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決策與風險(1 / 3)

第6章 決策與風險

慕爾杜恩

--新西蘭總理

企業經營的首要本質在於決策;決策的精髓則在於知識與認知;而知識與認知的先決條件則在於自修和自律。

我真心希望內閣各官員能夠和直屬主管以及各部門同事不時地就職務細節作深入的討論。所謂"顧問"一詞,實在容易讓人產生迷惑和誤解。

身為一名政府官員或是企業經理人員,他必須充分了解每個抉擇的主旨、細節,更能進一步詮釋其決策的立論基礎。

經理人員本身並不需要是位專家,但是,他必須能將所有顧問人員提出的意見作有係統的歸劃,並能濃縮挑選其精華。

經理人中,或是政府官員的另一項本質在於,他必須具備快捷的決斷力。錯誤的抉擇總比彷徨遲疑不定要好得多。一旦發現決策有所偏失,我們可以立即予以糾正改進。然而,一個企業組織沉陷在舉棋不定、固守陳規的境地之中,勢必會造成多方麵無法估計的損失和浪費。

總而言之,最基本的要素不外乎是知識、信心和勇氣。而後,則必須盡量放鬆心情,不可隨意發怒。照著這麼做下去,十之八、九都不會發生你所懼怕的結局,剩下的十分之一的機率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般嚴重。

(一九八一年六月於新西蘭)

約翰·錫爾

--英國原子能管理局局長(1967-1981)

許多企業的成敗完全歸因於少數主要的決策--或許每年就那麼一個--如果決策製定錯誤,或是不盡理想,縱使再追加上一些輔助方案,也無法完全扭轉既有的狀況。不幸的是,一些主要決策往往會混雜了情緒的因素,除非決策人士能極度留意,否則很容易扭曲了客觀的判斷。缺乏客觀性的決策,一時間或許看起來很具膽識,然而,其後所造成的負擔與浪費將無以計數。企業的主要決策必須根基於廣泛層麵的認知,審慎而客觀地予以決斷。如果企業經營隻拘限於短期得失,將時間完全耗費在每日的雜事上,其所訂定的決策必然有所偏失。

(一九八一年二月於英國)

理查·歐布雷恩

--ELTB;ManpowerServicesCommission總裁(1976-1982)

何謂企業經營?我個人認為,就是決策製定的程序方法--充分地使用現有的資源,使物盡其用,在固定時段內求得更高的效益、更豐富的產量,並且能獲得組織員工絕對的忠誠,全力以赴。決策的趨向對於企業的效益性和利潤有著決定性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要嚴格地審視公司策略的相關要件。

我一直認為,企業經營法則說起來相當容易,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希望擁有完善的經管法則和可資依賴的決策,下列四個要素必須遵行無誤:

一、在全麵追尋的政策之上,企業執行董事和經管法則必須取得一致的協議。我們應該確切熟知自我的目標為何,其原因又是那些細目,而後再有係統地發展實踐。在開展的過程中,我們還得隨時留意既訂的決策方針,一再地審核一些優先要務,依著環境的需求予以適當的調整和改變。我看過許多企業營運得相當成功,整個企業遵循著明確的方向前行。我也同樣見過很多企業不斷地犯錯、發生偏差,甚至相差很遠的結果,主要是因為目標過於複雜、缺乏明確性,而導致了混雜的決策與偏失的作業。

二、對於企業希望追求的目標方麵,董事和經理人員之間必須達成協議,如此才能有效地規劃出公司的策略與優先事務。一旦製定出明確的遵循方向,各營運部門才能從事市場的分配、估量出貨品的成本與其利潤。另外,測定各營運績效的指標也必須設定。

三、必須將作業情況做有係統的記錄,隨時密切注意企業的營運績效,如此才能發揮更高的效果,加速前進的腳步。因此,應該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從事資料檔案的建立。專注於各項統計數字--不單指財務方麵的指數--以及企業經管所必備的參考資料。或許這正是人們所忽略的,也是各評論家批評企業前行速度過緩的原因。然而,訓誡並不足以產生改變,人們必須自身有所體驗,體會出變化的重要性。在未來的企業世界裏,此種經管方式將日漸趨於重要。從此刻開始,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電腦裝置,每一季、每個月、甚至每個星期都將營業狀況以明顯的統計報表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