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月兒明(1 / 1)

祖國月兒明

張建華 蔣鵬程

有這樣一位士兵,憑一把草藥幾根銀針治愈了3萬多名各種膚色的病人,他被6家醫院聘去輪流坐堂門診,被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針灸協會吸收為會員。他的醫術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患者,10多個國家的聘書和請柬接踵而至,一位老將軍為他親筆題詞:“中國士兵的驕傲。”他就是某集團軍坦克團戰士、中醫師邱天道。

我們有些不解,一名戰士何以獲得如此殊榮?決意去采訪他。一位同行忠告:“邱天道忙得異乎尋常,一時很難找到。”果不其然……

1

“邱醫生一夜沒回來!”這天早晨不到7點,我們就趕到邱天道坐堂門診的北京沙河空軍某部醫院。可一進門,值班衛生員小王的話就告訴我們——撲空了。咋晚9點多剛剛出診歸來的邱天道還沒吃飯,就又被人請走了。

小王告訴我們,半月前一位外國駐京記者來采訪也撲了空,後來趁邱天道在燈市口醫院門診時才匆匆拍了幾張照片。我們翻開桌上的留言簿看到,一星期裏找他的竟達80來人,有要求治病的,有要求采訪的,還有準備洽談聘請事宜的……再看下去,凡求醫的留言,邱天道均有簽字答複,但對聘請事宜,他似乎已無暇顧及。

“邱醫生每天下半夜3點才能睡覺,這不……”小王將我們引進邱天道的休息室。四壁徒徒,一床一桌一椅一個台燈。桌上是書,床上是書,掀開床墊,下麵還是書,最惹人注目的是一部《膽結石中醫治療臨床百例》書稿。我們早知道這是邱天道編寫的第3部中醫學術書籍。他為人治病累得瘦了一圈又一圈,還始終沒放下著書立說、弘揚傳統醫學這支筆。力量從何而來?我們猶豫再三,還是打開了主人的藍皮日記本。日記本的開篇就令人茅塞頓開:“傳統醫學的發達證實了一個民族的偉大。有人說中醫是‘有雞叫沒雞叫天都亮’,這無疑是一種淺薄。祖國醫學象座豐富的寶礦,我邱天道一生唯有一願——讓世人都領略中醫藥的博大和精深。”

2

邱天道出生在中醫世家,父輩給他取名天道,蘊含道行萬家服務於民之意。他的確沒辜負父輩的期望,我們第二次追蹤采訪證實了這一點。

這是一個周末,我們尋找到邱天道門下。“呀,真不湊巧,牛街馬金明大爺的孫子骨折,剛把邱醫生請去。”衛生員小王見我再次撲空,麵露難色。

此時,坐等邱天道的人們引起了我們的興趣,略一數,不下十五六個。我們俯身問一位老大娘:“您哪兒不舒服?”她先是笑:“我沒病,天太熱,我來瞧瞧邱大夫!”這時我們才發現,大娘腳下攏著兩個大西瓜。

原來這是位經邱天道全力搶救起死回生的老人。兩月前,這位王敏華大娘肚子鼓脹,一病不起,已氣息奄奄,請來幾個醫生都搖頭離開了。家人正裁做壽衣的時候,邱天道聞訊趕來,巧施藥方,才使枯木逢春,救下了這條衰老的生命。

“邱大夫太累了,俺留心瞧過,他老是熬得兩眼通紅。”大娘歎口氣,很是心疼。

3

再一次尋找邱天道時,是我們不忍心打擾他而主動離開的。那之前,他的論文《男科病中醫治療辨證》獲得了國際醫學獎,瑞士醫生訪華團通過我國專家局轉來一份聘書,邀請他到日內瓦的伯萊男性醫療中心工作。我們擔心他一去不返,使采訪成為永久的遺憾,就徑直找到燈市口醫院。

年輕的護士聽清來意後莞爾一笑:“按計劃邱大夫今天在這裏門診,可下午5點多被人請去會診了。”喏,他們也在等!隨聲望去,屋裏還有幾個人,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外國人。他似乎意識到了我們的來意,操一口不太流利的漢語自我介紹:“我是英國綱利達發展有限公司雇員,受董事長委派再次來和邱先生洽談,請他去開診所,高薪聘請。你們是記者,幫我說說好嗎!”小夥子快人快語。

“那可不行。”坐在一旁的中年婦女插話了:“我們離不了邱大夫。”

小護士笑著插話:“過去也有不少人請過,英國的,西班牙的,印尼的,多了,不下十幾個國家。人家邱大夫說啥,‘我學的是中醫,根在中國呀’!”

那位雇員幽默地抽抽鼻子:“不是有‘中國的月亮不如外國圓’的說法嗎?看來,外國的月亮不如中國的圓才對。”他的話引來一片笑聲。

“先生,月亮隻有一個,在哪裏都是一樣的。”還是那位中年婦女說話豁達。我們忽然想起了邱天道“祖國月兒明”那句話,好象一下子理解了他報效祖國的一片深情。

手表告訴我們,已是晚上9點,我們悄悄離開候診室。邱天道每天在操勞奔忙,為病人,為袓國醫學,現在還不知正守在哪個病人身邊。雖幾番上門沒見邱天道,但我們深深被兵天道夜以繼日為病人服務的高尚醫德所感動。

漫步在寬闊的馬路上,仰頭,一輪皓月當空,月色格外明朗。

*right*原載《戰友報》1990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