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激活和培養孩子的記憶潛能(3 / 3)

我們曾做過以下的實驗:準備三段文字,字數都在120個字左右。第一段文字是表揚孩子的內容;第二段文字是與孩子無關的事件描述;第三段文字是批評孩子的內容。然後,在6天裏,每天給孩子念一段文字。檢查孩子記憶的結果發現,表揚孩子的內容,孩子記憶住了80%以上;批評孩子的內容,孩子記憶住了50%左右;而與孩子無關的內容,孩子隻記住了22%左右,自此我們可以看出,使孩子愉快的內容,孩子易於記憶(成人也同此理)。後來為了探討識記時心情對孩子識記的影響,我們又做了一個實驗,讓孩子在以下三種心態下識記。第一,心情愉快狀態下識記;第二,心情煩躁、傷心狀態下識記;第三,心情淡然、無所事事狀態下識記。結果發現在心情愉快狀態下,孩子記憶成績在70%左右;心情煩躁、傷心狀態下,孩子記憶成績在20%左右;心情淡然、無所事事狀態下,孩子記憶成績在40%左右。

因此,讓孩子在識記時保持愉快的心情是有利於提高記憶的。

怎樣使孩子心情愉快地進行識記呢?

首先,在識記前,家長要盡量表揚孩子,指出孩子以前的優秀表現,如:""上次你記憶××,記憶得真快,記憶力太好了,大家都誇你聰明。這次你一定也能記得更好。""這樣通過表揚孩子以往所取得的優秀表現,使孩子不但能感到心情愉快,而且還能提高自信心。

其次,在孩子整個識記過程中,家長要始終表現出關心和對孩子的充分信任。表情應是驚喜的和讚美的,這樣會給孩子信心和勇氣,使他們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護,孩子會感到無比的欣喜。

最後,當孩子識記完後,無論孩子完成的成績怎樣,隻要孩子努力了,盡力了,家長都應誠心誠意地表揚他們,尤其是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更不要惡語批評,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完成後的喜悅。這樣會增強孩子記憶的信心,給孩子留下愉快的記憶。

四、讓孩子充分理解材料的內容

孩子的記憶活動中,材料記憶占主要的地位。許多知識是被孩子機械地記憶住,但是孩子並不理解其含義,僅是能複述而已,更談不上應用這些知識了。機械識記在孩子期是正常的,但是孩子需要盡早過渡到意義識記,否則不但影響記憶力的發展,而且影響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許多孩子因為在孩子期未得到必要的指導,在小學甚至到了高中仍舊是以機械識記為主,對數理化的一些原理僅是記住了內容,並不理解其含義,結果毫無用處。

因此,當家長指導孩子記憶一些有意義的材料時,要盡可能地讓孩子理解其內容,如教孩子背誦詩詞,要向孩子講解詩詞每句的含義。對於孩子尚不能理解的,可以暫時不教。理解材料的內容,不但有利於記憶,更重要的是,能夠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使孩子理解與分析能力得到發展。

有這樣一個實驗:讓孩子用相同的時間,識記兩篇字數相同的故事。一篇是孩子能理解的內容,另一篇則含義較深,孩子很難理解。結果發現,孩子對能理解的故事記住了90%,而對不能理解的那篇故事僅記住了25%左右,相差3倍多。

有些家長一般僅注意孩子是否記憶住了材料,而不太注意孩子是否能理解材料內容,這僅做到了一半。家長要盡可能在識記過程中指導孩子理解材料,並在此基礎上記憶。

五、培養孩子多感官同時識記

人類可以利用各處感覺器官進行記憶,並且每種感官的記憶能力都是不相同的。研究發現,利用單獨的感官進行識記,記憶效果遠不如利用多種感官記憶效果好。

例如,要求孩子背誦一首七律詩,采用三種方式記憶,結果相差很大。

第一種:家長把詩一句句念給孩子聽,孩子跟著念,結果用48分鍾能夠把詩背誦出來。

第二種:讓孩子一邊自己看詩一邊讀,結果用34分鍾孩子就可以背誦出來。

第三種:讓孩子一邊自己看詩,一邊讀,同時還可以用筆寫,結果不到20分鍾孩子就記憶下來了。

多感官同時記憶,不但能加深對材料的印象,有利於理解材料,更重要的是易於孩子集中精力。因此,家長要指導孩子在識記時盡量多種感官同時運用,使孩子從小養成這種好的記憶習慣。

六、讓孩子適時地進行複習

人們大腦中保持的各種永久性知識,絕大多數都是在複習中記憶住的。也就是說,多數知識人們不可能僅通過一次識記就牢記不忘,而需要進行必要的複習才能被長久記憶住。因此,許多心理學家把複習稱為""記憶之母""。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研究了遺忘的規律,發現人們在識記後1小時左右就遺忘56%,8小時後遺忘64%,1天後遺忘66%,1個月後遺忘79%。

要克服遺忘,提高記憶效率,適時地安排複習是很必要的。家長可以選擇以下的學習方案,在孩子識記後1-2小時內讓孩子複習一次。如問孩子:""剛才學習的×××還記得嗎?""然後在第2天,第15天或者第30天再複習一次,這對孩子克服遺忘,加強記憶是非常有效的。

七、選擇最佳的記憶時間

在不同時間裏,人的記憶能力也不一樣。這是由人體的生物鍾所決定的,同時由於人在每天的不同時間裏的各種活動,也會影響人的記憶。心理學上有這樣兩個原則:(1)前攝抑製原則。前麵識記的材料對後麵的識記會產生抑製作用,稱為前攝抑製。例如,在孩子學習一首詩之前,家長先讓孩子學習數學。那麼學習數學就會對孩子學習詩產生不利的影響,阻礙記憶。(2)後攝抑製原則。後麵識記的材料對前麵學習的材料會產生抑製作用,稱為後攝抑製。如上例,當孩子學完詩後,就會影響到對前麵學習的數學的回憶。

為了減少前攝抑製和後攝抑製的作用,最佳的時間安排是:在孩子睡前一個半小時左右,讓孩子識記一些內容,然後在睡到床上後讓孩子再複習一遍。這樣在複習後讓孩子馬上就進入睡眠,可以減少後攝抑製的影響。第二天早上孩子醒來後,在未起床之前,家長可讓孩子把昨天學習的內容回憶一遍。孩子記憶不完整的,家長可以馬上給孩子補上。這樣做的目的是可減少前攝抑製的影響。當然,早上要求孩子回憶的時間不可太長,以10分鍾左右為宜。養成習慣後,對孩子進入小學、中學的學習都可以此方法安排記憶時間,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處。某大學生入學前學習成績不算很好,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記憶習慣較差,後來他就采用上述的睡眠識記,睡起即複習的時間安排。每天睡前利用1-2小時,躺在床上把每天上課的內容回憶一遍,想不出來,就看筆記。第二天早上一醒來馬上用半小時左右回憶一下昨晚的內容。幾年下來,學習成績從中下變成名列前茅。由於學習成績優異,被免試推薦上研究生。他多次向同學介紹了他這種時間安排方法,使許多同學受益匪淺,《中國青年報》還報導了他的這種學習方法。

八、記憶能力超常兒童的特征

科學研究表明,按理論計算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五億本書的記憶量,但世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激活和挖掘自己這種巨大的記憶潛能,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記憶訓練。一般說來,超常記憶有幾個方麵的表現,一是記憶速度快,二是記憶保持時間長。父母如何發現孩子的記憶是一般還是較超常,這就是要觀察您的孩子記憶方麵的具體特征。一般應具有如下幾種特征:

(1)記憶速度快

以識記形象或實物為例,一般的5~6歲的孩子在一定時間裏能識記住25個實物中的10~11個左右,而記憶力超常的孩子能在相同時間裏記憶20個以上,或者在比其他兒童少一半的時間裏識記相當數量的材料。

(2)記憶保持的時間長

例如,孩子在識記相同的材料一小時後,一般孩子大約就會忘記30%左右,而記憶力超常的孩子幾乎能全部再現。又如,對於一定的記憶材料,識記一個星期後,一般的孩子會忘記40%~50%以上,而記憶力超常的孩子隻忘記20%左右。

(3)記憶麵廣

一般的孩子往往隻對他感興趣的材料或經過專門訓練的方麵記憶力好,而別的方麵記憶力差。例如,有的孩子對植物、動物感興趣,能記憶大量的動植物的名稱、特點及它所屬的科、屬、種。但是記憶算術、語文就明顯表現出較差的記憶力了。又如,有的孩子經過音樂或繪畫的訓練,記憶音樂和圖形的能力就明顯強過其他的孩子,但記憶另外的材料又不行了。

記憶力超常的孩子對各種材料的記憶能力是有差別的,但綜合記憶能力是遠遠超過同齡人。

(4)記憶的準確性高

當孩子在記憶一定的材料時,一般的孩子雖然回憶的數量與記憶力超常的孩子差不多,但是準確性低。一是把一些別的材料加進去了,二是記憶的不全麵;而記憶力超常的孩子不但能夠記住一般孩子易準確記憶的材料,就是那些不易被感覺的細微處也能記憶準確。

(5)記憶的備用性強

家長們應該知道記憶的備用性是衡量孩子超常記憶力的一個重要方麵。人們記憶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能夠在需要時隨心所欲地提取、運用。記憶的備用性就是指適時提取記憶材料的能力。一般的孩子雖然能記憶不少知識,但是常不會用,或不知怎樣用,到用時想不起來。而記憶力超常的孩子卻能在需要時適時地取出。從記憶的備用性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它已不僅僅是指記憶力的特性了,而加進了思維的因素。也就是說,孩子要想有強的記憶備用性,他必須在熟記材料的同時,進行一係列思考活動,要記憶它的應用範圍、條件、聯係物以及特殊之處。

(6)掌握一些記憶方法

由於孩子的年齡、心理等特征,孩子的記憶一般是利用機械重複的方法,一遍遍地重複要記憶的材料,這樣的記憶效果較差。而智力超常的孩子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一些記憶方法。前一段時間電視上介紹一個識字""神童"",他在記憶文字時,采用了一種比較的方法,他把形相似和意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記憶。他說:""這樣很好記,我記住了一個,就記住了好幾個。""這是他媽媽教他認字時把同、銅、桶、捅放在一起教他,他很快就記住了。因為這個方法好,以後每當他在課本中學習一個新字,就要到字典中查找幾個與它同音或字形相似的字。可想而知,他記憶文字的量比別的兒童要多幾倍,而且對字的含義的掌握也好得多。

還有一個識字""神童""采用構字法記憶漢字。她把一個字或偏旁部首寫出,然後在它的上、下、左、右添上其他的字,和偏旁部首組成新字。她說:""我在看電視時,看到有一道題要求有'口'字的上、下、左、右各添上一個字組成一個新的字。這樣的方法的確很好,起到很大的效果。

(7)對記憶材料知道取舍

隨著不同的年齡段,記憶的能力、方式、程度各不相同,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廣泛,若想記住什麼就記住什麼,就會相互幹擾,產生模糊,從而影響記憶力,智力超常的兒童,有些也懂得哪些該記憶,哪些不用記憶,這些對他們來說現實性可能不大,但對將來的意義可就大了。有人問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光速是多少,愛因斯坦說:""我不知道,你們去查物理手冊。""問者很奇怪,愛因斯坦說:""我腦子隻是用來記憶書上沒有的東西的。""對記憶材料知道取舍,本身也是記憶力強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