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外部構成較為清晰可見,它以某些行為表現出來:公開地談論麻煩問題、尖叫、大聲哭泣、打定注意對問題置之不理、假裝幽默、報複、出走或者變得有暴力傾向。
嫉妒既有內部構成又有外部構成這一事實與如何應付它密切相關。即使人們能夠把內部構成緩和到一定程度,但大多數人還是相對地難以對它進行控製,特別是就是他們的情感和身體反應而言:"我希望我能冷靜而理性地對待此事,隻是心中的背苦難以壓抑。""我像一個白癡一樣站有那兒,熱血湧上我的麵頰。我對此根本無法控製。"然而,人們可以通過訓練而對他們的思想有更好的控製力。實際上,認知冶療的前提便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思想而改變我們的情感。
相對於嫉妒而言,其構成的主要外部控製力,是極為有意識的。他們並非總是意識到這一點(即使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也並非總是願望承認這一點),但他們能夠--如果他們選擇--談論他們的情感、以玩笑的態度看待整個事情、喊出他們的心聲、默默地容忍或大聲而有見地地表現出來、猛烈發泄憤怒、擺脫關係、或者摔砸碟子。當一個人感覺到被嫉妒感所壓倒的時候,記住一點是很重要的,即雖然難以控製嫉妒的情感,但改變點燃這些情感的思想卻有助於抑製這些情感。而且,大多數人在決定做些什麼來對待他們的嫉妒上有不可忽略了控製力。
當關係被感知為受到威脅時,嫉妒的反應就是被點燃了。被感知到的威脅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臆想的(正如關係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臆想的一樣)。如果一個男人認為他的妻子對別的男人產生好感,即使這種被感知的威脅隻是他自己的瘋狂想象的結果,他一樣會產生強烈的嫉妒反應。從另一方麵來說,如果一個女人和另一個男人有親密的朋友關係,但她的丈夫感覺他們的婚姻很牢靠,並沒有受到這種朋友關係的威脅,那麼他不太容易產生嫉妒的反應。
有位相貌極為平凡的丈夫,娶了一個比自己年輕十三歲的嬌妻,他深信,每一個看見他妻子的男人都想得到她。由於他對自己的吸引力沒有自信,所以每當他的妻子外出他就恐懼不已,設想他的妻子會看上其他什麼人而拋棄他。而事實上他的妻子很忠城,完全把自己托付給婚姻。當他們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她對自己被他奉為偶像和自己對於他的強烈吸引力而三感到非常高興。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他那日益增長的嫉妒越來越讓人煩悶的窒息。當這種夫妻來向我尋求幫助的時候,她說她必須離開他--不是因為他缺乏吸引力,也不是因為她看上了一個更有吸引力的男人--而是因為他那令人窒息的嫉妒。
一對夫妻在提供了一個未感知到威脅時的嫉妒是這樣體現緩衝作用的。他熱愛他的群交者團體,甚至縱欲無度。但他的妻子沒有加入這一團體。多年來,他都是去單獨赴會,他的妻子也完全知曉。就人的妻子而言,她並不喜歡這樣的性亂行為,俚支卻接受這一事實,即這種行為對她的丈夫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而且也並不認為這會對他們的婚姻或者他自己構成威脅。這樣過了一些年以後,妻子有了外遇。丈夫處理這件事的方式是把妻子的情人當成朋友,並將其接受為家庭的一份子。他說這位情人不是對他的婚姻的一個威脅,而且,他的妻子有了情人這一事實,使他感覺到可以更加自由地去繼續他自己的性探索了。即使有人懷疑這位丈夫說自己沒有感覺到嫉妒這一名稱,他的反應也足以讓大多數人感到不可思議了,因為妻子有了外遇這種事將會煽起許多丈夫的強烈妒火。
一種觸發嫉妒反應的關係必定是有"價值"的。它可以由不同的方式來進行估價。如果一個女人不能容忍她的丈夫,他在她心中激起的隻是厭煩的情緒,那麼她的丈夫有了外遇這種事,就其本身而言,不會觸發她太多的嫉妒。然而,對這樣的一個女人來說,失去了丈夫使其被另一個女人所擁的,可能威脅到她的公形象以及她的生活水平甚至整個的生活生活方式。用另外的話來說,婚姻對於她而言不是以感情來估價的,而可能是具有經濟和或社會的價值。
一個很富有的女人不顧一切地想要擺脫她的丈夫,最終在物質上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而如願了。她不得不把住宅留給她的丈夫,但她說如果這意味著可以擺脫他的話,她很樂意這樣做。然而,當後來的一天晚上她驅車經過她原來的住宅時,她在窗簾上看見一個女人的影子,心裏忽地產生出一種強烈的嫉妒感。
她感知到了一種對其婚姻的威脅嗎?顯然不是,因為她原來的婚姻已經結束了。對於她來說,婚姻作為一種愛的關係具有情感的價值嗎?顯然沒有,因為她為了擺脫他做出了那麼大的努力,付出了那麼多的犧牲。然而,當她看見窗簾上那個女人的陰影時她感到了嫉妒。嫉妒,如前所言,它是當有價值的關係被感知為愛到威脅時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個女人是因為她對自己和其前夫的關係的感知受到了威脅而產生了嫉妒的反應。
當她心裏看到自己相對於丈夫的優越性,就認為自己去和丈夫的關係中占有更有力的地位。然而,這個遊手好閑的懶漢已經找到了別的女人和他在一起,她卻還是獨自一人。更讓她激怒的是他們兩個在"她的"住宅"裏麵",而她卻在"外麵"。這另一個女人並非對她實際上的婚姻而是對她的婚姻感知構在成了威脅。
這個富有的女人體驗到了被占有(這是"她的"丈夫和"她的"住宅)、被排斥(他們在"裏麵"而她在"外麵")、被打敗(她的丈夫已有了新歡而她還沒有)以及妒羨(她希望自己也擁有她所想象的她丈夫所擁有的那種關係)的情感。
對於一些人來說,嫉妒中最強烈的成分是怕被拋棄的恐懼:"他將愛上他並離開我,留下我孤獨一人。"對於一些人來說,嫉妒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怕丟麵子?"對於一些來說,嫉妒中最痛苦的一麵是被人背叛:"我比信任世界上任何其他人都更為信任你,你怎麼能用這種方式向我撒謊、背叛我?"對於一些人來說,嫉妒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競爭:"如果她和他相愛,他一定是一個比我更為出色的情人",或者,"她怎麼和這麼一個邋遢鬼搞在一起?"還有對一些人來說,嫉妒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羨慕:"我希望像她那麼瘦和光彩照人"或者"像他那樣在事業上成功。"
當人們描述強烈的嫉妒時,他們常常把他們的反應和在實際情境中呈現的威脅程度混淆起來。例如,他們可能基於這樣的意識而進行反應,即好像他們的伴侶在聚會"無節製的"的調情表明他們的伴侶對離開他們和別的人地一起,而事實上這咱調情引的不過是一些尷尬。,當他現實地麵對威脅時("你的丈夫離開你去和別的女人在一起的可能性有多大?),他們那強烈的嫉妒感一律都會消失。
愛情嫉妒心理的形成的情境
毫不奇怪的是,人們體驗嫉妒的強烈程度和喚起嫉妒的情勢相關。以下是一些討論的情境。所以有這些情境都有其真實背景。其他研究都也會發現,情境形成的威脅,通過威脅的估價產生影響,從而預報嫉妒反應。
當遇上以下情境時,你體驗到了多少嫉妒?
·在一次聚會上,你的伴侶四處調情,花很多時間和其他人親密地跳舞,相互有一些曖昧的挑釁行為。
·在一次聚會上,你的伴侶花很多時間和其他人跳舞。
·在一次聚會上,你的伴侶花很多時間和其他人聊天。
·在一次聚會上,你發現你的伴侶消失了好一會兒的時間。
·在一次聚會上,有那麼短暫的一會兒,你不知道你的伴侶到哪兒去了。
·你的電話鈴響了,你拿起來接聽,被人掛斷,或是說:"對不起,號碼錯了。"
·你給你的伴侶打電話,對方占錢。
大多數回答這些問題的人認為,他們在第一種情境中--當他們的伴侶和其他人調情時,將會最為嫉妒。他們認為在後三種情境中--對方電話占線、被人掛斷電話、或在聚會上不伴侶在哪兒,可能不會有什麼嫉妒。如果後三種情境都會喚起一個人的嫉妒反應,那麼這個人可能是"反常地"愛嫉妒的人。如果有什麼人在第一種情境中都不會有嫉妒反應,那麼這個人可能是"反常地"不愛嫉妒的人。
在其伴侶和其他人親密跳舞要緩和一些的情境中,大多數回答這些問題的人也會感到嫉妒;對於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說,這樣的行為不僅僅是離開聚會而且還足以成為脫離關係的理由。看見伴侶在一次聚會上和其他某個人跳太長時間的舞,足以讓大多數人感到嫉妒。同樣地,看見伴侶在一次聚會上花多的時間和其他某個人聊天(即使他們是在同一個公司上班,或這是出於交往的需要),也會讓很多人感到嫉妒。那些發現自己處於這些情境,而其伴侶"不能理解"為什麼"純潔無瑕的"跳舞或聊天會讓他們大發雷霆的人,在知曉大多數人都有類似反應這一點之後,會感到莫大的安慰,若其伴侶也了解這一點,也會受到啟迪。用另外的話來說,與他們的伴侶所認為我所說的相反,他們並不是"反常地"愛嫉妒的人。
這裏是其它一些常見的嫉妒觸發事件。你將(或你會)感到嫉妒嗎?當你的伴侶:
·有了一個情人。
·有了一個有閑而單身的親密朋友。
·有了一個親密朋友。
·和一個單身有閑的人有了往來。
·注視一個走過的富有吸引力的陌生人。
·崇拜一個電影或電視明星。
在不同創傷方麵的有關論述中,謝爾利·格拉斯和湯姆·賴特是這樣的:在那些被背叛的伴侶之間,反應的嚴重性有極大的不同。有些人表現得泰然自若,而有砦人覺得大難臨頭。被背叛伴侶的創傷反應強度,似乎和倆人關係中的相互信賴度有關。
對一個漂亮的電影明星的欣賞並不構成一個真正的威脅,它不人因伴侶的這種欣賞而感到嫉妒。而那些對這種欣賞也會感到的嫉妒的人,便是"反常地"愛嫉妒。那些其伴侶有了情人也不感到嫉妒的人,便是、"反常地"不愛嫉妒,或者是不再把與伴侶的關係是看作是有價值的了。
很顯然,最容易引發嫉妒的情形是一個人的伴侶有了情人。然而,這種情形又有各咱類別。
你將(或你會)感到嫉妒嗎?當:
·你的伴侶告訴你,他或她已經和別人相愛,正考慮離開你。
·你的伴侶和別人有長期的曖昧關係。
·你的伴侶有了外遇,但他或她向你保證,這樣做隻是想讓生活有一些變化和刺激,不會對你們之間的關係產生影響。
·你的伴侶對偶然的性關係持開放態度,並經常有這種關係。
·當你們已經成為伴侶,你知曉了多年以前你的伴侶曾與別人有染。
·你發現你的伴侶最近與人有"一夜情"的關係。
·在你們成為伴侶以前,你知曉了你的伴侶在多以前曾與別人有染。
·在你們成為伴侶以前,你知曉了你的伴侶在多年以前曾與現已過世的一個人有染。
回答這些問題的每一個人,都認為會在第一種情形--伴侶宣布與別人相愛,正考慮離開,感受到強烈的嫉妒。即使是在並沒有真正形成這種威肋的情形下,這都是引發最為強烈的嫉妒的惡夢。其原因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情形構成了一種愛戀關係的終構威脅--它那令人痛苦、憎恨的突如其來的結局。一位婦女在她毫無心理準備地碰上這種情形時所發生的情況:
有一天晚上,丈夫麵色陰沉地回到家裏。當我問他是否遇了上了什麼麻煩時,他告訴我說,他已愛上了別的女人,他已和她有了一段時間的關係,他最終決定了要離開我,去和那個女人生活在一起。我簡直瘋了,猛衝過去用我的拳頭砸他的臉。雖然他既比我高大,又比我強壯,但卻沒有辦法阻止我。我一直砸到他的血流滿麵才住了手。
這件事發生多年以後,她仍沒有從中擺脫出來 。當她向我描述時,她的全身還在極度悲傷中顫抖,她仍不能理解,像她這樣一個本來很文靜、理智、非暴力的人怎麼會做出那麼瘋狂的舉動來。那被拋棄的人那一瞬間被逼進了死角,她被大難臨頭的感覺所壓迫,從而異乎尋常地爆發出來。這暴力行為發泄著無助、痛苦、憤怒和絕望。
對很多人來說,其伴侶離開自己而投入他人的懷抱是很痛苦的,而這些涉及私通,即使是所謂的"一夜情",也會引發強烈的嫉妒。而在一些較少的情形下,比如一個妻子不斷地告訴她的丈夫,她以前的情人是如何如何的捧,這也會引發嫉妒。盡管那個"情人"不再對兩人的關係構成"真正的"威脅,丈夫也會感到受到了他的侵犯。
即使沒有這種明顯的挑釁行為,一場過去的關係也可能構成一種"被感知到的"威脅。。一個女人在第一次看見其丈夫的前妻子,這樣描述了她的嫉妒感:
當時我們正坐在足球館裏等著比賽開始,丈夫突然指著我們的座位前方的一個女人說,"那是梅"。我頓時感到血液上衝到頭頂,簡直要暈過去。我並不在意他們曾有一場可怕的離婚糾紛。我所感到的是,他們曾在大學裏是一對甜密的戀人,這是我永遠也無法和丈夫分享的經曆,在那些很早的日子裏,他曾瘋狂地愛著她。
即使伴侶在多年以前曾和一個現已過世的人有過關係,也會引發一個人的嫉妒,盡管這種關係已明顯地不再一種威脅。這種情況發生,是因為這個過世的人雖不能對兩個人關係的這個事實構成威脅,但卻可能對兩人關係的質量產生負麵的影響。
詹姆斯·喬伊斯的短篇小說《死者》,就是這種情況的一個顯例。在一次豐盛的晚餐會後,加布裏對他的妻子格莉塔產生了性渴求。但她感到心煩意亂;晚餐會上演奏的一支曲子使她想起了他年輕時認識的一個小夥子。竭力想讓妻子擺脫奇特的思緒以便做愛的加布裏埃爾,感受到一種嫉妒的刺痛:
他努力想保持其冷冰冰的審問語氣,但他說:
--他為什麼那麼的年輕就死了呢,格莉塔?是肺癆,對嗎?
--我想他是為我而死的。她說。
一種莫名的憤怒在那一瞬間抓住了加布裏爾,一些模糊不清的報複性的想法向他襲來,聚集著力量把他包圍。但他以一種理性的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繼續撫模著她的那隻手。
加布裏埃爾的理性告訴他,他沒什麼可擔心的。但他的又完全知道,在爭奪格莉塔的愛上,他被死去的富裏擊敗了。喬伊期在兩個人的取名上頗帶佳音的七大天使之一,而"Fury"(富裏)是希臘神話中的複仇三女神之一。
正如過去的關係扔然可以構成一種威脅一樣,風流韻事被關發現的尷尬憎情境不令對關係本身,而且還會這兩個人提供了其他人的意象構成一種威脅。
在以下的每一個情境中,你會體驗到多大的積蓄的嫉妒呢:完全不感到嫉妒?有些嫉妒?一與前麵提到的那些情境一樣,這些情境也有其真實的背景。
你發現你的伴侶與別人有曖味關係,接著:
·一件醜聞在一次很大的聚會中間傳開了,說你的伴侶極端地行為不檢,你被人看作是被背叛的情人,人們都在期待著你的反應。
·你一個人聽見說你的伴侶極端地行為不檢,你被人看作是被背叛的情人。
·除了你以外,其他每個人都知道這事兒很久了,但是其他人什麼也沒有說。
·每個人都知道了這事兒。
·隻有你和少數幾個值得信賴的朋友知道這個事兒。
·你的伴侶與人行為不檢,但隻有你們三個人知道這事兒,你的伴侶與那個人知道你知道這事兒。
·你的伴侶極為不檢,但沒有其他人知道,你的伴侶也不知道你知道這事兒。
以這些心情境引起的,反就來看最容易觸發嫉妒的不是正聞在聚會上傳開這個情境。這裏有一個女人,是這樣描述自己的體驗的。
我想離開聚會,但因為找不到我的丈夫在哪兒,所以我決定單獨離開。我和一些也準備離開的人一起去取我的外套。我打開存放外套的臥室門,其他客人正跟在我後麵。那兒!就在我的外套上麵,我的丈夫正和那個他一晚上都在與之調情的蕩女性交......我感到熱血衝上我的麵頰,我的膝蓋在打抖。但是,我知道每個人都在看著我,期待著我的反應。所以,我隻是說道,"晚上好,親愛的。我準備回家了。"然後便一下人離開了。那麼這種情境就要容易忍受一些。在這種情境中的鎮定或失控,並不必然地和外在的關係所構成的威脅程度相關。有人可能會爭辯說,既然每個人(包括不忠的伴侶)都保守秘密而不讓婚姻遭到破壞,所以,過去許多年的風流韻事不會構成太多的威脅。發現"在外套上的蕩婦"在當時更令人尷尬一些,而長期必秘密的曖昧關係所構成的威脅則要更大一些。
為什麼我們對這樣一些公開的情境的反應如此強烈呢?其原因是,這些情境威脅了我們與伴侶的關係在公眾中的形象。人們相信,一個人與"上天為他或她安排好的對象"相愛,和他或她生活在一起,並隻和他或她生活在一起,其生活將幸福無比。而發現他們的伴侶與人有曖昧關係時的部分痛苦,正與他們不再擁有這種美好意象的認識有關。當其他人知道這一醜聞以後,在公眾的眼裏,他們與伴侶的關係就算是毀了。別人對這一秘密事件的知曉,剝奪了他們假裝對世界說:"沒什麼事兒,一切都很好"的權利。
觸發嫉妒的人
最能引你嫉妒的是什麼?盡我所能地想象,如果你發現你的伴侶和以下這樣一些人有曖關係時,你有什麼樣的嫉妒反應。
·一個你對之評價較低的人。
·一個你完全不了解的人。
·一個你地之評價很高的人。
·一個你不信賴的人。
·一個你發現你與之很相似的人。
·一個你視為朋友而加以信賴的人。
·一個家庭成員。
·你最好的朋友和知已。
·你很妒羨的一個人。
大多數回答這些問題的人說,一個他們完全不了解或對之評價較低的人,很少會讓他人感到嫉妒。對這類人評價較低以及不怎麼了解他們,上讓卷入其中較感到威脅的兩個因素。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是這類"微不足的道的"人,也會引發一些人的嫉妒。
最能引發起嫉妒的第"第三者"是嫉妒者了解和妒羨的人:他們認為比自己更聰明或更有吸引的人,或者其他他他與之一樣成功的人。德斯特羅和莎 洛維指出,當競爭對手的成功與嫉妒者的領域高度相關而又超過了後者時,後者就會感到最強烈的嫉妒。伴侶和這咱人的曖昧關係將產生大量的感知威脅。
你有愛的嫉妒嗎?
在人們考慮他們各種不同的情境和競爭對手如何反應之後,或許可以這樣直接地問他們一一個問題:你認為你有我愛嫉妒嗎?一點也不?適度地?極端地?正如所預料的,大多數回答都氫自己描述為適度嫉妒感的人。隻有極少數回答者把自己描述為極端愛嫉妒或一點也不愛嫉妒的人。
強烈地體驗嫉妒的是創傷感的回味。
簡,一個很在吸引力且頗有修養的女人,在幸福地度過35年 的婚姻生活之後,突然發現自己的丈夫與其他工作中認識的一年輕女人有曖昧關係。在發現這事兒的七個月之後---在好怕丈夫終止曖昧關係很久以後--仍不能從強烈的嫉妒感中擺脫出來。並逐漸地開始暗中監視她。她第一次得以"察看"這個女人是在一次日場的歌劇演出會上。看見她的這個競爭對手穿著肆無忌憚地坦露著的後背的禮服,這一意象使她低沉了幾,周。
後來她發現了與自己共同生活了三十五年的丈夫,終有了外遇。當然無可非議地產生經烈嫉妒的理由。然而,"反常地愛嫉妒的"有在這為溫和的觸發事件中也會體驗極端的嫉妒,並且發生的頻率也更高。"反常地愛嫉妒"可能是由選擇了一個容易讓你產生嫉妒感的伴侶所造成的--伴侶對你們之間的關係缺乏自信。嫉妒可能被一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想象性威脅所強起:"我在大街上看見的每一個有吸引力的女人都是一個威脅。一想到他在工作中遇見的那些女人,就會使我發瘋般地嫉妒。"
你體驗極端嫉妒的頻率如何?從來沒有?很少?偶爾地?常常?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強烈的嫉妒是一種稀有的體驗。那些"反常地不愛嫉妒的"人則從來沒有體驗過強的嫉妒。一些人努力使自己避免和那些強烈地吸引自己的人發生關係。另一些人則簡單地"不看"或有意識地忽視威脅的。
嫉妒可能成為極端痛苦的體驗,但要中止它非常不易。問題:你能使自己不(感到、想到、表現出)嫉妒嗎?完全能夠?在某程度上?完全不能?大多數人能使自己避免嫉妒,但僅僅是在某種程度上。當一個人正處於強烈的嫉妒時,要想擺脫出來的則特別很難。
簡說,她無法不讓自己感到嫉妒。無論她怎樣控製她都不禁不住地要去想那個女人--想她那肆無忌憚地坦露著的後背,想她那發出的快樂的聲音("如此地不自然"),想她 和自己的丈夫偷情時的放蕩......音禁不住地要在頭腦裏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那些細節。
通過治療以後,簡開始認識到她自己在丈夫的曖昧事件上的責任--她總是和女兒在一起,當丈夫強烈地需要她時卻常常得不到她。她還認識到,她丈夫的曖昧事件是她著迷於對那個女人的思考的唯一原因。她的思想和情感,與她自身對在一生中作出的選擇的失望感有關。與她丈夫發生曖昧關係的那個女人,有成功的職業,擁有許多她自己也渴望擁的有東西。作為一個自由和獨立的女性,她的競爭對手就有敢穿著時事露著後背的性感禮服到歌劇院去。她還敢做簡自己作為已婚婦女及有許多責任感的家庭主婦從來不敢去做的事情。簡把自己的生活奉獻給了她的丈夫和女兒。她從沒有為自己的興趣而安排時間,但她的奉獻似乎並沒有得到別人的理解。一旦簡能夠懂得她的因憂的根本原因,她便可能將那些燃她嫉妒的能量投入於發現自己的生活意義中去。
嫉妒的愛與引發
直到發現丈夫的曖昧事件,簡才知道自己是一個愛曖昧的人。這一事件改變了她的自我感知。她"發現"她是一個愛嫉妒的人。問題:你的伴侶曾對你不忠嗎?那些回答"J "的人更可能把自己描述為愛嫉妒的人。實際上,越是伴侶不忠的人--用另外的話來說,他們體驗的嫉妒--觸發情景越多--他們也就是越是可能把自己描述為愛嫉妒的 人。伴侶的不忠破壞了一個人在伴侶關係中的安全感。它讓人認識到,即使是好的婚姻 也可能愛到威脅。安全是嫉妒的緩衝器。而一個人在伴侶關係中越中感到不安全,就越容易產生嫉妒。當然,人們在其伴侶關係中的安全感,不僅和成年期的情感史有關,而且有(甚至可能更多地)與童年時代的情感史有關。
一個人在其與伴侶關係中的安全感還是與善通的自尊心有關的。而如圖維爾·麥拉姆德所指出的伴侶關係所提供的安全感:是減弱自尊心與嫉妒之間的閥門。在穩定而牢固的伴侶關係中這種聯係不太明顯,而那些在曾在以往的伴侶關係中體驗過嫉妒的人身上這種聯係則較為明顯。
你期望你所擁有的伴侶關係持續多久?一個人期望其伴侶關係持續的時間越長,他或她則越少會產生嫉妒感。這表明,關係長短本身從根本上來說與嫉妒無關--年輕伴侶和老伴侶(根據他們在一起的時間長短而論)都把自己描述為愛嫉妒的人或都把自己描述為不愛嫉妒的人。伴侶關係被期望持續的長度都被看作是安全和信賴感的度量,那這種關係就的確與嫉妒有關--伴侶之間的越是信賴,就越少嫉妒。
然而,伴侶關係中的相互信賴,不是在一種隔絕狀態中形成的。這是伴侶雙方各自對方以及關係的感覺的反映。人們對其伴侶及關係越是滿意,他們傾向於產生嫉妒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是嫉妒引發了不滿,還是不滿引發了嫉妒?有理由認為,嫉妒以其接踵而來的緊張、內心衝突和愁苦,是不安全感和不滿的起因。同樣地也可認為,使人感到不急定、不安全和不滿的關係,使人對威脅更為敏感,結果更容易使人產生嫉妒感。關一種觀點關注的是愛嫉妒的人,後一種觀點關注的則是容易發嫉妒的關係。
伴侶關係並非是偶然墜入人們的視野或思緒之中的,他們在形成其關係以及問題上,都迭演了一個積極的角色。一些人創傷了在其中嫉妒不易被觸發的關係。而加一些人則選擇了嫉妒在其中常常被觸發的關係。一旦一種容易引發嫉妒的關係得以建立,那我們就會伴侶雙方其實是無意識地串通起來保持了嫉妒問題的活躍。
大多數人相信,一夫一妻製是最好的伴侶關係方式。甚至那些並沒有對此加以實踐的人也這樣認為。盡管主張性專一的人比那些主張性解放(或認為性專一並不太重要)的人更傾向於產生嫉妒,但若是信奉一夫一妻製的人找到一個誌趣相投的伴侶那麼他們的關係也不太容易引發嫉妒的產生。
撒謊也許是情侶之間的一種通病,一個人撒謊越多,他或她的耳朵對謊言就越是敏感,即使謊言未訴諸於口,他或她也似乎能夠感覺到它。一個人越是經常地耍詭計欺騙伴侶也好讓自己外出幽會,他或她也就越是容易識破類似的詭計。
弗洛伊德認為,"投射性嫉妒"或者源於自身的不忠,或者源於在這方麵被壓抑了的衝動,大多數人都不時地有這種性幻想。發人深省的是,那些最常幻想和別的什麼 人發生關係的人,也是那些把自己描述為最嫉妒的人。因為,既然他們容易被人所吸引,產生和別人發展狂熱性關係的想法,所以他們更推斷地他們的伴侶也會作如是想法。正如他們不時地有和熱戀情人私奔的想法,他們便確信他們的伴侶也會這樣想。他們將其自身的衝動投射到伴侶身上,然後又讓這咱投射使自己感到嫉妒。
將嫉妒投射到伴侶身上,是一個更愛的表現,因為愛是自私的,如果一個人僅僅是因為"愛"才把嫉妒放射出來,那麼,他(她)的愛是非常渺小的。事實上,那些將自己描述為愛嫉妒的人傾向於認為:愛嫉妒的人比不愛嫉妒的人要多。
而且,那些將自己描述愛嫉妒的人,也喜歡一個愛嫉妒的伴侶,並把嫉妒看作是一種積可限的個性。例如,他們可能把嫉妒看作是伴隨著愛的正常反應或針對於一種威脅的直覺性反應。總之,他們很少把嫉妒看作是一種缺陷。
那些認為自己難以控製嫉妒反應的人,有必要相信嫉妒不是什麼不好的性格特征。為其嫉妒進行辯護的需求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使他們看不到嫉妒可能對他們和伴侶之間的親密密關係所產生的負麵影響。事實上,這些人越是把自己描述為愛嫉妒的人。他們越是可能因為嫉妒而導致他們與伴侶的親密關係結束。
嫉妒的個性可愛嗎?
可愛這個詞一般是形容孩子的真天活潑,或女孩子的靈秀。但若將可愛,提到個性的嫉妒,它還"可愛"嗎?
那些因嫉妒而導致幾次親密關係結束的人,往往把他們自己說成是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愛嫉妒的人。這使得一些個性心理學家認為,像"愛嫉妒的個性"這種東西的存在嗎?他們聲稱,人們在嫉妒反應上所表現的性格傾向上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加有效的可靠,甚至還在家族中世代相傳。
給某個人貼上什麼諸如"愛嫉妒的個性"這樣的標簽,不僅對他或她無益,甚至有害。把人們看作具有不同的嫉妒稟性要有一些幫助作用。嫉妒起源於一個最早時期的生活,當麵著失去一種有價值關係的威脅時,它就被激發出來。那些被個性心理學家貼上所謂"愛嫉妒的個性"這種標簽的人,其實可能是在其童年時代有更多的不忠、嫉妒或愛的喪失有關的創傷性體驗?因而在其後來的生活中有更多的嫉妒傾向。
在你較早的階段的生活中,你有多愛嫉妒?
·在童年時代?
·在青少年時代?
·在剛入成年期?
·在成年期?
嫉妒的個性可愛,在青少年時期是最為明顯的。在這個心氣躁的時期,可能所有的體驗,包括嫉妒,都更強烈一些。青少年也可能最容易產生失去心愛的人恐懼,因為在的那個階段,他們還未擁有具有相互信賴特征的伴侶關係。這兩個理由有助於解釋一次對青年戀愛關係進行研究時的發現。這是以14到17歲青少年為對象的研究表明,在這些青少年伴侶之間,嫉妒是引身體和情感暴力的主要原因。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愛的嫉妒與人個性的可愛,越來越被年齡的成熟所替代。有幾種方式可以闡釋這些發現。可能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應付他們的嫉妒感,人們培養了更好的應付策略。可能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對他們自己更自信,因而不太容易受到某些嫉妒觸發事件的威脅。可能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伴侶在其親密的人關係中獲得了安全感,因而較少把嫉妒觸發事件看作嚴重的威脅。可能的是,社會在總體上的開放,特別是婚姻的習俗,已引起了嫉妒的普遍下降。
童年時代對他人的嫉妒更多的是對所嫉妒的崇拜性或同某種傾向慢慢轉變為愛的嫉妒。即人們具有穩定的嫉妒傾向。這樣一種傾向,最容易受一個人的家庭格局的影響。肯發展眼光的心理學家。在姊妹的競爭當中看到成年期嫉妒的根源。他們認為,一個人後赤為生活中對嫉妒觸發事件的心理反應模式,是由其童年時代第一次這樣的體驗所決定了的。即他或她獨享父母之愛的願望受到了一個姊妹的威脅。
那些其兄長越是多的人,他們也就越可能顯得愛嫉妒。而那些其弟弟越多的人,他也就越少顯得愛嫉妒。姐妹的數量和嫉妒無關。這表明,不是一個姊妹本身的存在引發了嫉妒引發嫉妒的姊妹必定是處於一個有優勢的位置上(在我們這個父權製的社會中,一個年長的兄長有著年齡和性別上的優勢)。成年人的嫉妒受到童年時代對一個有優勢的年長姊妹和妒羨及與另一人姊妹和母親之間的"三角"關係的影響。
那些嫉妒傾向的人,期望使其周圍的人有時會注意到這一點。他們常常做一些這種事。人們越是愛嫉妒(或認為他們自己是這樣),那些認識他們的人也就越可能把他們看作是愛嫉妒的人。要隱藏嫉妒的痛苦是很不容易的。
學會在你認識的人麵前隱藏:嫉妒,你就會在自己的伴侶麵前做得更好。使嫉妒的火苗一點點在黑夜退去中熄滅。親密伴侶是最可能觸發也是最可能目擊我們的嫉妒的人。在分開場合或在偶然的關係中,人們很少展示他們的嫉妒行為,而在親密關係中,人們的嫉妒行為則常常表現出來。一個明顯的原因是,在一種親密的關係中比在一種較少價值的偶然關係中,嫉妒更容易被繳發出來。另一個原因是,嫉妒行為普遍被認為是社會不接受的行為。
你周圍的朋友,認為你是個愛嫉妒的人嗎?如果是你將怎樣去做呢?人們越覺得愛嫉妒,其伴侶也就越可能認為他們是愛嫉妒的(遠比其他認識他們的人更容易意識到這一點)。其原因似乎簡單的:當一個人愛嫉妒時,其伴侶雖幫不上忙。但卻注意到它,並可能介這樣說"這是正確的嗎?"或"沒有必要"。這個人也就越是可能認為自己愛嫉妒,但隻有一個原因是,伴侶幻想和別人有性關係或真的和別人有染,使得一個人認為,一個人過於嫉妒便使得他或她自身的行為難以得到原諒。
他們認為是什麼引發了嫉妒,兩人最常見的回答之一是"個人的不安全感"。一些人以及一些早期研究者相信,嫉妒是一個人的個性成分那些一般性地沒有安全感的人也會對他們與其伴侶的親密關係沒有安全,不安全感在嫉妒中自身很顯明。聽起來很在道理,但真是這樣的嗎?然而,第二個最常見的解釋是,"嫉妒是由於怕丟失臉麵而造成的。"列在和第三位的解釋是,"嫉妒是關係的脆弱所導致的。"第四位的解釋是,"嫉妒來源於被排斥和被拋棄的感覺"。
有些人善於顧及臉麵,顧及自己的身切利益,而喪失了自己的個性成分。然而,它和一種特定關係的動態或某一特定的情境有關。
即嫉妒總是由於某種傾向和某個觸發事件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嫉妒的傾向和其它一些個性特征諸如不安全感和自尊心等有關。傾向是否實際地顯露自身,依賴於關係、伴侶遇到的問題的性質和其他人的牽連,以及伴侶雙方在其關係中都有的信賴和安全感。
傾向是否實際在顯露其自身,還依賴於人們當麵的心理狀態,這一心理狀態本身可能和嫉妒無關。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越好,也就越少可能遭受嫉妒的痛苦。當然,正處於強烈的嫉妒之中。對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沒有好的影響。
貧弱的身體條件,與貧弱的心理狀態相比,較少程度地和體驗嫉妒的傾向有關。而一般來說講,一個人的身體條件越好,遭受嫉妒痛苦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一些。
不像考慮嫉妒在早年經曆中的起因時的發現--人們對此無法改變,引發嫉妒的心理狀態和身體條件的發現。則可能對克服嫉妒提供實際性的作用。
遭受嫉妒對人對已都是造成痛苦的根源,要想提高這種克服嫉妒的身心健康,就必須時刻放鬆心情,治療使人感覺良好的事情。當人們在心理上的感覺要好一些時,即使促成情境的其它因素未變,他們遭愛嫉妒痛苦的可能性也要小一些。類似地,更好的身體條件,也助於提高人們應會一些生活壓力(包括嫉妒)的能力。例如,那些喜歡跳舞、能每天在音樂地享受上15分鍾的節奏的人,特別是當他們遇到令人沮喪的事時,跳舞對其心理和身 狀態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好的心理和身體狀態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應會可能會產生的嫉妒感。
說出幾句溫和的嫉妒話
說出幾句溫和的嫉妒話,對一般人來講,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嫉妒和溫和是相向差距較大的逆向行徑。嫉妒並非都是極端的。有時,嫉妒以較溫和的方式來臨。大多數人體驗溫和嫉妒的時候比體驗極端嫉妒的時候要多("每一次我看見他和一個有吸引力的女人調情時";"每一次她對其他男人表示欣賞的時候")。溫和嫉妒體驗持續 的時間要短得多(不像強烈嫉妒體驗那樣要持續幾天或幾個月,它有時隻有幾秒種的時間),引起的痛苦和創傷也要少一些。事實上,一些人甚至說這種類型的嫉妒為他們的關係增添了趣味。一個把自己說成是非常幸福的結婚的女人解釋說:
當我看見他和一個有吸引力的女人調情時,他的眼睛閃亮,整個麵孔都放著光,這提醒我他是多麼英俊的一個男人。我感到一陣嫉妒的刺痛,但卻不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我甚至可以說,我相當喜歡它。它給我們的關係帶來刺激、撩撥。它表明,我對他不是不為然。使我如此冷靜的是這樣一個事實:我在他的愛裏感到安全,並且知道,當我們回家以後,我們將談起那個人女人,為此事而逞笑一番。
說嫉妒像辣椒粉,必有它烈性的一麵,溫和地使用,是給你們的關係增添調味品。若和得太多,就會讓關係被它引發的火焰所燒毀。事實上,我在婚姻破裂案例的一個研究中發現,我們在其關係中體驗的強烈嫉妒越多,他們的關係也就越容易裂。相反,偶爾溫和的嫉妒,會讓他們的關係更加豐富多彩。
嫉妒的愛與不愛
那些把自己說成是"愛嫉妒的人",也說他們比那些把自己說成是"不愛嫉妒的人"更強烈、更頻繁地體驗到嫉妒。對於前者來說,嫉妒更易被觸發,持續的時間也更長。在其整人一生當中,他們越是把嫉妒看成是一個問題,他們體驗嫉妒的時候也就越多。其他人有助於他們將其自身我感知證實為嫉妒。那些很了解他們的人,以及那些和他們有親密關係的人,把他們看作是愛嫉妒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你是嫉妒的愛,還是嫉妒的不愛,當你擁有的重要關係受到威脅時,都會體驗到嫉妒的烈酒。而且,他們和那些把自己描述為愛嫉妒的人有著同樣的身體、情感和認識上的症狀。引發其嫉妒體驗的觸發事件和方式也是類似的:其伴侶和一個他們認識而且妒羨的人有曖昧關係時,將使他們產生最強烈的嫉妒感;其伴侶和一個他們不怎麼了解或他們對之評價較低的人有曖昧關係時,他們產生的嫉妒感將輕微得多。
然而,盡管在兩種人之間,觸發事件和實際的嫉妒體驗較為類似,兩種人的關係卻有很多不同。認為自己不愛嫉妒的人,在其擁有的伴侶關係中更具有安全感,他們期望這種關係持續的時間更長一些,他們也更確信他們的伴侶從沒有不忠。但相反地,那些自認為愛嫉妒的人,即使在相當充足的理由在其擁有伴侶關係中感到不安和嫉妒時,他們也似乎傾向於把他們的嫉妒看作是一種個性特征。他們不說,"我感到嫉妒,是因為和我生活了三十五年的丈夫與別的女人有曖昧關係。"而是說,"我這麼強烈地感到嫉妒,是因為我是一個愛嫉妒的人。"前一種反應意味著,嫉妒問題是由於某種情形所造成的。因而也就呆以得到改變;而後一種反應意味著,嫉妒問題是一個人的個性所致,因而很難加以改變。
如果假定人們的在關於什麼觸發了嫉妒和嫉妒如何被體驗的這兩點上有非常一致的說法,但對此解釋卻有著令人吃驚的不同。一些人把愛嫉妒看用是是一種個性,他們對此幾乎無能為去加以改變,而另一些人把它看作是特定情境的產物,他們可以通過改變情境而卓有成效地改變它。
當然,一些人將嫉妒看作是一種個性,可能是因為解釋了那些不如解釋便難以接受的行為。 在我們的文化中,性嫉妒被廣泛地接受為道德義憤的根據。"感到嫉妒"成為普遍的敵意、痛苦甚至暴力行為的一種解釋式托辭。若不將嫉妒的產生證明為有理,這些行為就將看作是嚴重的病理和錯亂症狀。
毫不奇怪的是,那些把自己描述為愛嫉妒的人,比那些把自己描述為不愛嫉妒的人,傾向於更積極地看待嫉妒的影響。愛嫉妒的人傾向於相信,嫉妒教導人要互不在意使關係持續的時間更長,勸誘相互的信賴,給平淡無奇的關係帶來刺激,使一個人的伴侶看來起更使人喜愛,還可使人們審視自己的關係是否出了問題。
但是,雖然是"一個愛嫉妒的人"可以有效地為一些不可接受的行為提供托辭("那就是我不想讓你和別人跳舞的原因";"那就是我愛發脾氣的原因"),從長遠來它所引起的問題卻比它所解釋的問題更多。其原因是:它極大地防礙了人的行動自由,降低了人坦率處理嫉妒觸發事件的能力。
透視嫉妒的權力因素
進化論觀點,在社會心理學家的批評見解,主要反應在男人與女人在嫉妒上的差異,並非是由進化過程所導致的。它們主要地是由影響所有群體和個體過程的社會進程及生存條件所造成的。與嫉妒特別相關的一個社會狀況是男人和女人間的權力差異。權力是指在一對伴侶中一方對另一方的支配力--依賴性較強的一方,權力也就要少一些。依賴可以是感情上的、金錢的和社會地位上的。
在伴侶關係中權力更大的一方,無認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傾向於以一種比較"男子氣概"的方式表現其嫉妒反應--在憤怒中厲言斥責、出走,等等。而權力較弱的一方,則傾向地以一種比較"女性化"的方式表現其嫉妒反應--哭泣、生悶氣、努力使自己更有魅力、試圖也讓伴侶感到嫉妒,等等。令人悲哀的是,較少有意關係或在關係之外有更多的生活內容的人往往關係中是更有權力的一方。
許多女人傾向於典型的"女性化"方式表現她們的嫉妒,不是因為她們是女人,而是因為她們在其關係中的權力較弱。一個五十歲的女人,其大部分生活都花在了撫養孩子和支持丈夫的事業上,她在婚姻之外的生活內容自然比起她事業的成功的丈夫來要少提多。當她發現她的丈夫和他的年輕秘書有了曖昧關係時,她的嫉妒不僅僅是因為她和丈夫的關係受到威脅,而且更是因為她全部的生活都受到了威脅,因為對於她來說,婚姻就是全部。
女人的脆弱性不是一種天生固有的性格,但卻是一種她們的生活環境所導致的結果。當女人沒有孩子時,她的脆弱性較低,當她有小孩子的時候,她的脆弱性最高,當孩子長大成人走出家門以後,她的脆弱性又會低下來。在孩子出生以前,男人的脆弱性基本和女人相同,但在孩子出生以後,他的脆弱性就降低了,然後又在孩子身上投資時間和精力時,他的脆弱性又會升高。在孩子長大成人走出家門以後,男人和女人的脆弱性又回複到基本相同失狀態或程度。
因社會影響的緣故,女人對伴侶的關係更在意,她們比男人更渴望彼此之間的有種依托和信賴。其結果的,她們把權力喪失給了男人。這些權力差異不是天生固有的。它們主要是由男人和女人社會中的權力差異所導致的,這一差異在伴侶關係中反映為伴侶雙方的權力的差異。如果一個妻子在她婚姻以外的生活內容較多,她在感情上、物質上的社會地位上都對丈夫的依賴較少,那麼她成為愛嫉妒的一方的可能性就較少。一對倆人剛剛五十出頭的夫妻,就提供了這方麵的一個例子。
妻子勞娜,從她最大的一個孩子出生一直到最小的孩子高畢業,都是一個家庭主婦。這之後,她覺得她可以為自己做些事了,所以她返回學校,並得到了一個商業學位。由於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並有老師們的極力推薦,她得以在一家很大的製藥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公司裏,她的熱情和努力工作贏得了節節提升。不例外,她坐上了公司的高級辦公室,常常出差旅行,會見許多有趣的人回家時也經常很晚了。
她的丈夫亞當,是一家小公司的工程部經理,但在那些年裏一直沒有得到提升。大約就在勞娜在公司裏飛騰達的時候,她開始對他的工作感到厭倦,深深地感受到挫敗和憤怒。在勞娜發現成功和在每一件所做的事上都發現重大意義時,他開始問自己,"這一切有什麼意義呢?"盡管他們倆人都不承認這一變化,但亞當現在需要勞娜比勞娜需他更甚,他感到勞娜在工作中交往的那些男人對他構成了威脅,無論勞娜什麼時候回家(這裏經常的情形),他都要求知道她去了哪兒,和誰在一起,都做了些什麼和談了些什麼。
一開始。勞娜努力讓自己顯得耐心和表示理解,如果她可能要晚回家,她就會盡可能地給當打電話,詳細地向他解釋她要做些什麼,她還努力忽視亞當質問她時的充滿敵意的語調。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她開始失去了她的耐心,對亞當的嫉妒怨恨起來。她確實工作得非常出色,但亞當就因此而有理由嫉妒和對她粗魯嗎?
勞娜在婚姻以外的生活越幸福,亞當在他們的生活中就越感到不滿,他也就越來越嫉妒。他不相信勞娜的解釋,即使他知道勞娜不過是和她的女友們度過了一個晚上時,他也會覺得受了傷害,被勞娜所排斥。而事實上,在他最需要勞娜的時候,他被排斥在了她的生活之外。
根據社會生物學的觀點,亞當絕對沒有理由感到嫉妒。首先,勞娜不過是和她的女友們一起打發時間,所以他就免除了工作"烏龜"的可能性。第二,勞娜已到絕經期,所以她沒有機會被懷疑,攜帶上其他男人的基因。而且,他們的孩子都已長成人,他可以像任何人能夠作的那樣確信他的基因已延續再生。
以權力的角度來看,亞當是有足夠的理由去嫉妒的,但他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去嫉妒。在勞娜未出去工作的那些年裏,他是家裏的"男人",因而,有比勞娜天然在的權力。但現在,他們的角色突然打個顛倒,他成了關係中的權力較弱的一方。
亞當,這個英俊的、有男子氣的、曾經成功的男人,在他的婚姻質量受到威脅時,卻以一種"女性化"的方式表現出嫉妒反應。他變得沮喪、沉悶、給自己買新衣服(希望引起勞娜的注意),並企圖通過單獨去看望朋友的方式而讓勞娜感到嫉妒。然而,問題的勞娜對這一切毫不在意。她甚至鼓勵亞當常常去看望他的那些朋友。
當他清楚地意識到,隻有努力工作、學習、才對得起自己,才能引起勞娜的注意,期望在她那裏看到一種反應。他還能夠辯明,他的嫉妒中心是一種無能和依賴感。
為了克服對勞娜的依賴,亞當重新和那些他喜歡但沒有保持接觸的人重新恢複了往來,由於勞娜以往一直他們的婚姻中的社會聯係負責,當她不喜歡亞當的一些朋友和同事時,她會作好安排避免看到他們。但現在既然勞娜有她自己的在社會交往,亞當便可以選擇自己的喜歡的那些人做朋友。但對於亞當來說,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在以往他一直是依賴勞娜為他社會性的交談。事實上,勞娜的社會交才能和充沛精力,正是他們剛認識時最吸引他的地方。每次她給人打電話的時候,他都擔心會發現她會感到吃驚,怕別人 以後不想再聽到他的電話。但這種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當亞當開始有他自己的朋友、興趣和活動時--例如,他喜歡長途徒步旅行,他便加入了"塞拉俱樂部",開始定期地去山中徒步旅行--他便不再感覺到勞娜的工作對他是一個威脅。他日益增長的自我生活的滿足感和在婚姻中的權力感,使他的嫉妒感漸消失。
男人可以以一種典型女性化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嫉妒,而女人也可以以一種典型男性化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嫉妒。然而,調查顯示,像亞當和勞娜這樣夫妻隻是例外,尤其是在撫養孩子的階段。大多數男人和女人傾向於以一種符合其性別特征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嫉妒瓜反應。正如龍和凱羅的案例表明,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伴侶的打破他們的唯一性謬見,從而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
然而,有例外這一事實表明,"男性"和"女性"嫉妒的差異,並非像社會生物學家所聲稱的那樣是天生固有的。基因延續不是決定性的,尤其是對人這樣的複雜生物來 說,相反,這些差異是由進化力量和其它種種社會力量的共同作用所導致的。
嫉妒是某種傾向的某一觸發事件的相互用的結果。基因延續和社會所規定的權力差異都會對男人和女人的嫉妒傾向發生的影響。這些傾向是否表現其自身依賴於關係的動態以及個體的內心狀態。
愛情嫉妒心理的界定
嫉妒,通俗的說法就是"吃醋",可以說是男女愛情生活中免不了、拋不開的一種情緒。有人認為"嫉妒是一種最高層次的社會學問題",因為妒嫉幾乎是與生俱來的"革苦惱",它是隨著人類社會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出現的一種副產品,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一種情緒體驗。
愛情的嫉妒心理,在不同的戀愛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在初戀階段,當知道對方在熱烈地愛戀著自己時,他(她)會感到一種夢幻般的陶醉;但這時他(她)又會不由自主地地這樣想:他(她)過去有沒有和別人戀愛過,也表現得這麼親密、熱烈嗎?在熱戀階段,雙方已經實實在在成了難分難舍的情侶了,他(她)仍有這種猜想,如果一旦知道自己的愛人曾同別的異性有過較親密的接觸和情感上的交流,便耿耿於懷,嫉火中燒,對過去的情況追問不休,表現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嫉妒。到了婚姻階段,兩人已經結成生活伴侶,組成家庭,這時,對方已經成了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對對方的社會交旆、言行舉目更為注意,尤其關注愛人與年輕異性的接觸和交往,常為一些細小的事情招來疑惑,引起嫉妒。
愛情中的嫉妒心理,男女雙方都有,但表現方式不同。假如同樣是因為另一個人的原因影響了他們的愛情生活的話,女方就會把一切統統都發泄在那個女人身上,認為是她契壞了他們的愛情,甚至有的想著如何對那個女人進行報複;男的則更多地是向女友發泄,罵她水性楊花,用情不專。
嫉妒心理是人們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在婚戀問題上,嫉妒心理表現得尤為突出。愛情中的嫉妒心理即性嫉妒,是主體獨占愛情的一種心理反應,即主體感到自己的愛情被第三者分享或奪取時產生的一種痛苦情感。這種情感是人之常情,倒是在愛情被第三者分享或奪取時滿不當一回事的無所謂態度是違反常情的,也是不可理喻的。所以,有些心理學家們稱這種痛苦的情感為"自然的性嫉妒","合情合理的嫉妒"。
愛情的嫉妒心理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它對愛情產生什麼影響呢?許多哲學家、社會學家、晝學家、倫理學家、美學家和文學家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提出截然對立的兩種觀點:有人認為嫉妒是愛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愛情強烈的深淺程度的一杆標尺;有人則認為嫉妒是一劑緩慢奏效的毒藥,是兩性關係中的陰影。發展下去,必然造成愛情的悲劇。在文學作品時,對嫉妒的這兩種看法都有生動、具體的表現。我們認為:關於愛情生活中的嫉妒心理的好與壞,不可作籠統的、絕對的回答,而應作辯證的、一分為二的分析:從心理學、倫理學的角度來說觀察這個問題,嫉妒可分為兩種:合理的嫉妒和無理的嫉妒。
合理的嫉妒又稱情理之中的嫉妒,它是一種自然而正常的心理狀態。戀愛中的人為什麼嫉妒?歸根到底是為了愛。有愛、有感情、才有嫉妒。隻是這種愛有點奇特,愛得不太正常吧了。喜劇《霸占草料的狗》中的狄安娜吐露真情說:"愛神真狡猾......我愛是因為我嫉妒......"博馬舍筆下的主人公,活潑快樂的費如羅,根據蘇娜娜的嫉妒,確鑿無誤地發現了她對自己的愛,所以麵對那些偽君子高呼:"嫉妒萬歲!"《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每當她看到賈寶玉與其他異性姐妹在一起親密無間、有說有笑時,就頓生醋意,見到寶玉就耍小性子,給他臉色看,表現出一種情理不之的嫉妒。她之所以為此,正表現了她對寶玉的一片癡心。如果黛玉像史湘雲一樣,見到寶玉與其他異姓姊妹在一起的那種親熱勁,大大咧咧,滿不在乎,那還有什麼愛情可言呢?唯其如此,森黛玉才是真正的林黛玉!
合理的嫉妒,不能簡單地稱之為"野蠻的情感"、"私有心的變態"、"利已主義"等等。真正的愛情並不排斥某種可歸入性嫉妒的範疇的情感。因為兩性之愛隻是兩個個體之間的並呢情感,隻能獨占,具有排他性。合理的嫉妒與具有不良後果的無理嫉妒不同,通常隻是觸動人的心理和微妙琴弦。它表現為由於失去同戀人交往的分分秒秒而感到傷心和惋惜,由於意識到可能失掉親愛的人而感到潛在的憂慮,渴望兩人親密的關係永遠圓滿。這種嫉妒實際上是愛情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在愛情感中能起粘合、激勵的作用。法國作家安德雷·莫洛亞說過:"最能使人產生眷戀之情者莫過於嫉妒。"瑞典作家斯特雷林堡所著的《婚姻的悲喜劇》中的一位女主人公開導她的女婿如何才能驗證妻子是否愛他以及如何喚起她的愛情時,她說:"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古老的方法:激起她的嫉妒心,這是一個立杆見影的方法。如果她的愛情還沒有熄滅,在這種情況下,她總要表露出嫉妒心來。"
《情愛論》的作者基·瓦西列夫對合理的嫉妒在愛情中的積極作用了中肯而有說服力的論述。他說:"嫉妒感就其細膩而文明的表現而言,乃是一種純潔的隱痛,一種完全相互溶合的願望,以及由於這種願望無法實現而給愛情幸福帶來的一些哀愁。這種深藏在意識中的潛在憂慮使親密之誼的感受變得更加寶貴。""......使人的心境略添煩惱的嫉妒是愛情所固有的。它表示男女雙方關係深厚,並用通過無形的途徑促使雙方相互追求。"由此可見,合理的嫉妒是完全出於對愛人的愛,怕失去他(她),希望愛情生活圓滿無損,所以這種嫉妒是愛情的一個組成部分。
無理的嫉妒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吃醋"、"醋罐子"。表現為既怨恨愛的對象,又妒忌那個對占有的愛的對象造成的威脅的人。具有這種心理的人特別容易打破"醋罐子',他(她)們常常進行無端的猜疑,並力求尋找證實。正如塞萬提斯所說的嫉妒者總是用望遠鏡觀察一切,在望遠鏡中,小物體變大,矮個子變成巨人,疑點變為事實。這種嫉妒心是愛情的大敵,它使雙方的情感產生離心力,使戀人之間在思想情感和言行舉止上打上了互不信任的烙印,自尋煩惱,甚至導致雙方情感的破裂。所以,醋海風波是風險的,它能斷送一切;嫉妒是愛情樹上一把利斧,它隨時都可能使愛情之樹夭折。
無理的嫉妒是戕害愛情的一把毒劍,是引起糾紛、誹謗和煩惱的禍根。無端的猜疑、怨恨、憤懣、敵意、暗中監視、侮辱、撥弄是非、報複等等,這種人格的扭曲,必然導致愛情的希機。所以,無理的嫉妒與真正的愛情是水火不相容的。
莎士比亞是《維娜斯和阿都尼》對嫉妒在愛情生活中的破壞作用了淋漓盡致的表述:
難道你沒有看見我的臉,一下子變得灰白:
難道你看見我的淚,滿含恐具疑猜 ?
難道我沒暈過去,一下就栽倒在塵埃?
你不是伏在我懷裏?難道你沒覺出來,
我的心預知不妙,又跳又蹦,老不能安泰?
隻像地震一要,把在我身上的你直篩?
"因為,'愛'的衛士,給它警戒,把它護持;
要永遠惹起虛驚,要永遠煽動起叛逆;
在太平無事的時候,老大呼殺敵,殺敵;
使溫存柔和的'愛',也把熱勁頭冷卻減低,
像涼水和濕氣,把騰騰的烈火壓製滅熄。
"性情乖戾的奸細,販賣戰爭的惡匪徒,
專把'愛'的嫩蕾幼芽殘害齧食的花。
造謠生事、挑奸起火、搬是弄非的'嫉妒'
有時把真話傳播,又有時把謊言散布。
他在我心裏鼓動,在我的耳邊上咕嚕,
說我若是愛你,我就是為你的性命憂懼。
......
"唉唉,癡傻的'愛',你滿懷的恐懼疑猜,
就像身帶珠寶的人,有盜賊四外徘徊;
耳不能聞、目不能見的瑣細微小事態,
你那忐忑的心卻偏能胡測度,瞎悲哀。"
剛說到這裏,隻聽得歡樂的號角聲傳來,
她於是不覺歡躍,雖然剛才還深在苦海。
......
"你今既已喪命, 那我可以預言一通:
從此以後,'愛'要永遠有'憂愁'作隨從;
它要永遠有'嫉妒'來把它伏待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