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由於這種""玩中學""的特點,兒童美育過程要調動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與美感敏銳性,比如兒童學繪畫,既不能以理論條規來要求孩子,也不能專業地讓他們學會所謂構圖,顏色的物理性質或顏色調配比例等,更不能一味強調以""是否畫得像""來要求,而應該順其自然,讓他們隨心所欲。展現他們眼中的場境,描述他們內心的色彩與結構,使其天性美好而自由地流露--這之中蘊含著孩子們的創造性、積極性、自主性,豐富的想象力,這正是新人類生存與生活的必備素質。
對兒童有意識有目的的美感培養也能夠促使孩子更加健康愉悅地成長。一個真正健康的孩子,不僅生命力旺盛、體格強健、活潑好動,而且聰明敏銳,美感能力強,動作的節奏感、協調性好,運動能力也很強。
兒童美育不隻是藝術培養、熏陶,更多的是通過其對藝術的美感能力,對自然的美感能力,對社會生活的美感能力的培養,使孩子成為善於感受美、創造美的人。
在通過藝術手段對孩子進行美感能力培養,重點應放在音樂、美術、家庭生活藝術的培養。
研究表明,早在胎兒之時,生命就對優美的樂曲表現出特別的注意。出生後,孩子也對此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他們會停止哭泣、吸奶甚至轉頭去尋找音樂;母親的有節奏的撫拍或輕柔的催眠曲的哼唱也能使孩子更安靜地入眠,這便是最初對音樂感受力的表現。日本著名幼兒教育家、小提琴家鈴木鎮一先生說:""要讓孩子學音樂像學說話一樣自然。""使音樂成為孩子生活中的朋友。在音樂感受能力培養的基礎上要進一步促進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則要通過進一步地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訓練,讓孩子從中體悟到音樂要表現的不同的情感,因為音樂是人類精神的故園和歸鄉,對音樂的領略是孩子未來美感人生的基礎。唯有如此,才能使孩子慢慢掌握用音樂來正確表達美感,如學唱歌、彈奏樂器,在樂聲中舞蹈等。
對於美術培養,則首先要鼓勵孩子大膽地用筆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培養大膽、富有創造性的性格;其次要讓孩子逐漸領會美術中所包含的境界,另一種真實的可以感知的世界,進而以另一種眼光,另一種手段去把握世界。
所有美育的目的最終都指向對孩子強健完美人格的塑造,唯此才是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品味快樂人生的前提。
(1)創造美的環境
聲、色、情境,這是孩子首先接觸到的美感的中介,通過對這些美感載體的領悟使孩子們在""潤物細無聲""中感染到美的韻味。在這裏,美的環境不僅指整潔優雅的居室環境布置、包括家庭成員間良好的禮儀,和諧快樂的成員關係,也包括孩子整齊大方的儀表,更包括孩子在大自然神奇美妙的山川之間領略到的秀麗、幽遠、壯觀、博大的神秘美感。
(2)激活孩子的藝術愛好
美育的基礎在於兒童的興趣,興趣的長期保持就形成一種愛好。愛好才是孩子美育的良師。因此有意識地誘導孩子,發現他們對於藝術種類的敏感性,然後給予鼓勵,則孩子就易於在此中得到培養。
(3)利用現代傳媒,拓寬視野
除了家庭美育的基礎環境,現代傳媒如電影、電視、廣播、書刊等都是兒童美育的重要工具,有選擇地為兒童提供這些美育載體,利用其本身對兒童的吸引力,則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讓生活與大自然相融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跟孩子們的生長一樣,包藏了神秘的美感。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甚至小到為玩具賦予象征生命,為一道菜取一個詩意的名字,窗簾上的圖案與色彩等等均可以熏陶我們的兒童。作父母的倘能進入孩童的內心世界,則在與孩子的玩樂與遊戲之間都充滿了培養兒童美感的機會。
二、激活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激情
我們都曾記得雨過天晴,一道彩虹破空而出,一端掛在天上,一端隱失在山林或大河深處......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所表現出的動態美很大程度地豐富了山水自然景觀,這充滿生命活力與靈性的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令我們心境祥和愉悅、舒爽快樂。
從古至今,人類都在大自然中受到美感的浸染,表現大自然的藝術作品可以說在每個藝術門類中都占據很大的比例--從而使人的美感素質受到培養。對於兒童來講,可以將藝術品中的大自然山水與生活中真實的自然情境相比較而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KH*2]這些不勝枚舉、朗朗上口的詩句都表現著自然的壯美與幽美。這些文學作品以及美術作品、工藝品在表現自然之美時,各具魅力,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欣賞提升孩子對大自然美的領悟能力再好不過。
但我們更多的是要把孩子帶進大自然中,在一花一草之間感受,花葉上泛光的影子,芳香以及悅耳的鳥鳴,小溪中五彩繽紛的卵石,蝶兒飛舞,蜻蜓棲落等都能令兒童流連往返,從中品味到和諧生機之美。我們在大自然中培養孩子的美感能力,除了讓孩子在自然神秘之美中感受外,還要培養孩子通過山水折射出自身人格的美,欣賞人格美的高尚與宏大。
人在對自然的本質和意蘊加以把握時,人就把握了自己的本質,人在欣賞自然的高潔及其無盡變化時,也欣賞了人內在的高潔與超越。於是,萬物都打上了人格意蘊的色彩,自然是理想人格的象征,通過對自然的欣賞達到對人的生命價值的確證。
那麼,通過山水自然怎樣去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呢?山水自然之美,乃一種自由和諧的大境界。現代社會,由於工業文明的發展,個體心靈處於一種緊張狀態,人類文明越發達,人生的情趣意味就越淡薄,加上我們所身處的世界,無論都市抑或村莊,都充滿了擁擠、汙染壓抑的氣氛,大自然與人的分離愈來愈明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變得越來越缺乏詩意。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培養孩子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隻有熱愛自然,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才能發現自然之美,人與自然愉悅相擁的關係之美感,才能感知山水的詩情畫意和人類心性的家園,才能使自己的內心境界受到自然的滋養、關愛和慰藉。
培養孩子對自然的美感能力,不僅僅讓他們感到一種美的景致,還利用對其美感能力的培養來啟迪孩子們的心靈,通過啟發孩子對自然美感的某種暗喻性的讚美,喚起孩子對人的某種品德的愛慕。比如,引導孩子觀賞傲立雪中的青鬆,啟發孩子認識青鬆淩霜不屈的精神,荷花出汙泥而不染的精神;觀看動物園的老虎,啟發孩子認識老虎的勇猛威嚴;大海的雄壯遼闊,森林的博大生機......讓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美感體驗,變得敏感、激情而充滿朝氣。
大自然的一切美好景觀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美感能力,更能鑄造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崇尚大自然的美好心境與情操。
三、激活孩子對社會生活的美感能力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藝術的自然的美感能力培養外,還應重視培養孩子對社會生活的美感能力。
我們置身的社會生活雖然紛繁複雜,但其中潛在著一定的動態的有序的脈胳。在這種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相融又相矛盾的關係環境中,蘊含了諸多的美的載體。在人們日常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事物、言行、關係可以激起人的美感需求,培養孩子對社會生活的美感能力也就是培養他們友愛和諧成功的社會化的能力,這是對孩子綜合美感能力的培養。仁愛善良、和諧友好、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勤勞儉樸、文雅謙遜、勇敢堅強、自尊自立、積極樂觀等優秀品質,講究禮儀的行為,親切和善而又充滿才情的語言,健康健美的體態,穿戴得體、幹淨大方的服飾,端莊的儀表,高雅的氣質等等,都能喚起人的美感,進而在社會生活中更融洽、更自如而被社會生活創造性地接受。
(1)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
父母要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及語言入手。在孩子呀呀學語之時,父母就要注意對其使用美好的語言,使用中國的標準普通話,要注意大人的言語,尤其是粗話髒話不能汙染了孩子的耳朵和心靈,大人間的爭吵等也不能影響孩子。讓孩子一開始就接觸到藝術化的美感的語言環境。大凡孩子都對色彩豔麗華美的衣服有先天的喜愛,父母要耐心地培養孩子,漂亮的東西固然能給人悅目的感受,但漂亮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美的。一個人真正能讓他人產生美感,主要在於其心靈的美好與豐富仁愛。如果一個孩子外表長得好看,也穿戴得漂亮,但自私、驕橫、待人冷漠、缺乏禮儀,這樣一個孩子同樣不能喚起他人的美感,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也將不能順利和諧地創造生活,不能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得到讚揚和支持進而獲得人生的成功。所以教導孩子注重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與素質修養,培養孩子成為一個高情商的兒童,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領略到成功,具有生存如魚得水的大美感才是家長應注重的。
(2)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注重培養
當你的孩子從幼小的嬰兒到學說話學走路,可以四處玩耍,可以和父母交流,一起出遊,能背兒歌、唐詩,能繪畫等,這些都離不開他們與社會生活首先要接觸的內容--家庭有關。讓孩子在和諧、自由、充滿父愛母愛的環境下成長,使他們健康快樂地與父母家人相處,這是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和諧美感的開始。孩子逐漸長大,開始認識到別的小夥伴,別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開始進入一個較大環境。這時孩子的衣著打扮,眉眼之間的親善,嘴角的微笑,健康開朗的性格,友好的舉止等都可以喚起周圍人的美感,獲得別人對他的肯定和喜歡,也受到小夥伴的喜愛與擁戴,而他的生活也始終洋溢著春天般的陽光,這就更鼓勵了他對生活的信心與熱愛,使他更加地向真向善向美。在這種成功的高情商的互動的生活環境中,孩子對社會生活的美感,以及他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美感喚起能力的人與社會對他的接受與支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促進孩子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快速綜合發展。
因此,父母必須要依照兒童生理心理的發展加以開發培養。兒童天性活潑好動,求知欲旺盛,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表現出極大興趣。利用這一時期培養孩子的美感能力以及表現美感、創造美感的能力十分重要。一方麵培養他們的藝術美感表現能力,一方麵培養他們生活中的""藝術"",使他們熱愛生活中的一切,比如穿衣、吃飯、遊戲,幫助家長勞動,與人友好相處等等,讓孩子從小就對生活充滿一種信心與渴望,充滿朝氣與樂觀。在孩子4~6歲或者可以自己穿衣係鞋帶時,配合對孩子的藝術美感教育,要培養孩子具有美感地打扮自己。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具有美感功能的著裝是幹淨、大方、天真爛漫而非貴重;讓他們學會色彩、造型與自己內心世界的和諧與配合,這是做父母應做的事;同時在孩子大一點後,要讓孩子自己打理布置自己的房間,引導他們走出電影電視及普通成人的奢華浮豔的風格,而在居室布置之中體現孩子的童趣、美好的心靈、自由奔放的情趣。要引導孩子熱愛動態的樸實的天然的美,而千萬不可將成人的方式如亂貼美人圖等誤導孩子,使他們被俗世紅塵的淺薄與物欲所遮敝。所以說培養兒童對社會生活的美感能力在他們的一生中都顯得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