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為什麼分紅茶、綠茶
茶葉是長在茶樹上的綠葉,理應全是綠色,而人們喝的茶確有紅茶、棣茶之分,並且口感都不一樣,這其中又有什麼道理呢?
其實,就像紅糖、白糖一樣,同樣的原料經過不同的加工程序就變成了口味不同、色澤不一了。紅茶綠茶都是用新鮮的綠茶葉做成的。
紅茶先要經過發酵,人們把新茶葉揉破撚碎,使綠色汁液一點點流出來,然後就把它放在那裏發酵。在發酵的過程,葉綠素被破壞掉了,綠色也就漸漸消失了。而葉子裏含有的一種叫鞣酸的物質,在氧氣的作用下,變成了紅色的物質,這樣,紅色取代了綠色,綠葉變成了紅茶。
而製作綠茶就不需要發酵了。製茶工人把鐵鍋足足燒到200℃,鍋底都燒成紅色了,工人才把新采到的茶葉倒進去,非常迅速地反複翻炒,就這樣,茶葉在火燙的鍋裏被炒來炒去,水分全部蒸發了,葉綠素卻沒有被破壞掉,所以仍然是綠色的,綠茶就誕生了。
為什麼覺得綠茶那麼噴香呢?綠葉中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物質,它非常香,,容易揮發,所以沏一杯綠茶後,確實茶香襲人。而紅茶在發酵後還要經過長時間烘烤,易揮發的芳香油都跑掉了,所以紅茶不如綠茶香。
有人認為綠茶太澀,不如紅茶適口,這是因為鞣酸的緣故。紅茶在發酵的過程中,使鞣酸凝固住了,不再溶於水,所以紅茶沒有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