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激活和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第18章 序
想象力是智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孩子掌握和運用知識不可缺少的條件,有人形象地把想象比作奇異的翅膀在無際的太空中自由飛翔。父母們應該注意,盡早為您的孩子插上智能活動的雙翅,是邁向神童之路的關鍵一步。
第19章 有想象力,才能具有創造力
一、孩子想象的特點
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研究,最終認為,孩子的想象發生在1歲以後。如果您留心觀察,一定會發現類似的有趣情境:一隻普普通通的肥皂盒子,到了孩子手中情形卻大不相同了--一個一歲多的孩子會一邊把這隻肥皂盒向前推動,一邊喊著""嘟嘟""。實際上,此刻孩子已把它看作汽車了!這種現象正是孩子最初的想象活動。以後,在孩子的遊戲活動中經常伴隨著一定的想象活動。一位小女孩會一本正經地把一根小木棒當作調羹假裝給布娃娃喂食,而把一張普普通通的小椅子當作汽車,坐在上麵又搖又晃。
一般來說,3歲前孩子的想象沒有預定的目的,隻能在具體行動中進行,而且想象還很簡單,隻是實際生活的簡單改造、重現,基本上是無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孩子進入了幼兒期,想象的內容,想象的領域,都有了很大的擴展,當反映更廣闊的領域裏的生活時,孩子已經能展開幻想的翅膀。一根簡簡單單的竹竿,孩子腳往上一跨,拖著竹竿奔跑,竹竿就變成了奔馳的駿馬,而把竹竿拿在手中揮舞,竹竿又成為了馬鞭。他們會想到星空的境界,也會想到地麵下的情形......
無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漸發展是幼兒想象的突出特征。幼兒初期,想象沒有預先的目的,隻是在某種刺激物的影響下,自然而然地想象出某種事物的形象。如果影響他的事物發生變化,想象的主題也就隨之改變。一個3歲多的小女孩無意地在紙上塗抹,結果畫出的線條與蘋果相似,引起她頭腦中出現蘋果的形象,於是孩子雀躍歡呼:""紅蘋果!""一會兒,她再無意塗畫幾筆,畫紙上的線條又變成另一種形式,她又會說""我在畫小鴨子"",而5~6歲以後的孩子則逐漸能依據故事的已有情節,續編出故事結尾。這表明,孩子的有意想象開始發展了。
幼兒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一個在""娃娃家""遊戲中扮演爸爸的小男孩,盡管裝得那麼一本正經,然而他的言行舉止、態度、表情卻幾乎是對自己父親言行的模仿。可見,孩子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複製性和模仿性,想象的內容基本上都是重現一些生活中的經驗,這一特點在幼兒初期表現得最為突出。
隨著孩子知識經驗的豐富,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大約5~6歲以後,孩子的想象開始帶有了明顯的創造性。在複述故事時,孩子會加入一些故事裏根本沒有的情節;在遊戲中,孩子會煞有其事地與星星和月亮打電話。
想象帶有很大的誇張性,這也是幼兒期孩子的一大特點。一位5歲的小女孩畫了一幅題為""上天去玩""的畫,畫中的長頸鹿的身體高於5層樓,脖子一直伸入雲屑,一個小女孩站在長頸鹿的頭頂,就上天了,這種想象的誇大性在幼兒的想象中屢見不鮮。
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裏的7個小矮人,安徒生童話中的""拇指姑娘"",在成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而在孩子看來卻是""應該這樣!""
更有趣的是,孩子常常虛構一些事實。媽媽答應在小女孩生日的時候給她買一個會眨眼睛的大洋娃娃。後來她就告訴別的小朋友""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大洋娃娃,大眼睛會轉動的,可好玩了!""孩子就是這樣,常常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已經得到的東西,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作已經發生的事情。
總而言之,一般兒童的想象缺乏有意性,想象的創造成分少,更多的是記憶的成分。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得好:""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毫無疑問,一個想象貧乏的孩子是難以成為神童的。
二、想象力的神奇魅力
什麼是想象力?所謂想象力是指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這裏的表象指的是外界事物在頭腦中存貯的形式。例如,世界上沒有天堂,但是人們根據書上的描繪,別人的傳說,設想一個他自己的天堂。
想象力可分為如下種類:
(1)再造想象
這是根據對某種事物的語言描述,在自己的頭腦中再造出符合該對象的新形象,例如:一個沒見過飛機的人,根據別人對飛機的描述,產生飛機的形象。
(2)創造想象
這裏指在沒有語言描述和客觀事物形象為依據的情況下,人們按照自己一定的目的獨立地在頭腦中創造出事物的形象。創造形象過程是一個真正的全新的過程,它的成果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創造想象是人類智慧中最偉大的部分。
三、形象思維與右腦半球的功能
心理是人腦的機能,孩子智力的發展依靠健全的大腦,想象力的培養仰仗腦潛能的開發。大腦蘊藏著巨大發展的可能性,父母應當遵循大腦發育規律進行開發,才有希望達到提高身心素質的目的。
人的大腦在結構上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其構造複雜,功能完備。20世紀60年代,美國生理心理學家斯佩裏等人研究發現:大腦兩半球在進行言語及有關高級心理活動時,各自都擔負著重要""職責"",即各具機能優勢。
大腦兩半球既分工又合作,構成一個整體。既有各自高度專門化的特征,又有高度的協同互補性。左半球同抽象思維、象征性關係和對細節分析有關,具有高度概括分析和計算能力;而右半球同形象思維、知覺和空間想象力有關,具有對音樂、圖形、整體性映象和幾何空間的鑒別能力。比較來說,右半球對視覺圖像的感知以及複雜關係的理解超過左半球,而右腦這些功能特點又是創造想象的基礎。
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無不是創造思維和創造想象相結合的產物。21世紀是開拓人類創造力的世紀,將孩子培養成""創造、開拓型""的人才,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的曆史使命,也是家長們的使命。科學創造需要邏輯思維,分析問題,占有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檢驗假設,形成原理和概念,較多地發揮左腦功能;而在創造性思維最關鍵環節,新思想和新事物的產生,更需要充分發揮右腦的想象、直覺、靈感及形象思維的功能。一些研究者認為,就成功的創造活動來說,右腦的表象、聯想、想象能力比左腦抽象,概括能力顯得更重要。因此,開發右腦功能在創造活動中的作用,發展形象思維是極其重要的。從形象思維的結果就是想象表象這個道理來說,發揮右腦形象思維的功能,可以開發孩子的想象力了。
四、遺傳素質與想象力
遺傳是一種生物現象。人們通常把遺傳素質叫做稟賦(天賦)。它是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物特征,是孩子身心發展的自然前提。如果沒有這樣的自然條件,發展就無法實現。一個生來聾啞的人,不可能成為歌唱家,一個先天愚者也不能成長為智力正常的人。
真正的唯物主義者承認遺傳素質,承認人的稟賦有差異,而且在某些人身上這種差異還非常明顯。
由於想象與智力發展密切相關,所以稟賦優異的孩子,為開發想象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世界兒童繪畫比賽時,其主題是""我在2000年中的生活""。中國6歲的兒童胡曉舟送去的水墨畫,頗富詩意:滿天繁星環繞著彎彎的月亮,而月亮上掛著秋千;中國的兒童在秋千上探索宇宙的奧秘,欣賞來自天體的美麗。這一幅十分神奇的富有創造想象的繪畫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的向往和憧憬。
遺傳素質雖然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但是常常卻不能單方麵決定青少年的發展水平。一個人能否成才,或者向何處發展,包括想象力的開發,主要取決於個人所受的社會環境影響、所受教育和努力程度三種因素。有人說聰明是先天和後天的""合金"",就是這個道理。想象力是人的綜合能力之一。隻有經受早期家教和學校教育,才能獲得不斷的發展。當然也離不開環境的感染和熏陶。
五、開發想象力的意義
報紙曾經多次報道,天津小詩人田曉菲和上海小作者翁欽露,從小就顯露出非凡的寫作天才,他們都有超人的想象力。想象和想象力既相聯係,又相區別。通俗地說,想象是形象思維的過程,想象力是指個體形象思維的能力。想象力是一種認識能力。能力是個體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應具備的心理條件,因此,也可以認為想象力就是個體順利完成想象活動應當具備的心理條件。以小詩人田曉菲為例,她已經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這是在想象過程中,經曆無數次形象思維的錘煉,才獲得創作文學作品的獨特的心理條件。
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對於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現代社會文明和科技發展需要人有豐富的想象力。現代社會的典型特征是人類潛能的開發。想象力是人類智力潛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想象活動飛翔在認識的最前麵,幫助現代人預見未來,提出與舊觀念、舊傳統決裂的新思想、新方案,因此,可以說想象力是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象征。
第二,想象力是孩子從事學習活動的重要心理素質。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不是藝術家、科學家的""專利"",孩子的想象力水平也不可低估。孩子的想象力可以滲透到今後學習的每個環節之中。
第三,想象力是開發孩子創造潛能的重要心理條件。教育者普遍認為,每個孩子都蘊藏著一定的創造想象能力,隻待人們去開發這種潛能。全國第一屆創造學學術討論會上,有兩位小學生創造發明了體育文化用品""智力升降籃球架""和""投靶架"",被幾家工廠同時投產。這受到國家體委副主任徐寅生的高度讚揚。兩位小發明家向與會代表講了他們創造構思的過程,體現了他們豐富想象力的巨大作用。
對於孩子來說,創造想象成就的高低,取決於創造力和創造個性兩個要素。創造力是孩子求新、求異的能力,創造個性主要指與創新有關的性格特征。古今中外的事例證實,凡是創造想象能力發達的孩子,大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好奇心,有學習研究的熱情,也表現出頑強的意誌力,而且勤奮樂觀,還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自製力。這兩者之間是相互聯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