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課堂提問的類型(3 / 3)

8.急問型

就是教師比較急促地發出一連串問題,促使學生爭先恐後地搶答。例如,《稱象》一課先閱讀課文,為了檢查學生自讀課文的效果,教師可急促地發出下麵一組問題:①課文中說誰很高興,為什麼?②這是怎樣一頭象?誰一邊看一邊議論?③曹操提了一個什麼問題?④官員們想出了什麼辦法?⑤曹操兒子叫什麼?他想出什麼辦法稱象的重量?⑥學習這課文你有什麼體會?因學生經過了充分的準備,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因此在課堂上容易呈現出一種踴躍搶答、熱烈興奮的氣氛。急問的特點是教師發問的語氣較急促,問題與問題之間提出的問題間隙時間較短,它能夠創設熱烈的課堂氣氛,節省教學時間,訓練學生的敏捷、靈活的思維品質,但容易形成假象,學生匆忙應答而忽視思維。它比較適合淺顯的教材內容和準備充分的學生。

9.平問型

就是教師平心靜氣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例如,教學《種子的力量》一文,為了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生活思考,在總結課文時,教師可以心平氣和地這樣提問:"我們平時常見的植物種子發芽不覺得特別,可在作者筆下卻給人以新鮮的感覺和深刻的啟示,原因究竟在哪裏?"這個問題並不催促學生立即回答,學生有時間去回憶、比較,從而受到啟發。平問的特點是教師提出問題的語氣比較舒緩,要求學生作答的時間也不匆忙,這種提問適合教學難度較大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10.開拓型

用於訓練學生運用學到的基礎知識及原理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具體可分為三種。

①方法性提問。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回顧獲得知識的學習過程,教會他們總結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探取新知識的效率。

②規律性提問。目的是啟發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比較和整理歸類,學會發現知識規律。

③創造性提問。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它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三)各種提問類型的頻率分析

心理學家瑞格為了探索提問的一般趨勢,他從三個方麵研究了提問類型的出現頻率:第一,提問類型在各門學科之間出現的頻率差;第二,提問類型在高能力班、中等水平班、低能力班,以及混合能力班之間出現的頻率差;第三,提問類型在快捷者和遲鈍者之間出現的頻率差。這三方麵的研究是極有意義的,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哪些提問類型出現的頻率高,從而可以概括出提問的一般趨勢。

1.提問類型在各學科出現的頻率差

瑞格要求教師回答他最經常提問的是哪些問題,然後把這些問題歸入"瑞格的提問類型"。

類型學科12345OMF總數語文 131072226244外語 134-11---19曆史、地理610413--125藝術 196221-6-36數學22741114-40自然科學533---2-13總數 784020783183177

2.提問類型在不同班出現的頻率差

提問類型在高能力班、中等水平班、低能力班以及混合能力班之間出現的頻率差。

從瑞格的提問類型的頻率分析,可以看到多數教師的提問重視記憶方麵的問題,忽略創造性方麵的問題,今後應予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