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教材的分析與研究(2 / 3)

為落實好“鹽類的水解”教材的內容,教師要突出個別與一般的辯證關係,幫助學生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要依據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鮮明的鹽類水解的實驗事實,深入探討產生宏觀現象的微觀本質,以形成鹽類水解的概念。要依據教材的典型實例,運用歸納法揭示幾類鹽水解的規律。然後,要運用演繹法,將規律應用於解決鹽類水解利用的實際問題,加深對鹽類水解及其規律的認識。

4.教材內容在知識係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化學教材中的電解質理論主要包括兩項基本內容:一是研究電解質的電離,建立強電解質的概念和弱電解質及其電離平衡有關的概念;二是研究電解質的化學變化,主要討論離子互換反應(酸、堿、鹽間的複分解和鹽類的水解)與電化學反應(原電池反應和電解)的一般條件與規律。

“鹽類的水解”一節教材安排在離子反應和強弱電解質之後,使鹽類水解過程和規律的探討能在電離和強弱電解質概念的指導下進行,還可以通過與已有離子反應知識的比較、辨析幫助理解。教師要善於運用這些已有知識,並從中發掘出鹽類水解新知識的“生長點”。此外,在本節教材學習結束前,應該通過適當方式對離子反應的知識集中整理、小結,並把這些知識納入到電解質理論知識網絡中去。

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

在認識和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經過提煉加工,科學準確地製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這項工作既是教師製定課時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設計教學方案和實施教學過程的基本依據。因此,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分析研究教材的關鍵步驟。

(一)確定教學目標

在教學設計中,經常需要製定章、單元、節和每課時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指的是預期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思想、情感和行為發生變化。從素質教育和綜合發展的觀點出發製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包括“雙基目標”、“能力目標”和“教育目標”等在內的較完整的目標體係。

教學目標的確定和表述,應從可以觀察和測量的學生行為的變化去說明教學應達到的具體標準。現以“雙基目標”為例加以說明。

中學化學教材中的雙基是指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規範的“雙基目標”主要從兩個方麵規定具體標準:一是把教學大綱的目的、要求細目化,明確規定學生應學習的知識、技能的要點或知識點;二是使用恰當的行為化的語言,明確地表達學生在什麼樣的情境或條件下應達到的水平。

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把教材中知識的教學目標界定為三個層次:

了解——知道“是什麼”。能夠記住學習的知識要點,能夠根據提供的材料識別是什麼。

理解——懂得“為什麼”。能夠領會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義,能夠說明和解釋一些簡單化學問題。

掌握——能夠“應用”。能夠分析知識的聯係和區別,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化學問題。

化學實驗技能目標也大致劃分為三個層次:

初步學會——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能夠比較正確地使用化學儀器,進行實驗操作。

學會——學生能夠獨立地、比較正確地使用化學儀器,進行實驗操作。

熟練——學生能準確地、有條理地、迅速地使用化學儀器、進行實驗操作。

把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理論觀點引入中學化學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是近年來中學化學教學目標研究深化的標誌之一。例如,在依據教學大綱界定的“雙基目標”層次確定教學目標時,越來越多的教師明確地以學生行為的變化而不再以教師的行為去表述,從而提高了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和可測性。又如,不少地區和學校把化學教學大綱中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層次進一步分解為識記、理解、簡單應用、分析、綜合、探求等不同的學習水平,並賦予各自明確的涵義,這種表述使教學目標更加具體,更易於實施和評價。這些做法和經驗值得教師在製定和表述教學目標時借鑒。

在化學教學中,布魯姆認知領域各層次的教學目標的含義是:

記憶——對所學化學知識的再現或再認識。

理解——把握學過的化學知識的能力。包括對知識涵義的領會、解釋和引申等。

應用——將學過的化學知識應用於新的情境的能力。

分析——辨認整體中各個局部及其相互關係的能力。

綜合——把零散的信息、資料組成為新的整體,以得出新結論的能力。

探求——能接受提示、改造和補充知識的信息,結合已有知識,對原有的模式進行模仿、改造或創造一種新模式,以解決新情景中的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