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芬蘭:北歐的天空下(2 / 3)

舉行過1952年奧運會的赫爾辛基的奧林匹克體育場是一個很大的白色建築,擁有奇特的造型和一座很高的奧林匹克了望塔,完全體現了現代主義的實用性和功能性。站在塔上,Carrio給我指點著赫爾辛基的美景,第一次發現,站在高處的我竟然因為這樣的景致而忘記了自己還有恐高症。

赫爾辛基的最高權利所在市政廳,灰蘭色的建築外觀和十九世紀初期的建築風格,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市政廳的典雅和莊嚴肅穆。市政廳的正麵臨著的是港灣,停泊著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的遊艇。就在離市政廳不遠的地方,一尊美麗的維納斯女神雕像矗立在街頭的廣場上。左手托著下巴,額頭微微向下,右手自然下垂,左腿微微前頃,右腿筆直,沉思狀,和著名的大衛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Carrio告訴我說,她是城市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波羅的海美麗女兒"的名稱據說就是由此得來的。

下午三點以後,市政廳前"卡烏帕多麗廣場"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變得熱鬧非凡,市場裏各色的毛皮式品,煙熏的海魚,鮮紅誘人的草莓,可愛的布娃娃,讓人流連忘返。

市集廣場上那個頂端的金色圓球上麵威嚴地站立著一頭戴著皇冠的雙頭鷹得高高的石柱便是"王後之石"了。據說這個"王後之石"是為了紀念俄國沙皇亞曆山大的第一夫人,也就是俄國的王後在公元1833年第一次來到赫爾辛基建立的。除了叫它為"王後之石"外,芬蘭人還給它取了個別號,叫做"火柴棍",我想是因為它的形狀和芬蘭人痛恨俄國的緣故吧。

刻在教堂石壁上的文化

遵循歐洲的傳統,很少有芬蘭人沒有宗教信仰,而芬蘭人主要信奉路德派基督教,少部分人信奉東正教。所以在赫爾辛基,大大小小的教堂林立,點點滴滴,滿是芬蘭絢爛的曆史文化。

"路德派大教堂"是赫爾辛基最重要的路標之一,有的人也稱其為"新派大教堂"。這座大教堂創建於十六世紀,擁有高大的白色外牆,以及耀眼的綠色圓頂建築,遠遠的望過去,會讓人馬上就被它宏偉的氣勢所震撼。教堂的底下是一個有幾十節台階組成的通道,通向正麵有六根參天大柱所圍成的大門,抬頭仰望,陽光照在教堂綠色的屋頂上,金色的頂尖和星星裝飾,更讓閃閃的光芒襯著藍藍的天空,顯得十分光彩奪目。

教堂裏麵的裝飾和擺設較為的樸素幹淨,沒有太多的奢華,也許這也正是新教的教義所在吧。大教堂的正麵是參議院廣場,是人們休閑聚集的好地方。廣場上還矗立著一尊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的雕像,英姿颯爽,左手把扶寶劍,右手手心向上,一副傲視群雄,不可一世的威嚴霸氣。

和"路德教派大教堂"比較起來,聳立在小山丘上的"烏斯佩斯基教堂",給人的印象就是充滿了濃厚的曆史感,紅色的磚牆主色調,陪以綠色的屋頂,顯得相當的典雅別致。而這座"烏斯佩斯基教堂"也是斯堪蒂娜維亞半島上最大的基督正教教堂,所以在教堂內,可以看到耶穌基督以及他的十二個門徒的畫像。除此之外,這座屬於拜占廷式的"烏斯佩斯基教堂"也是芬蘭的抗俄英雄曼納罕將軍的遺體埋葬所在地,有很多地芬蘭人會為此驅車很遠,來這裏悼念這位偉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