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假說可以使我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具有自覺能動性。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實質上是一種探索性的活動。人們不可能等到事物的本質完全暴露在麵前之後,再去認識和改造,但也不可能沒有目標和方向地進行認識和改造。前者是消極被動的方式,永遠隻會隨著事物走,不會有新的發現,是直觀的、機械的活動;後者是盲目的方式,遊離於事物之外,隨心所欲地進行,隻會招致失敗。那麼,此時此刻就需要人們在已知的情況下,進行假設,進行預測,並根據這些假說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實驗和謹慎的行動,在行動中不斷充實假說、修正假說,逼近事物的本質。
第二,假說為我們建立和發展科學理論提供了一座橋梁。我們對事物的認識,盡管人的思維本質上想全麵的、正確的把握事物,並希望窮盡對事物的認識。然而,人的思維是通過有限的具體的個人進行的。種種主客觀條件必然限製認識的進行,使得真理的獲得須經多次反複。此時,能夠幫助我們的就是假說,即假說可使我們從已知的科學理論和事實去探索未知的規律,去不斷地積累知識和經驗,增加假說中的科學性成分,減少假說中的非科學性成分,逐步建立起正確的理論。假說成了科學理論的先聲,以及通向成功行動的橋梁。例如,任何一項領導決策的出台和實施之前,必先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實地取證,然後從所獲取的材料出發,進行假說,並進行實驗、試點、修改。幾經反複才能最後形成。如果離開了假說階段,直接從收集的有限材料中就一次性作出決策,並加以實施,那麼,實踐就會給現代經理帶來很多麻煩,甚至是徹底的失敗。
第三,假說可以促使我們相互探討,提高行動的成功率,由於假說是在已有的有限知識、經驗和材料基礎上進行的,那麼,大家盡可以依據自己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交流中,修正各自的假說,並使多種關於同一事物的假說趨於一致,形成共識。在這種假說基礎上形成的理論,其化為行動後的成功率就相當大。例如,對於前南斯拉夫的內戰,國際社會紛紛提出和平方案,並相互交換意見,在前南三方對已有方案所涉及的實質內容的討價還價中,國際社會才逐步找到了解決三方衝突的關鍵所在,再一次提出和平方案,促使三方簽署了"代頓和平協議"。長達幾年之久的戰爭終於讓位於人民對家園的重建。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各個現代經理周圍總有自己的"智囊團",尤其是高層現代經理更是如此。否則,即使領導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非常強,但苦於精力有限,他不可能獨立去麵對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麵麵,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對一切事情都了解清楚,並作出正確的、不允許他人提出質疑的結論。
此外,通過假說,人們可以基於已有事實,又超出已有事實。對問題進行大膽設想,並深入實踐中有目的地取證。這樣,容易觸及相關問題和相關領域,並有可能在這些地方獲得新的發現,實現認識和行動的新突破。例如,曆史上關於"以太"的假說,曾推動眾多的科學家去發現這種神奇的物質。"以太"雖未被找到,但是,在探索過程中卻發現相對論。
恩格斯說:"隻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如果人們要等待建立起定律的材料純粹化起來,那來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運用思維的研究停頓下來,而定律也就因此永遠不會出現。"同樣,我們也有理由說,隻要科學在思維著,包括領導科學,它的發展形式就離不開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