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快樂地支配自己(3 / 3)

有許多書籍教導你如何利用餘暇時間賺錢,你可到公立圖書館借閱。不管男人、女人,皆有許多工作機會。但我必須提出一句忠告:除非你天生有推銷的才能,否則不要嚐試去挨家挨戶推銷。大部分人都痛恨這份工作,以失敗終告。

十、不要賭博--永遠不要

對於那些想從賭博賽馬及玩吃角子機上贏錢的人,我總是覺得很驚異。我認識一個擁有多架這種"單手土匪"機器並依靠它們為生的人,他對於那些天真得認為能打敗這些早已設計出來騙他們錢的機器的傻瓜,除了輕視之外,別無同情。

我也認識一名美國最侍的賭賽馬的老千。他是我成人教育班上的學生。他告訴我,根據他對賽馬所具備的所有認識,他無法在賭賽馬中賺到錢。然而,事實上,每年卻有眾多的傻子,在賽馬中賭下60億美金的錢--剛好是美國在1910年全國總債務的六倍。這位賽馬老千同時對我說,如果他想毀滅他的敵人,再也沒有比說服這位敵人去賭賽馬更好的方法了。我問他,如果某人根據賽馬的內幕情報來下注,其結果會如何,他回答說:"照這種方式來賭賽馬,可以把美國造幣廠整個輸掉。"

如果我們決定賭博,至少也要學聰明一點。先讓我們找出我們的勝算如何。如何來找呢?你可以閱讀一本《如何計出勝算》的書,作者為奧斯華·賈柯比--橋牌及撲克的權威、最高級的專家、統計專家,也是保險公司的統計顧問。該書共215頁,告訴你在賭賽馬、輪盤、骰子、吃角子老虎、撲克、橋牌,梭哈以及股票市場時,勝算有多少。這本書同時也告訴你,在其他各種活動中,你得勝的機會有多少,全有數學根據,十分有用。它並不是存心教你如何賭博。作者別無企圖,他隻是想把普通方式的賭博中你失敗的比率坦白地告訴你;當你獲知這些失敗的比例之後,你將會憐憫那些易於受騙的人,他們把辛苦賺來的錢丟在賽馬、紙牌、骰子、吃角子老虎之上。

十一、如果我們無法改善我們的經濟情況,不妨寬恕自己

如果我們不可能改善我們的經濟情況,也許我們可改進心態。記住,其他人也有他們的財務煩惱。我們可能因為經濟情況比瓊斯家差而煩惱;但瓊斯家可能因為比不上裏斯家而煩惱;而裏斯家又因為跟不上範特比家而懊惱。

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也有他們的財務煩惱。林肯和華盛頓都必須向人借貸,才能啟程前往首都就任總統。

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所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侵擾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些。根據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的說法,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馬羅政治家及哲學家塞尼加也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足,那麼即使給你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

我們應該記住,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隻有吃三餐,一次也隻能睡一張床--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以如此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香甜。Ⅴ避開債務的陷阱

隻有那些因債務纏身、時刻受著債主的要求和壓迫、因債務而吃盡苦頭的人,才知道負債是人生的最大威脅。

如果你認為隻要借得一筆資本,就可以創業了,那你就完全想錯了。實際上,即使你已經借到了資本,你也未必會創業成功。因為據我所知,那些毫無商業經驗的青年人靠借來的錢做生意而最後能成功的實在不多見。

一個毫無成功把握的青年人去創業,沒有不遇到經濟困難的。但是,如果他的確有相當能力和充分的成功把握,這樣無形中就已經在別人麵前樹立了信用,那麼即使他靠借來的本錢創業,也沒有太大關係。

一個立意要創業的人,首先必須熟悉所要從事的業務範圍的詳細情況;其次,還要有挑選錄用合格雇員的眼力。如果這兩點做不到,你對於所要經營的事業竟然毫無頭緒,在挑選錄用員工方麵也不加區別,那麼即使你做事很忠誠,待人很誠懇,當你向別人開口借錢以作為你的創業資本時,別人也會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

當你準備創業之時,最好不要心存太大的奢望,開始規模小些也不要緊,隻要你的確是一個傑出的人、能幹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經營後,自然能發展得非常喜人。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即使資本是借來的,倒也無妨。

比徹教導他的兒子說:"你得像逃避惡魔一樣避免借債。"青年人要快下決心,無論你怎樣急需金錢,也不要讓你的名字出現在人家的賬簿上!

富蘭克林那"貧窮的查理"裏有句話說得好:"借錢等於自投苦惱的羅網。"是啊,法庭上每天又有多少的民事糾紛案都可以為這句話作證。

當然,這句話並不適用全部的情形,也有一種例外。當一個人因為意外事件而陷入困境時,當遭遇許多從天而降的禍患的時,往往任何人都難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即使是滿懷希望的事業也難免遇到意外的困難和阻力,到了那時,無論你如何小心謹慎,無論你思想上怎樣正確,無論你怎樣不愛向人借錢,為了應一時之急,你都必須硬著頭皮去向銀行貸款。但就是到了那時,也要謹記一條:"借得慢,還得快。"

這一原則也適用於生意上的放賬和借款,實際上放賬和借款都是在所難免的,但你在兩個方麵都得有一個限度。

一個走上生活的正軌、沿著事業的健康道路前進的青年人,首先要注意的是,要在自己的才能、意願、目標之間建立恰當的平衡。不要因為野心太大,眼光太高,便走上舉債經營的道路。應該記住一句話:"盡可能地避免舉債。"

一些年輕人因為大意的緣故,常常因為借貸不立契約或不立書麵的憑據而發生許多有損名譽的糾紛,使他們的前途受到不利的影響,漸趨暗淡,而且還使他們在道德與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傷害。

世界上每年有無數本來大有前途的年輕人因為借債而遭到了意外的失敗。當他們剛跨入社會時,也許還沒有染上借債這種惡習;他們原先也許特別看重名譽,也從不喜歡到處去借錢來胡亂花用,那時他們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後來因為一點小小的用途無意中開啟了借債的大門後,他們便逐漸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危險境地。

每年因債務糾紛而喪生的人,比因戰爭而死的人要多出數十倍以上。現代的二十個天才人物中,竟然有七個人因舉債而丟掉了性命,包括一個小說家、一個學者、兩個法學家、兩位政界名人和一個演講天才。

美國的一位著名人物斯蒂芬遜做人的小心謹慎,為人所共知,人皆敬仰;但是他在描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時,還戰戰兢兢地希望自己不要陷入借債的漩渦中去。

斯蒂芬遜說:"我們對他人必須示以愛和忠誠,平時應該量入為出。對於自己的家庭,應該保持快樂的氣氛。對朋友,必須竭力避免仇恨,當然也決不可忍受無謂的屈辱。如果遇到蠻不講理的人,最好還是早些避免開為好--這是通向理想生活的捷徑。"

紐維爾·希裏斯博士也說:"你要使自己過上一種安穩的生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名譽,必須要遵守一條規律:那就是賺得多花得少。"在這個到處布滿陷阱的現代社會,仿佛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需要人們加以小心防範。

有的青年之所以喜歡向人借債,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借債背後所隱藏著的危險。如果他們考慮到萬一不能還清債務的嚴重後果:包括喪失人格、迫不得已的撒謊、可能的營私舞弊、為逃避債務而東躲西藏等等,他們真不知道要急成什麼樣子,甚至連覺也睡不香,飯也吃不下。如果他們弄清了一旦戴上了債務的手銬無法掙紮的情形,他們一定會喊起來:"寧可窮苦而死也不做債務的奴隸。"

負債是世界上最苦惱不過的事情。隻有那些因債務纏身、時刻受著債主的要求與壓迫、因債務而吃盡苦頭的人,才知道負債是人生最大威脅。債務會把一個人的體力、氣魄、人格、精神、誌趣、雄姿消磨得一幹二淨;由於債務對人的壓迫,還會把一個人一生的希望全部毀滅。Ⅵ人壽保險中的經濟之道

參加人壽保險的很大好處是參加者能夠在重病臥床或行將就木時得到心靈的安寧。

另外兩種合作儲蓄方式也值得一提。第一種是人壽保險,這是在保險人去世後,寡婦和兒童可以得到生活供給;第二種是依靠互助會,這使得工人們靠集體的力量在生病時可以得到救濟,並且在他去世後,遺留的孤兒寡母能夠得到一小筆補償金。前一種方式常為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所采用,而後一種方式為工人階級所實踐。

為了供養那些依靠我們生活的人,可能要花很長時間來攢足夠的錢。並且還有一種誘惑,就是要花掉那些為死後作準備的錢,盡管許多人都認為積蓄金錢是有長遠眼光的行為。所以,一點一滴地、一周一周地攢錢並不總是靠得住的。

參加保險協會的人情況就不同了。他每年的或每季度的儲蓄馬上變成了總基金的一部分,足夠用來實現保險的目的。在他得到第一份保險費的時候,他的目標就達到了。即便他死前已經拿了補貼,但他的寡婦和孩子在其死後仍然可以得到全額保險費。

這套體製在給他的家人提供保障的同時也激勵了人們用有遠見和審慎的態度實踐道德義務,因為這些美德的實踐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報答。參加人壽保險的很大好處是參加者能夠在重病臥床或行將就木時得到心靈的安寧--這就顯著區別於那些由於擔心家庭經濟狀況而處在痛苦焦灼中的人,而這種焦灼的心情反過來增加了肉體遭受的痛苦並妨礙甚至完全抑製了吃藥的效果。詩人彭斯在死前幾天寫給朋友的信中,說他"仍是痛苦的犧牲品。唉,我怕會有不測。我那可憐的女人,那六個可憐的幼小孤兒!現在,我感到無比的脆弱。要是我的病能好一半就謝天謝地了"。

人壽保險可以被描述成保障寡婦和兒童的生活的一種摻股計劃。它是一種製度安排,許許多多的人每年拿出一小筆錢,組成"保險基金",並靠在銀行儲蓄增值。一旦哪位保險人意外死亡,就按預先規定提出一筆錢支付給他的保險受益人。通過這種方法,那些僅有少量資本,盡管定期拿著工資但收入很少的人可以立即湊成一筆基金來為死者的家庭提供資助。

我們經常聽到某些勤勞而對社會有用的人死後留下妻兒異常窮苦的故事。他們在生活中令人尊敬,付著高昂的房租,穿著體麵,與親朋好友往來頻繁,經常出入娛樂場所,教育他們的後代要有誌氣謀取社會地位並獲得他人尊敬。然而,死亡把他們徹底打垮了,那麼他們的家庭又怎麼樣了呢?父親為家庭的將來未雨綢繆了嗎?每年向保險協會交納20到25英鎊,就可以保證他們遺留的妻兒不會生活在貧困中了。他們履行這項責任了嗎?沒有,他們根本沒有這麼做。這說明這些家庭以前的生活開支一直就是與他們的收支相抵的,如果不是入不敷出的話。但問題是最終他們的家庭突然陷於破產。

像這樣的做法不僅僅是欠缺考慮和缺乏遠見所能形容的,簡直就是沒心沒肺或者說殘忍。為把一個家庭帶到這個世界,要給他們可口的食物,使他們舒適溫暖,而一旦這一切都失去那是多麼的悲慘啊。這個家庭將淪落到苦力工廠、監獄或大街上--靠親戚接濟或靠公共慈善機構施舍--這些絲毫不比反對社會的罪行要輕,就如同去傷害那些落難者的人一樣有罪。

應當承認,在現今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那些為家庭的將來儲備了足夠的資金的人相對是少數。也許家庭日常開支的增大使他們剩不下多少錢,並且當他們發現能夠存進銀行的錢實在太少時幹脆就不再存了。他們變成了對收入不計後果的可憐蟲,毫無為自己死後的家庭生活打算的想法。

舉一個結婚成家的男人的例子。一開始他做生意。他想,如果他的生活過得節儉一點,再有幾年,他就可以為他死後妻兒能靠著充足的積蓄過活而含笑九泉了。但生活中的意外實在太多,他知道自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離開這個世界,留下他的親人過著相對貧苦的生活。在30歲的時候,他決定參加健康生活辦公室。他每年交納12~30英鎊,獲得的保證是在他死後其親屬可以獲得500英鎊的補償。從他交納這筆費用以後的那一刻起,哪怕是第二天就死掉,他的家庭也有了500鎊的保障。

現在,假如他每年把這12或30英鎊存入銀行,或利用它生息,差不多要20年才能累積到500英鎊。但是通過這種簡單而令人滿意的便捷的壽險方式,他餘生的大部分,有26年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對未來的擔心與不安再也不來騷擾他現在對生活的享受了。通過每年交納固定的費用--這筆錢會隨著協會的利潤增加而增加--他確保了死後其家庭可以享用一筆固定的錢。

這樣,人壽保險借助了一種契約,這種契約使生命在某種程度上趨於平均化或者被補償,所以那些去世早的人--或更確切地說是他們的家庭--分享了那些活得比平均壽命長的人的好處。即便是那些活的足夠長到他們交納的保險費的累計額已超過保險額的參保人本身也沒什麼可抱怨的,如果他把這麼多年不用為身後事心神不安也算計在內的話。

與某些人為防火而給房屋及物品保險的理由同樣,可以促使他們參加人壽保險來為意外的疾病或突然死亡做準備。一件事情上表現的精明可以在另一件事情上表現得更充分;何況還有維持孤兒寡母將來生活的責任。沒有哪個男人能夠忍受被別人說沒有盡到這樣偉大而不可推卸的義務。對一個丈夫和父親來說,在他活著的時候他有每天為妻兒提供麵包的義務,那麼,想辦法為他死後妻兒提供充分的生活來源也同樣是他的義務。這個責任是如此明顯,履行這個義務的手段也如此簡單,每一個男人都可以輕易做到。這種安排是如此明顯地實用、理性、有利和公平。並且,它是如此適當地增進了每一個明智而細心的男人的自尊意識,並鼓勵了他擔負所有應當擔負的社會責任--以致於我們不能相信還會有任何反對這項義務的意見。唯一的遺憾是這項實踐還沒有在社會中各個階級之間廣泛推行開來。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保險機構現有的保險總額,絕大部分屬於中產階級,大約3億5000萬斯特林(英國銀幣單位),每年保險基金的支付額不少於1100萬斯特林。另外,在特別適合參加人壽保險的人群中,每20個人裏隻有不到一個人能從中受益。

對工人階層有幫助的並有利的合作協會采用另一種形式。它們培養人們謹慎的自助的習慣,最終使每一個人感覺到值得冒險投入。有大約400萬工人組織起來形成誌願團體以便在某些人生病或遭受不幸時提供共同的幫助,這是個令人吃驚的事實。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團體是英國自治政府的仁愛和社會獨立性的結果--為說明這一點,比較一下法國隻有七十六分之一的人屬於利益團體,這個比例在比利時為六十四分之一,而在英國為九分之一。英國的協會據說手裏的基金有1100萬斯特林。這些錢分散著由會員輪流掌管,每年自願捐助者從每周的收入中捐出的數額超過200萬斯特林。

雖然法國和比利時的工人階層在參加利益團體的程度上遠不如英國,但是必須說明的是,上帝對他們的公平在於,他們是世界上最節儉、最謹慎的民族。他們把儲蓄合乎原則地投資到土地和公共基金。法國人和比利時人對土地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熱愛。他們節省一切費用以便能多買一點土地。關於他們在公共基金上的投資,作為一個無人不知的事實,值得一提:法國的農民階級把他們的儲蓄投資到國防貸款上,為的是把受德國侵略者踐踏的法國土地解放出來。現今,法國每8個成人中就有一個人持有國債的股份,平均持有量為170法郎。固定持股者和自由持股者數量相近,但和自由持股的形式相當不同,根據最近的報告顯示,自由持股者有555萬人。法國是中西歐那些"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國家的典型例外。在法國,財富越來越平均散布在老百姓中間。

英國的利益保護協會,盡管有很大的益處,但也存在著巨大的缺點。它們在組織和管理的細節上有很多不足,它們當中許多組織的財務狀況比較糟糕。像其他組織一樣,它們剛剛出現在曆史舞台上,很多措施是試驗性的,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往的經驗--這一點在處理捐贈品和對患病者的補貼上表現的尤為明顯。捐款常常用光,以至於不得不經常宣布關閉"錢箱"。於是協會走上了末路,其老成員不得不在餘生尚無保障的情況下離開它。人壽保險協會本身不得不經受失敗的懲罰,由於"關門大吉"而給中產階級的協會帶來信譽損失的事也並非少見。

在此,我們從最近一份報告中,引用一位互助會的注冊人員的話:"雖然從各方麵得到的信息對整個管理係統來說並非是鼓舞人心的,但是就總體來看,也許窮人的投資結果並不遜於那些貴族、國會議員、商人、號稱金融家的人和投機者借以管理鐵路、股份銀行和各種形式的企業的投資結果。"

工人協會的產生,是出於這樣一些人的共同需要:他們沒有更多的謀生手段,無法積攢起足夠的儲蓄以便能夠抵抗萬一遭遇疾病或不幸造成的貧困。初次步入生活的人靠每天的體力勞動在養活自己的同時也能費力地攢點錢。必不可少的生活開支使他們有限的收入捉襟見肘,生活上壓力重重。當他們喪失勞動能力後,他們可能攢下的那點錢會很快花光。假如他們還要維持一個家庭,就隻能不可避免地淪落到貧窮、乞討或領救濟金的地步。要想避免這些結果,他們設計出利益保護協會這樣一種形式。通過把大量的小額捐款收集在一起,他們有了一筆足夠大的基金來應付日常生活中治病的需要。

達到這種保障效果的手段是很簡單的。每一個成員每星期對共同基金讚助4便士或6便士,就可以按規定享受基金的補貼。大多數利益保護協會還有一筆孤寡基金,來源與前種基金類似,是在某個成員死亡時用來支付給其家人的一筆撫恤金。很明顯,對於這樣的組織,無論在細節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在整體上看對社會起著有益的作用和影響。就事實來說,其中一個協會(曼徹斯特單身聯合會)有成員約50萬人,擁有的基金達3706366英鎊,每年支付的醫療費和撫恤金有30萬英鎊。這很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協會對於它所服務並賴以建立的階層有多麼大的益處。通過這種方式,體力勞動者能夠以相對較小的代價在經濟上受到保障。共同保險以最經濟的方式達到了經濟實惠的目的,它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合作的力量對社會各部門產生非同尋常的影響。實際上,這種合作也是文明的另一個名字。

許多人拒絕互助會是因為他們要去酒館;因為為了繼承協會成員的傳統他們要受到酒館環境的熏陶;也因為在交納讚助款的兩周周會上,他們可能學會酗酒的僻習,那樣浪費的錢並不比積累的少。互助會無疑非常依賴於社會的基層單位。酒館是每個人的家。成員們可以在那裏聚會、聊天、一起喝酒。假如他們僅僅為了一種責任感--為預防災病而保險的責任--而隻是每周交納讚助款才走在一起,那麼很可能沒有幾個協會能存在到今天。實際上在大量的事例中,要麼是在酒館聚會的保險協會,要麼根本沒有。

這個世界因此並不可能被某種絕對精確的規律所支配。對大部分人來說,尤其是對我們要勸導的人,這是個粗糙的、勞動者的世界,支配它的是大眾化的規則,如人們的穿戴偏好。對某些人來說,把啤酒、香煙或身手不凡和對付疾病的保險的單純而簡單的責任聯係在一起看起來有些粗俗,但是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就是這麼一個凡夫俗子的世界,我們必須正視這個世界的現實,並盡可能使它更美好。必須要承認,人類追求盡善盡美的天性並不強烈,並且需要幫助。這個通過喝酒吃肉吸引他的辦法盡管粗俗些,但卻有著保障他或其鄰居的意義,並且這個辦法決不僅僅局限於勞動階層的協會才使用。在倫敦鮮有不利用吃年飯來吸引捐款者的慈善機構或組織。我們為什麼在譴責吃價值80便士的年飯的窮人的同時而原諒吃著生猛海鮮的富人呢?

哈利法克斯的阿克洛德先生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在約克郡西區為工人們建立了一家疾病保險協會和便士儲蓄銀行。這個組織從一建立就立足於為勞動者服務的目標。雖然便士儲蓄銀行開辦得很成功,但疾病保險協會卻徹底失敗了。阿克洛德先生在解釋這次失敗時說:"由於互助會的競爭,尤其是單身青年會、德魯伊教團體、伐木者協會等等;以及摒棄他們的自治政策、互相監督欺騙行為以及兄弟情誼,沒有哪個新成立的獨立社團能夠成功。我們的會費必然要比他們交的多,這可能也是我們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保險費太低是互助會失敗的主要原因。對協會成員來說,由於收入有限,他們盡力以最小的代價來維持組織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他們為此盡量削減保險費的定額,但正像結果所表明的,這個額度常常被定得過低。隻要協會能維持下去,而且大部分是年輕人、健康人,加上患病人數平均很低,經費就顯得很充裕。基金逐漸積累起來,許多人為他們的協會的表麵繁榮而沾沾自喜,而對其中注定要走向衰亡的因素渾然不知。當成員的年齡逐漸變大的時候,平均的患病人數和嚴重程度都增加了。年齡的增長對利益保護俱樂部的償付能力的影響很快就廣為人知,年輕人避開老的協會,而著手建立他們自己的組織。結果就是,老人開始提取他們的積蓄而讚助款的收入大為滑坡。並且,正像事實常常表明的那樣,一些長年患病的成員使協會麵臨很大的壓力,最終基金被耗費光了。"錢箱"被宣布關閉,協會破產了。真正受到損害的是那些仍留在協會裏較年輕的人。在交納了許多年的保險費後,他們發現,最終當疾病落到他們頭上時,基金已經由於支付養老金和支付其他協會章程並未規定的補貼而花光了。

甚至最好的利益保護協會也是慢慢才知道充足的讚助額對於他們確保履行義務、保持償付能力是多麼的重要。他們中大部分的缺陷是企圖用太少的本錢做太大的事。相對於捐助來的收入,提供的福利實在太高了。那些最早入會的人可以得到報償,但後來者隻能麵對空空的錢箱。問題不僅僅在於讚助費額度太低,而且也在於對入會的成員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對待。上年紀的人和體弱多病者與年輕人和健康者的入會條件沒什麼兩樣,唯一的區別是入會費有些不同。對於沒有足夠的讚助費定額的團體,即便現在還年輕,但是,他們不是變得越來越強壯,而是逐漸地衰弱下去,一旦有幾個長年依賴基金的病號,基金就會很快告罄,這個團體也就會破產並解散。上千個互助會已經重複了這段曆史。在它們存在期間,服務做得很好,但是都存活不長,往往曇花一現,使其成員深感失望甚至覺得受到欺騙。

近來,以曼徹斯特單身青年聯合會為代表的協會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改進協會的財務狀況。對於聯合會決心整頓財政的主導思想來說,也許最好的證明是這個事實:管理委員會被授權人公布指導將來決策的全部資料--也就是該協會製度的糟糕曆史。瑞特克裏夫先生精心準備了針對財務狀況的一係列報表並公布了要采取的措施,代價是3500英鎊。他在最後一版的序言中說:"這筆資金的來源不是取自健康保證金、死亡保險金或者鰥寡孤獨的援助金,而是集會的管理基金--這筆基金直接來自每個成員,但是並沒有仔細而慎重地花在符合協會利益或組織特點的地方。"

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增長,互助會的領導人能夠普遍改善財務狀況,並引進新的改進措施。最好的組織是這樣的:它增長緩慢,受到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的塑造,最後它們需要用歲月來磨煉得更有生命力並使它們根植於傳統之中。最不成熟的協會由工人階級為疾病保險而建立,它不接受慈善團體或小額捐款的幫助。它根植於一種正確的精神,並配得上對它的每一個鼓勵。它為能夠建立更好的東西打下了根基。它教給人們自助,並在最卑微的階級中培養一種為長遠打算的經濟眼光。

互助會在沒有出現任何重要的統計學作指導時就開始運作了。如果它們在共同保險中已經犯了錯誤。考慮到它們不得不麵對的困難,在判斷它們的優劣成敗時應該更加寬容。以友善的精神提出的良好建議不會產生不好的結果。它們帶有的缺點被看成是臨時的外殼,當開花結果以後,外殼自然就會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