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合情理是病句的主要類型之一(1 / 1)

為什麼說不合情理是病句的主要類型之一

說話和寫文章都要合情理,這就要求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合乎邏輯。小學生還沒有係統地學習有關的邏輯知識,所以容易出現下麵的錯誤:

1.概念不明確

①參加這次班會的,有班幹部和同學,還有女生。

“班幹部”“同學”和“女生”這三個概念是交叉的關係,“班幹部”也是“同學”,也可以是“女生”,不能並列,直接說“參加這次班會的是全班同學”就可以了。

②今天下午我們在教室裏掃地、擦玻璃和搞清潔工作。

概念分類不當,大概念小概念並列。可以隻用大概念,說“今天下午我們在教室裏搞清潔工作”;也可以隻用小概念,說“今天下午我們在教室裏掃地、擦玻璃”。

③我們要學習雷鋒的節約精神,把廢物都積攢起來。

“把廢物都積攢起來”既不可能,也沒必要,雷鋒也並不是這樣做的。“廢物”這個概念應該加限定,改成“可以利用的廢物”。

2.判斷不恰當

①我們學校是培養千百萬合格的接班人的場所。

這個判斷就不恰當。“培養千百萬合格的接班人”不隻是一個學校的事,去掉“千百萬”就對了。

②食品店有兩個營業員是我們學校的學生。

既是營業員,又說是在校學生,前後矛盾。句子本意是說這兩個營業員是從我校畢業的,應該把“學生”改成“畢業生”。

③上課是不是專心聽講,是學習成績好的關鍵。

“上課是不是專心聽講”包括正反兩方麵,而“學習成績好”隻能和“專心聽講”一方麵相應,應該把後半句改成“是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

④難道你能否認我校開展學賴寧的活動以來沒有取得很大成績嗎?

這句話本意是肯定“我校開展學賴寧的活動以來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用了雙重否定的同時,又用反問語氣,結果變成了否定判斷。應該刪去“沒有”,或者把“能否認”改成“認為”。

3.推理不合乎邏輯

①凡普通話說得好的都是北京人,他普通話說得好,他一定是北京人。

北京人的普通話說得比較好,但其他地方的人普通話也可以說得很好,因此,大前提是錯誤的,推論當然也是錯的。如果改成“北京人普通話說得好,他是北京人,所以他的普通話也說得好”,就合乎邏輯了。

②他喜歡看小說,所以學習成績差。

“學習成績差”和“喜歡看小說”沒有必然聯係,如果改成“他一天到晚地看小說,所以學習成績差”,就對了。

③雷鋒叔叔有“釘子精神”,學習進步很快,我們的學習也完全可以搞好。

省去了必要的推理步驟,所以結論與大前提無關。如果中間加上“隻要我們也發揚‘釘子精神’”,就合乎邏輯了。

隻要用心體會句意,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