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與年老
有一些帝王,在其青年、中年時代是明君,幹出了轟轟烈烈的事業,但到年老時卻逐漸頹變為一個昏君。這一現象之所以發生,原因極為複雜,但有兩點是絕不可忽視的,即驕傲、年老。創造出非凡業績的人極容易驕傲,而一旦驕傲,就容易孤芳自賞,自以為是,就不能正確地看待事物,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人年老,就容易糊塗。這是人的生理發展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的現象。這樣,一個昏君就產生了。按照這樣一條邏輯而產生的昏君不乏其人。比如唐朝的唐玄宗都是這樣的一個帝王。
登基前和即位後前期的唐玄宗李隆基是很有作為的。與太平公主聯合發動政變,推翻韋後統治,粉碎太平公主的謀反,充分顯示了李隆基是一位有謀略、有魄力、果敢的政治家。
粉碎了太平公主的政變後,李隆基掌握了朝廷的全部大權,但是擺在他麵前的卻是一副爛攤子。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政治腐敗;經濟衰敗,土地兼並嚴重,大量農民破產,佛教盛行,勞民傷財;國庫空虛。麵對這一危機四伏的嚴峻局麵,李隆基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以太宗為榜樣,獎勵諍臣,廣開言路;提拔重用了一批敢於犯顏直諫的大臣;整頓吏治,罷免閑官,精簡機構;抑製佛教;興修水利;提倡節儉等等。這樣就創造了開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鼎盛階段。在這段時間,政治清明,農業生產繁榮,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一派太平盛世景象。據史書記載:海內富實,每鬥米才值十三文錢,一匹絹價值才二百文錢。道路兩旁列滿了飯店酒樓;旅店中有驛驢供人租用,行程千裏也不用帶任何防身兵器。詩人杜甫在《憶昔》一詩中描寫了開元年間的盛況:“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這一時期的唐玄宗是一位謙虛,有雄心抱負,有作為的明君。
但是,在取得了這一係列成就以後,玄宗就驕傲了,以為可以享福了。他再也聽不進逆耳忠言,那些敢於犯顏直諫的忠良大臣一個個都被罷免了。他越來越喜歡順耳讒言,結果,奸佞之臣李林甫、楊國忠相繼被玄宗所信任,把一切國事盡托付於他們,而自己則沉湎於聲色之中不能自拔。唐玄宗寵愛楊貴妃的故事是流傳很廣的。這樣,唐朝政治逐步走向昏暗,經濟衰落,安祿山、史思明乘機發動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由盛轉衰。
從唐玄宗由一個明君變為一個昏君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玄宗自身個人思想變化所起的內在的作用。正是因為他的思想頹廢了,不思進取了,隨之而來的則是明君、昏君形象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