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教學方法選擇的藝術 第七章製定目標藝術
教學目標是教師通過教學活動,預期學生應該達到的程度,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規定性要求。它最終以學生學習結束時的行為變化顯示出來。
教學目標要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來製定。因為教學大綱規定了教學總的目的、總的要求和總的原則,規定了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內容、範圍和程度。它是指導教學的方向,衡量教學的尺度。教材是大綱的載體,它係統地、具體地承載著大綱規定的各項教育、教學的任務,不僅構建了自己的知識係統,還融入了先進的思想和科學的方法。它是教學的憑借。學生實際是教學的基點。隻有了解了學生的思想麵貌、學習基礎及個性特點,才能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活動。因此,要製定有科學性、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必須準確地把握大綱、教材的要求,深入地研究學生的現狀,這是製定教學目標的前提。
製定教學目標,要有科學性、整體性和可操作性。所謂科學性,是指製定的教學目標,要符合教育學的規律,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適合學生的發展需要。所謂整體性,是指製定教學目標要挖掘教材內容的全部潛能,把握教學要求的內在聯係,從學生的情感領域、認知領域、技能領域等各方麵製定係統的目標。所謂可操作性,是指製定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重點突出,難易適中,操作性強,便於檢查評價,具有實用價值。科學性蘊含在整體性和可操作性之中。沒有科學性、整體性和可操作性就失去了意義。沒有整體性和可操作性,科學性也就無從談起。
怎樣製定具有科學性、整體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呢?
(一)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
教學目標的整體性,首先表現在它的結構是一個整體。要包含著情感、認知、技能三個領域。具體說,它包含思想、知識、能力、非智力因素四個方麵的內容。同時它是一個具有內在聯係的整體。它的每一方麵的內容,都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互為條件。因此,製定教學目標必須要全麵、深入地研究教材,找出教材中隱含的思想、非智力因素、知識、能力等方麵的要素,再依據大綱的要求、學生的實際,經過教師的思維和語言加工,濃縮出幾個要點表述出來,形成教學的子目標。不僅如此,還要理清各個子目標間的內在聯係,挖掘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潛能。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小學語文《飛奪瀘定橋》時,通過認真分析教材理出了它所包含的各要素,製定了教學的各項目標:通過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英雄行為,理出了思想教育的目標,即,說說這篇文章表現了紅軍怎樣的精神;通過比較語言文字承載信息量的輕重,在文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確定了學習知識的目標,即,解釋"拋在後麵"、"更加奮不顧身"等詞語;又聯係學生不了解"北上抗日"、"大渡河"、"鐵索橋"、"水流湍急"等知識的現狀,確定了學習知識的另一個目標,即,了解"北上抗日""大渡河""鐵索橋""水流湍急"等社會和自然知識;根據大綱提出的小學四年級會編寫作文提綱,有條理地寫作文要求,以及教材的寫作特點,確定了發展學生讀寫能力的目標,即,給課文列寫作提綱,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考慮到課文內容中所表現的紅軍非凡的毅力,頑強的意誌,確定了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目標,即,說出這篇文章表現了紅軍怎樣的毅力和意誌,你對此有什麼感想。
這位教師不僅全麵地確定了教學目標,還認真分析了各個目標間的聯係,以此確定教學的著力點。他認識到紅軍的大無畏精神,頑強的意誌和毅力,是通過"拋在後麵""更加奮不顧身"等一係列表現英雄行為的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課文的記敘方法,也是通過語言文字記錄的內容顯示出來的。學生了解了"北上抗日""大渡河""鐵索橋""水流湍急"等知識,就對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曆史背景,自然環境了解得更清楚,從而能夠更準確地理解紅軍的革命精神。而要理解這些知識,也同樣憑借著語言文字。因此,無論是進行思想教育,知識教學,還是進行能力的培養,都要憑借語言文字進行紮紮實實的訓練。教學的著力點必須放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上。否則,不但知識教學落不到實處,思想、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各項目標也是空中樓閣,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