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飼料增值加工十三法(1 / 1)

第33章 飼料增值加工十三法

實踐證明,畜禽飼料在飼喂之前,進行簡單的加工調製,可以大大提高其利用率,提高飼喂效果。下麵介紹13種加工調製方法,供參考選用。

1、碎 化

稻草、薯秧、青草、幹草等,都應切碎後再飼喂家畜。喂豬的青菜切成1厘米~2厘米,才能達到"寸草切三刀,無料也上膘"的效果。

2、粉 化

幹草、糧穀等作飼料,必須磨細粉化再喂,以助消化。粉化的程度,應根據飼料及畜禽種類而定。豬、牛的飼料可粉碎成粗約1毫米~2毫米,雞飼料應磨成粗粉。

3、漿 化

甘薯、木薯、豆類及餅粕等作飼料,應浸泡後打漿飼喂,這有益於消化,提高飼喂效果,還可減除飼料中氫氰酸等毒素。

4、芽 化

籽粒飼料發芽生長到10厘米時,其中維生素含量,特別是胡蘿卜素和核黃素的含量極為豐富,是種畜和幼禽畜的良好維生素來源之一。

5、風 化

青鮮飼料收割後,活細胞仍在氧化消耗飼料中的營養素,且微生物迅速繁殖以致變質。因此,青鮮飼料應及時風幹,但不能曝曬,以免維生素損失。

6、軟 化

玉米、麥類、高粱和豆餅等,喂前宜用淡鹽水浸泡,使之軟化後再喂,既省飼料,又易消化,畜禽喜食。

7、熱 化

豆類飼料宜用蒸煮法加工調製,以破壞豆中抗胰蛋白酶,增加豆蛋白中有效的蛋氨酸和胱氨酸,可提高飼料的生物價值並增加適口性。蒸煮時間約為50分鍾左右。

8、貯 化

即青料貯於各種窖、池、缸及無毒的聚乙烯塑料袋。窖貯可在厭氧條件下進行發酵,生成乳酸,以保護青料營養物質,提高利用率和消化率;塑料袋青貯則長期保鮮不黴變,營養豐富,適口性好。

9、堿 化

即用1%的生石灰乳對粗料進行堿化。以水能浸泡飼料為準,浸24小時取出飼喂,不用水衝洗,飼料堿化後家畜可充分消化吸收其營養,且補充鈣、鎂、鉀、鈉等微量元素,還可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

10、酸 化

用適量磷酸拌入青料貯藏後,再補充少許芒硝,可使飼料增加含硫化合物,有助於非蛋白化合物形成菌體蛋白,增強乳酸菌的生命力,從而增加營養價值。

11、氨 化

先將粗料切成2厘米~3厘米,每100公斤粗料為15%的氨水12公斤~15公斤,分層壓實,逐層噴灑、封嚴。在室溫25℃~30℃時經7天氨化即可。開封時充分曝氣,使餘氨揮發淨再飼喂,粗料氨化後營養價值顯增,如稻草所含粗蛋白比未經處理的稻草高40%~280%。

12、醛 化

用甲醛處理飼料、青貯料和幹草,均可提高其營養價值。如在添加0.12%甲醛和0.14%蟻酸所製成的禾本科和豆科混合青貯料時,熱能損失少,且在青貯過程中幾乎完全製止了蛋白的破壞,同時增加了青貯中非溶性的蛋白質營養成分。

13、糖 化

將100公斤粗料加入配製好的酵素(曲藥)2公斤~5公斤,加水100公斤攪勻入缸封閉,使溫度上升到40℃左右,再將飼料壓緊、封嚴,控溫經2天~4天即可取料飼喂。飼料糖化後具有酸、甜、香、軟、熟等特點,適口性極好,畜禽愛吃,飼喂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