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及層次(1 / 3)

第3章 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及層次

由於所處環境、條件的不同,嫉妒心理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嫉妒心理形式各樣,大體歸納起來有三種形式及三種不同層次。

表現形式

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雖說是各式各樣的,但大致可分為三種:內心痛苦,自己折磨自己;極欲發泄,言語傷害他人;行為表現,對他人構成傷害。這三種表現形式很顯然是基於嫉妒心理的不同層次。即當僅僅有嫉妒因素時,在言語和行為上都基本不表現出來,而隻是作為一種情緒心理自己折磨自己;而當有了相當程度的嫉妒心理時,就主要表現為在言語上傷害他人,開始也許是冷嘲熱諷,接著就會發展為中傷,嚴重者則表現為誣陷、誹謗;嫉妒心理一旦衝破僅限於言語這一關,就會發展為在行為上的對他人的傷害,這時的表現形式可以說是異常複雜的,危害程度也是相當深的。而嫉妒者如果進入這種層次,其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一方麵是一種自覺的意識,另一方麵也是感情激化的一種表現。

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不僅是嫉妒心理層次的反應,更是一種個性心理反應。即處於同一層次中的嫉妒心理也會因為個性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表現形式。如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人和性格較為外向的人,他們在嫉妒心理的發泄上往往表現出兩種截然相反的形式。性格內向者往往是將嫉妒深藏於心,不輕意表露,就是在嫉妒心理驅使下報複他人時,也常常采取一些含而不露,或很難讓人覺察的形式。而性格外向者,則往往是采取一些較為明顯的表現形式。此外,由於所處背景環境的不同,嫉妒心理也會出現不同的表現形式。

如何看待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是研究問題的關結點。從上麵的闡述可以基本看出,由於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較為多樣,反映的內容又較為複雜,因此,就要盡可能分清某種表現的實質內容,不能單純依據形式來采取相應措施,而要盡量在弄清實質內容的情況下,采取一些有力和可靠的舉措。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好與有嫉妒心理的人相處,同時也能正確地分析和判斷嫉妒心理的走向和克服抑製的辦法。與此同時,還應注意運用及時而準確的反饋信息來調節自己的舉措,以使其更科學和更能接近實際情況。

□克服嫉妒,切勿自我折磨

嫉妒是一種心理缺陷,它會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表現出來,諸如憂慮、多疑、恐懼、怨恨、憤怒、失望、屈辱、虛榮等情緒和情感,都反映了嫉妒者內心感情世界的複雜變化。斯賓諾莎曾指出,嫉妒是一種恨,這種恨使人對他人的才能和成就感到痛苦,對他人的不幸和災難感到快樂。也就是說,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內心中有一種極端的和說不出口的痛苦,這是內心失去平衡後的一種表現形式。誰都知道嫉妒是一種不好的心理,因而一般都難於"啟齒",既然不能說,不好說,說不出口,就隻能將這種情緒和情感深深地藏於自己的內心中。欲說不能說,不好說,將本來要發泄的內心痛苦憋在心中,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在某種程度上說,如果嫉妒者能將自己的內心痛苦發泄出去,比憋在心中要少一些痛苦,這就是嫉妒者往往要發泄嫉妒心理的基本原因。就人的本性來講,渴望生存的愉悅,追求生命的快樂,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權利。但是,一個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就難免遭遇種種憂慮、煩惱和痛苦。特別是在現代生活中,人們日益麵臨生存競爭、觀念衝突、社會變動等種種現實。這些現實當然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不管你願意與否,每天都會找上門來。無怪乎有人悲歎:"進取心愈強,苦悶愈盛","智慧愈高,痛苦愈深"。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處於何處社會地位或思想境界,都在內心真誠地呼喚:給我更多的生活快樂。然而,當人們冷靜下來,細細分析時,就可以發現,有些痛苦,和痛苦引發的不快樂,並不是其他原因形成的,而恰恰是自我的嫉妒之心象磁石一樣吸引來的。

嫉妒作為人類一種普遍存在的情感,從根本上來說,它不是在自我中尋找快樂,而是在別人的快樂中尋找陰影感受痛苦。在嫉妒心理的眾多表現形式中,這也許是嫉妒心理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說起來可能有點好笑,或是有些滑稽,可是事實上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表現形式。以別人的所有作為自己痛苦的目標,作為嫉妒者來說他認為這樣做和他自己占有利益同樣重要。這是一種與人攀比習慣的一種反映,是一種致命的思想習慣。

嫉妒者的內心痛苦和折磨的內心痛苦和折磨表現形式是形形色色的。一般來說表現為攀比、羨慕、渴望、失望、焦慮、不安、不滿、怨恨、憎恨、報複等幾種心理過程的扡環出現。而每一次的循環,都在嫉妒者的內心痛苦上增加一層新的和更加強烈的痛苦。嫉妒者就是在內心痛苦上的煎熬中生活,其情緒的煩躁程度是可想而在的,煩躁、焦慮、怨恨猶如是一把把鹽,不斷地撒到嫉妒者那痛苦的傷口上。

此時嫉妒者的表現形式也是用理智的方式進行的一種自我調節,化解自己受到的嫉妒刺激,平衡內心的破壞性激情。像明代的張和在朝延麵試時,本可以是為第一名,因為他有眼病的而僅得了個第四名,張和當然不服也不滿,但他卻說:"我的一個眼已沒有。兩肩有厚薄,手有大小,腳也有長短。所美好而又不醜的。隻有這顆心了。"看來張和內心雖然有嫉妒因素,但他卻用道德與理智的力量約束、戰勝了自己。通過內省、冷漠了自己的嫉妒激情,把麵試的不公,化為了一種自我解嘲,這既不傷達他人,又不損害自己的形象,而又減少了自己的內心痛苦之情。這是一種比較明智之舉,也是約束嫉妒心理滋生的一種方式。

□嫉妒心理的言語發泄

嫉妒是一種比仇恨還強烈的惡劣情緒。先是以痛苦煎熬自己內心的形式表現,接著,就要以言語發泄的形式表現出來。

發泄性是嫉妒心理的特征之一。之所以要發泄是因為嫉妒心理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處於一種對抗的情緒狀態之中,當這種對抗性無法以自我煎熬的痛苦形式堅持下去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發泄的形式表現出來。開始,這種發泄主要以言語的形式表現出來,但不同嫉妒程度有著不同的言語發泄內容,而不同的個性和處世方式,又使言語發泄表現為不同的方式。有的人嫉妒心很強,但為了傾泄自己內心煎熬的痛苦,隻有說出來似乎心理就好受了多了。這種表現方式往往沒有過多的考慮,隻要條件適合,就嘮叨個沒完沒了,其言語所泄,主要是為傾訴對別人的不服氣和不滿的情緒。至於要將這種不服氣和不滿的情緒化作何種相應的行為,也許此時連嫉妒者本人也尚未考慮好。但其中也蘊含著,或在客觀上已經造成了對被嫉妒者各方麵的傷害。因為這種發泄是一種不滿的發泄;是一種狐狸吃不著葡萄是酸的那種發泄;是看見別人的優勢後眼紅的那種發泄;是內心痛甘煎熬後的發泄。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是由於有些嫉妒者有些城府,他們往往采取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或是聲東擊西,敲山震虎的言語發泄方式,即不是直接的發泄方我,在而是采取間接的發泄方式。還有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是由於有些嫉妒者城府很深。他們的言語發泄方式極為特殊,如果說在沒有對某人產生嫉妒之前雙方還有話可說,然一旦產生了嫉妒之情,就會變得一言不發。對被嫉妒者是無言以對,或者是越嫉妒某人,即是越說些恭維的,或是吹捧的話,讓對方如墜五裏去霧之中,不知所以。這種發泄方式也許不可理解"。但這樣的嫉妒者來說,則是在很自然地表現著與言語傷人方式的同樣的發泄意圖。

以言語發泄的表現形式上來說,應當看到嫉妒者內心世界的兩麵性,即在不同的環境下,采取不同的嫉妒心理發泄方式。而在環境不適宜的情況下又表現為一種虛偽和隱蔽的克製性。至於何為"適宜的環境",不同的個性心理的人又有不同的理解和表一形式。因此,與有嫉妒心理的人相處,一定要把握這種複雜多變的表現形式,不能被其表央的形式所迷惑,否則就要受到極大的傷害。當然,如果能夠相信自己的實力,采取見怪不怪的方式,隻管走自己的路,則又是一種令嫉妒者畏擊怯步的做法。

□嫉妒行為,對他人的傷害

如果說嫉妒在以言語表現形式傷害他人時,還隻是在精神和情緒上進行傷害,那麼,發展到 以行為的表現方式傷害他人時,則是在實質性的現實手段上進行具體的傷害,其中主要的手段表現為以下幾種:

采用非理智性對抗嫉妒者一旦欲望不到滿足或是欲望受到他人的阻礙,感到單憑正當的才智是難以施展時,必然運用實質性的卑劣對抗手段,也就是對被嫉妒者采取打擊報複的實際行動。一旦發展到這一步,嫉妒者往往會喪夫理智,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隻要能滿足個人的欲望,必置被嫉妒者於死地。當然,這是就一般而言的,而一些城府較深者則又會將自己的所謂"才智"用到手段更卑劣,更隱晦方麵去。但這並不說明這樣的嫉妒者是處於真正的理智狀態下,因為一旦卑劣的隱晦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私欲。所以被嫉妒者決不能對這種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存在任何幻相 即幻想以揭穿嫉妒者的隱晦手段來達到中止嫉妒報複行為的目的。現實情況是恰恰相反的,你越揭露他的真實目的,他越要產生強烈的報複心理。和采取越發嚴醋的報複手段。

采用另外的形式補償和替代存有嫉妒心理的人有時為了在行為上過對方而喪失理智。不管是好是壞,凡是自己有而別人沒有的,都用以作為壓倒對方的一種資本呀是安慰。這種表現形式往往是變態心理嫉妒者一種特殊的表現方式。表麵上看起來這種表現形式似乎不可理解,實質上是嫉妒者在利欲熏心的情況下內心卑劣情感的一種針可奈何的流露。最通常的表現是在自己精心設計的理由來實施自己的報複方案時的一種作法,魯迅先生曾在他的小說中對阿Q的嫉妒心理,作過這樣描寫:"老子打兒子"也是這一種偉大。阿Q那樣的表現形式,其危害性也是不可低估的,其危害的可怕之處就是在於使人長期處於一種精神勝利法的麻醉和不可救藥之中。這種危害比起一時的巨大傷達定並不小。

采用冷漠行為嫉妒心較強的人往往孤僻不群,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有的甚至產生出出思想,妄圖隔斷紅塵,用所謂的清靜無力、自得其樂等釋老觀念來強製心中的妒火,以求心理上的平衡。這也是嫉妒者嫉妒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的特點是對他人不構成巨大的傷害,而是對自身的一種巨大傷害。嚴重者則表現為自殺,或是自我殘酷折磨等形式。

嫉妒心理的層次

嫉妒心理是現實社會中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意識現象。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廣泛地存在著新與舊、先進和落後、開拓與保守等心理現象的矛盾與鬥爭。而嫉妒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力圖尋求心理平衡,如何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鬥爭所形成的人際中的種種心理不平衡,就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心態。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或是從某種角度上說,在當今的社會環境裏,當代人不免生活在嫉妒的溫床上,每個人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別人的嫉妒,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滋生嫉妒之心。嫉妒心理在病學上,叫做"紅眼"病和"綠眼"病。

嫉妒心理雖然為當代文明人類所鄙視,但是又有些人人都不可避免的趨勢,這也許是一種奇特的二律背反現象,似乎是一種解不開的情結。其實,隻要能正確認識嫉妒心理,就不應當羞於談論嫉妒,特別是自己的嫉妒心理。要能做到這一點,就要對嫉妒心理有一個比較科學、客觀的認識。特別是要認識到嫉妒心理存在的層次性。也就是說,如果籠統地談論人人都有嫉妒心理,那麼恐怕就要有害而無利了。如果能從嫉妒心理的層次性中看到,所謂人人都有的嫉妒心理,僅僅是指在人人的潛意識中埋藏的那種嫉妒心理的種子,如果能加強修養,不使這種嫉妒種子生根、開花、結果,將是心情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