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方法是一種比較直觀的了解事物的方法,它借助於觀察者的眼、耳、鼻、身等感官。所以,一般說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確切性。例如,一位領導想了解啤酒行業的生產情況,他可以進入生產第一線,實地察看,看看各個工廠從配料到出成品的全過程,看看生產的方法、技術、設備、管理,獲得第一手資料。但是,使用觀察方法,需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能僅僅停留於事物的現象層麵,並對現象不加分析,匆忙地下結論。事物的現象與其本質並非總是相吻合的。例如,明眼人誰都能看見,太陽東起西落,繞地球旋轉。可這是一個最大的荒謬,為了糾正這流傳二千多年的謬誤,伽俐略、布魯諾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再如,現代經理看到工廠裏機器轟鳴,工人在車間緊張地工作,產品也不斷地從生產線進入倉庫,但工廠的效率、產品質量、產品銷路等卻不能從觀察中得出。有時,這種表麵的忙碌是一種虛假的現象,虧損、產品積壓、高投入低產出,卻隱藏在後麵。所以,不能僅僅憑觀察就得出結論。第二,對曆史、文化遺跡的觀察,並不表示了解了它的背景、演變及內在蘊涵。例如,旅遊已成為一種時尚,人們在閑暇時、結婚時,甚至春節期間都喜歡到有名勝古跡的地方去遊覽、觀光,但他們看到的隻是文物的外觀及關於建造過程、作用的簡單文字。所以,在下結論時,力爭排除主觀因素,不可僅憑推測或臆斷。
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往往同時使用,不可絕對地分開。因為,過去總是要發展成現在的,現在也總是由過去而來,並且,間接觀察就是直接觀察古物古跡等,使用時必須排除觀察者個人的偏見。
實驗方法是對觀察所得到的材料同相應的事物發展範型進行對照。它也分為直接實驗和間接實驗。直接實驗是假設--演繹過程,即以抽象的理想狀態為假設條件來分析觀察材料,但這假設不是任意的假設,是一種按其本質遲早要被實證檢驗的假設(注:後麵有專節論述)。間接實驗是從實際現象出發,認識現象的內在聯係的過程。直接實驗和間接實驗交互使用,既歸納又演繹;既從現實出發又從理想狀態出發,從中發現現象間的關係。
比較方法是對實驗方法的深化,是從橫向角度把某事物及同時存在的同屬一類的其他事物進行比較,從多樣性中求得統一性;也是對同一事物內部各部分的比較,以期獲得對事物的整體認識。例如,領導幹部在選拔人才時,首先要將預選對象同其他人進行比較,然後,再將其各方麵的能力進行對比,以確定人才及工作崗位。比較方法能夠較簡潔地深入事物本質,是較主要的實證方法。但是,比較方法缺乏曆史性。因而在比較的基礎上,必須上升到曆史方法,即展開縱向比較,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僅可"證實"的現象,可能是孤立、無曆史感的現象,而既可"證實",又有預測作用的陳述,才是科學高度的陳述。所以,實證方法不是滿足於尋求現實的可證實性,而是力圖從可靠的現象中推測出事物發展的趨勢。
實證方法是一個應用較普遍的方法。任何一位成績突出的現代經理都注重實證方法的適用。他們總是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第一線,實地考察,獲取第一手資料,然後,既從自己的原定計劃、設想出發,分析現實,找出現實同理想中的情況的差距,以鞭策自己;又從現實自身入手,就事論事,分析出現實發展的規律,從中找出應發揚光大的東西和必須改正、拋棄的東西,使事物向更加完善的狀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