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為了達到出國目的,在使館區向外國人出賣自己靈魂的年輕女人,哨兵們是這樣說的:我們不知道她們如何想的,一個人有自己的世界觀,對於我們來說,站在自己腳下不足三尺的崗台,感到神聖而自豪,雖然苦累一些,但心裏塌實腦子裏充實,我們非常明白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值得。”
E 力量的源泉
外使警衛部隊的官兵們用他們的行動,贏得了中央領導的高度讚揚,也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尉建行、羅幹、任建新、陶駟駒、唐家璿,以及武警總部前任政委張樹田和現任司令員楊國屏等首長,都先後到外使部隊看望廣大官兵。使館區周圍的群眾,目睹了哨兵為國爭光的精神,都深受感動,給予了官兵們很大的支持。
還是在1970年的一個冬季,家住東直門一位叫李秀萍的大媽,看到在風雪中一動不動的使館哨兵,心裏很感動,心想這些“娃娃”兵比自己的兒子還小,卻遠離父母為國家站崗放哨,我能幫他們做些什麼呢?李大媽一連幾天心情平靜不下來,一天終於想到了一件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於是,第二天早晨,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李大媽就一手拎著一個十斤重的大鐵壺,一手挎著個籃子,給她家附近的使館哨兵送開水和早點,她對哨兵們說:“孩子,熬了半夜,又冷又餓吧?快吃點東西,有精神挺直腰,為國家爭光。”從這一天開始,她每天早、中、晚三次給戰土們送水,早晨送一次早點,一送就是28年。她從學雷鋒講奉獻的年代,一直送到趕商潮向錢看的歲月,從沒間斷。如果哪一天戰上們沒有看到李大媽,心裏就很著急,因為隻要她還能走得動,她就一定會來送水的。李大媽說過:“我要一直送到我走不動的那一天。”
李大媽的老伴身體長年有病,經常住院,她讓兒女們去照頋老伴,自己仍堅持給戰士們送水,老伴死的時候,她都沒有間斷一天。她的老伴了解她,對自己的孩子們說:“讓她去吧,她放心不下那些兵娃娃呀她18歲的兒子得了腦膜炎死去的第二天,她還是強忍悲痛,提著水壺一個個哨位去看望戰士們。
使館的中隊換了一個又一個,哨位上的戰士換了一批又一批,而李秀萍大媽對了一弟兵的愛卻一如既往。她有一個小本子,上麵詳細記錄著每一個戰士家庭、婚姻、思想等情況。有一次,河南籍戰士陳軍在幹活時被電焊光刺傷了眼睛,她聽說奶水可以減輕疼痛,就跑遍附近的大街小巷去尋奶水,終於在一家門前看到一位了正在奶孩子的婦女,她上前說明情況,婦女急忙擠出了半碗奶水給她。
某使館的四周都是居民,使館的圍牆緊挨居民的院子,給警衛工作帶來了不便。李大媽就動員居委會的十幾個老大爺、老大媽,義務巡邏,經常向哨兵介紹周圍社情,提供有關情況。一個雨天的晚上,李大媽從鄰居家出來,路過使館東南角的圍牆時,突然發現牆邊的大集裝箱內有兩個人影晃動,急忙將情況吿訴哨兵。指導員曹廣進接到哨兵報告,立即帶兵趕到,將其中一人抓獲。經審查,這是一起重大的盜賣情報案,竊取的是我國某科研機關的機密材料。
在李大媽的帶動下,使館警衛部隊周圍活躍著一支龐大的擁軍隊伍,既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小學生……
1992年6月,李秀萍大媽被評為全國擁軍模範。她不讓報紙、電視台宣傳,說自己就是心疼這些孩子,看著他們那麼小的肩上就挑著很重的擔子,應該去關心他們。
1997年,李秀萍大媽真的倒下了,她再也沒有爬起來。那天她閉上了眼睛的時候,還想著哨位上的戰士在等待她送水。
外使警衛部隊的官兵們永遠也不會忘記李大媽,外使部隊的曆史上也為她寫下了重重的一筆。
如今,在外使警衛部隊,又有一位好媽媽的動人事跡在戰士中廣泛流傳,她就是三中隊班長董方照的母親戴秀蘭。
1994年11月,外使警衛部隊去山東省平陰縣接兵,戴秀蘭得知後,就與董方照的父親董光升商量,把剛剛中專畢業的獨生子董方照送到部隊去鍛煉。
董方照離開家時,父親拉著他的手說:“兒啊,穿上軍裝就是部隊上的人了,要把心放在部隊,家裏的事情什麼都不要想,好好幹工作,給咱老董家爭光,我和你娘在家裏等待你的好消息。”董方照看著父母說:“我這一走,家裏隻有你們倆,有什麼困難就及時地給我寫信。”母親戴秀蘭立即打斷他的話,說道:“家裏的事情不用你管,你隻管與好你的兵。”
然而,董方照當兵不到半年,父親就得了病,手麻嘴歪,不能下地勞動了。母親戴秀蘭用平板車拉著董光升去醫院看病,醫生說要做腦CT,住院需交3000元。由於家裏沒有這麼多錢,戴秀蘭隻好又把董光升拉回家,讓村裏的醫生給打針吃藥。過了兩個月,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嚴重了。董光升開始思念兒子董方照,一天,他對戴秀蘭說:“看來我的病是治不好了,我想在死的時候能見見兒子。”
戴秀蘭立即勸董光升說:“你這點病算什麼,會好的,方照到部隊還不到一年,他是給外國大使館站崗,任務重著呢,俺說啥也不能拖他的後腿。
看董光升想兒子心切,戴秀蘭就把董方照給家裏的信反複地讀給他聽,兩個人都為自己的兒子能在大使館門前站崗感到光榮、董光升對戴秀蘭說:“就衝著咱孩子在使館門前站崗,我也死不了,我一定要等到他立功回來。”然而,他沒有等到兒子回來就死了,帶著一個深深的遺憾走了。
宥到董光升閉上了眼睛,戴秀蘭當時就暈了過去。等她迷迷糊糊地醒來,聽到滿院子裏的人正商量,說家裏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應該讓方照立即回來。董方照的大爺與戴秀蘭商量。戴秀蘭理了理淩亂的頭發,堅定地說:“千錘打鑼一錘定音,你們說了都不算數,俺不能叫方照回來!”
眾人都上前勸說,說方照不同來不行,有些事情必須他回來處理。按照當地的風俗,父親死了,兒子要摔老盆。戴秀蘭說:“家裏塌了天,比起部隊的事也是小事,俺不能牽扯孩子的精力,他要是在使館門前出了差錯,誰也擔不起責任。老盆沒人摔,我摔!”
就這樣,董方照的父親出殯那天,他的母親戴秀蘭強忍著悲痛,替兒子摔了老盆。
辦完了喪事,戴秀蘭立即給董方照去了一封信,說家裏一切平安,父母身體都很好。信寫得不長,卻寫了很長時間才寫完,淚水已經把信紙濕透了。
為了封鎖消息,讓董方照安心服役,戴秀蘭跑遍了與董方照有聯係的親戚和同學家裏,叮囑大家一定要對方照保密。後來,她聽別人說當一年就可以探家,如果方照知道父親去世了,就可能惦念家了。於是,戴秀蘭搶先來到部隊看望董方照,囑咐他要好好幹,不要探家,家裏一切都好。董方照看到母親憔悴的樣子,就問她為什麼這麼瘦,她說是在家裏幹活累的。
戴秀蘭到部隊的第二天,董方照就帶著她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並給她照了相。照相時,董方照再三讓母親笑笑,可母親就是笑不出來。董方照哪裏知道母親此時的心情,她幾乎連站都站不穩,是在咬著牙堅持著。
戴秀蘭擔心在部隊住久了,被兒子看出破綻,隻在部隊呆了3天,就返回家了。臨走時,她向中隊長唐萬勝講了家裏的實際情況,希望中隊幹部嚴格管理董方照,不能告訴他實情,更不能批準他探家。
董方照家裏有12畝地,都由母親戴秀蘭一個人種著。山區的地不好種,翻地的時候,隻能一钁一钁地刨,钁頭掄不動了,就拿鐵鍁翻,兩隻手都磨起了水泡。推小車時,經常連人帶車翻到山溝裏,她就蹲在溝裏哭。哭完了之後,想到兒子在部隊站崗很重要,讓他分心就會影響工作,於是又堅強地爬起來
為了給地裏上肥,戴秀蘭喂了兩頭豬,豬圈半年就要清理一次,有力氣的男人都是用鐵鍁一下一下往外扔,但戴秀蘭50多歲了,隻能用臉盆端。由於沒錢買雨鞋,她就光著腳踩在豬圈裏,一天才端完一圈糞,弄得自己渾身都是豬屎,連飯也吃不下。她的腿感染生瘡,正趕下炎熱的夏天,由於沒有錢看病,兩條腿都化膿了,全身過敏,隻能躺在床上,靠鄰居送點開水,泡棒子麵吃,一直撐了一個月。
因為沒有別的經濟收入,戴秀蘭在生活上非常節儉,一連幾年過春節沒有買一斤肉,一年四季,就吃棒子麵,到別人菜地裏去撿人家丟棄的萊葉,撿出好的自己吃,剩下的就喂豬。為了省錢,她一年四季不用電燈,不用電磨磨麵,麵是自己用石磨推麵粉。
董方照還有一個80歲的奶奶和一個90多歲的姥姥。奶奶多年偏癱,為了不讓老人知道兒子董光升病逝,戴秀蘭讓董方照的叔叔把老人接到濟南看病,戴秀蘭再去濟南照料老人。她把家裏僅有的2000元錢用來給老人看病和買營養品,自己卻到濟南的菜市場撿些菜葉,和著從家裏背來的棒子麵蒸菜團子吃。董方照90多歲的姥姥雙目失明,又沒有兒子照料,全靠董方照的母親戴秀蘭養活。一次,戴秀蘭回娘家,董方照的姥姥突然問女兒戴蘭:“俺聽人說方照的父親死了,是真的嗎?”戴秀蘭趕忙說:“你一定是聽錯了。”話還沒說完,自己已淚流滿麵。擔心被老人察覺,急忙跑到屋外去哭。
3年多,戴秀蘭自己種地,自己照料著兩位高齡的老人,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從不告訴兒子董方照。村裏問她需不需要教濟,她堅決不要,村裏搞整體規劃,戴秀蘭出門的道路受阻,村裏準備出錢給她門前修座小橋,她卻自己請人修了,沒要村裏一分錢,村裏交公糧、拿提留,她總是帶頭先交。她說:“俺是軍屬,不能給在北京當兵的兒子抹黑。”
後來,當她得知兒子光榮地入了黨時,竟激動地哭了一夜。為了感謝董方照的戰友對董方照的關心幫助,她熬了幾個晚上,趕做出20雙鞋墊寄到部隊。童方照當滿3年兵後,因為他是班長骨幹了,中隊幹部想再留他一年。於是董方照寫信跟母親商童。父親早已不在了,母親戴秀蘭好容易盼到兒子服役期滿,正等著董方照回家。但是,當她聽說中隊要留兒了的時候,立即囑咐兒了繼續留隊,並說家裏不需要他回來:就這樣,董方照又在部隊一幹了一年。在他當班長期間,班裏的兵有3人考入軍校,9人入黨,〖2人當了班長骨幹。而戴秀蘭在不到4年的時間,給兒子寫了41封平安信。
1998年11月,已經滿4年的董方照探家了,他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父親在3年以前就去世了。他跑到父親的墳前,長跪不起,放聲痛哭。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得知董方照回來了,都去看他,從他們的講述中,董方照才知道母親為了他在使館門前不分心,安心在部隊服役,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擔。於是決定回部隊後立即複員,回家挑起家庭的重擔,讓母親安度晚年。當他把想法告訴母親時,戴秀蘭傷心地哭了。她說;“兒呀,這幾年我受苦受累,就是要讓你在部隊保家衛國,隻要部隊還需要你,你就要幹下去,你總是想著自己的家,太沒出息了。”
聽了母親的話,董方照第二天就返回了部隊,並再一次留隊服役。由於外使部隊任務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的家庭必須做出特殊的奉獻。許多戰士的父母為了不影響兒子執勤,像戴秀蘭一樣,默默地承受著生活中的不幸。
在我們即將離開外使警衛部隊的時候,采訪了部隊政委呂國良大校。我們問道:“外使警衛部隊環境特殊、任務特殊、編製等級特殊,警衛目標眾多,警衛標準嚴格,部隊在長年連續作戰、處於極度緊張和疲勞的情況下,是什麼力量使部隊官兵保持如此昂揚的精神狀態?”
呂國良政委激動地說:“是愛國主義精神。外使警衛部隊一直高舉愛國主義大旗。每一個熱血青年都是愛國的,何況我們是外使警衛的哨兵,頭頂五顔六色的外國國旗,站在外國人的眼皮底下,代表的就是共和國士兵的形象,維護的就是國家的聲譽,這個道理每個戰士都明白。因此在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隻要一抓愛國主義教育,就特別靈驗,戰士們隻要往哨位上一站,就有一種要站出民族的豪氣,站出國家的尊嚴的責任感。”毫無疑問,外使警衛部隊伴隨著新中國外交事業的誕生和發展,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曆程,已經由小到大、由年輕走向成熟、由創業走向輝煌。他們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堅定信念,無私奉獻,忠於職守,嚴守紀律,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和政治鬥爭的嚴竣考驗,用意誌和毅力在使館門前站出了共和國的形象,維護了共和國的聲譽,堅持和捍衛了黨的外交路線。
隨著祖國的繁榮昌盛,一代又一代的外使警衛戰士,必將把愛國主義旗幟舉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