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1 / 2)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是大腦能量的基本來源。

大腦機器的高效運轉,需要恰到好處的能源供應。良好的飲食習慣,是能源配置的基礎和關鍵。

飲食不足、營養失調,不可能帶來智力的高度發展。饑腸轆轆、餓殍遍地,無論如何不會有天才的靈光顯現。

世上雖有千般食品,但沒有一種能把大腦所要求的營養素都包含。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要平衡飲食。就是說,飲食中所含的營養素,要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要能與肌體的需要保持平衡。

注意營養平衡

要使處於青春發育的期青少年保持體健腦靈,能勝任繁重的學業,科學的飲食生活是基礎。最好能製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飲食計劃,隨時注意保持營養平衡。如在某一天吃魚肉蛋類較多時,就要有意識地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若較長時間內基本吃蔬菜,也要適當增加一些魚肉蛋之類的食品。那種“一道苗”的吃法,就不利於保持營養平衡。

此外,搞好飲食的合理搭配,還要了解食物之間的“配伍禁忌”。例如,桔子不宜與牛奶同時食用,蘿卜不可與黃瓜一同製取果菜汁等。

8分飽或6分飽

蘇東坡在《養生頌》中說:“已饑方食,未飽先止。”這與“8分飽,不就醫”是同一道理。臨床實踐表明,很多消化不良與腸胃病都是過食或暴食暴飲造成的。正如《內經》所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胃腸功能受損,那些健腦食物能充分發揮作用嗎?

為了使頭腦保持良好的功能狀態,有人提出應以“6分飽”為宜。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不利於健腦。那些肥胖兒童,就是營養過剩所致,這類孩子一般都表現為大腦反應不敏捷,行動遲鈍,肢體協調困難。這是因為脂肪在腦內堆積過多,而影響了智力發育。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與大腦的溝回皺褶多少有關。大腦的溝回越明顯,皺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兒的腦溝回卻很少。這是因為過多的脂肪使溝回緊緊擠在一起,並使大腦皮質變得平滑,而且還影響了神經網絡的發育,所以智力水平較差。

“要使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這是育兒訣竅。小兒如此,成長期的青少年也不例外。

吃溫食,細嚼慢咽

肺和胃都直接與外界相通,並通過外界獲取營養。肺從自然之氣中獲取氧氣,胃從外界獲取食物。實驗表明,二者都怕冷。肺若直接吸收冷空氣,可引起肢體受寒,因而易患感冒,或其它呼吸係統疾患;胃若直接攝入冷食冷飲,也特別容易產生不適之感,或引起其他疾患。有些人自恃腸胃壯而過食生冷,造成腸胃病的教訓是屢見不鮮的。身體不適,勢必影響工作和學習。

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喝飲料時要慢慢呷服。狼吞虎咽,一口灌下,都是不良習慣。不論食物,還是飲料,在口腔內應與唾液充分混合後才易被身體消化吸收。

古人對唾液極為重視,視為人身之寶、生命之水。意大利和美國科學家由於研究唾液卓有成效,於198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國外一醫學家通過實驗表明:唾液有防癌作用。把致癌物放入試管內,同時把人的唾液也放入試管內,開始變化不大,但反複搖動30秒後,發現這些致癌物失去了毒性。據此,又有人把有致癌作用的農藥、食物、黴菌、燒焦的魚和肉等,分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也獲得同樣結果,這充分說明唾液有一定的殺滅致癌物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