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作家。最初是布蘭代斯所提倡的現實主義的熱情追隨者,詩集《紅山楂》(1881)和小說《日耳曼人的弟子》(1882)反映了他這個時期的思想。以後他反對自然主義的文學和道德觀,這反映在他的遊記《古典一月》和《跋涉之年》中。他仿效席勒創作了大型悲劇《布倫黑爾》(1884)。他的短篇小說《羅媽盧斯》和《吉-杜》帶有屠格涅夫作品的色彩。他的著名作品是小說《敏娜》(1889)、《磨房》(1896)和《皮利格裏媽.卡馬尼塔》(1906)。191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晚年居住在德累斯頓,致力於東方和印度哲學的研究。

1987年考察隊對英國的尼斯湖進行考察

67歲的英國老翁傑拉德·麥克索裏日前在尼斯湖畔發現了一塊1.5億年前的蛇頸龍化石。

新恐龍化石的發現證實,早在侏羅紀時代尼斯湖畔就曾有恐龍生活和繁衍,而近百年來頻頻出沒、困擾整個科學界的所謂"尼斯湖水怪"很可能正是古代蛇頸龍的後裔。

新發現的化石是恐龍的四截椎骨,呈灰白色,上麵可清晰地看到已變成石灰石狀態的脊椎腱和血管。

老翁所撿是蛇頸龍骨椎化石

蘇格蘭民族博物館科學家們15日證實,這枚化石是一件罕見的發現,這的確是一塊侏羅紀時代蛇頸龍的骨椎化石,並且是在尼斯湖畔發現的第一塊古代恐龍的化石,也是近一個世紀在蘇格蘭第一次發現恐龍古化石。

這證實了10.5米長的古代海洋殺手蛇頸龍的確曾經生活在尼斯湖區域,蛇頸龍有很長的脖子。

近年來拍攝的"尼斯湖水怪"照片,讓科學家們不由自主地將其跟1.5億年前長頸、寬身、大鰭的海洋殺手蛇頸龍聯係起來。蘇格蘭民族博物館館長利亞爾·安德森說:"許多人認為尼斯湖水怪就是古代蛇頸龍。"

新恐龍化石的發現,讓一些"尼斯湖水怪迷"們更加相信,在6500多萬年前,某條古代的蛇頸龍肯定逃過了滅絕大劫而存活下來,困擾科學界的"尼斯湖水怪"也許正是古代蛇頸龍的嫡係後裔。

"尼斯湖水怪"熱再度燃起

專門搜尋"尼斯湖水怪"的組織"尼斯湖2000"負責人說:"我們每個人都對此興奮異常,可以說,這枚化石的出水,是有關尼斯湖水怪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以前由於追捕尼斯湖水怪努力的失敗,認為水怪根本就不存在的觀點就流行起來。但是剛發現的恐龍古化石,再度燃起"尼斯湖水怪"熱。

尼斯湖位於英國蘇格蘭高原北部的大峽穀中,湖長39公裏,寬2.4公裏。麵積雖不大,但平均深度卻達200米。

關於"尼斯湖水怪"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公元565年,愛爾蘭傳教士聖哥倫伯和他的仆人在湖中遊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襲來,多虧傳教士及時相救,仆人才遊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後10多個世紀裏,有關水怪出現的消息多達一萬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