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家庭是培養想象力的佳境
一、培養創造想象的個性品質
馬卡連柯說:""教育兒童,要讓兒童想象到明日的快樂,如果兒童缺乏對未來活動的幻想,那也將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喜歡想象是孩子的天性,都有想象美好事物的天賦。在現實生活裏,尤其是好問好動的孩子,在家裏樂於把鍾表、玩具、台燈等物品拆開,試圖看個明白。有時他們不遵守紀律,愛東說西問。這常常被人認為是""沒有出息""的表現,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心理學家認為,有些孩子確實與眾不同,不是他們不愛學習,而是他們有不同於其他人的興趣、愛好和思維模式,他們能夠想象到別人不能想象的事物,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其實,這正是他們想象力豐富,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幻想的表現,而這常常被成人們所誤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容易發生變化的,父母誤以為是有意識淘氣的行為,是同長輩們過不去,由於父母不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因而錯誤責備他們,這就有可能扼殺其創造想象才能乃至阻止其心理發展。
孩子的想象多以探索活動表現出來。創造想象的動力支配他們去探索周圍世界。一旦對遠景未來有了設想,他們就要去嚐試性地進行活動。在南開大學圖書館,編者曾經看到一位不到10歲的孩子正在認真地閱讀計算機語言的書籍,那是大學的用書。他告訴編者他將來要考大學計算機專業。這些行為完全出於他的想象和興趣,而且從自信的表情來看,他已經具有一定的""競爭實力""。創造想象是孩子探索學習的動力,直接促使他們產生探索性的社會需要,使其有意識地接觸設想的領域和內容,使想象逐漸轉化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父母應當對此理解、愛護和支持。
孩子創造想象的個性品質,主要包括創造想象的動機,創造想象的興趣,創造想象的信念和成就感。
孩子創造想象的發展,要受自身各種個性心理特征的影響和製約。當然,孩子心理發展有明顯的可塑性,因而就可能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受到阻礙。孩子應當了解心理發展的相互作用和辯證關係,隻有把握好內在辯證關係,才能有利於優良心理品質的形成。
創造想象動機是創造想象的直接推動力。動機在創造想象活動中表現出三種功能:①激活功能--即激活表象;②指向功能--指向創造想象的目標,按目標、標準加工表象;③調整功能--主體進行創造想象時,能否成功,維持整個程序,達到目標,取得成果,都依靠動機的調整功能。北京市一位十多歲的孩子把全市公交線路進行測量和調查,創造出一幅結構完整、布局合理的現代化交通線路圖,這位少年的創造想象結果,也離不開濃厚興趣的支撐。他對北京交通線路的好奇心已經達到著迷的程度。每天除了學好文化課程和相關技能,他的全部精力和愛好都投入到這項活動之中。為此,他多次受到北京市政府、市教委領導的獎勵和表彰,中央電視台曾多次宣傳其創造精神和高度的創造想象素質。
興趣是促成創造想象的巨大動力,它可以提高創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愉快的活動中,想象的主體也能感受成功後的喜悅和滿足。在這個孩子創造想象的過程中,興趣發揮了準備、推動和促進的作用。
二、激活孩子創造想象的意向
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教授,孩提時代就有""獨出心裁""的誌向。周圍人時常稱讚她獨特的立意和文筆以及超人的創造想象力。人的創造想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獲得的,必須經過長期的熏陶、教育和鍛煉,其方法就是培養創造想象的意向。意向也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活動,它對人的活動起著特殊的作用,它可以指引活動的目的與方向。創造想象的意向主要指這種""獨出心裁""的意向。
父母們要意識到發展孩子的想象力,應當從培養創造想象意向開始。創造想象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它們加工改造,實質就是一種意向活動,表現在所有的智力活動中。演算習題要求創造想象;學習繪畫,需要想象;參與各種教育活動能夠體現創造想象;而命題作文更要應用創造想象,一切意向活動都不能離開想象。培養創造想象的意向,可以促進孩子非智力素質的快速發展。
三、想象力的優秀品質的培養
(1)想象的目的性
想象不是憑空亂想,它是人圍繞一定的中心任務,按照需要解決問題的要求展開的。因此家長要指導孩子首先要明確想象目的,在一定主題下,一步步地展開想象。
(2)想象的廣闊性
想象的廣闊性是指想象內容廣泛。對於同一個問題,一個想象豐富的人能夠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地展開想象,喚起各種有關的表象。培養孩子想象的廣闊性,家長主要應指導孩子從問題的目的性出發,尋找有關的各種因素,在預定了各種可能的因素後,展開各方麵的想象,不讓想象停留在一兩個方麵。
(3)想象的深刻性
是指孩子想象活動不是僅停留在問題的表麵,而是深入到問題的核心,不是對問題泛泛地掠過,而是深入其中,為問題的解決想象出有實質性幫助的結果。
孩子由於知識水平有限,他們的想象常停留在問題的表麵,不易深入其中,這是他們想象發展的一大阻礙。許多孩子常因想象的深刻性發展不好,想象的結果受到他人的譏笑或批評而越加不願開展想象,結果造成想象能力發展遲緩,從而影響到整體智力的發展。
(4)想象的特殊性
想象新穎性是指想象的結果有獨創性,新奇性,而不是對原有內容的重複和再現,也不是""依葫蘆畫瓢""。想象的新奇性是衡量人的想象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新奇性想象的出現需要孩子對已有的各種內容進行綜合處理,並在此基礎上結合所要解決問題展開多方麵的想象。培養孩子想象的新奇性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首先要讓孩子樹立""必須有新奇的想象,不能模仿他人""的觀念。讓他們的思路從原有的結果中走出來。
其次,指導孩子找到突破口,從最容易的方麵進行想象,以便有利於新奇想象的產生。
最後,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原有結果的不足,從這些方麵入手。對不足之處的解決常是找到新奇性想象結果的開端。
四、用創造想象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
孩子的個性特征,對於創造想象來說,有一定的製約作用。我們知道,創造想象是對已有認識、理論和方法的突破與創新,打破舊事物的框框,尋求新的理論和方案。而能否推陳出新,還要取決於人的個性品質。如勇於探索,耐受挫折,不怕困難和失敗,頑強拚搏等個性特征,都在創造想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個性特征對創造想象的這種製約作用,已被一些科學家的研究所證實。如我國心理學家曾經對性格在創造活動中的作用進行過量的分析,他們發現:謙遜品質的得分值為3.70±0.952;興趣廣度得分值為3.653±0.948;性格特征的得分值為3.513±0.953;好奇心的得分值為3.380±1.091;懷疑感的得分值為3.186±1.052。總之,創造活動離不開創造想象,創造想象的質量和水平,受人的各種個性品質的製約和影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努力發展創造想象,也有益於優良個性品質的培養。
因此,發展孩子的想象力與培養非智力因素是同步的。在發展想象力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具有舉足輕重之作用。如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誌、高尚的興趣和良好的性格特征,都對孩子發展想象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相反,多變的情緒,薄弱的意誌,低級興趣和不良的性格特征,都會阻礙想象的形成。所以,在發展孩子想象力的同時,培養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五、知識與想象力的關係
想象力是一種認識能力,與另外幾種認識能力融會起來,可以幫助孩子有效地掌握知識。學習活動也是認識活動,掌握知識需要想象力的支撐。其作用可從兩方麵表現:一方麵是想象力自身的力量,用以加工各種表象;另一方麵想象力與思維力、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結為""合力"",對學習知識技能發揮綜合作用。從它對學習活動的多方麵影響來講,我們認為想象力是知識學習的必要條件。
想象力又是在掌握知識技能和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人的才能都是在知識學習基礎上形成的,積累知識可以豐富想象力,從而打開智慧的大門。
掌握知識的多少與想象力的發展水平有相輔相成的作用。知識是人類生活和經驗的總結,是孩子進行中介聯想的基礎。如果沒有知識框架和整個體係,聯想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尤其創造想象能力,可以使知識在較高水平上進行重新組合,甚至將無聯係的知識經驗,通過信息加工改造,而想象出新的知識組合,使孩子的知識麵更寬廣。隻有掌握較多的知識,才能對新問題有所發現,進行高水平的想象活動。但有時也出現相反情況,如有些人獲得的知識經驗較多,其想象反而可能受負麵影響。因為有些傳統的知識經驗,能使人產生學習上的定勢,阻礙人們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和想象,所以影響想象力的正常發展。父母在對孩子進行這方麵的培養時,應予重視。
六、心理健康與孩子想象力的發展
應當肯定心理健康是孩子發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記憶力強,意誌力堅定,能夠克服挫折和困難,最終實現自己追求的目標。我國成千上萬科學家的創造成功,都以心理健康為重要條件。心理健康的實質是主體的各種心理機能的發達、協調和完善,而創造想象是其中高水平的心理機能的表現。主體的創造想象力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之一。近幾年,中國少年兒童的科技發明越來越多,創造想象的水平也不斷提高,這些都與他們心理的協調和健康發展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