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凡是有矛盾、對抗和競爭存在的地方,就有謀略思維存在。因為,矛盾、對抗和競爭就是通過謀略得以解決的。
離開了矛盾、對抗和競爭,世界就不複存在,社會也不會發展;而離開了謀略思維,矛盾、對抗和競爭得不到解決,世界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決鬥場,你拚我殺,世界仍將不複存在。所以說,謀略思維與競爭、矛盾同存在,是以競爭和矛盾為其邏輯起點的。
◆◆競爭、對抗的特點
競爭和對抗作為謀略思維的邏輯起點,除了具備作為競爭一般和對抗一般的特點外,還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流變性。謀略思維中競爭、對抗的流變性是指競爭和對抗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隨時間的推移、謀略思維的實施,不斷地發生變化,競爭和對抗雙方由某方麵的競爭、對抗可以轉化另一方麵的競爭、對抗,甚至競爭、對抗夥伴已在不斷發生變化。
競爭、對抗的流變性是一種正常情況。客觀事物本身就是不斷發生變化的,每一個事物在同不同事物發生聯係時,會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形成不同性質的關係。比如,同是一個玻璃杯,如果把它用在化學實驗室,那它就是化學器皿;如果用它來喝水,那它就是一個茶杯;如果用它裝煙灰,那它就是一個煙灰缸;如果用它傷人,那它就是一件凶器......同是一個杯子,在不同的場合,它表現出或具有了不同的屬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事物之間不斷有新的關係出現。這就決定了競爭、對抗也是不斷變動的,不能隻盯上某種關係不放。例如,兩個國家剛開始建立外交關係時,相互開放的領域很少,相互合作的方麵也不多。隨著時間的流變,兩國在眾多的領域進行合作。在某種意義上,兩國間的合作就是競爭和對抗,就是各自利用謀略思維從對方身上獲取利益。因此,兩國間合作領域的拓展,就是競爭和對抗形式的增多,由單純的政治競爭到經濟、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麵競爭網絡。
競爭和對抗的流變將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演越烈,因為,在人類共同利益麵前,如臭氧層問題,全球氣溫升高問題、環境和生態保護問題、輯毒問題等,各集團基本上達成共識,但在具體利益麵前及如何實施、維護共同利益問題,則存在著激烈競爭和對抗。競爭的背後,就是各集團領導人對謀略思維的運用,是謀略思維的競爭和對抗。
(2)全麵性。謀略思維中的競爭與對抗的全麵性,是指競爭和對抗在各個層麵、各個問題上展開,既有集團與集團、集團與個人及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競爭、對抗,又有經濟、科技、人才、資源、民族獨立等方麵的競爭和對抗。
全麵性的競爭和對抗在思維活動和生活實踐中比比皆是。例如,在戰爭中,雙方都想取得勝利,於是,一方麵研製新型武器,並不時地製造一些有關新武器研製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消息,以給對方的軍隊和科研人員施加壓力,影響其正常的活動安排。當然,有些新型武器的研製在絕對秘密狀況下進行,在投入戰場使用時,對方不知為何物,無法應付,從而給對方以驚恐並沉重打擊。另一方麵,通過空投傳單,或有意讓對方收聽到自己的廣播,以真真假假的消息,擾亂對方軍心、民心,瓦解其士氣。這些,其實就是智力的較量,就是謀略方法的具體運用。
競爭和對抗之所以全麵地表示在各個方麵,但它其實質,主要在於人。就是說,人生來就具有競爭和對抗意識。既然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即任何活動都是由人發起的,任何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人,那麼,它們就必須具有了競爭和對抗。這一點,我們不妨從《聖經》中摘一個故事。聖經上說,該隱和亞伯都是亞當和夏娃的兒子,該隱種地,亞伯牧羊。有一日,該隱將地裏的出產物為供物獻給上帝,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上帝看中了亞伯的供物而看不中該隱的供物。於是,該隱大怒,殺了自己的弟弟亞伯。這就說明,從上帝造人之初,人類就存在競爭和對抗意識,隻是該隱的謀略極其低劣罷了。
如今,人類已經涉及各個領域,並在各個領域展開了合作性的競爭與對抗,所以,也就有了政治競爭與對抗、軍事競爭與對抗、經濟競爭與對抗、外交競爭與對抗,以及人際關係方麵的競爭與對抗。
競爭和對抗的全麵性並不否認它的客觀性,我們不能因為"全麵性",而主觀地、隨意地製造競爭和對抗,這樣,隻會破壞競爭和對抗的規則。
(3)利己性與排他性。利己和排他是緊密聯係在一起,利己必然排他,排他大都是為了利己。兩者合二為一。
現代的競爭和對抗(軍事除外)都是合作式的對抗與競爭,即雙方在合作的基礎上又開展競爭,但利己性十分明顯。利己性,就是雙方都不願使對方成功,都希望牽製對方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簡言之,雙方都希望減少對方的利益,以增補自己的利益。
利己性之間競爭為何又是合作式的呢?或者,合作式的競爭為何具有濃烈的利己性?不妨分析一例。美國和俄羅斯是兩個競爭和對抗夥伴。從冷戰時期的美蘇開始,直到今天美俄雙方在裁減常規武器和銷毀核武器,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問題上,競爭和對抗就沒有停止過。在關於聯合國授權北約派兵進駐前南斯拉夫時,俄羅斯為了同北約一起指揮北約軍隊,其總統葉利欽競在公開場合發表反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態度強烈的講話,不允許美方單方麵控製北約軍隊指揮權,做出不利於俄方以前的小兄弟的事情。對抗不為不激烈。然而,兩國之間也有合作。自俄羅斯開始實行經濟私有化以來,經濟狀況一直不景氣,其推進私有化的進程因經費而受阻,為此,美國給它提供了大批貸款,幫助其經濟改革和複蘇。所以、美國同俄羅斯之間是合作與對抗的關係。對抗自然是利己的,而合作也是為了利己。其一,俄羅斯希望實行經濟私有化,而美國也正希望俄羅斯這樣做,走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模式,把俄羅斯經濟納入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軌道。其二,如今的對抗不是戰爭年代的對抗,雙方一觸即發,拚個你死我活,而是懼怕兩敗俱傷。各集團隻是用對抗來牽製對方,消弱其影響力和國際威望,以保求自己的安全和影響與聲望的擴展。所以,美國的貸款與其說是合作,不如說是利己。美國和俄羅斯的對抗也是為了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