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教師看表記時,學生按脈膊,看1分鍾跳多少下?
④教學例1。
a.教師演示鍾麵模型講解:鍾表上分針指著12,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如時針指8,就是8時,可以寫作:8∶00,如時針指3,就是3時,寫作3∶00。
b.學生完成教材填空。
c.教師撥時針,學生說出表示的時刻再寫出來。
2時,5時,9時,12時。
⑤教學例2
a.教師講解:
鍾表上時針剛走過數幾,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格,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幾分。
出示鍾麵模型中的10時15分。寫作10:15。
b.學生完成教材例12填空。
c.貼出卡片上標有時刻的鍾表圖型,讓學生寫。
4時45分,6時零5分,8時55分,4時45分。
例1、例2的教學主要通過教師的講解,認識時刻,學會寫法,適當的練習有助於掌握。
(3)鞏固練習,形成技能。學生的智力能力是在練習中得到發展和提高的。有針對性地設計好練習題,有助於時間觀念的形成。
①基礎練習。
a.教材第72頁上的"做一做"。
b.教材練習十九第1題、第3題。
②競賽練習。
搶答:老師撥鍾,學生搶答,優勝者獎小紅花。
③投影顯示不同時刻的鍾表,依次指名說出時刻。
上麵兩組練習,根據具體情況,指名不同程度學生回答,體現了麵向全班,因材施教的原則。
(4)課堂小結(略)
實例2秋天
1.說教材
(1)教材簡析。《秋天》是六年製小學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看圖學文,由一幅色彩豔麗的秋景圖和一篇短文組成。圖畫反映了課文的內容,課文描繪並豐富了畫麵。圖上畫的是:藍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雲。天底下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近處稻田的旁邊有個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樹。樹上的葉子已經變黃,一片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下來。有的落在水麵上,一群群小魚聚集在落葉底下;有的落在岸邊,小螞蟻把它當做活動場所。天空中有兩隻燕子,它們好象在說話呢。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秋天野外的風景圖。課文充滿童真樂趣,以簡練的文字,生動的比喻,逐層深入地描繪出秋天動人的美景。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本課圖文並茂的特點,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有順序地學習課文,使文中插圖起到促進、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同時要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學目標。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小學一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本教材特點,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學會9個生字(飄、望、稻、鋪、金、落、底、作、報)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了解"金子、運動場、傘、電報"所比喻的事物。
②讀懂句子,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秋天田野的景色特點,感受到秋天的美。
③學習從上到下、由運到近的觀察方法,有順序地細致地觀察圖畫。
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教學重點、難點。了解秋天景色的特點,或者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幅圖畫的是秋天的景色,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第三、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較難理解,應把理解本課的比喻句及"稻"字字形的掌握作為教學難點。
(4)課時安排。整課計劃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步看圖,感知課文,講讀第一、二自然段,並學會這段中的生字詞;第二課時,繼續指導看圖,講讀課文三四自然段,學會這兩段中的生字詞;第三課時,背誦訓練,發展想象,完成課後練習。
2.說教法、學法
(1)教法。圖畫展示法、重點突破法、情感朗讀法、想象練說法。這是一篇看圖學文,應充分展示圖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同時,采用有感情的朗讀激發學生情感,並結合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2)學法。通過"看圖說話--讀文品詞析句--想象練說"的方法,逐步深入學習,達到理解課文,體會文章感情的目的。初步培養學生自己識記生字的能力,用各種方法學習、掌握生字。
3.說教學程序
(1)看圖入手,整體感知。
①看圖引入。出示插圖,指導學生從上到下、由遠到近地觀察。提問:圖上畫了什麼?畫的是什麼地方、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看清圖意後,揭示課題。
以看圖形式引出新課,比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這可使他們一開始就對本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②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不認識字的讀音。低年級老師一定要對學生多作範讀,發揮其示範作用。
③看圖自讀課文。要求:
a.畫出本課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
b.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c.找找課文寫了哪些景物。
(4)讀後檢查。
a.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b.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
c.提問:課文寫了哪些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