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6月3日 第六章 國際
1961肯尼迪和赫魯曉夫發表聯合公報
肯尼迪之死:
1963年11月22日,為了爭取連任並調解民主黨內部的分歧,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偕夫人前往得克薩斯州。肯尼迪乘坐林肯牌豪華敞篷汽車沿達拉斯市街道緩緩而行,不料在埃爾姆街拐彎處被人開槍擊中,半小時後在醫院身亡。
幾小時後,達拉斯警方逮捕了名叫奧斯瓦爾德的刺客,但過了兩天,奧斯瓦爾德又在戒備森嚴的警察局被一個叫魯比的人開槍打死。肯尼迪之死引起了人們種種猜測,而美國官方當時的結論是:刺殺肯尼迪是奧斯瓦爾德的"單獨"行動。
35年過去了,當時擔任副總統、肯尼迪死後兩小時即宣布接任總統的林登·約翰遜的情婦馬德萊娜·布朗最近語出驚人。她接受了法國《費加羅雜誌》的專訪,用大量鮮為人知的事實披露,刺殺肯尼迪是得克薩斯州的石油大亨出錢、約翰遜具體策劃和幕後指揮的大陰謀。
馬德萊娜從23歲時成為約翰遜的情婦,他們的關係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一直保持了20年,兩人甚至還生有一個兒子。一心想當美國總統的約翰遜讓馬德萊娜絕對保守秘密,他擔心黑手黨及其政敵知道他的私情後會對他不利。馬德萊娜了解約翰遜的許多情況,包括他在刺殺肯尼迪一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三十多年來,馬德萊娜一直守口如瓶。她一是為了保護約翰遜,因為她始終愛著他,盡管明白他永遠不會娶她;二是擔心影響兒子的前程。現在,約翰遜早在1973年1月22日作古,他們的兒子於1990年因患癌症病故,馬德萊娜也到了垂暮之年,再也沒有什麼好顧慮的了。於是,她站了出來,為這個震驚世界的大案作證。
"從明天起肯尼迪就不會再妨害我"在五六十年代的達拉斯,石油大亨哈羅德森·亨特是個無人不曉的人物。亨特是老鄉約翰遜的好朋友,也是約翰遜的錢罐子,是個相信"金錢萬能"的極端保守分子。亨特對肯尼迪本來就沒好感,1960年約翰遜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上敗給肯尼迪之後,亨特對肯尼迪更是恨之入骨。他曾對馬德萊娜說,他們雖然"失去一場戰鬥",但要"贏得整個戰爭"。在肯尼迪來達拉斯的前幾天,有人發現亨特的汽車裏有反對肯尼迪的傳單。亨特揚言他對此感到自豪,說他從不害怕任何人。
亨特與夜總會老板傑克·魯比也是好朋友。魯比是個神通廣大的人物,他幾乎認識達拉斯所有的人,知曉達拉斯所有的事。他與達拉斯警察局的關係更是密切。
魯比同樣痛恨肯尼迪。馬德萊娜回憶說,大約在肯尼迪要來達拉斯的消息公布前十天,魯比曾向她賣弄地展示了肯尼迪車隊行車路線圖的相片,當時馬德萊娜還不知道總統要來達拉斯。後來正是魯比槍殺了刺客奧斯瓦爾德。奧斯瓦爾德的母親曾對人說,她的兒子是美國情報人員,"他替別人頂了罪"。
約翰遜對敗於肯尼迪一直耿耿於懷,每當談及此事,他都激烈地咒罵肯尼迪和其弟羅伯特是"愛爾蘭的小雜種"。肯尼迪雖然讓他當了副總統,但他心裏明白,因他與許多醜聞有關,在1964年的下一屆總統選舉中,肯尼迪肯定不會保留他的副總統位子。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一再向哥哥建議,不能再讓約翰遜擔任他的競選搭檔。據肯尼迪的秘書伊夫林·林肯說,就在肯尼迪飛往達拉斯之前,肯尼迪還說,下次總統選舉沒有約翰遜的份。在此三周之前,肯尼迪在回答《華盛頓郵報》記者提問時也表明同樣的態度,並說"不管這會帶來什麼後果",他都要堅持到底。這些話自然傳到約翰遜的耳朵裏。馬德萊娜說,那時的約翰遜如坐針氈,經常顯得恐慌和焦躁,擔心失去一切。
1963年11月21日,也就是肯尼迪遇刺的前一天晚上,馬德萊娜參加了一個為埃德加·胡佛舉行的晚會。晚會上富商雲集。約翰遜到得很晚,他把亨特等叫到一個小屋子裏開了十幾分鍾的會,其中一人還參加了後來調查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華倫委員會。實際上正是這次密會製定了刺殺肯尼迪的計劃。當約翰遜走出來的時候,他瞥見了馬德萊娜。約翰遜湊到她的耳邊小聲對她說:"從明天起,這個該死的肯尼迪就不會再妨害我。這不是威脅,而是說到做到。"第二天上午,在肯尼迪遇刺之前四小時,馬德萊娜接到約翰遜從他與肯尼迪一起下榻的旅館打來的電話,他將前一天晚上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馬德萊娜當時並沒弄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但在肯尼迪被殺後她一切都明白了。這句話給她印象如此深刻,令她一生都難以忘卻。馬德萊娜還回憶說,大約一個月後,她問約翰遜他是否介入刺殺肯尼迪的案件,他頓時勃然大怒,責怪她不該談論這個話題。接著,他對馬德萊娜說:"你不是認識我的朋友嗎,是他們殺了他。"他提到了亨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