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為標誌的生物進化論,已經宣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一個假問題"
你如果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困擾,那是因為在你的思想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有如下假設:雞永遠是你現在看到的雞,蛋也永遠是你現在看到的蛋"或者更進一步說,你腦中有這樣的觀念:雞、蛋等物種是永遠不變的"
生物進化論所揭示的是,物種是變化的,任何物種(甚至包括人)都不例外"在由今往回溯的曆史長河中,回溯到一定時期,雞不是雞,蛋不是蛋,更沒有兩者之間的關係,甚至連人都沒有,所有的隻是處於緩慢進化之中的低等物種"
《聖經》創世紀故事告訴世人,人及萬事萬物都是上帝一次創造好的"諾亞方舟將萬物從洪水的浩劫中保存了下來"中國的神話傳說,印度的神話以及大部分民族的創世神話,都竭力渲染這樣的信念,一切都是由一個造物主造好後,自古不變地沿襲下來了"
千百年來人類的生活似乎也證實了萬物自古不變的觀念,人們從沒有看見過什麼物種的變化,甚至根本不這樣想"
直到18世紀,科學的發展也還處於較低級的水平"近代科學從哥白尼、伽利略開始蓬勃發展,但隻有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化學剛剛從煉金術中解放出來,還在信奉燃素說,地質學還沒有從礦物學中分化出來,古生物學還未誕生,生物學還處於搜集、整理材料的初級階段,動物學、植物學僅僅隻是對現有的物種作了一些粗淺的分類"因此這一時期依然還沒有使太陽毀滅成為一個問題"
直到18世紀下半葉,人類的自然宇宙圖景依然是:自然界絕對不變"人類將永遠是現在這樣,從上帝創造時開始,直至永遠"自然界的一切是從來如此的,也將永遠如此"萬事萬物隻在空間上彼此並列著,並無時間上的曆史發展"瑞典著名的生物學家林耐就曾斷言:"造物主一開始創造了多少不同的形式,現在就存在著多少物種"堅信自然界的物種無增無減,永世不變"
宇宙不變論,是19世紀以前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未來觀、世界觀"天不變,道亦不變"是這種不變論在中國的反映"天文學、力學的發展似乎更加證實了宇宙不變論"曾與宗教神學做過鬥爭的伽利略認為,機械力學運動既不消滅什麼,也不會產生什麼新的東西,他用這種思想去概括世界,因此得到的結論就是,宇宙與宇宙中的一切,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還是如此,既然沒有新東西出現,也沒有舊東西消滅"如果要說有,那也隻是數量的增減,絕不會有質上的差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隻有在宇宙不變論框架上,才成為困惑人的難題"
當然,這種宇宙不變論能給人的心靈一種安全感,用不著為人類未卜的命運操心"不僅杞人憂天是一種多餘的、可笑的舉動,就連人的生存環境、人的未來發展也不會引起人們的不安"人類處於安悠自樂的境地,真可謂是既無遠慮,也無近憂"
經過多年的研究、考察,再結合前人零零星星的成果以及受到哲學、人口學等理論方法的啟示,達爾文終於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論"
達爾文創立的生物進化指出:物種不是被分別創造出來的,一個物種是從原有的另一物種傳下來的"生物界的任何物種,都有它發生、發展和滅亡的曆史,指出現代植物、動物甚至包括人在內,都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生物界進行著劇烈的生存鬥爭的結果"每一種生物,為了生存繁殖,都要進行鬥爭"生存鬥爭導致自然選擇,在自然選擇過程中,被選擇的有利性狀,將在世代傳遞過程中逐漸積累,從較小的變異轉為較大的變異,並由於中間類型的死亡,變種轉變為界限分明的物種,物種按照鬥爭、變異、適當生存的方式演變,新種從變異中產生"
生物進化論揭示了生物由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自然圖景,推翻了那種把動植物看作彼此毫無聯係的、偶然的"神造的"、不變的東西的觀點"恩格斯在《物種起源》發表的當年就評價道:"達爾文的著作,寫得簡直好極了"目的論過去還沒有過這樣大規模的證明自然界的曆史發展的嚐試,而且還做得這樣成功"
《物種起源》發表後,在社會上立刻引起了強烈反響"開始,不少科學家反對這種觀點,在大量的科學事實麵前,科學界的反對意見沉寂了"但科學界以外的反對者卻把這場爭論持續了很久,而且爭論得十分激烈"在宣傳、捍衛生物進化論的鬥爭中,赫胥黎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憑著極大的勇氣、能力和演講的口才,首當其衝地抵抗各方麵對達爾文的攻擊,並且不時對反對派發起反擊"作為進化論者的主角,他自稱是"達爾文的獵犬"
當時進化論者把人的進化也考慮了進去,指出人和猴子有著共同的祖先,這一下可觸怒了文明世界的紳士淑女,"人的祖先是猴子","人是由猴子變的",這還了得!於是,有人當眾侮辱赫胥黎:"與猴子發生交配關係的,是你的祖父還是祖母呢?"但赫胥黎以無可辯駁的事實,駁得侮辱他的人啞口無言,無地自容"
生物進化論還作為一種思想解放的武器,為中國近代化起了催化作用"嚴複譯赫胥黎的《天演論》,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口號,激勵了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代又一代仁人誌士為中國的繁榮富強前赴後繼,英勇奮鬥"
生物進化論,不僅衝擊了神學的上帝創世說,更為主要的,這個理論還提出了人也是由低級生物進化而來的"因此就提出了關於整個人類未來的問題: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種,其曆史發展必然會走向滅亡嗎?這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第21章 人的由來
將上帝從造物主的地位拉下來以後,人們必須用自己的探索去闡明萬事萬物的由來"實際上,在人類科學認識史上,正是發現了萬事萬物的起源可以排斥上帝後,上帝創世的傳說才不攻自破"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開創了研究生命起源、生物進化的新曆程"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從哪裏來的?這是宇宙之謎中的核心問題"人是萬物的尺度,宇宙未來、太陽未來、地球未來的探索,說到底就是為了尋求人類的未來"
人類的未來,與人類的由來,彼此相關"
現代生物學理論、古生物學理論、生命科學理論、古地質學、考古學等許多學科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生命起源、演化的理論"
約35億年前,地球上開始了生命起源的化學演化過程,(1)從無機分子到有機小分子;(2)從有機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3)從生物大分子到原始生命的誕生"
原始生命產生以後,地球的曆史就從進化階段,推進到生物階段"
非細胞的原始生命,經過長期的演化,發展成為原始細胞形態生命,由此再發展成為原核細胞,大約在18億年以前,地球上出現了真核細胞"
真核細胞產生後,生物界分化成兩大支--動物和植物"一般認為,動植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可能是由原始的有鞭毛的單細胞生物分道揚鑣發展而來的"原始鞭毛細胞內部已分化為細胞核和細胞質,進入真核水平"後來按兩個方向發生分化:(1)自養功能加強,運動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綠藻,由此進化到現在的植物界;(2)運動功能、異養功能增強,自養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原生動物,由此進化到現在的動物界"
18億年前動、植物分成兩支後,植物發展到今天,可以認為跨過了四大步:(1)藻類植物時代(元古代到誌留紀);(2)蕨類植物時代(晚誌留紀至早二疊紀);(3)裸子植物時代(晚二疊紀到早白堊紀);(4)被子植物時代(晚白堊紀至今)"
動物自從與植物分道揚鑣後,先後闖過了六道大關,演化到了人類:(1)從低等無脊椎動物到魚類(古生代初期);(2)從無脊椎動物到魚類;(3)從魚類到兩棲類(古生代後期);(4)從兩棲類到爬行類(中生代);(5)從爬行類到鳥類和哺乳類(新生代);(6)從哺乳類到人類(新生代第四紀以後)"人是從哺乳動物古猿進化而來的"生活在距今約二三千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中期)的森林古猿,經過長期分化,到距今約100萬年以前,終於進化成了人!
人類起源(從森林古猿算起)可以表示為下列譜係圖:
與地球誕生的45億年時間相比,人類產生的曆史太短了,100萬年比45億年,即使算上森林古猿,也隻不過是(取最大值)3000萬年比45億年,人類顯得太年輕了"
為了更好地理解人類曆史與地球的關係,羅馬俱樂部主席奧銳裏歐.貝恰,製作了地球一周期間的時間表"
為便於比較,貝恰假設地球的年齡是60億年,那麼35億年前第一次生命的出現就是在地球的曆史中期(取大約值)"如果把地球的誕生和人類出現以前的時間表,壓縮在星期一到星期六之間,那麼星期日一整天就可以當作人的時代的開端和發展"
這樣,地球就是在星期一的最初的三分鍾時間裏誕生的,生命則在星期四的清晨就開始蠢蠢欲動,以後一點一滴地、不間斷地、頑強地組織機體,產生出很多很多的種和變種,並影響著地球的環境"生物圈形成了"經過不斷的自我組織,日益複雜化的各種形態的生命,經過星期四、五、六三天的繁衍,逐漸發展成為整個地球"
大約在2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網哺育出了生命鏈條中最高級的產物--哺乳動物,這時,星期六的夜幕降臨了"生命日益緩慢地、但是堅強地進行著自我擴張,向著多種屬和更高形態發展"在星期六的夜晚又過了好幾個小時,我們那些生活在樹上,以蟲豸蒴果為生的原始祖先,才拋棄神聖的森林,來到空曠的熱帶草原,艱難地嚐試著直立步行,為捕獲充當食物的獵物而四處徘徊"又過了一些時間,地球各處出現了比較進化的類人猿類,這是我們的直係祖先,這些類人猿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雙手自由了,可以使用它們去做新的工作"利用雙手從事勞動,刺激了大腦的發育,使其思維逐漸得以實現,並慢慢地係統化"於是,隨著大腦日趨發達,開始了人化的過程,這是在一二千萬年前發生的,這時相當於星期六晚上十一點到十一點四十五分之間"在星期六剩下的十五分鍾時間裏,地球上正醞釀著一個十分重要的時刻"
午夜的鍾聲響了,星期六午夜結束了,即在一百萬年以前,地球上各處出現了自然所誕生的最重要的孩子--人類,人的時代開始了,人類的探險開始了"
人類誕生了,人類的未來將是怎樣的呢?
第22章 人的偉大
大約在100萬年以前,人類才出現,人類曆史僅僅隻占宇宙進化曆史表中的一瞬間"但是,人類卻開創了宇宙的新紀元"在短短的一瞬間,人類從依附於地球,到開始徹底打亂地球的生活節奏,並在嚐試著衝擊太陽係,衝擊整個宇宙"
100萬年以前人的時代開始時,人最初也是相當可憐的"在體力、耐力等諸多方麵,人類比其他動物都要差,為了生存,不得不運用一種後代們稱之的"智慧"--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奇怪的東西--從事驚異的冒險事業,同其它的靈長類等各種生物進行鬥爭"在各方麵能力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人類運用那種"智慧",居然還勝利了"
多少年後的今天,人類提出了一個問題:100萬年前地球出現了人類的這一瞬間,究竟是進化過程中光榮的時刻,還是愚蠢的開始;究竟自然創造了人,是誕生了永恒的傑作,還是誕生了即將消滅其他生命體、乃至一切的怪物"當然,人類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智慧"這玩藝兒太可怕了,其實,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智慧"可怕的一種表現"
不管怎樣吧,隨著人類在地球上粉墨登場,這個地球的日子,就和以前有著本質的區別了"當然,這都是後話,一百萬年前人類剛出現時,誰料到這個有"智慧"的人類,會使地球上發生那樣大的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