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營銷和生產力(1 / 2)

第12章 營銷和生產力

唐納·肯杜爾

--比斯高公司行政主管

管理的藝術、經濟的法則、不成文的商業道德規範、社交關係的技巧、以及領導人的責任,這些內容我們已教給下一代了,然而,我們有沒有必要讓他們知道,在生意上遇到有強勁、精明的競爭對手,是用錢都買不到的"好事"?我們下一代是否知道,競爭乃是重燃鬥誌,維持成功的真正力量?

有很多人苟且偷生,毫無競爭之誌,最後終於白頭以終。對於這類人,我隻感到悲哀。打從做生意以來,我一直很感激生意競爭對手。這些人有的比我強,有的比我差;但不論其行與不行,他們雖令我跑得更累,但也跑得更快。

事實上,腳踏實地的競爭,最足以保障一項企業的生存。由於競爭,我們工廠更具現代化,員工受到更多的訓練,生產線也隨之擴大;因為,競爭比榮耀、野心、利益更能推動一間公司的業務。

對於接班人,不論其為男或女,我都要求他們重新去過競爭性的生活,要求他們不要隻滿足於與對手平起平坐,亦即不要滿足於產品質量和生產設備不輸他人;換言之,我要求他們要"超過"對手。對我而言,超過對手乃是此生中獲得成功、幸福的唯一途徑。

(一九八一年四月於美國)

格富斯

--RCA行政主管

唯有知道別人過得怎樣,我們才真正能判斷自己過得是好是壞。這個道理可用例子來說明。

我們有兩個最為成功的經營單位,二者多年來一直保持銷售與營利的最佳記錄。然而,它們的年度營利額遠低於兩間與我們競爭的公司;其中一公司的貨品銷售額與我們一樣,獲利卻比我們多出2500百萬,另一公司甚至多出5000萬。經多方研究之後,我們找到失敗原因,那就是:雖然我們跟別的公司一樣采取自動化生產方式,卻無法像他們那樣,降低自動化的成本。

由上例看來,一個公司的營業,其真正好壞是要與對手比較才能知道的。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於美國)

唐納·邦倫

--能得利公司總裁

生產力的提高,其正確的起點是了解行銷的概念。生產力本身並非目的,而是達成目的的一個"手段";此目的就是:令消費者滿意。我之所以作如此的強調,其主要原因有二點:

一、根據我個人的了解,某類人物--尤其是那些對我們經濟決策有重要影響力的人,仍然不知道行銷概念的重要性,並對其意義、目的及利益有所誤解。

二、由此,他們在解決我們的經濟困難時,往往把"成本投資"等同於"生產力",並將後者視為目的。

當然,成本投資在某些情況下,的確有助於生產力,而且,增加資本也能推動某些事業的成功。但是,如果那些左右我們社會經濟的人認為,一個促進成本遞增的計劃,其本身能促進事業成功,那麼,他們的想法則是容易引人走錯方向,也可能造成資源浪費。事實上,成本投資與生產力並非經濟發展、複蘇的萬靈丹;要達到這樣,我們的產品必須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和期待,並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其購買欲。

洛特·福特

--信佳福特集團行政主管

信佳集團乃是世界上經營酒店、酒席的最大集團。我們都是這一集團的售貨員,且以此為榮。我們的集團能吸引、留住一流的管理人才,因為,我們能正確地了解其需要與抱負。並予以實現的機會。因此,員工都以公司為家,大家有強烈的共識,不論身份高低都能賣命做事,而就這點來說,集團上上下下都算是推銷公司貨品的售貨員。

我們讓顧客抽樣檢查我們的貨品(酒席),然而,其好壞隻有十分之一決定於外觀和材料,十分之九取決於服務品質。好的服務是顧客是否再上門的主要因素,而生意是否成功,則要看顧客能否再上門,因此,生意的成功,取決於良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