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沙漠之狐”(3 / 3)

這一出乎預料的新形勢使丘吉爾坐臥不寧。他暗自思索:“我們不能和德軍對陣,他們一上戰場就足以把我們逐退數十英裏。這可能在整個巴爾幹和土耳其引起最惡劣的反響。”這位戰時首相千方百計地力圖扭轉這一局勢。

韋維爾應首相之命,讓奧康納將軍接任前線司令官的職務。這位將軍當時尚未恢複健康,他向總司令表示,在戰爭中間,最好不要接替尼姆的司令職務,而是讓他利用其對於當地的專門知識從旁協助。韋維爾同意了。這次商定的辦法未得順利實行,或者說沒有實行多久。6日夜間,英國大批軍隊從班加西撤退。第九澳大利亞師也沿著海岸公路向東撤退。為了避免交通擁擠,尼姆將軍偕同奧康納將軍乘坐一輛汽車,未帶任何護衛,從一條小路抄過去。在黑暗中,他們突然被一隊德國巡邏兵截住,從車窗伸進手槍對著他們。這兩位英國將軍還未來得及抵抗,就被擒住作了隆美爾的俘虜。尼姆曾獲得維多利亞勳章,而奧康納從各方麵來說,都是英國最有經驗最有成就的沙漠地區司令官。韋維爾失去這兩位英勇善戰的陸軍中將,有如失去左右臂,不勝悲痛。

真是禍不單行。韋維爾於4月8日飛往托卜魯克,並下令保衛這一要塞。黃昏時分,他動身返回開羅。途中飛機引擎損壞,他們被迫在黑暗中著陸。飛機撞毀,他們步出飛機,站在空曠的沙漠上,不知身在何處。這位總司令決定將他的秘密文件焚毀。他們等了好久,看見一輛車上的燈光。萬幸,這原來是一隊英國巡邏兵,他們走近時聲勢逼人。在開羅的人員因韋維爾失蹤,在這六小時中一直惶恐不安,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韋維爾回到開羅後,立即複電倫敦統帥部。他在詳述部隊的情況後說:“雖然敵軍經過初步行動已經困頓不堪,但是我覺得,我們不會有多長的喘息時間,我仍然很焦慮。托卜魯克並不是一個好守的地方,其後方的漫長交通線幾乎毫無掩護,而且交通混亂;”盡管如此,他仍作出了據守托卜魯克的決定。韋維爾建議,在巴迪亞一塞盧姆地區駐紮一支部隊,盡量提高其機動性,以便保護交通線,並在敵人進攻托卜魯克時襲擊其側翼或後衛;同時,在馬特魯港地區按計劃布防,防止敵人各個擊破。這位總司令在作出上述部署之後,深感實力有限。特別是在機動與裝甲部隊方麵,經過一年的沙漠征戰,損耗巨大;再加上最近對希臘的支援,主力部隊的調走,他手下的軍力非常空虛了;尤其是目前又碰上一個詭計多端、勇猛頑強的對手,確實困難頗多。他望眼欲穿地盼望最高統帥部運來重武器,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是在同時間競賽啊!

4月12日,德、意法西斯聯軍又重新發起了進攻。以墨索裏尼的一個裝甲師和步兵師為先導,首先攻占巴迪亞,接著隆美爾以重型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迅速推進到托卜魯克周圍。其後,德、意空軍又輪番轟炸。韋維爾鑒於形勢已變,有的將領被俘,立即改組指揮係統,並加強戰地動員工作,號召將士堅守陣地,勇敢殺敵。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終於打退了德、意法西斯的進攻,並生俘德軍二三百名。敵人坦克和飛機的損失,遠遠超過英軍的損失。這次戰鬥使隆美爾初次嚐到失敗的滋味。與此同時,英國海軍在中地中海切斷敵軍的供應方麵,也獲得顯著成就。16日淩晨,從馬耳他島駛出的四艘驅逐艦,發現一支由五艘德國和意大利的大型船隻組成的運輸船隊,船上滿載軍火和機動車輛,並有三艘意大利驅逐艦護航。這支運輸船隊和所有的護航艦都被擊沉了。在這場戰鬥中,英國隻損失了一艘驅逐艦。

這兩個陸上和海上的勝利,振奮了人心,有力地鼓舞了在非洲沙漠浴血奮戰的前線將士。丘吉爾首相立即打電報祝賀。他說:“打得好,托卜魯克!應當把托卜魯克看作一個出擊港口,請勿把它看成一個‘贅瘤’。”這一勝利,對急於要借“德國盟友”力量恢複北非帝國的墨索裏尼來說,卻是當頭一棒,他哀歎:“我的命運多麼不濟啊!真是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了!”正是:雙方勝負交替行,拉鋸爭奪沿海城。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