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黑,但我不是膽小鬼
兩歲的孩子突然間開始怕黑了,這可不是他們的膽子變小了,而是因為,他們對世界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有一天,我2歲的女兒突然就變得怕黑了。於是,我在她睡覺的房間裏安了一個夜燈,整夜開著。但是,每天一大早,她都會哭叫著醒來,還捂著眼睛。我該怎麼辦呢?”
你兩歲的女兒開始怕黑了,說明她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她已經知道,在夜裏,即使她看不見任何東西,那件東西還是存在的,隻不過被黑暗遮掩住了,所以才看不見。孩子們在兩歲以前,還不懂得“東西看不見卻存在”的道理,也就是說,他們對外界環境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他們不懼怕黑暗,“無知者無畏”嘛。
但是,兩歲的小孩兒還不是“唯物主義者”,所以他們不會明白,原本不存在的東西,並不會在黑暗中滋生出來。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象出一些怪物,或者又大又凶的狗藏在黑暗的地方了。即使你開燈讓她看了沒有東西,她仍然認為有可怕的東西藏在黑暗的角落裏,就是她白天最喜歡的動物玩具,在夜裏也可能變成了怪物。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在發育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
孩子的恐懼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無法分辨現實與夢幻的困惑。就像他相信聖誕老人會在聖誕前夜悄悄送給他禮物一樣,他也同樣相信會有怪物藏在他的床底下。而且,3到4歲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將有一個飛躍性的感性認識,所以他們對危險更敏感。到了5、6歲的時候,他才會清楚地認識到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不真實的,到那時,他對黑暗的恐懼也將逐漸消失了。
另外,與日俱增的自立感同樣使他們對外界更敏感。當小孩子從父母身邊走開的時候,他們會意識到世界竟然這麼大,自己卻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慢慢地,他們的態度就會有180度的大轉彎兒,從原來的“我是大孩子了”到現在的“別離開我,我害怕”。
下麵有一些辦法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克服怕黑的心理:
1、交流。鼓勵你的孩子說出他害怕什麼。有的父母會認為與孩子談論他害怕的東西,會使他們更加害怕,因而索性避而不談。其實,讓孩子發覺他所害怕的東西是什麼,並且一五一十地告訴你,這是克服怕黑心理的第一步。
即使說出來並不完全解決問題,也能夠教會你的孩子用這種有效的辦法,去應付令他焦慮不安的情緒。如果孩子並沒有告訴你他的全部感受,那麼,你想傾聽的這個願望卻能夠使他逐漸明白,他所害怕的東西並沒有可怕到無法對付的地步。
2. 認同他的恐懼。好好與你的孩子談一談。和孩子們談論他所害怕的東西的時候,父母該如何說,說什麼這都是很棘手的事情。通常父母會試圖對孩子的恐懼開個玩笑,或者表現出把這不當一回事,因為父母知道這些確實是沒有什麼可怕的。也許父母會說:“怎麼那麼容易就被嚇著了?!沒什麼可怕的。房間裏根本沒有怪物。”
顯然,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怕,而且我們也沒有看見任何怪物,這一點很重要。但是,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理解他害怕的感受。父母可以先對孩子說:“我知道你感覺黑暗很可怕。”然後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孩子:“但是,我也知道黑暗裏沒有藏著任何東西去傷害你。”最後,你可以和你的孩子繞著房間走一圈視察一下:“這是你的衣服,這兒放著你的積木,這兒放著你的小車……”
告訴孩子不要害怕並不能使他勇敢起來,反而給他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恐懼。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敢告訴你他害怕了,他怕你把他看成一個膽小的孩子。取笑和輕視同樣會使你的孩子把他的恐懼掩蓋起來。
總而言之,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取笑孩子,或者小看他的想法,忽視他的感覺。你可以告訴孩子你有不同的想法和觀點,但是不能表現出你小看他。這是因為你的孩子正處於對自己認知世界的觀點逐漸產生自信心的階段,父母是否尊重他的觀點和想法對他來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