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企業民主和參與(1 / 3)

第4章 企業民主和參與

卡爾·沙垂

--A/SFriea公司主管

過去數十年來,西方社會的經濟狀況繁榮、進步,雖然偶爾有些挫折,但基本上,每個人都對未來的經濟生活抱著樂觀的態度。

而這一切的發展,是以私人企業為中心。無論是組織模式、個人價值觀、或管理理論,都朝向有利於私人企業的方向發展。而個人也相信,自己的利益和公司是並行的。

然而,隨著社會福利思想的風行,個人的利益越來越受重視,尤其在北歐國家中更是如此。這些要求包括職業保障、疾病保險,與退休保障等。實際上,勞工的生活的確經過大幅度的改進,不隻休假較多、休息時間延長,而且工資提高,同時受教育的機會多,男女工作也日趨平等。

這種進步,工會組織功不可沒。尤其在挪威時,工會更是推行"企業民主化"的先鋒。工會在初成立時,原隻針對合理報酬和良好工作環境上作要求,後來這種運動逐漸影響到經濟、社會、政治等決策。並指出企業界也應如國家一般,由工人參與決策,而走上"企業民主化"運動之途。

然而,一九七三年的石油危機,使經濟成長暫時停頓,工商業界猛然發現,"戰後複生"的時期已成過去;我們已失去了支持福利運動的基礎。麵對著一個新的時代,卻尚未能了解這新時代的本質。

我們為了昔日的諾言,而大力進行著經濟成長時期的福利政策,而無視於現實的改變。

挪威可說是經濟不景氣中的一個特例。當經濟不景氣發生時,挪威因為在北海發現石油礦,國家收入增加。因此,雖然因不景氣而生產力低落,但北海石油如及時雨般,使挪威在世界經濟危機中安然屹立。

而就在此時,挪威國內的"企業民主化"呼聲甚囂塵上。工會要求工人能對企業的管理、長期計劃、日常行政等,參與更多的決定權。

這項民主化運動有兩條路線:一是要求選舉勞工代表參加決策委員會;另一個是對個人的要求,主張勞工盡力加強本身的技術、知識,進而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力。這時,工會組織和政治團體都要求企業界應製定民主體係。由於它們的組織龐大,力量雄厚,因此,這項要求正逐步實施中。雖然這個要求立意甚佳,但最後失敗的,似乎仍是"個人",而非"企業團體"。因為"個人"的視野常囿於社會習俗,因此對於與社會習俗相關的體係,如政治上的民意代表機構,的確可以施行民主,但是,企業要求的是自己效率與理性。民主是個費時、費錢的行為方式,根本不符合效率的原則。而企業上最常遇到的問題,多是科技和經濟的問題,這更是需要專業技術與理性的思考,絕非用投票表決可以決定對錯的。因此,我認為,企業民主化,實際上是難以實行的。

但是,從另一方麵來說,我雖然認為一群人集合起來投票是不理性的;但我相信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範圍所作的決定是合理的,而是讓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對企業的決策有影響力,也的確能讓個人產生參與感,進而對企業產生更大的向心力。而要實現參與感,所應采取的方式,便是分權。要做到分權,首先,應該強化公司內的信息交流係統,無論是公文、口頭傳送或電腦,務必使公司內每一個人都有靈活的消息來源,清楚了解公司現況、存貨、產品等等。如此,公司內每一個人都能對外界的事務作迅速而符合公司政策的反應。

最高主管人員所應注意的,則是公司企業化的建立,與意識形態的基礎。這才是真正的"領導工作"。做好這層工作之後,隻要讓員工各居其位,各盡其職,便是最好的"管理"。事實上,隻要將人員安對了位置,你會發覺那名員工精神抖擻,工作勤快,根本不用你去"管理"了。

八十年代的管理方式,是"無為而治"的時代。激發員工個人的潛力,而不再以行政條文束縛員工;給予權力、賦予義務,以獲得自動自發的支持。今日的管理危機在於,我們的管理方式未能達到我們的理想目標。十八年代,企業該是分權、授權、與自由的時代。

高瑞克·貝德

--史考特·貝德公司總栽

無論企業的擁有者是誰,讓員工參與共同決策在無論何時都是可行的。但是企業民主化,唯有在每個員工自己也是老手時候,才可行。

雪萊·威廉女士

--英國社會民主黨創立人

歐洲共同市場第五條中規定,公司員工超過五百人時,必須設置勞資協調部門。一般而言,歐洲其他國家對此條款的處理方式,都是讓勞工代表參加公司決策集團,但在英國,實施此條款的方式千差萬別,各不相同。但是,我認為,英國再不致力改進勞資關係,則各種問題將會接踵而來。我曾在美國工作過一段時間,發覺美國企業中的溝通工作做得比英國好得多。在英國,許多對公司正在進行的工作一無所知,美國卻絕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日本企業界處理勞資關係也相當高明,他們很少發生勞資糾紛的原因,在於內部溝通良好,和對訴訟案件的處理得當。

在上次工黨當政的時候,勞資關係未能改進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工會本身對於企業民主化的係統有不同的意見。一派要求純粹的協議結構,即每個工作階層都設置有協調機構,處理勞工訴訟。另一派則要求立法正式規定民主化的施行程序。由於內部這兩派的爭議不斷,終於使工會的民主化運動者心灰意懶,消減了推行運動的熱誠。此時,據我所知,民主化運動已很少有人在認真推行,但卻轉化成一股洶湧的暗濤。我要指出,此時,正是我們冷靜反省英國勞資關係的時候。因為一旦暗濤爆發,問題依舊一樣,我們必須去麵對它們。工會的領導人應趁此時,冷靜地檢查勞資關係,為勞工爭取權益。企業的管理者也應思考如何讓勞工介入管理管理工作,以求雙方的平等互惠。否則暗濤爆發時,我們將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