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萊比錫之戰
盡管拿破侖的征俄之戰遭到了慘敗,但他卻無意善罷甘休,一回到巴黎,便立即著手組建一支"新大軍團",以迎擊敵人的反攻。他預料這一反攻很快就會到來。現在關鍵在於搶在數量上占壓倒優勢的俄軍得以在普魯士邊境集中之前迅速采取行動。拿破侖不可戰勝的神話已經徹底破產了,如果再讓時間溜走,那麼那些勉強湊集起來的衛星國諸如奧地利、普魯士、薩克森和巴伐利亞都會脫離運行軌道而去。
畢竟,事情還不像表麵所看起來的那樣嚴重。征俄之戰中傷亡的半數並非法國人,主要損失是那些被強迫征入大軍團的巴伐利亞人、符騰堡人、薩克森人、普魯士人、波蘭人和意大利人。如今這些仆從國又被號召在人員和馬匹上作出新的奉獻。為了補充法軍骨幹,拿破侖提前征召1814年度和1815年度新兵入伍,此舉給拿破侖增添了三十萬新的生力軍。他先前曾組建一支"國民自衛軍"(本土軍)作為軍隊的後備力量。這支部隊各部編成也有別於正規軍的團隊,而且根據憲法隻應在法國國內服役。但現在他們卻被大批地轉為正規部隊。
由於下級軍官極為缺乏,二百名軍校在校學員被提前派到軍中任職,一百名服役十年以上的士官被提升為少尉。但在征俄戰役中損失最嚴重的兵種還是騎兵。2月26日拿破侖命令陸軍大臣為進行1813年戰役而重建整個騎兵,其編成如下:
德意誌軍團:255個中隊,58,600人
西班牙軍團:89個中隊,19,700人
國內部隊:116個中隊,26,700人
共計:400個中隊,105,000人
上述騎兵中有二萬七千人是1814年度和1815年度新兵。憲兵隊軍官奉命協助訓練新入伍的騎兵和軍馬。
與此同時,在東線,歐仁親王那支被打得七零八落,餘下不到二萬人的軍隊,在庫圖佐夫的俄軍前衛維特根施泰因軍的進逼下被迫後退。拿破侖派人給他的這位繼子下達緊急命令,要他堅守維斯杜拉河一線。但等命令送達時,歐仁早已被逐到了奧得河。到一月底,他已退至易北河一線的後方,而俄軍則進入了柏林。拿破侖忘記了在隆冬季節波蘭和東普魯士早已堅冰複蓋,哥薩克騎兵可以自由馳騁,對法軍據守的橋頭築壘陣地進行翼側包圍。他對歐仁的潰退極其惱火,一再嚴厲斥責:
你要盡可能長時間留在柏林,以身作則,維護軍紀。無論是普魯士的城鎮還是鄉村,以至柏林,如有任何反叛跡象,即可付之一炬。假使你不得不撤往易北河,那麼不應再往後退......騎兵部隊正在法國國內大規模重建,但我們仍需要爭取整個四月份的時間。到五月份,我就可以集中美因軍團三個軍以及近衛軍和大量的炮兵、騎兵。那時我就可以將俄軍趕回涅曼河。
更使拿破侖怒火中燒的還是前線消息不靈。3月7日他給業已退至維騰貝格的歐仁寫了一封信:
我無法給你下達任何命令或指示,因為你根本就沒有履行任何職責。你從不向我呈送詳細戰報和兵力報告,你沒有告訴我隻言片語。不僅僅是你,連你的參謀人員也都對我裝聾作啞。甚至連指揮各軍的將軍到底是誰?他們現在何處?我都一無所知。對你們目前的軍事態勢我如在霧中,也不明了你的炮兵狀況如何。我得不到絲毫情報,完全置身於黑暗之中。你叫我如何對部隊發號施令?
現在的困難在於留下來輔佐歐仁的貝爾蒂埃由於在俄國勞累過度,心力交瘁而病倒了,拿破侖自己身邊也沒有一個合適的參謀長,隻好由宮廷大臣迪羅克將軍暫時代行其職。
拿破侖為1813年戰投擬定的戰略計劃是以其左翼即歐仁指揮下的"易北軍團"遲滯俄軍行動;同時在弗朗科尼亞重新組建一支稱之為"美因軍團"的打擊力量,該軍團擬穿過圖林根森前進,在薩勒河一線展開,並在那裏與易北軍團會合,然後並力向東橫掃,將俄軍一舉驅逐出薩克森和東普魯士。三月初,拿破侖在寫給他的盟友符騰堡國王弗雷德裏克的信中曾要求他把部隊集中於維爾茨堡,信中還就其計劃作了如下概述:
我已曉諭各部,可暫讓俄軍推進,對於即將打響的戰役,我已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必須對圖林根山區實施掩護以確保萊茵邦聯的心髒地區免受哥薩克騎兵巡邏隊的襲擾。尤為重要的是陛下應當集結數千騎兵於維爾茨堡。
哥薩克騎兵巡邏隊的襲擾的確使整個德意誌北部惶惶不安。3月12日兩百名哥薩克騎兵竟然襲擊了漢堡,當地的法軍指揮官勞裏斯頓和聖西爾命令法軍倉皇撤退,為此拿破侖怒不可遏。他給歐仁的信寫道:
勞裏斯頓將軍似乎性格不穩,極易激動,我極其擔心,他根本就沒有能力當一個指揮官。
其實,勞裏斯頓和聖西爾是拿破侖剛剛委任為軍長的。由於勞裏斯頓曾經在瓦格拉姆指揮過近衛炮兵,所以被允許繼續留任軍長,而聖西爾則由麥克唐納取而代之。
3月12日,拿破侖發布命令,確定新大軍團編成如下:
第一軍,達武
第二軍,維克托
第三軍,內伊
第四軍,貝唐德
第五軍,勞裏斯頓
第六軍,馬爾蒙
第七軍,雷尼埃
第八軍,波尼亞托夫斯基
第九軍(巴伐利亞人),奧熱羅
第十軍,拉普
第十一軍,麥克唐納
以上各軍共包括四十一個步兵師和十一個騎兵師。此外在莫斯科撤退中損失最輕的近衛軍被改編為兩個師,分別由莫蒂埃和貝西埃爾指揮,共有一萬二千名步兵,三千名騎兵和六十門火炮。軍團騎兵共編一百七十二個中隊,分屬三個騎兵軍。
經過拿破侖三個月堅持不懈的努力,這支新軍開始初具規模,盡管編製尚未臻完善,特別是由於軍馬不夠,騎兵缺編嚴重。事實說明,這對於獲取敵人行動的情報是一個極為不利的因素。
到三月底,當貝爾蒂埃回到指揮崗位時,拿破侖已在弗朗科尼亞集結了一支共約八萬五千人的打擊力量,即由第三、第四、第六軍、近衛軍和一個騎兵軍組成的"美因軍團"。這在數量上已經超過了正在奧得河一線集結的普俄聯軍,後者隻不過大約五萬人。
得知法國守軍撤離漢堡的消息,拿破侖曾命令歐仁派達武去那裏挽回敗局。正在德累斯頓與普軍相峙的達武接到命令後即炸毀了易北河上的橋梁,撤出了薩克森首都。這又激怒了拿破侖。3月28日他對歐仁寫道:
這位元帥(達武)在德累斯頓撤退期間的所作所為說明他的戰爭觀念何其荒謬和愚蠢。
四月中旬,這支打擊力量(美因軍團)開始穿過圖林根森林沿著1806年10月耶拿戰役開始時大軍團所走過的同一道路北進。事實上它同時穿越昔日紮爾費爾德、耶拿和奧爾施泰特等舊戰場。4月14日拿破侖離開巴黎,經過四十個小時的跋涉於4月17日抵達美因茨。美因茨是全軍右翼的主要補給基地,拿破侖在那裏逗留了一個星期,視察部隊後方勤務。這裏的所見所聞,都難以使他稱心。到達美因茨的當天,他曾給在巴黎的財政大臣莫林伯爵發去一函,他氣急敗壞地寫道:
我們的財政體製完全亂套了。我不得不浪費數小時去清理這團亂麻,並和那些低級官員打交道。我已告訴過你美因軍團與易北軍團要完全分開,各軍團均應有各自的軍需官。你隻要費點神看看地圖就會發現馬格德堡的軍需官正處在激戰之中,根本無暇顧及美因茨方麵的事情。我們這裏並不缺少金錢,我們缺少的是健全的體製。
同一天他還抽空就戰鬥訓練問題給第六軍軍長上了一課。馬爾蒙是炮兵出身,拿破侖也許認為他在步兵戰術方麵不甚精通。他在信中指出:
我堅持認為最重要的戰術動作就是組成營方陣。營連指揮員必須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實施這一機動。這是對抗敵人騎兵衝擊和救助全團的唯一辦法。依我看,你的軍官們的動作沒有一個不是慢吞吞的。應每天向他們講解這一原則,把它灌輸到他們的腦海裏去。
決不能給你的西班牙營以逃跑之機。決不能派他們去執行分遣隊、前哨和警衛等分散勤務,必須使之經常保持集中狀態,並置於法軍各營的監視之下。
4月25日拿破侖進至埃爾富特,29日抵瑙姆堡,30日將大本營設於魏森費爾斯。此時他又從貝唐德的第四軍抽調了兩個師組建了一個新的第十二軍,由烏迪諾指揮。烏迪諾還另外得到了兩個巴伐利亞師,而貝唐德則補充了一個意大利師和一個符騰堡師。
此時,拿破侖早已命令歐仁將易北軍團主力南移至哈雷和梅澤堡之間薩勒河下遊的左岸集中。因此到4月30日,美因軍團(八萬五千人)即與易北軍團(六萬人)會師。先頭軍隨即奉命跨過薩勒河向東開赴萊比錫。
由於缺少騎兵,拿破侖難以確知敵人的兵力及其部署。事實上敵軍廣為分散而且頗為混亂。庫圖佐夫元帥不久前還因其戰功被封為斯摩棱斯克親王,3月25日即患傷寒於西裏西亞去世。當時停轅於德累斯頓的沙皇下令維特根施泰因伯爵繼任聯軍總司令。維特根施泰因正在將其軍團主力向萊比錫以南十五英裏皮高附近的埃爾斯特河集中。他意識到萊比錫將是拿破侖的第一個打擊目標,他企圖在法軍渡過薩勒河後攻其右翼。眼前,聯軍可動用的兵力有俄軍三萬五千人,布呂歇爾指揮的普軍三萬三千人,另外還有一部兵力在克萊斯特率領下據守萊比錫。這樣,在數量上,拿破侖占有二比一略強的優勢。
5月1日上午,法軍渡過薩勒河,在魏森費爾斯至梅澤堡之間以十英裏寬的正麵向東挺進。內伊的第三軍和貝西埃爾的近衛騎兵為右路縱隊前部,馬爾蒙的第六軍殿後。左路縱隊從梅澤堡前進,以麥克唐納的第一軍為前鋒,勞裏斯頓的第五軍殿後。貝唐德的第九軍和烏迪諾的第十二軍在兩個縱隊之後跟進。這一行軍序列是拿破侖營方陣戰略路線的出色範例。它可以隨時與正麵之敵或翼側之敵進行遭遇作戰。
渡過薩勒河不久,近衛騎兵就在裏巴赫小溪與敵前哨遭遇。俄軍第一次炮火齊射就擊中目標,貝西埃爾被一顆炮彈炸死。他是第二個在戰場上犧牲的拿破侖的元帥。
夜幕降臨時,拿破侖隨內伊前衛到達呂岑。這是萊比錫西南十二英裏的一座小鎮,1632年11月16日著名的呂岑會戰的古戰場,瑞典國王古斯諾夫·阿道夫就戰死在這裏。往北再去四英裏之地,歐仁的先頭軍,麥克唐納的第十一軍已抵達馬克朗斯泰特,最左端勞裏斯頓的第五軍已奉命向萊比錫進軍。
與此同時,維特根施泰因已將聯軍集中於皮高,在呂岑東南方向不過八英裏之遙。5月2日上午聯軍勵兵秣馬,準備在此迎戰拿破侖。拿破侖對聯軍的接近似乎預有所聞,因為他於當日清晨四時曾命令內伊向該方向派出強大的搜索兵力。上午十一時,他的一個先頭師停下來點火做飯時,遭普軍前衛截擊。普俄聯軍動作遲援,沒有及時抓住這一戰機,以至戰鬥在呂岑南麵和東麵全麵鋪開。格羅斯戈斯岑和卡加等村莊數易其手。當時在呂岑的拿破侖本來希望戰鬥最好在更北麵一點的萊比錫附近爆發,但當他一聽到南麵傳來隆隆炮聲時,就跨馬飛馳,直驅三英裏,趕到格羅斯戈斯岑,親自指揮作戰。內伊的第三軍奉命不借一切代價堅守陣地,牽製住敵人;馬爾蒙的第六軍奉命靠攏,在內伊的右側投入戰鬥;在更南麵的貝唐德的第四軍奉命攻擊聯軍左翼,近衛軍也奉命向炮聲集中的方向前進。整個下午,戰鬥異常激烈,你進我退,殺得難解難分。內伊軍傷亡慘重,呈現不支之勢。然而拿破侖卻毫無顧忌,將身體暴露在戰場之上,親自督戰,激勵鬥誌。拿破侖命令德勞特將八十門大炮集中使用,重施瓦格拉姆戰役故伎,朝著聯軍中央猛烈轟擊,終於打開了一個缺口。隨即拿破侖以十六個營的青年近衛軍由缺口發起進攻。
但是聯軍的隊伍依舊巋然屹立,布呂歇爾的騎兵還有力地發起了幾次衝擊。當夜幕低垂時,作戰雙方都已筋疲力竭,各自暫且在陣地上露宿歇息。雙方傷亡都很嚴重,拿破侖承認法軍方麵連死帶傷達萬人之多,而聯軍損失也當在此數。布呂歇爾的參謀長沙恩霍斯特將軍重傷致死,其職務由尼西勞接替。
此時,北翼勞裏斯頓的第五軍已將克萊斯特逐出了萊比錫,為此維特根斯泰因不得不把他那支受到重創的部隊向東撤往德累斯頓。法軍由於缺少騎兵也未予追擊。
拿破侖在呂岑會戰中身先士卒,表現卓出。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他親自指揮,表現了極大的勇氣。在他的部隊裏剛入伍的新兵和無經驗的軍官所占比例盡管如此之高,但仍能取得這樣的戰果,無疑應歸功於他充滿活力的領導。會戰的第二天,拿破侖以非同尋常的言辭向部隊發布了嘉獎令:
將士們:對你們的表現我表示由衷的喜悅!你們沒有辜負我的期望!由於你們自覺服從命令,英勇作戰,完成了所賦予的一切作戰任務。在舉世聞名的五月二日,你們打垮了俄皇亞曆山大和普魯士國王指揮的俄普聯軍。你們給法國光榮的鷹旗增添了新的光彩。呂岑會戰將高踞於奧斯特裏茨、耶拿、弗裏德蘭和莫斯科諸戰役之列......我們要把那些韃靼人毫不留情地趕回他們也許永遠走不出來的嚴寒地帶。讓他們永遠呆在他們堅冰覆蓋的不毛之地,過著奴隸般的、野蠻的、腐臭的生活,在那裏人類堪與野獸同伍。
呂岑會戰後,聯軍向東退至德累斯頓,拿破侖之所以未能實施強有力的追擊,有如下幾個原因:他一直缺少騎兵,許多部隊軍紀渙散,加之補給工作也準備得不充分。聯軍在撤退時得到了米羅拉多夫克率領的一支俄軍生力軍和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的有力掩護。此外,法軍追擊之所以中途受挫,拿破侖的繼子,一直指揮著左翼部隊的歐仁親王的無能也是一個原因。五月四日拿破侖給貝爾蒂埃下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