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嫉妒心的人,必然是自己長進了,不允許別人長進;自己不長進,尤其不允許別人長進。這就是魯迅所說的拖人下水的辦法:'我不行,而他和我一樣,大家活不成,拉倒大吉。"默格爾說:"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大事業,便盡量低估他人的偉大,貶抑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人們想用懷疑別人動機,誣蔑別人偽善的辦法去剝奪別人可敬佩的成就。"於是因嫉妒而產生的種種心態便表現出來;或消極沉淪、萎靡不振;或咬牙切齒、惱羞成怒;或鋌而走險、害人毀已。魯迅曾痛切地指出:"我覺得中國有時是極愛平等的國度,有什麼稍稍顯得突出,就有人拿了長刀來削平他。"你居我之下,一好百好;超我而上,誰都不好;你有了名聲,我臉上無光,如此這這般想來,便有一種萬箭攢心之感,非把人家擠倒方消心頭之恨。這除了損人不利已之外,還會有什麼別的結果呢?那隻能如尼采所說:"為嫉妒的火爭所圍困著的人終於如同蠍子一樣轉動了毒尾刺殺了自己。"最嚴重的是尼采說的那種人:"某人有些事不如意,終於勃然大怒說'讓這世界毀滅吧!'這憤怒怨恨之情是嫉妒之極峰。"可以這麼歸納:"因為我不能得到什麼,全世界便不應該得到什麼!全世界便應歸於烏有!"嫉妒心理展到這種地步,就近乎瘋狂了。從以上分析可知,嫉妒的必然結果是喪失理智,一個人受嫉妒心驅使就會失去認識事物本來麵目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獲得成功,這成功本身也就成了失敗。
什麼人容易嫉妒別人呢?大致有四種人:
第一,聰明人不嫉妒,愚蠢的人愛嫉妒。聰明人理智清醒,深知嫉妒別人是無用的,反而會害人亦害已。"一個聰明賢達的人,能夠自得人樂,無需要考慮別人的短長;但是一個愚蠢的人卻永遠必須找尋一個更愚蠢的人,才能欣賞自己的才具和智力。"這表明,有嫉妒心理的人是不允許他人優於或高於自己的,總願意自己是第一是唯一。不愛見別的東西和他共存。他人的不幸令他快慰,他人的成功令他惱怒。如果他自己遭到不幸,他很希望別人也遭到不幸。正如培根所說的:'無德之人常嫉他人這有德。"
第二,忙人不嫉妒,親人愛嫉妒。一個整天集中精力忙於學習和工作的人,他們自己的正經事還忙不過來呢,哪裏還有閑心去嫉妒別人呢?他們更善於行動,就在別人因嫉妒而怒火中燒時,他們早就悄悄上路,從從容容向既定目標前進了。而整天無事可做或什麼事也做不成的閑人卻有閑心去嫉妒別人,正如培根所說:"嫉妒是一種四處遊蕩的情緒,能享用它的隻能是閑人。"
第三,自信的人不嫉妒,自卑的人愛嫉妒。自信的人相信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一定能趕上和超過別人,所以,他們隻專心腳踏實地憑自己的能力去做,不嫉妒別人。而自卑的人因自感能力不行無法趕上別人,所以,隻能以嫉妒別人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斯賓諾沙說:"自卑人的痛苦即是起於借他人的力量或德性以判斷自己的軟弱無力,但假如他想象中完全以考量他人的短處為事,則他的痛苦必將減少,甚或感覺快樂......反之,假如他覺得與他人經較他越是不如人,則他將越痛苦。所以,沒有人比那自卑的人更容易起嫉妒之心了,他們最喜歡努力觀察別人的行為。其目的大都隻在指責別人,而不在匡正別人。"
第四,心胸寬闊者不嫉妒心胸狹窄者愛嫉妒。心胸寬闊者一般不太計較小事,也不太注意別人在哪些方麵已經超過了自己,尤其是在利益分配和異性交往這兩個十個敏感的問題上,他們更不太注意別人比自己多得了多少好處或哪個與自己同性別人的過多接觸了自己的戀人或配偶。在他們看來,誰比自己強了,說明人家有本事,說明自己不如人家,從來不往歪處斜處去想。所以,他們也從來不嫉妒或很少嫉妒別人,他們既不嫉妒別人的風度和靚麗,也不嫉妒別人的能力、地位和財富。自然,他們也很少有因嫉妒別人而產生的痛苦和挫折感。他們活得瀟瀟灑灑、坦坦蕩蕩。而心胸狹窄者,鼠肚雞腸,經常注意的是誰比他露臉了、冒尖了,誰比他受領導常識了,特別是在名利分配上比他多的好處了;還有一種特別容易打翻醋壇子的男人和女人,對自己的戀人或配偶接觸其他異性十分注意並認真研究,等等,一旦發現上述其中一種現象,他們便會頓生妒火,於是乎,心煩意亂、抓耳撓肋、吃睡不寧。
一個人的嫉妒心一旦久了,便會形成一種嫉妒型性格,即一個人嫉妒別人已成了習慣,舊的嫉妒對象消失了,又能尋找到新的嫉妒對象,具有穩定、持久的特點。
嫉妒與挫折心理的產生有何關係呢?有嫉妒之心尤其是形成嫉妒性格的人極易產生挫折心理。這是因為:
第一,在嫉妒性格者心中凡是他認為比他強的人都對他構成了障礙,別人得到的,他就不得不到了,所以,在嫉妒別人的同時自己生了挫折感。
第二,有嫉妒心的人常常怕別人超過自己,所以,經常處於惶惶不可終日的情緒狀態中,因而感到事事不順心、處處有障礙,隻要有障礙感到難排除就會產生挫折感。
第三,由於有嫉妒心者多是自卑的 ,所以,他們雖希望趕上別人,卻又不知如何趕上別人,自己的能力也無法使自己趕上別人,更無法為自己確定個趕上別人的合適目標,沒有合適的目標就無心理準備。因而,這種盲目與自卑就成了他們前進的障礙,因自己克了不了障礙而產生挫折感。
因嫉妒型性格而引起的挫折感導致過激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
1996年6月14日,琥漢一所著名的醫科大學發生了一起嚴重的傷害案件:生物係即將畢業的女研究生譚小華用水果刀將自己的導師周明教授刺傷,隨即舉刀自殺,未遂。千萬這種惡果的根本原因是譚小華多年形成的嫉妒性格。
沒有比自卑更容易起嫉妒心。是的,譚小華這個女研究生的嫉妒性格也正是從自卑開始的。1972年譚小華出生在武漢市的三眼橋棚戶區一個十分貧寒的家裏,父母做臨時工,在他上麵還有兩個弱智哥哥。譚小華從記事起就飽受了街坊鄰居同齡小孩的欺侮,她的兩個弱智的哥哥更是成了一些調皮男孩捉弄玩耍的對象。父母親隻好將三個孩子關在家裏,拒絕別人的同情和幫助。這使譚小華幼小的心靈塗上了自卑的印跡,這種自卑為她嫉妒型 性格的形成親奠定了基礎。
1984年5月譚小會母親去世,父親竟拿不出錢來給母親安葬,火化後隻好將骨灰拿存放在火葬場的骨灰存放室,存放費到第三年漲到60元,譚小華隨父親去憑吊,父親隻好將手表錄掉交了這筆費用。當時譚小華上初中三年級。回來的路上,她對父親說自己不想讀書,想去打工賺錢,父親狠狠地給了她一個耳光,說:"你不讀書,我還指望誰呀,你一定要考上大學,為家裏爭氣。"
從這天起,譚小華就把自己關在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裏,書和課本成了她唯一的朋友,出人頭地是她生命的全部追求。從初中到高中,她沒有一個好朋友。她嫉妒別人在學習上超過她,仇視那些環境優越生活比她過得好的同學,甚至同學們遇上高興的事在一起歡笑,也成了她憎恨的理由。1990年譚小華考取大學後,變得更孤僻、更沉默了,嫉妒心也更強了。對於那些漂亮或是在學習上超過她的女同學,她總要找機會將她們的化妝品和學習筆記扔進垃圾箱,然後若無其事地幫著尋找。
1994年6月,譚小華以優的成績通過畢業考試,在頗有名的周明教授名下攻讀生物專業的研究生碩士學位。與她同在周明教授門下的還有一位和她同級的男研究生汪誌強,作為導師的周明教授十分欣賞小華學習刻苦的精神,但他更汪誌明學習靈活和風趣幽默的性格。此時,譚小華嫉妒的對象又轉移到了汪誌強身上,她唯恐汪誌強超過自己,想盡辦法纏著周明教授給自己單獨授課,她不止一次地在導師麵前中傷汪誌強,說他對生活玩世不恭,借談戀愛為名玩弄女性等等。可周明教授幾經了解,發現他反映的許多事情純屬子虛烏有,便委婉地批評了譚小華。由於譚小華的嫉妒性格從小就已形成,所以,會習慣性地表現在每時每刻。就連周明教授單獨帶著汪誌強做一次實驗被譚小華知識了,也要逼著汪誌強交出實驗記錄並在深夜10點多鍾又去敲開周明教授的家門,要導師帶她再去實驗室幫實驗。周明教授開始意識到譚小華那強烈的求知欲背後,隱藏的是心靈的自卑這種自卑使她對別人的施舍和幫助也產生一種異常的心態。一次,當周明教授知道譚小華家境困境,給她2000元錢讓她把母親的骨灰安葬時,譚小華雖勉強收下了錢,卻在日記中寫道:"誰都希望自己成為恩賜者,那份施舍弱者所得的精神享受是物製享受所無法代替的,今天我成了被施舍者,這禮貌的折磨讓我心痛......我一定要努力,要出國,讓所有那些看不起我的人都成為我的施舍對象。"可見,由於自卑使譚小華對別人的善意幫助也產生一種帶有嫉妒味道的理解,這是她嫉妒性格的慣性思維。
真正使譚小華的嫉妒性格引起最嚴重的挫折感以致失去理智刺刺殺導師的導火線,是導師門下的出國風波。1996年4月下旬,周時教授所在的醫科大學獲得一名去德國深造的名額,鑒於周時教授的學識和威望,樣方決定由他指定出國人員。周明教授衡考慮了整整一周,最後決定不是將汪誌強的名字報給了學校外事辦公室。譚小華知道此事後,先是與周教授在大吵大鬧,一琿要讓周教授把汪誌明的名字換成自己的,她哪裏知道周教授也為她聯係了去美國留學。可妒火中燒的譚小華在哭鬧不成之後,就以刺殺周教授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嫉妒之火。當然,未達到目的,最後還是周教授以博大的胸懷寬恕了她。
譚小華的嫉妒性格羅為典型,與許多因嫉妒性格而導致挫折的人同規律。因此,可以總結出嫉妒尾格的形成及導致挫折的幾個階段的心理特征。
(1)自卑與補償自卑為嫉妒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心理基礎。
前麵已經提到過,隻有自卑的人才嫉妒別人,而一般來說,自卑的人都會或多或少地補償自卑,很少有人徹底地自甘暴棄了,包括犯了罪的罪犯在內,也要被償自卑,個體隻會產生自甘暴棄、望洋興歎,悲觀失望等情緒,枳有既自卑又補償自卑的人才會既感到自己不如人又不甘心不如人。這人樣,自卑與補償自卑就交織在一起了。自卑使他們感到不如人,補償自卑又使他們不某心不如人百自己又無法趕上別人,於是,嫉妒之心產生了。這就為嫉妒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例如,譚小華的自卑就為她後來的嫉妒性格埋下了種子。
(2)嫉妒的隱性階段--嫉妒者內心的否定體驗。
如果追尋嫉妒的根源,可盡說嫉妒是人的一種本能,就連某些吃奶的孩子都人母親抱別的孩子而嫉妒那個與他享受相同母親的孩子。所以,最早的程度較淺的嫉妒往往深藏在人的不易覺察的潛意識之中。比如,對於別人得到的高於自己的名譽、地位、金錢等,並不想施以攻擊,不幸的是,每念及此,總會感到胸中有一種淡淡的酸楚味。這時的嫉妒心理占思維的時間很短,對人的心理的激活作用也很微弱,不會釀成什麼有害的社會後果,然而這種程度上的嫉妒心理的存在卻是極廣泛的。這一階段嫉妒者已因嫉妒心理的存在卻是極廣泛的。這一階段嫉妒者已因嫉妒產生了挫折感,即被嫉妒者對他構成了障礙,他因無法超過被嫉妒者而產生挫折感。例如,譚小華對中學、大學及研究生時的同學深藏的嫉妒之情,以及由嫉妒產生的挫折感。
(3)嫉妒者的言語攻擊階段--敗壞嫉妒對象的名聲。
前一階段的嫉妒心理如果不能自生自滅, 就會繼續發展到這一階段。這一階段嫉妒心理的特點是當事者已不能把嫉妒心理深藏的潛意識中,它已衝破心理的潛抑作用,自覺或不自覺地暴露出來,表現為對被嫉妒者做間接的挑剔、造謠、誣陷等。這時候嫉妒者尚有一定的理智感,還不想和被嫉妒者做明火執杖的衝突,隻是守在他人中散布不利於被嫉妒者的言論,給其造成痛苦,以求得自己心理的平衡和滿足。這一階段的嫉妒心理是有其顯而易見的外部表現的。主要體現在言論方麵。而具體的言論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個人的性格、文化水平、道德修養等因素的影響,構成了一定的複雜性,表現出了不同的特點:嫉妒者可能是粗淺的人,這種人常以人們極易覺察的中傷和誹謗來施以攻擊,十分露骨地表現出無知和淺薄。實際上這種人不可怕,其危險性也是很有限的,因為對他人過於明顯地違背事實的誹謗會讓多數人迅速覺察出他不懷好意,所以,別人也不會相信他的謠言;而聰明此地的嫉妒者則可能去搜羅被嫉妒者的不足之外,做一些有影響力和傷害性而又貌似名正言順的言語攻擊。這種人是可怕的。
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Drudker)教授在其力作《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指出:"有高峰必有舉動穀,才幹越高的人,其缺點也往往越著。"明乎此,我們便可以想及那些"聰明的"的嫉妒者的可怕了。現實生活中,那些八麵玲瓏的人似乎缺點不多,但他們皆是些幹不了大事的庸人,而能有所建樹、卓有成效者卻又經常是缺點較多的人。這樣,那些庸人往往會抓住有成效者的某些細技末節的不足之處去對其實行攻擊,有時竟能使人被他搞得焦頭爛額,被嫉妒者是斷不敢對此等閑視之的,他需騰出一隻幹事業的手來抵擋一番。抵住的,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抵不住的,往往從此消沉,灰習喪氣。
細考此類嫉妒者何以得勢,是因為借助了人性扣的三種心理:一是好奇心理,二是不負責任心理,三是記憶偏差造成失真。好奇心是人們對嫉妒者捕風捉影、張冠李戴或編造出來的關於被嫉妒者的"花邊新聞"感的新奇,因此側耳傾聽。不負責任心理是一些水平不同的人聽了好奇之事便一傳十,十傳百地傳下去,不問是否真的有此事。記憶偏有差造成失真,使本是嫉妒者為了誣蔑、陷害被嫉妒者而編造而不知誇大了幾倍的事,由於傳謠者記憶偏差而越傳越大、越傳越假,最後傳得麵目全非,達到造謠者想達到兩個人無法達到的效果。有人可能知道關於美國軍隊傳口令的趣事吧,那就是一個典型的記憶偏差靠成的失誤。1910年,美國部隊某營長對值班軍官下達口令:明晚大約8點鍾左右哈雷慧星將可能在這一地區被看見,這種慧星每隔76年才能看見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著野戰服在操場上集合,我將向他們解釋這一罕見的現象。如果下雨的話,就在禮堂裏集合,我將為他們放映一部有關慧星的影片。結果,這個口令經值班軍官傳給連長排長班長士兵,最後傳成這樣一個笑話:在明晚8點下雨的時候,著名的76歲的哈雷將軍將在營長的陪同下身穿野戰服開著那輛"慧星"牌汽車經過操揚前往禮堂。看吧,一個關於"哈雷慧星"的口令被一級一級地傳成了哈雷將軍了,記憶的偏差就這麼嚴重。嫉妒者正是利用人們的上述心理達到了他自己的目的,使得他不用拋頭露麵,就能把被嫉妒者搞得滿城風雨。憤怒至極殺人者還有之;當然,"任憑風浪 起,穩坐釣魚台"的大將風度者更有之,而且大有人在。一旦遇到這最後一種被嫉妒者是強者,就會使嫉妒者枉費心機,在前一階段挫折感一基礎上又加重了挫折感。在他們看來,要想弄垮被嫉妒者真比搬山還難啊 !實實在在構成了不可排除的障礙。這一階段的挫折感帶有很強的恐懼或和失望感,因為他們的言語攻擊對被嫉妒者來說,根本不當耳邊風,絲毫不損於他們的毫毛,反而會經過風雨的洗禮,人們對被嫉妒者認識得更清楚了,反倒使其威信更主了。這怎能不使嫉妒者認識得更清楚了,反倒使其威信更高了。這怎能不使嫉妒者的挫折感中帶有恐懼和失望的情感呢?例如,潭小華因嫉妒汪誌強而給他造謠,當周明教授證明汪誌強無此事並對汪仍很器重的情況下,譚小華的嫉妒引起的挫折感已經到了極點。
(4)嫉妒的行為攻擊階段--直接傷害嫉妒對象或其扶植者的身體。
嫉妒發展到第四階段,也是最強烈的階段,即嫉妒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一人於已都具有明顯的破壞性和危險性。這是由嫉妒到挫折的強烈的攻擊階段。這一階段,嫉妒者完全喪失了理智,向被嫉妒者或其扶植者(即給予被嫉妒者提從有利條件,使被嫉妒者超過自己的人)發起直接的行為攻擊。例如,譚小華得知周明教授決定讓汪誌強出國留學時,嫉妒之火已使她無法自製了,直接向扶植汪誌強的周明教授行凶了。雖然譚小華的攻擊行為是指向汪誌強的扶植者周明教授,但其攻擊行為在抽人動力絕對是對汪誌強的嫉妒導致的挫折感。嫉妒者的行為攻擊直接指向嫉妒對象的案例也屢見不鮮。例如,某女因為男朋友一起工作的李麗長得漂亮,認為李麗迷住了她的男朋友,便有硫酸毀了李麗的麵孔。再如,某男因一位與自己同時畢業同進一廠工作的大學同學受到了領導重用提拔,而自己卻因工作浮躁被領導輕視。於是,對那位被提拔的同學產生嫉妒之心,由嫉妒誹謗嫉妒實施犯罪行為:用刀向那位被他嫉妒的同學頸部砍去。嫉妒之心腐蝕了他的靈魂,吞噬了他的理智,導致了他的墮落。
以上嫉妒的內個階段的心理,使嫉妒者的嫉妒這心得到一次次的強化,尤其是前三階段,強化的程度與次數更多,這樣,就使嫉妒性格在強化中形成了。一旦形成了嫉妒性格,就會處處都有嫉妒對象,因而處處產生嫉妒挫折。雖然在第四階段者在受到道德責和法律製裁下而受到震驚,但由於他們已形成了嫉妒性格,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所以,他們對被嫉妒對象,在新的嫉妒對象身上發泄自己無處發泄的否定情感。所以,這種人活得奶痛苦也很孤獨,當他們反省自己時又很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