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怎樣觀察異常惡露?
如果惡露排出的時間超過3周,或排出時間過短,或惡露的量。色、質、氣味異常者,稱為惡露異常。凡發生惡露異常,說明盆腔及生殖器官有感染發生,必須引起重視。產婦應當學會觀察惡露的變化情況,以便及時求醫或做好自我調護。
觀察惡露應注意惡露的量、色。質。氣味的變化和惡露排除的時間變化。如果排出的惡露有臭穢氣味,或腐臭氣味,或伴著腹痛、發熱,說明子宮。附件(輸卵管、卵巢)。陰道有感染;如果排出的惡露量逐日增多,顏色逐日變紅變深,或出現淤塊,都屬於異常現象,或有子宮出血,或有宮頸、陰道創傷,或有感染發生情況;如果排出惡露的時間超過20大,甚至1個月仍不幹淨者,多為子宮複舊不良,或生殖器創傷出血,或有感染;若剛產不久,惡露即淨,身體無其他不適者,也屬於正常範圍,產婦無須驚慌;若惡露很快幹淨且兼腹痛、腹脹者,多屬子宮病變。凡見惡露異常,應早日求醫。
10.產後三審
產後三審,是對產婦分娩後的三種觀察和自我審察的方法。內容包括一審小腹痛不痛,二審大便通不通,三審乳汁行不行。用來了解子宮收縮情況,了解惡露有無停滯,有無宮內感染,了解氣血津液的盛衰及恢複情況,了解乳房有無包塊,乳汁分泌情況,以測知腸胃功能強弱。並且通過三審還可與內科疾病鑒別。
產後三審是一種簡單易行的產後自測方法。適合於產婦在家中自我監察。產婦出院後,應細心審察小腹疼痛的時間、性質、部位,一般以產後4-5天內,小腹正中呈陣發性疼痛,1周內消失者,說明宮縮正常,屬於正常的產褥腹痛;若痛偏於小腹一側或兩側者,多屬附件感染引起腹痛;若疼痛偏於下腹右側,並伴見嘔惡。便結,或惡寒發熱者,應考慮是闌尾炎所引起的腹痛;若疼痛發生在臍周,時痛時止,多屬腸道蛔蟲引起腹痛;若痛時欲解大便,解出赤白粘凍者,多屬痢疾腹痛;若疼痛兼腹瀉,多屬腸炎等等。
產後應仔細審察大便是否通暢,若產後進食甚少,1-2日未解大便,此乃腸中空虛無物可下,隨著飲食增加,大便通暢者,此屬正常;若產後飲食正常,大便數日未解,或解出如羊糞者,此為氣血津液未複。
產後更須注意乳房情況。若產後乳房不充盈、乳汁甚少多為缺乳,應趕快催乳,加強營養。若乳房脹痛,中有硬結,乳汁不通,多屬乳腺管阻塞;若乳房脹痛,紅腫發熱,多屬乳腺炎。
11.產後何時能過性生活
產後母體的生理變化較大,尤其是生殖器官經過妊娠和分娩的變化和創傷,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複正常。當這些器官。組織尚未複原時,絕對禁止同房,隻有當它們恢複正常後,才可行房事。
正常產,子宮體要在產後42天左右才能恢複正常大小。妊娠及分娩時,子宮內膜(子宮內壁表麵一層血管極為豐富的薄膜組織)表麵創傷、剝脫,其創麵要在產後56天左右才能完全愈合。陰道粘膜要待卵巢功能恢複正常後,即月經來潮以後,才能完全恢複正常。外陰水腫。充血,隻須產後10餘天,即恢複正常。可見最先恢複的是外陰,其次是子宮大小,再次是子宮內膜,最後是陰道粘膜。所以,凡正常產在產後56天內,必須嚴禁房事。若能在月經恢複後行房事,則是最文明、最理智的作法。
對於病理產科,如剖腹產、產鉗術、會陰、宮頸縫合,或產褥期中有感染、發燒、出血等情況,其子宮、陰道、外陰等器官組織恢複緩慢,房事時間則相應推後。剖腹產最好在3個月以後行事;一鉗及有縫合術者,應在傷口愈合,疤痕老練後,約產後70天左右行房事。若有發熱、宮內感染,均須等待病愈後,元氣充足方可行房事。
有的青年男女往往不能節製,又不懂科學知識,見其外陰恢複正常,惡露幹淨便求房事,常常引起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
中醫認為,產婦因失血傷氣,真元大虧,腎氣未複,此時行房必傷腎氣,損傷胞宮、胞絡。房事之時,男子之敗精與女子之惡血相搏結,留滯腹中,常引起產後發熱。產後腹痛、腹中包塊等病變。孫思迪說:“凡婦人皆患風氣(下腹冷痛的病症)、臍下虛冷,莫不由此早行房故也。”“凡產後滿百日方可合會,不爾(不這樣的話)至死、虛贏(身體瘦弱)、百病滋生,慎之!”主張:產後百日內直分房獨宿。這些告誡,是古代名醫的臨床經驗,應當引起年輕夫婦重視。
12.月子中如何避孕
有人認為,“產後不來月經,不會懷孕,無須避孕”,這種認識不完全正確。因為產後卵巢排卵功能恢複的時間因人而異,一般說來,如果產後不哺乳,月經常在產後28-42天來潮,如果哺乳,也不一定都閉經,有的產婦月經仍然按期來潮,有的3個月左右恢複月經。第一次月經大多數比平時量多,多無排卵,不哺乳的少數人,也偶有排卵。絕大多數經2-3個月經周期後,卵巢功能完全恢複正常,月經量也恢複正常,且有排卵。哺乳期雖然不來月經,但仍然要排卵,故有的產婦在哺乳期同樣懷孕。哺乳期受孕對產婦健康十分不利,尤其是疤痕子宮(多指剖腹產術後子宮疤痕),不光對子宮複舊有影響,且產婦承擔哺乳和養胎的雙重任務,勢必導致營養不良、貧血的後果。因此,產後不可疏忽大意,必須注意采取避孕措施。
產後避孕的方法頗多,產後56天內嚴禁房事,產後3月內宜用避孕套、陰道隔膜、體外排精等方法,避免和阻止精子進入陰道,達到避孕目的。產後3個月以後,宜放置宮內節育器,俗稱放環。正常足月產者,宜在產後3個月以後放環;剖腹產者,宜在產後半年以上才能放環;產後合並有陰道。盆腔感染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確定安環時間。放置時,一般在月經幹淨後3-7宮內節育器,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經8施,且取環後照樣有生育,經臨床20多年的大群眾的歡迎。
產後也可采用口服避孕藥避孕,它能抑製排卵,阻止精子進入宮腔,改變子宮內膜,不利於孕卵著床而達到避孕目的。常用的避孕藥有口服避孕I號、Ⅱ號,避孕針,探親避孕藥等。哺乳期宜用含炔雌醇0.15毫克的1號避孕片,此藥含量低,不減少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