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備課的基本原則(2 / 2)

(四)主體性與主導性相統一原則

即備課活動中,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教學基本規律在備課工作中的表現。貫徹這一原則,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充分發揮教師在備課工作中的主導性,加強教師的主體意識。教師要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教育目的,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學習。第二,在備課時,必須從怎樣方便學生的學來設計教師的教,不能光圖教師省事方便。教師心目中要時刻裝著學生。第三,選擇教學方法,必須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教的法子應該根據學的法子",必須適合學生學習的特征。第四,教學結構的安排,要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想,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第五,必須充分注意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成長。總之,備課工作中,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

(五)發展性原則

即備課過程中,必須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來安排教學。教學的目的,從根本上來說,不在於傳授知識,因為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是傳授不完的;而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教會學生學習。因此,備課過程中,就不能把眼睛老盯在如何傳授知識上,而應把眼睛放到如何促進學生發展上。就發展而言,還有個目前發展和長遠發展問題。備課應考慮如何使學生現在的發展能成為將來發展的基礎。不能隻顧眼前利益,以犧牲將來的發展來取得眼下的發展。這樣做無異於殺雞取卵。發展還應當是多方麵的、全麵的發展,是身心兩方麵統一協調的。所以,備課應該考慮如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麵和諧的發展,如何保持這種發展的長遠性和可持續性。

(六)新異性原則

即備課工作中,應追求新異,不斷變革,不斷提高。因為,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是人的正常心理。山珍海味、珍饈佳肴,如果天天頓頓吃,也會令人生厭;一旦換成家常便飯,則可口無比,食之如甘露,飲之如瓊漿。教學也是這樣,無論多麼美妙的內容,多麼合理的結構與形式,多麼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一旦缺乏變化,單調重複,同樣令人生厭。沒有變化,沒有奇思妙想、新招異術,總是擺脫不了老麵孔,則教師講得味同嚼蠟,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失去了教的激情,學生失去了學的欲望。所以,備課要力求備出新異來:或是新的立意、新的任務,或是新的程序、新的設計,或是新的方法、新的教具,或是新的作業、新的問題。總之,要擺脫老麵孔,翻出新花樣,給師生雙方一個新異的刺激。一旦有了變化,教師教得激情澎湃,學生學得興趣昂然。

(七)陶冶性原則

即備課過程中,要貫穿思想品德教育這條紅線,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備課工作的全過程。這是教學的教育性規律在備課工作中的體現。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下麵幾點:首先,備課過程中,心裏要始終想思想品德教育。第二,確定教學目標,也要考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雖然不一定每節課都有十分明確的德育目標,但每次備課都必須做這一項工作,腦子裏必須有這種考慮。第三,選擇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師要補充課本之外的材料時,要謹慎小心,要以有利於形成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為標準,不允許不加分析地隨意"拿來"。第四,在設計教學進程、選擇教學方法以及設計板書時,要努力做到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和概括性。第五,備課過程中,要認真研究如何通過備課和上課,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積極有為的精神風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實踐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毅力。可以說,備課的過程,就是我們在思想上"想著"、在實踐上"準備著"如何教育學生的過程。

總之,作為教學工作的一個基本環節,備課除了遵循教學的一般原則之外,還必須遵循以上原則,隻有這樣,才能把課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