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的有幸與不幸
法拉第一生中,最大幸運是年輕時能夠獲益於他的老師戴維,而其最大的不幸是有了成就之後,卻又受妒於他的老師戴維。
法拉第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也是著名的化學家,他提出的電解定律,就是將物理學和化學兩門科學,巧妙的結合起來的重大發現,並為原子物理學和化學結構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材料。
法拉第出身貧寒,生於鐵匠之家,少年時期在一家圖書裝訂店當學徒。工餘之暇就做實驗、看經手的科技書刊,還經常去聆聽戴維等人的學術報告,終於自薦於戴維,做了戴維的助手。
所謂助手,隻是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戴維,平常幫著做些實驗之外,還要做許多雜事,跟現在的助手、助教大不相同。為在學術研究中能得到戴維的指點,法拉第總是盡力的去把這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做好。
戴維生於1778年,比法拉第才大13歲,但由於他在30歲的前兩年時間裏,先後獨立的或以他為主的用電解法製出了鉀、鈉、鈣、鎂、鍶和鋇多種活潑金屬的單質,由此而名聲大震,他在英國皇家學會的威信也大大的提高了。
本來,戴維也是一個苦出身,當過藥店的學徒,完全靠自學成才的。按年齡,他隻能是法拉第的兄長,按出身,他應該更同情法拉第,但是,他按身價論高低,按已有的成就擺架子。這樣,法拉第就幾乎成了他的奴仆,甚至當他出國講學時,就把帶在身邊的法拉第,真的當成奴仆來使喚了。
其實,法拉第的才幹並不在戴維之下,當他22歲做了戴維助手的頭一年(1813年),就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並創製了電學史上的第一台感應發電機,為現代電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可是就在這個年代裏,他隨戴維出國,還曾幹過替載維夫人刷大衣、擦皮鞋的苦活。在國外人士宴請他們時,戴維都不讓法拉第和他同席,人家是了解法拉第的,也隻好無可奈何的在另室設宴專門款待法拉第。
最使法拉第不幸的是戴維的特別嫉才,法拉第當然是首當其衝了。法拉第的發明和研究成果發表,戴維總要在文章的頭尾加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其事是由他發起或是他早有所料的,法拉第對此,也隻好聽之任之。而戴維的工作發生了確有的不足之時,卻不容法拉第來評說,甚至狂怒聲稱,法拉第沒有資格來對他評頭論足。
1820年,戴維擔任了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高位,1823年有人建議吸收法拉第為會員時,卻遭到了戴維的反對,說什麼法拉第資曆太淺,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等等。到次年1月投票時,對法拉第入會,唯一的投了反對票的人,就是戴維。
由於戴維接納了法拉第進入科學界,使法拉第能有更好的條件,在科學研究上做出了輝煌的成就。受著戴維的壓製,法拉第的科研成果並未因此而減少或有所遜色。仍能成為舉世公認的大科學家。法拉第對於自己的有幸和不幸,原來都是當作促進自己前進的動力。法拉第的有幸,更應該說是使他終身及其身邊人受益的他的高貴品質:他始終認為他是一個平凡的人。
法拉第一生,得到過許多榮譽,但他從來不去炫耀它們,他把那些國內和國際學術界的贈品和獎章都收了起來,不當一回事的放著,也不拿出來給人看。他也不熱衷於斂財,卻不斷的慷慨助人,甚至不留姓名。當他有機會能給法院做專家作證的科學鑒定工作,一次報酬可十倍於他的年薪收入時,為了自己能專心於科學研究,他也堅決不去再做第二次。他生活簡樸,拒絕接替皇家學院院長的職務,卻經常在院裏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勤雜勞動活。
法拉第用平凡的態度來對待了他這極不平凡的一生,這是他最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