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現代經理公關方法(1 / 3)

第三卷 現代經理公關方法

第8章 序

決策是領導工作的實質與核心,是任何一個現代經理的主要職能。現代經理處理公共關係最根本的工作也是決策。決策是行動的基礎、公關的前提。決策正確與否,是公關成敗的關鍵。因此,現代經理要掌握公關決策原則,遵循公關決策程序,重視公關決策回歸,以提高決策水平,取得良好的公關效果。

第9章 現代經理公關決策原則

現代經理的首要職責是決策,決策的最高期望值是決策的正確性、科學化。為此,必須首先認清公關決策的實質、特點,遵守決策的原則,正確處理決策過程中的各種關係。

◆◆現代經理公關決策的實質

在這裏要認清決策的含義、領導決策的重要性、公關決策和一般決策的關係,從而弄清現代經理公關決策的實質。

決策,簡單地說,就是決定對策,作出決定。就是確定未來行動目標,根據預定目標,作出行動的優化決定、對策、方案等的分析判斷過程。要把決策看成這樣的過程,而不是隻看作是拍板決斷的"瞬間"。誠然,任何一個人,天天無不自覺地進行著大大小小地決策。這種決策常常表現為"一瞬間"如戰場上指揮官的一揮手"打!"談判桌上叫一聲"好!"施工現場說一聲"幹!"實際上,每個人在做一件事之前,總是先想好了再去付諸行動的。這種"想好了"的過程,就是決策過程。

人都可能能成為決策的主體,但現代經理的決策卻與眾不同。在任何一個地區、部門和單位中,決策活動都可以相對地劃分為基層決策、中層決策和高層決策三個層次。決策層次越高,決策的使命就越大,決策影響的範圍就越廣。就中高層領導決策來說,其重要意義在於;第一,全局性。現代經理的決策關係著他所管轄的地域或單位事業的興衰。決策對了,事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人們精神振奮,士氣高漲;決策錯了,事情越辦越糟,甚至會出現全局性挫敗。有人說,在一切失誤中,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這是千真萬確的。如果決策失誤,全局性的錯誤是很難挽回的。第二,長期性。現代經理決策的影響將長時間地存在。成功決策的效益,常常隨著時間的延長越來越顯著,甚至子孫後代受益不盡;失敗決策的惡果,常常苦食不竭,遺害無窮。

公關決策和一般的決策有許多共同之處,如決策的目的、原則、程序、效果等。但也有不同之處,一般決策著眼於"事"、"問題",對辦成某件事、某些事,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而作出決定,以求"事通"。公關決策著眼於"人"、"群體",對改善人際關係,滿足群體需求而作出選擇,以求"人和"。當然,"事通"歸根結底要靠人去辦通;"人和"是為了把事情辦好。所以,公關決策和一般決策又是一致的,它們是密不可分,又不能等同的。

總之,現代經理的公關決策,就是領導人為追求良好的公共關係狀態,從而促進事業發展為目標而作出的行動的優化決定、方案等的分析判斷過程。

◆◆現代經理公關決策的特點

認識公關決策的特點,可以進一步認真公關決策的實質。公關決策有如下六個特點:

1.以處理好與公眾間的網狀關係為出發點

公共關係指的是一定的社會組織機構與其相關的社會公眾之間發生的關係。這種關係有縱向的、橫向的、多向輻射的,錯綜複雜,形成關係網絡。公關決策首先要考慮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擴大影響,謀取信譽,求得合作,隻有這樣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2.有明確的目標

決策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或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沒有目標就無從決策。而且要達到的目標必須有一定的定量標準。公關決策的基本目標雖是為一定的組織機構在公眾中樹立美好形象,也是可定量的。就是用數量表示為樹立美好形象所開展的工作的規模、程度、速度等。

3.同實施行為連在一起

決策總是要付諸實施的。不準備實施,決策是多餘的,沒有意義的。僅僅停留在對問題的認識上而不去實行,不是決策。

4.有多個可行方案

決策是行為的選擇。有比較才有鑒別。達到一個目標或解決一個問題,總會有各種效果不同的途徑和辦法。至少有上、中、下三策。決策就是追求若幹個可行方案,加以比較,從中作出選擇。如果隻有一個方案就談不上是什麼決策。

5.要追求優化

決策總是在確定的條件下尋求優化目標和達到目標的優化方案。在若幹個可行方案的優選過程中,最終選擇一個較為合理的最理想方案。不追求優化,決策是沒有意義的。

6.是決定未來、探索未來、選擇未來的思維活動

決策總是向前看的,要對未來行動所麵臨的環境、條件、可能產生的積極作用和影響以及消極作用和影響、可能帶來的潛在問題等,進行因果分析、綜合評價和科學預測。尤其是公關決策,要著眼長遠打算,看到長遠利益。良好關係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急功近利是不行的。

可見,決策是人類的一種超前性的創造性能動思維活動,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係統分析過程。

◆◆現代經理公關決策的原則

決策這種思維是一個係統的分析過程。要對由眾多因素和錯綜關係所構成的事物作出正確決策,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必須在諸多原則要求的指導下,才能作出優化決策。公關決策的原則主要是:

1.公眾原則

就是決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公眾。要從公眾的心理需求、公眾的好惡、公眾的利益、公眾間的關係和公眾素質等考慮問題,進行決策。這是決策的基礎,是是公關決策的前提。離開公眾搞決策,要麼是隻憑主觀,脫離實際;要麼是片麵注重事件,忽視根本。這都不會作出科學決策。

2.公開原則

就是決策不要搞神秘化,要敞開大門,虛心集中群眾智慧,廣泛收集群眾意見,使決策有堅實的群眾基礎。當然現代經理要處理好公開決策與保密製度之間的關係,注意掌握公開的事情、時機、範圍和有關人員。不能不加區別地事事公開、處處公開、時時公開、人人公開。

3.準確原則

就是信息要準確、全麵、及時。決策的思維內容,就是對信息的判斷和對方案的比較、選擇。因此,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決策的原料。平時說的"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競爭力,信息就是財富",都是指的信息納入決策係統而產生的效益。任何一條與決策對象相關的信息,都會對決策思維產生啟示和借鑒作用。所以,決策之前,要掌握多方麵、多角度、多類型、多層次的信息,並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判斷,使信息準確可靠。信息越多越準,決策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就越大,決策就越具有科學性。

4.群體原則

就決策的主體而言,決策可分為個人決策與群體決策(集團決策)。一般說來,個人決策,多是業務性的常規決策。盡管這類決策涉及麵窄,有一定的慣例可循,但它仍需要在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基礎上作出。這樣,它的準確性更大。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社會活動和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領導決策越來越複雜、艱巨,個人決策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因此,要堅持群體決策的原則,依靠大眾出謀劃策,同時發揮智囊團、研究中心等谘詢參謀機構的作用。

5.可行原則

決策是為了實施,實施必須可行。為此,要從實際出發,分析實施決策的主客觀條件,權衡各種方案的利弊得失,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從需要和可能、現實和未來等方麵慎重論證,周密審定,正確評估確定決策的可行性。這樣,決策才不至於流於形式。

6.可比原則

決策過程的關鍵環節是多種方案的對比選擇。這也是決策的重要原則。有比較才能分出優劣。決策要有多種方案對比選擇。不對比,就不能選優,也就不能決策。

7.靈活原則

決策必須具有可靠性、穩定性。但不管可靠程度多麼高,也難免因決策實施過程中的某種特殊變故、發生非常變異而無法實現預期目標。這樣,決策就要具有靈活性。這種因偶然因素而發生的變化,不能說是決策失誤。決策目標不要打得太滿,要留有餘地,同時要有後備方案,使決策具有應變能力。決策都有一定時間的有效期,一旦時過境遷,就不能墨守成規,要隨之相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