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急轉直下(1 / 3)

第二十六章 急轉直下

戰略轉折在非洲 頑敵銳氣黯然收

盟軍反攻勢破竹 “領袖”美夢桃寒流

法西斯在利比亞的反撲取得“驚人勝利”後,在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墨索裏尼洋洋自得,他迫不及待地飛往利比亞,準備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開羅;希特勒也在忙著給隆美爾下命令,要攫取所有的戰利品,不要把好東西留給意大利人。在同盟國方麵,丘吉爾渡過政府危機之後,正同羅斯福密電往來,商討重新組織力量,決心把隆美爾這隻狡猾的狐狸埋葬在沙漠裏。

雖說墨索裏尼對利比亞的軍事進展感到高興,然而把這次戰役的勝利與隆美爾等同起來卻使他深感不快。他尋思,這樣,在利比亞的勝利,越來越像是德國的勝利而不是意大利的勝利。希待勒提升隆美爾為陸軍元帥,“顯然是為了增加這次戰役的德國色彩”,這也使那個“領袖”異常苦惱。他嚴厲責怪格拉齊亞尼,他說:“隆美爾這位將軍懂得如何以身作則、以坦克為家、率領部隊,而同時格拉齊亞尼卻一直躲在昔蘭尼加地下70英尺深的一座羅馬古墓裏。”

墨索裏尼一飛到利比亞就急忙為接管埃及的事情給國內發電報,他要齊亞諾為埃及政府的機構問題盡快同德國人聯係。他提議讓隆美爾擔任埃及的軍事司令,政府首腦由意大利人充任。齊亞諾提議,駐開羅的前公使馬佐利尼是最好的人選。墨索裏尼還建議把陸軍總參謀長卡瓦萊羅晉升為陸軍元帥,因為他發現自己“夾在隆美爾和凱塞林之間,猶如基督徒置身於盜賊之中”。這種提升,顯然是為了抵消德國提升隆美爾所造成的影響。

據齊亞諾觀察,這些日子墨索裏尼的心情特別愉快。尤其使他滿意的是,意大利軍隊能在二三周內繼續向埃及挺進,並到達尼羅河三角洲和運河區這兩大目的地。他對此信心十足,所以他把自己的行李留在利比亞,作為他很快就要返回的保證。“領袖”雖然對勝利信心十足,但他周圍不少高級人士卻與他意見相左。人們擔心開始進攻的衝擊過後,隆美爾不能再向前進;人們也擔心誰陷在沙漠裏誰就會一敗塗地。每一滴水都必須從馬特魯運來,路途幾乎有200公裏,而且經常處在敵機轟炸之下,僅這些就夠嗆了。前線的軍官還告訴這個獨裁者說,德國人在利比亞的行動引起意大利軍界內部的強烈不滿。他們攫取了所有的戰利品,他們的爪子伸得特別長。他們派德國的士兵看守戰利品,任何走近戰利品的人都要遭殃。

在墨索裏尼視察利比亞期間,他的反德言論日甚一日。他抱怨德國參謀部不重視意大利在軍事上的貢獻,對意大利的工業和需要缺乏理解。他說:“現在人們不知道,兩個主子究竟哪一個好,是英國人好還是德國人好。”為此,外長齊亞諾特別提醒“領袖”注意弗朗索瓦一龐塞在宣戰當天對他說過的話:“謹防隔閡太深;勿忘德國人是刻薄的主子。”

墨索裏尼一氣之下給希特勒寫了一封信。信上寫的是他在利比亞視察和對雅典訪問的情況。此信的主要目的是為意大利薩布拉塔師一事澄清情況。因為隆美爾曾說了該師的壞話。此事使“墨索裏尼對隆美爾一直耿耿於懷”。這個意大利領袖責怪德國人一步一步地把希臘弄得貧困不堪,並說“大概許多德國人懊悔他們沒有入侵意大利,把它洗劫一空。不過,如果他們入侵了,他們會遭到失敗的”。

在外出三周後,墨索裏尼於7月20日晚返回羅馬。據齊亞諾的日記記載:“他的歸來,連同最近來自利比亞的消息,會使公眾承認,關於埃及的許多美夢已成泡影,至少暫時是這樣。現在應該看出,我們在阿拉曼前方擺開的陣勢是否明智了。總參謀部裏麵一些人正在考慮撤退,並且視為上策。開始墨索裏尼為了穩定官員情緒,還佯裝對勝利信心十足,兩天之後,他撕去假麵具直言不諱了。他大發雷霆,說軍方又一次騙了他。他命令軍方“必須堅守陣地,避免任何退卻,否則不知何處才是盡頭”。

然而,正當墨索裏尼擔心盟軍反攻和命令意軍不準退卻的時候,一場標誌著戰略轉折的盟軍大反攻就要開始了。1942年8月12日,丘吉爾同賈德幹、布魯克以及其他參謀長們一起飛到莫斯科,解釋西方盟國為什麼不能在1942年進攻歐洲,並向斯大林通報“火炬”行動和它的戰略意義。當第二天黎明快到來的時候,丘吉爾辭別了蘇聯領導人,登上了飛往開羅的飛機。在這次會晤中,他同斯大林交換了意見,並說服他的盟國:“英、美通向柏林的路必須從北非開始。”一到開羅,丘吉爾就打算徹底改組在中東吃了敗仗的英國軍隊的指揮機構。他在開羅遇到的另一次對英國榮譽的打擊是迪埃普的慘敗。但是,當時他首先想到的是隆美爾。在總司令部的一次會議上,他在房間裏走來走去,慷慨激昂地說:“隆美爾,隆美爾,隆美爾!隻要能打敗他,別的都好辦。”他把奧金萊克和他的大部分參謀人員免了職,然後任命布魯克所寵愛的兩位將軍來代替奧金萊克和利特奇。

新的中東總司令為哈羅德·亞曆山大將軍,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他們是才智出眾、配合默契的一對:亞曆山大是戰略家、保守派;蒙哥馬利是戰術家、激進派。丘吉爾首相在吉薩大金字塔下的總司令部所在地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告訴亞曆山大和蒙哥馬利,他們的目標不是抓住“沙漠之狐”,而是要殺死他。他們從“超級機密”得知,這個任務的困難程度比英國公眾所設想的要小些,因為當隆美爾到達邊境時,他的軍隊已精疲力竭,大部分坦克都已報廢了,而第八集團軍卻有將近1000輛最新式的坦克正在從海路運來。

在吉薩會議上,丘吉爾和他的指揮員們討論了隆美爾取得勝利的原因。除了他的膽略和個人勇敢之外,在兵力上他從未有過優勢,雖然他的坦克比英國的坦克要好些。他的部隊至多不超過10萬人,其中一半是勇敢精神和戰鬥能力都欠佳的意大利人,而在這個戰區,英國正式軍人達75萬。那麼隆美爾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

這裏首先牽連到影響戰爭全局的人物、美國駐開羅的武官費勒斯上校。他的任務是向華盛頓彙報英國在中東的軍事和外交的計劃和行動。費勒斯幾乎接觸到英國在中東所有的機密情報;他是總司令部和英國野戰部隊的常客,受到熱情的接待和信任。托卜魯克戰役以後,當英國人開始檢查無線電通訊的安全問題、以確定他們的密碼是否泄露時,注意力開始集中在費勒斯身上了。這名上校對安全問題是謹小慎微的,他發往華盛頓的電報總是用“黑色密碼”,這是美國武官在全世界都用的一種密碼,並被認為是十分安全的。但是,在1942年7月對德國在特勒利薩的無線電台進行的一次小規模進攻中,發現“黑色密碼”已被德、意密碼組織完全破譯了。從繳獲得到的文件得知,“黑色密碼”的泄露,不是由於密碼被破譯,而是由於密碼被竊。在美國駐羅馬大使館工作的一個意大利人,是意大利情報組織的特務,是個撬鎖專家。他在1941年8月打開了美國武官菲斯克上校的保險櫃。他得到了“黑色密碼”,照了相,然後放回原處。墨索裏尼的情報頭子西沙爾·阿梅向德國諜報機關提供了一個抄本。從此德國人能夠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國軍事情報,包括費勒斯每天火速發到華盛頓的有關英國兵力、增援、裝備和作戰計劃的極為秘密的情報;每組字跡清楚的密碼被記了下來,譯出後及時送給隆美爾和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1942年8月,當費勒斯得知他的報告被德國人破譯了,極為沮喪。後來,美國的密碼機構又給他提供了一種新的密碼。但是,在英國人的請求下,他隻在發最機密的電報時用這種新密碼。他繼續用“黑色密碼”發不太機密的情報,因為英國人想把它當作可以把假情報發給敵人的通訊渠道。

與此同時,英國人還發現了隆美爾在沙漠取得勝利的另一個秘訣——無線電情報,即現代戰爭中的“竊竊私語”。在整個沙漠戰役中,英國和德國雙方的司令員大都依靠無線電通訊;地區遼闊,戰鬥流動性大,致使無線電,特別是無線電話,成為沙漠戰爭的一個重要武器。阿爾弗雷德·西波姆上尉,是隆美爾無線電情報連連長。他非常善於偷聽英國營地無線電中的耳語。經過篩選、鑒別,這些竊聽資料便能構成有關英國前線以及大後方的軍事計劃和作戰命令的精確圖像。

為了破壞德國這一情報機構,盟軍派出一個精幹的澳大利亞營前去襲擊西波姆的特務連。襲擊隊伍極其秘密地和盡可能靜悄悄地進入了陣地。經過激烈的白刃戰,澳大利亞人才占領了德國人的陣地。西波姆和他的士兵企圖毀壞他們的設備,但是沒有成功。戰鬥結束後,100來個經過嚴格訓練的西波姆連的戰士死在岩石間。他們的全部情報記錄和設備都完整無缺地落入英國人之手,包括“黑色密碼”的破譯與有關費勒斯上校在開羅泄密的詳細情況,於是這些漏洞很快被堵住了。更為重要的是,繳獲的文件透露了“沙漠之狐”的狡猾,完全是由於德國優良的無線電情報工作和英國蹩腳的無線電安全措施。是英國人自己把許多前沿地區的作戰計劃泄露給德國人的。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

襲擊西波姆連隊所繳獲的戰利品還透露,隆美爾的戰場情報尚有第三個來源:“康多爾小組”。這是由兩個德國間諜和一夥奇怪的小特務組成的,他們的活動集中在尼羅河上一個寬敞的遊艇裏,後來被英國的保安當局偵訊破獲了。這個特務小組是由28歲的約翰·厄普勒領導的。他是諜報局的間諜,出生於亞曆山大港,父母是德國人。他在第二次大戰爆發前夕,通過貝魯特的著名妓女蘇嫣,參加了德國諜報局;他在中東地區參與了一係列的陰謀,唆使阿拉伯人發動反對英國的“聖戰”。當隆美爾要建立一個由熟悉了解開羅而又十分可靠的德國間諜組成的小組到埃及首都從事特務活動時,厄普勒被選中參加“康多爾小組”。他們用金錢、美女作為誘餌,引英國軍官上鉤,為隆美爾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

如今,英國人已經破獲了隆美爾的全部情報來源,掌握了他的電報密碼;不過,“康多爾小組”的通訊渠道仍然暢通,隆美爾繼續使用它。這對北非戰爭的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942年8月的第一個星期,隆美爾開始計劃下一階段對英國的攻勢。德國和英國的部隊仍然沿著阿拉曼前線在對峙著。但是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很快整頓了它的力量。隆美爾知道,如果他希望征服埃及,他就必須迅速轉移。他的流動司令部設在靠近海岸的、空氣稀薄的峽穀裏。他在那裏計劃突破阿拉曼防線,摧毀蒙哥馬利的軍隊,然後進軍開羅。軍事地圖和情報記錄告訴他,英國人在阿拉曼前線南端的兵力最薄弱,因而那裏是他發動進攻的好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