他燒開水,他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燒鍋爐,把開水送到訓練場上,並用自己的津貼買了白糖放到水裏。戰士們由於高強度的訓練,腿和腳都腫了,於是他就每天多燒兩鍋開水,在戰士們走下訓練場前,給每個人的臉盆裏盛滿熱水。由於用開水多,中隊的煤不夠用,他就到營區撿樹枝,想盡辦法保證戰士們使用開水。
國慶後中隊評功評獎時,戰士們說:“我們中隊有一個立功指標,也要給吳文軍。”
僅35周年國慶鳴放禮炮,就有許多至今仍能夠催人淚下的放事。他們站起跪下,在每一門炮前跪出了一個深深的坑,他們就位退位,在每一門炮前都留下了一條8米長的腳印,而且血跡斑斑。班長吳長學的膝關節腫脹,疼痛難忍,晚上上床都需要戰友把他抬上去,可就是不肯走下訓練場。戰士閻傑的腳腫得穿不了鞋,衛生隊讓他必須住院治療,他卻說:“為了共和國的生日鳴放禮炮,這點罪算什麼戰士李玉偉在推著禮炮進入鳴放陣地時,右手被禮炮車輪軋掉了兩厘米的皮肉,骨頭都露了出來,中隊幹部想讓別的戰士替換他,他覺得不放心,仍用滿是鮮血的手裝填炮彈,圓滿完成了鳴放任務。
他們第一次為共和國生日鳴放禮炮,就用他們威武的形象和熟練的技術,贏得了人們的讚譽。天安門城樓上的鄧小平連聲說:“打得好,打得成功。”
莊嚴的禮炮聲中,不僅凝結著戰士們灑下的鮮血和汗水,還凝結著他們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