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激活和培養孩子的記憶潛能(1 / 3)

第三卷 激活和培養孩子的記憶潛能

第12章 序

記憶是人對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和語言的再認和再現。人的一切知識都可認為是由記憶過程保持著的。能記憶的內容是多方麵的。第一,人能記憶形象材料,也就是對客觀事物的直觀的形象的再認與再現;第二,人能記憶語言與文字;第三,人能記憶自己的身體的操作或運動;第四,人能記憶自己及他人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因此,要激活和培養孩子的記憶潛能,父母就必須全麵發展孩子的各種內容的記憶。不但要有強的形象記憶,還要有強的語言、文字和情感記憶。記憶是孩子智力潛能開發過程中的重要手段。

第13章 培養記憶力的作用

記憶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它可以通過努力不斷得到發展與提高。記憶力好的孩子大多善於說話,樂於表達。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對孩子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積累是至關重要。

一、記憶力是對過去經驗的清晰反映

新版《辭海》中給""記憶""下的定義是:""對經驗過的事物能夠記住,並能在以後再現(或回憶),或在它重新呈現時能再認識的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三個方麵。識記即識別和記住事物特點及其間的聯係,它的生理基礎為大腦皮層形成了相應的暫時神經聯係;保持即暫時聯係以痕跡的形式留存於腦中;再現或再認則為暫時聯係的再活躍。通過識記和保持可積累知識經驗,通過再現或再認可恢複過去的知識經驗。各人記憶的快慢、準確、牢固和靈活程度,可能隨其記憶的目的任務、對記憶所采取的態度和方法而異;各人記憶的內容則隨其觀點、興趣、生活經驗而轉移,對同一事物的記憶,各人所牢記的廣度和深度也往往不同。

記憶,記憶,顧名思義,先有""記"",而後有""憶""。識記和保持就是""記"",再認或再現就是""憶""。""記""是""憶""的前提,沒有""記""絕不會有""憶"",""憶""是""記""的驗證,""憶""不出來或不準確就是""記""得不好。所以,記憶是個""記""與""憶""彼此緊密聯係的完整的心理過程。

大體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記憶類型,這些類型包括:視覺型、聽覺型、運動型、混合型等。

(1)視覺型

這是借助視覺來記憶事物的類型。在同樣的視覺記憶中,有的人對形狀的印象深,有的人對顏色的印象深。

在讓人看許多紅的正方形和藍的圓形時,有人借助紅和藍的顏色來記,有人則通過正方形和圓形這類形狀來記,方式各不相同。

(2)聽覺型

這類類型的人能很好地記住耳朵聽到的內容。有些人的音樂感非常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旋律感,對於這些內容很容易記住。例如,常有這樣的人,英語很不好,卻能附和爵士音樂的節律,很容易地記住英語歌詞。當然,盲人具有非常發達的聽覺記憶能力。

現代的年輕人,從小時候起就喜歡音樂,因此這一類型的人在增多。

聽覺記憶能力可以通過訓練產生。例如,電話接線員能分清很多不同人的聲音。工廠的機械工人借助錘子敲打機器聲音,判斷機器的有無故障。這些能力就不是天生的。

(3)運動型

這是通過動作來記憶事物的類型。這類人的手很靈巧,做過的各種體育動作或藝術技巧都能馬上記住。

運動型記憶的特點在於:它是通過整個身體運動器官的活動來記憶的,一旦記住就很難忘掉。像遊戲、滑雪、騎自行車等動作,一旦記住便終身難忘。

(4)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視覺型、聽覺型、運動型這三種類型的混合體。但是,這一類型是不平衡的,大都偏向於某一種類型。即使是視覺性強的人,也不僅要用眼看,還要用嘴讀,用耳聽,用手寫,以構成立體的印象。

為什麼英語單詞本身比它的意義容易忘記呢?原因之一就是在學習單詞時,大都隻使用一種感覺--視覺。如果能通過多種感覺來進行記憶,也許就記得更好。

二、記憶力是傑出人才的智力基礎

記憶是智力活動的基礎。古今中外智力超群的人都具有非凡的記憶力。記憶力超群的人的主要特征是:①記憶速度快;②記憶持續時間長;③記憶準確度高;④記憶範疇廣闊,應用能力強;⑤記憶方法新穎,奇特;⑥能發現材料的內在聯係。一般來說,具有上述特征的人有較強的先天稟賦和記憶力。這樣的人一般可選擇曆史、地理、地質、民俗、哲學、生物學,也可選擇文學藝術、政治、科學等職業。如果努力,成功可能性較大。例如,我國古代大哲學家王充自幼記憶力強,酷愛學習,6歲時就跟著父親讀書認字,讀過的東西,他差不多都能過目不忘。8歲的時候,有一天父親朗讀晁錯的《論貴粟疏》,小王充一旁默默地聽著,等父親讀完,王充幾乎一字不漏地把全文背了出來,父親又驚又喜,把他正式送到學館中去念書。在學館中,老師講的上千字的文章,王充很快就能背下來。漸漸地,老師講課不能滿足小王充的求知欲望了,他就在晚上自學《論語》、《尚書》,一邊讀一邊抄寫,接著就背誦,差不多每天都能抄一千字,背熟一千字。到了15歲時,王充已經遍讀諸子百家,積累下淵博的知識,已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少年。於是父母想方設法、節衣縮食把他送到東漢王朝的首都洛陽,讓他繼續深造。

到洛陽以後,王充又幾乎把全國藏書最多的圖書館翻閱了一遍,但仍不改自幼養成的習慣,一有機會還要到小書坊上去看書。他不光讀諸子百家的經典著作,還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書,使他掌握了不少自然科學的知識。還有當時被視為""非聖無法""的書,如桓譚的《新論》,他都非找來讀不可。

智力超凡的王充憑著自己驚人的記憶力熟讀背誦了大量各類著作,涉及自然科學及其諸子百家的各種文章。到32歲時,王充就開始撰寫其巨著《論衡》,他堅持不懈地寫了30多年,直到他去世,終於完成了這部巨著。這部30多萬字的論著是我國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塊裏程碑,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思想上,至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謝夷吾在向光武帝劉秀推薦王充時,說他是少有的天才,連孟子、司馬遷都不能超過他。

古今中外,智力出眾、記憶力不凡的人在相關專業成才的例子不勝枚舉。像我國宋代大詩人黃庭堅也是幼年博聞強記、讀書幾遍後就能口誦,5歲就熟讀了詩、書、易、禮、樂等五經。有一天,他問老師:""人人都說有六經,為什麼隻讓我讀其中的五經。""老師說:""《春秋》不值得一讀。""黃庭堅卻不以為然地說:""既然稱作經書。怎能不讀呢?於是,自己找來《春秋》,十日成誦,無一字遺漏!經過一番努力,黃庭堅終於成為一代大詩人。

科學研究表明,記憶力超強的人,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若能求學深造必有所成,特別是那些相對需要有較強記憶力的學科更易創造輝煌,例如曆史、地理、地質、民俗、生物學等,就是離開科研機構到社會上也易出人頭地,成為名演員、藝術家、評論家或政治家。

三、孩子的記憶力是可以開發和增強的

大多數記憶都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一般來講,一個人至少需要在大腦中對某一信息再現7次,才能保持長久的記憶。學習一組材料時,基本來講,要不斷識記、重複、再現,直到反複多次人們才能記住。記憶是遺忘的重複。

俄國著名的生物學家謝切諾夫曾說過,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於記憶,記憶是""整個心理生活的基本條件""。的確如此,記憶是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基本手段,離開了記憶,人類的智力活動也就無從談起了。

現代心理學對記憶是這樣定義的:""從現代信息論觀點看,記憶是一個對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組織)、儲存,並在一定條件下提取(檢索)的過程。記憶不僅是人的心理發展的基礎,而且是人類社會進行正常活動的必要前提。依靠記憶,人得以有效地適應並改造自然和社會環境。""對於單獨的個體來說,記憶則是人們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古今中外記憶力超常的大有人在,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超常兒童的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超常兒童記憶力優異,表現為記憶快,保持持久。

一般地,神童在記憶方麵要超過同年齡的兒童水平。他們記憶力特別強:2歲左右對生字教2~3遍就能記住。有的幼兒瞬時記憶能通過9位數字。有的9歲半兒童半天能記住160個生字。

人腦也像其他人體器官一樣遵循""用進廢退""的規律。根據近代腦科學的研究,人腦約由10億個高度發達的神經細胞組成,可儲存的信息量竟是電子計算機的100萬倍,而且前大腦的功能隻開發了十分之一。由此可見,人的智力潛能是無窮的。人們常常羨慕神童的超人記憶,其實與其說他們記憶力強還不如說他們記憶有術。當科學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去的時候,他們可以忘記周圍的一切,甚至連自己的家庭住址都記不起來了,而此時此刻也正是他們出成果的關鍵時刻。據說牛頓就常常由於熱衷於思考數學問題,而忘了朋友的委托,甚至連自己是否用過餐都不知道。也正是由於這種癡迷,牛頓才成了偉大的科學家。

第14章 培養孩子的興趣

歌德說過:""哪裏沒有興趣,哪裏就沒有記憶。""

日本的木村久一也曾說過:""天才就是興趣。""一個人有了強烈的興趣,自然就會入迷,入了迷自然而然就會勤奮,最終達到忘我的程度,據說大發明家愛迪生在進行一項發明創造時,常常數天不吃不喝,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而這濃厚的興趣早在他幼年時期就產生了。

大量的科學實驗也證明兒童記憶效果的好壞和他的情緒狀態有很大的關係。而真正的早期教育的關鍵應該是助長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般地,隻要孩子智力正常,就容易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

★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接觸大自然

在整個幼兒期,幼兒的記憶是無意識記憶占優勢,有意識記憶正在逐步發展。因此,應充分利用幼兒的無意識記,來培養幼兒的有意識有目的的識記。這一點,家庭教育占有很大的優勢。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在整個的童年時期,孩子和父母接觸的時間最多,這就為家長實施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赫赫有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曆史學家和心理學家詹姆斯·穆勒對他的兒子的教育方法很值得一提:每天早晨後,他經常帶著兒子一起外出散步,在路上讓兒子講昨天讀過的書。父親聽後,提出疑問,不對的地方加以糾正,不足的地方給予補充。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向小穆勒提出了學習目的,而且還鍛煉了他的記憶能力,還使他自幼養成了讀書時做卡片的習慣,這對他以後的學習影響頗大。小穆勒3歲開始學習希臘語,8歲學拉丁語,12歲開始學習代數、幾何及微積分等高等數學,而他的英語則在15歲就開始學習了。

第15章 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幼兒長大一些之後,神經係統尤其是顳葉的日漸成熟,特別是當幼兒掌握語言這一工具後,他們的記憶效果較之前期有了質的變化。雖然這一時期,無意識記憶仍占優勢,但有意識記憶卻在迅速地發展。想要培養神童,就更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有意識記憶。據說維納小時候有一次患眼病,他的父親仍不放鬆對他的教育。父親用口授耳聽的辦法教維納學代數和幾何。這種學習方法不僅需要有過人的記憶力,而且更需要有敏捷的思維能力,這種在理解的基礎上的記憶效果極佳。多年後,維納回憶說:""我所經曆的訓練中,用聽力訓練來代替閱讀訓練的學習方法,可能是最有效的訓練之一,而不僅僅是做書麵練習。""實踐也證明:幼兒對那些他們容易理解的事物記憶效果好,而對於那些不明白的事物記憶效果最差。因此,在實施早期教育時,要注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