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際,讓你插上騰飛的翅膀(3 / 3)

"我"、"我"、"我"......許多人正是由於太看重了"我"--"我的感受","我的意見","我的利益","我的麵子"......而忘了尊重別人的感受、別人的意見、別人的利益、別人的麵子,結果引起別人的反感和疏遠,損壞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有一個老人帶著兒子去和一幫獵手打鳥。兒子很走運,率先打下了兩隻。兒子高興地喊道:"我打下了兩隻!我打下了兩隻!"這時老人對兒子說:"你應該說'有兩隻打下來了',而不要說'我怎麼怎麼'。"這位老人就是要提醒兒子,在與人共事時,要謙遜,不要隻想著突出自己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

卡耐基的夫人桃樂絲說,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文明社會的精髓。人際關係是承認個人的重要,而不是要你行某些詭計,讓人對你產生一個實際上你並沒有的善意的印象,並借此而勝過他人。她說,你和某人相處並不一定因為你喜愛他,但是你必須尊重別人,就像你要別人尊重你一樣。你必須承認別人具有你作為一個人所應該具有的同樣權利。你必須以公正待人,並且讚揚他們的努力,原諒他們的錯誤,正如你期望別人原諒你的錯誤一樣。至於你是否喜歡別人,或要別人喜歡你,那是不能勉強、不能控製的。但我們可以控製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而每一個人都有資格獲得善待。你甚至於可以和一個人大打出手而仍然和他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的時候人們需要挑戰和大打一番。

那麼,讓我們看看,在人際關係中,有哪些方式是我們可以控製的。或者換句話說,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改善人際關係?

1關心他人。卡耐基說:"如果我們想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正像我們自己需要別人的關心一樣,別人--你的朋友、同事、上司、下級、顧客,以至陌生的路人,也需要人們的關心。對別人的冷暖無動於衷的人是無法得到別人的好感的。再如果在別人遭遇不幸時自己卻洋洋得意於自己的高興事裏,那就更是隻能遭人反感。關心他人要真誠,要細心,要真正心中有著對方。

你真誠地關心別人,別人也會關心你,在你困難時還會助你一臂之力。這樣的故事太多了。

春秋時,趙宣子見一個人臥在桑樹下,因為饑餓,都站不起來了。趙宣子就給了他一些食物。那人拜謝收下了,卻不吃。趙宣子很奇怪,問他為何不吃?那人答道,要留給家裏的老母吃。趙宣子讚賞這人的孝心,就給了他大塊牛肉和一些錢。兩年後,晉靈公派了一批刺客追殺趙宣子。一刺客追上趙宣子,一照麵,驚道:"竟然是您,請讓我為你代死吧!"趙宣子問:"義士何姓?"刺客說:"我就是您救過的桑下餓人。"說完,轉身與追來的刺客搏鬥而死,趙宣子於是得以逃脫。

再看一個外國的故事: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救起了一個不小心掉進糞池裏的小孩。過了一天,一位紳士乘馬車來到農夫家,自我介紹是那孩子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農夫說:"我不能因為這個而接受報酬。"這時,農夫的兒子恰好走進來。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兒子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並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力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明者。他獲得了諾貝爾獎。幾年後,紳士的兒子得了肺炎,是盤尼西林救了他。那位紳士是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的兒子是英國政治家丘吉爾爵士。

請真誠地關心他人,這將為你贏得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幫助,更多的人生快樂。

2微笑。如果你希望讓別人高興見到你、與你相處,那你就要高興見到別人。不能想象你一臉的舊社會、做出一副好像別人欠了你二百吊錢的表情,別人還會樂意和你來往。而微笑,自然的發自內心的微笑,是向對方表示:"我很高興見到你。""我願意和你交往。"微笑表達著歡愉、讚同、尊敬、同情、欣賞等,而這些都是加固人際關係的積極因素。如同一位叫波拿巴·奧巴斯朵麗的作者在一本書中說的:"你向對方微笑,對方也報以微笑。他用微笑告訴你:你讓他體驗到幸福感。由於你向他微笑,使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別人歡迎的人,所以他也會向你報以微笑。換言之,你的微笑使他感到了自己的價值地位。"一位政治家說過:"一個人的微笑,值百萬美元。"這位政治家的成功,不僅因為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出眾的才華,經常微笑也是原因之一。微笑有一種親和力,能夠拉近你同對方的距離。即便是對方在向你發泄不滿,你的微笑也能使他的情緒緩和下來。紐約一家百貨公司的經理在錄用女店員時,寧可錄用小學未畢業卻經常微笑的女子,也不錄用大學畢業但滿臉冰霜的女子。

卡耐基在他的成功培訓班上,曾要求學員一天中用一小時,對一個人微笑,一星期後來班上講講效果。一位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經紀人寫信談了他的感受。他說,他結婚18年了,從清晨起床到上班這段時間,難得對妻子微笑。走在百老彙街上,他也是脾氣最壞的一個人。但他試著在一星期內微笑後,卻有了驚人的收獲。吃早飯時,他微笑著對太太說:"早安。"太太大吃一驚。等她恢複平靜後,他說,從今以後他要永遠這樣。現在他每天出門上班都微笑著和電梯管理員、大廈管理員打招呼。坐地鐵時也與售票員微笑。在辦公室也是一樣。他向從未見過他的人咧嘴微笑,開始對方覺得奇怪,不久,大家也用微笑回報他。他說:"我現在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了,一個更快樂的人,一個更充實的人。"他說他體會到這是人際關係的新哲學,而周圍的人也說他微笑時真有人性。

有一個廣告題為"聖誕節一笑的價值",它的文字是這樣的:

它不費什麼,但產生許多。

它使得者獲益,給者不損。

它發生於轉瞬間,而對它的記憶有時永遠存在。

沒有人富得不需要它,沒有人雖窮而不因它的利益而致富。

它在家中產生快樂,在生意中產生好感,又是朋友間的口號。

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失望者的日光,悲哀者的太陽,又是大自然的解除患難的良劑。

但它不能買,不能求,不能借,不能偷,因為在丟棄之前,它是對誰都無用的東西。

假如在聖誕節購買的最後一分鍾的忙碌中,我們的幾個售貨員也許太疲倦,以致不能給你一個微笑,我們可否請你留下你的一個?

因為沒有什麼比沒有什麼可給的人更需要一個微笑了。

這雖是個廣告,卻告訴了我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讓我們記住:笑口常開的人常受歡迎。

3記住別人的姓名。姓名是最甜蜜的語言。說出對方的姓名,這會成為他所聽到的最甜美的聲音。一般人對於自己的姓名,比全世界人姓名的總和還要關心。如果你同一個人接觸,在隔了一段時間後,仍能記得對方的姓名,對方就會對你產生莫大的好感。這比無聊的奉承話更有作用。相反,忘記或叫錯、寫錯對方的名字,表明你並不太在意對方,或者對對方漠不關心,輕則會使對方疏遠你,重則可能惹對方不快,招來麻煩。

曾任美國郵政部長的吉姆有一個專長--初次相見,就能牢記對方的姓名。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年輕時在磚瓦廠做過工。在他在政界取得成功後,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他簡單地說:"辛勤。"那人說:"別開玩笑了。"吉姆反問:"那你說是什麼?"那人說:"聽說你記得住1萬人的姓名。"吉姆笑了:"不止。我大概可以叫出5萬個人的姓名。"吉姆曾當過一家石膏公司的推銷員,就在那時,他發明了記住別人姓名的方法:初次見麵,他就將對方的姓名、家庭情況、政治見解等牢記在心。下次再見麵時,不論相隔半年還是一年,他都能問問對方家裏人的情況,例如對方庭院裏的樹長得怎樣了等等。難怪認識他的人都喜歡他。

美國總統羅斯福也以能記住別人,包括隻聽到過一次的某人的姓名而著稱。他知道這是一種最簡單、最重要的得到好感的方法。法國皇帝拿破侖第三也曾誇說,他雖然國務繁忙,但仍能記得每個他所見過的人的姓名。

周恩來總理也是能記住許多他見過的人的姓名的。有人隻同周恩來總理見過一麵,但相隔多年再見麵時,周恩來會清清楚楚地叫出他的姓名。這使很多人深受感動。

我們要想贏得更多的朋友,就不要對對方的姓名漫不經心。當然,要記住別人的姓名,首先是要真正關心和重視對方。此外,也有一些幫助你記憶的簡單方法。比如,如果你沒有聽清楚對方的姓名,你就要認真地說:"對不起,我沒有聽清,能再說一遍嗎?"千萬不要隻顧麵子而稀裏糊塗地過去。

在談話中,你要將對方的姓名反複記幾次,並與對方的麵孔、神色等聯係起來。還有,等分手後,最好把新認識的人的姓名記在本子上。以後有空閑時,不妨翻翻本子,看著姓名,想想對方的樣子。現在通行名片,看起來是為我們記住對方姓名提供了便利。但如果不是真正重視別人,名片反會使我們更快地忘記別人的姓名。因為有了名片,我們就可能不再費勁地去記憶姓名,心想,反正有名片呢。結果,時隔一段後,我們就可能隻能看著名片發呆,而怎麼也想不起這個姓名的主人究竟是長的什麼樣子。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4做個有耐心的聽眾。有一個小幽默;孩子問母親:"為什麼人長著兩隻耳朵,而隻有一張嘴巴?"母親說:"那是要我們多聽別人說話,而不是自己多說話。"

實際生活中卻是我們自己講的太多,而很少耐心地聽別人把話說完。卡耐基曾談到一位叫馬可生的記者的事,這位記者說,許多人不能使人對他們產生好印象,因為他們不注意靜聽。他們極關心他們自己下麵要說什麼,他們不打開耳朵。

"大人物們曾告訴我,他們喜歡善於靜聽者比善於談話者多,但能靜聽的能力,好像比任何別種好性格都少見。"

當我們洋洋自得地談論著自己,或很不耐煩地打斷別人的話頭,或自以為是地貿然插話......我們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嗎?特別是當別人有了煩悶、傷心事時,想找我們來傾訴,我們卻不能真誠地傾聽,他對我們將多麼失望。卡耐基說:"如果你想讓別人討厭你,對你敬而遠之,那很簡單,隻要打斷別人的話、喋喋不休地誇耀自己,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就行了。"

劉庸譯著的《不要為瑣事煩惱》一書中專門談到要做個好聽眾的問題。書中說,對別人的談話缺乏傾聽的耐心與誠意,總是不等對方把話說完就要插進自己的意見,這種表現是我們浮躁性情的寫照。書中說,做一個好聽眾無疑有助於改善你的人際關係。例如,當一個顧客投訴公司的服務時,如果你忙著辯解,他會越講越生氣;但是如果你表現出同情心,讓他知道你在聽他說話,他生氣是有道理的,他的口氣就會逐漸放軟。

如果你不讚成對方的某些觀點,一是你要讓對方把話說完,二是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口氣要委婉:"我記得好像不是這樣吧?"就此打住,這已足以讓對方懂得你的態度了。如果他還不服氣,你也不妨暫不和他爭論,等以後他冷靜一些後再說。

聽別人談話,也不能隻是被動地接收,還應主動有所反饋,比如不時發出聽懂了或讚同的聲音,或者有意識地重複你認為有意思的話。如果一時沒聽明白,可以要求對方說得再詳細一些。這樣,對方會覺得你是在真正專心在聽,就會和你更親近。

聽別人說話時,你的表情會告訴對方你是否真正在聽。如果你一麵聽著對方說話,一麵下意識地看手表,這會使對方認為你對他已厭倦了,不想再聽下去了。因此,除非你是真的不想再聽了,否則,就不要有那些不必要的小動作。

人們都喜歡談論自己。和你談話的人,對他自己的問題要比對別的問題更關心,因此,你要掌握人們的這種心理,耐心地聽別人說,而不要自己太多言。最聰明的心理醫生都是好的傾聽者,他靜靜地聽完了,才提出自己的建議。有時病人自己說完了,病也就好了一大半。而病人會把治療的成功歸於醫生。改善人際關係,化解人際矛盾,傾聽比多言更有效。

5使對方覺得被重視。人際關係的一條重要法則是。"尊重他人,滿足對方的自我成就感。"人都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視,誰也不希望自己被人瞧不起。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長處。我們沒有權利輕蔑他人。承認對方的重要性,並由衷地表達讚美,就能使人際關係和諧愉快。

美國成功學家馬爾登也講過幾個重視對方的故事。

有一次,有個要飯的小女孩來到一家商店,買了一件不值錢的小玩藝。臨走的時候,商店老板仍不忘記對她說一聲:"謝謝,親愛的,歡迎下次再來。"這樣的舉動無疑是一種活廣告,為商店贏來了更多的顧客。另一個故事是關於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的。一天,總統和他的外孫騎馬外出,路上遇到了一個奴隸,奴隸向他們脫帽鞠躬,傑弗遜總統也舉起帽子作為還禮。可是他的小外孫卻對黑奴瞧都沒瞧一眼。傑弗遜很嚴厲地教訓外孫:"難道你希望一個奴隸比你表現得更像個紳士嗎?"

最後,我們再介紹一下美國前總統林登·約翰遜的"交際十準則",以供你參考:

(1)記住人的名字。如果你沒做到這點,就意味著你對人不友好。

(2)平易近人,讓別人跟你在一起覺得很愉快。

(3)要有大將風度,不要為小事而煩惱。

(4)不要自高自大,做一個謙虛的人。

(5)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充實自己,使別人在與你的交往中得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6)檢查自己,去除所有的不良習慣和令人討厭的東西。

(7)不結怨仇,消除過去的或現在的與他人的怨情和隔閡。

(8)愛所有的人,真誠地去愛他們。

(9)當別人取得成績時,去讚賞他們;當別人遇到挫折或不幸時,去同情他們,安慰他們,給他們以幫助。

(10)精神上給人以鼓勵,你也會得到他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