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學方法的選擇比較與評價標準(2 / 3)

(四)黎世法六課型(因素)單元教學法

我國當代有成效的教學法之一。中學稱"六課型單元教學法",小學稱"六因素單元教學法"。倡導者為湖北大學心理學教授黎世法。

六課型單元教學法,即將現行教材分成若幹教學單元,每單元均按"自學課→啟發課→複習課→作業課→改錯課→小結課"六種前後緊密聯係的課型進行教學。六因素單元教學法,是把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幹個單元,每個單元按"自學、啟發、複習、作業、改錯、小結"六個步序進行。六課型(因素)單元教學法,旨在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六課型(因素)單元教學法構建在科學的研究基礎之上。調查表明,優秀生學習知識皆經過八個環節:製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係統小結→課外學習。本教學法即根據以上八個環節中的六個主體環節分別提出相對的六種課型。黎世法概括了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十條心理規律:內因律,學習是內因起作用的主動過程;基礎律,從自己的實際起點上開始學習並逐步提高;理解律:掌握知識結論的推理過程;運用律,形成基本技能,將知識具體化;改錯律,發現、分析錯誤並及時改正;結合律,腦和手、課內和課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精學律,重在掌握基本的事實、理論、技能和思維方法;智能律,概括知識、綜合技能,培養自學能力;腦效律,遵循學習規律,提高學習效益;勤奮律,嚴格要求,克服困難。

六課型(因素)的含義分別為:

1.自學課(自學)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自覺地獲取知識和技能,從而發展能力。其基本程序是:布置自學提綱;自學指導談話;根據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現場觀察、實驗和社會調查;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做練習參考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2.啟發課(啟發)

從學生實際出發,澄清自學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共同性問題,對關鍵點給以指導,使學生全麵深入地了解教材。本課型(因素)應注意以下幾點:講解簡明扼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鼓勵提問;學生可以發表獨到見解,教師進行補充。

3.複習課(複習)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所學知識進行獨立複習,使知識係統化。步聚有:布置複習提綱,進行複習指導談話;學生複習並寫筆記;教師個別指點,解決共同性問題;若幹學生講解複習筆記並對其進行評論。

4.作業課(作業)

教師指導學生將學習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應注意以下事項:作業有代表性;有作業指導談話;學生獨立作業時,教師巡回指導;注意技能的綜合化。

5.改錯課(改錯)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業錯誤的原因,改正錯誤,從而掌握正確的作業方法。學科不同,改錯的方法也不同。如數學改錯課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教師進行改錯指導談話;互改作業;學生演示並講解作業,其他學生與之對比,並進行討論;在重作本上重做自己做錯或改錯了的題目;根據缺陷在教師的指導下製定課外自學計劃。對以上作業評分。

6.小結課(小結)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複習和練習,獨立思考,使所學知識係統化、概念化,使所學技能綜合化、熟練化。它應注意:布置小結提綱並進行指導談話;學生根據提綱作獨立小結;教師小結前,讓學生講述自己的小結內容;小結後進行測驗。

六課型(因素)單元教學法的實驗,自1979年開始,已經曆十餘年時間。截至1988年,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有3萬多所中小學進行實驗,十多萬教師運用此教學法。實驗規模之大,發展速度之快,是空前的。實驗有助於大麵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才能。實驗對全國的教學法改革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十餘年間,各地紛紛召開實驗研討會、舉辦實驗培訓班,有的地方還成立六課型(因素)單元教學法研究會。與此同時,它也在國外有一定反響。六課型(因素)單元教學法立足於"學決定教"的思想,構建了教與學相互結合的教學新體製,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格局,是對教學結構的係統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五)綱要信號圖示教學法

前蘇聯教育學家沙塔洛夫在近30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

沙塔洛夫認為,既然人們能借助於各種新的生產工具減輕體力勞動的負擔,作為一個教師就必須創立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以減輕學習負擔,提高教學質量。他發現,有的學生很善於利用教師的板書,同時又發現按板書要點複習功課的學生學習效果較好。於是他想到如果能用一種簡明的信號代替繁雜的板書,效果勢必會更好。循著這一思路,他創立了"綱要信號"圖示法。

所謂"綱要信號"圖示,就是一種由字母、單詞、數字或其他信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它通過各種"信號"提綱挈領、簡明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該方法把課堂講授和複習鞏固分成六個階段:①教師按教材內容詳細講解;②出示"綱要信號"圖表,進行第二次講解,突出重點,分析難點;③把小型"綱要信號"圖表分發給每一個學生進行消化,然後貼在各自的手冊裏;④要求學生回家後按教科書和"綱要信號"圖表進行複習;⑤第二次上課,讓學生根據記憶,在各自的練習本上畫出前節課上的"綱要信號"圖表;⑥讓學生在課堂上按圖表回答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有效地組織學生學習的途徑,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應用此法時,采取一些輔助措施,效果會更好。

(六)目標教學法

這是一種把教學、評價、反饋矯正三種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具體說分三步進行:一是確定教學目標。依據大綱,把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具體化,劃分為"識記""理解""簡單運用""複雜運用""創見"等不同層次,並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二是圍繞目標教學。在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授以學習方法,圍繞目標進行啟發式教學。三是測試與矯正。對應目標編製形成性檢測題,對學生進行測試,根據反饋情況及時矯正和補救。這種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學""教育評價""掌握學習"等理論。采用這種教學法有利於因材施教和幫助學生及時鞏固知識,旨在大麵積提高教學質量。

這種教法的特點是教者的教育目標明確,以利於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並通過信息反饋及時調整,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學習者的學習目標具體明確,有助於加強求知的內驅力。此法能充分地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激勵、評價等功能。采用此法的課堂教學結構是:亮目標、議目標、練目標、測目標、評目標。環環緊扣教學目標,信息反饋及時,矯正有效,評價準確。

(七)政治五步教學法

政治五步教學法是四川省教科所在國家教委政治課改革試點之一--成都七中提出的。教學的程序是:

1.自學

根據教師擬訂的閱讀(或思考)提綱,學生自學教科書,通過獨立閱讀獲取新的知識,思考領會其內容;在此基礎上,學會質疑,實現教學的第一次反饋。

2.討論

教師在學生自學、思考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存在的一般問題,或多數的同學感興趣的問題,或教師認為有利於學生提高思想認識、思想覺悟的問題,采用小小組(前後左右4人一組)、小組或全班課堂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實現教學的第二次反饋,從而促進學生思考,相互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精講

在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對課堂討論中的問題,進行歸納、精講教科書中的重難點和學生認識上存在的一些帶普遍性的問題,或解答自學討論中提出的問題,使學生真正弄懂教科書的重難點,提高思想覺悟。

4.練習

通過口頭或書麵練習、測驗等形式,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同時獲得一定的能力、技能,實現教學的第三次反饋。

5.小結

通過教師或學生批改作業、講評等方式,肯定學生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智力,努力使全體學生達到教學規定的要求。

(八)語文問題導讀法

這是一種從提出問題入手,組織學生自學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重視學生的自學,體現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理論根據是:兒童不善於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好奇心和好勝心較強。教師通過提問和誘導,就能培養學習興趣和愛好。有了興趣和愛好,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學習效果就會提高。教學步驟是:

第一步,出示問題。這是最主要的一環,教師提出的問題要體現課文的重點、難點、疑點,體現知識的內部聯係,體現分析問題的思路,由易到難,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課文,並進一步發現問題。

第二步,自學討論。出示問題後,學生通過自己動腦筋,讀讀、寫寫、議議,逐步解決問題。對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展開充分的自由討論。這樣,不僅有利於解決問題,還可以克服學生個人學習活動過多的缺陷,形成學生互相負責和互相依存的關係,做到每個學生在同一時間內,既應當是學生,也應當是先生,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教師做巡回指導,並做扼要點撥,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解決問題,還可以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步,質疑答辯。學生自學後,可能還會有一些不明白的問題,這時,應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采用全班大討論的形式,教師做必要的提示,最後達到透悟或統一。另外,對學生忽視的問題或易誤解的問題,教師要圍繞重點、難點再問學生,通過問答討論,使學生能糾正錯誤,全麵掌握。

第四步,集中講解。對課文的重點、難點,決不能一帶而過,教師最後要做總結性的講解、分析,突出重點、難點,加深學生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五步,作業練習。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要適當給學生布置作業,強化所學知識。

(九)數學引疑五步教學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裏,用引疑來創設積極的學習心境,使認知、情感都得到積極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一個顯著特點是通過暖昧的、矛盾的激疑,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求感,進而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思維、嚐試,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結論。因此,每個環節的教與學的基本方法是:創設情境引疑,積極感知嚐試,引導形成認識。這樣的學習是由被動的承受變為主動的感受,調動了主動積極性,學習能力、心理品質也得到了協調的發展。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知識與能力、智能與品德矛盾統一的運動過程。教學中的錯與對,疑與思,多與少,情(情感)與識(認識),求異與求一,本質與非本質,教材與用教材教等等對立統一關係都是辯證法的具體應用,所以它的理論基礎是辯證唯物論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