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生活保健
§§§第一章 從生活中獲得保健
現代生活方式病是現代生活的特有病症,它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和健康。時代在前進,科學在發展,人類生活方式也日新月異。最近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結果表明,現代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並非像以往多由細菌、病毒等生物學因素引起,而是由多種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方式,錯綜複雜的環境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例如,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潰瘍病、各種癌症、以及多種家用電器病和花樣翻新的綜合症等。人們將這些疾病統稱為"現代生活方式病"。
這類疾病所導致的死亡在發達國家中占總死亡率的70%~80%;在發展中國家中為40%~50%。這類疾病絕大多數不具傳染性而且是可以預防的。
我國衛生部近年來開始對社會因素與人群死因關係進了調查,結果指出,生活因素(包括消費類型、職業危害和有害健康的業餘活動等)占37.3%;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和生活環境)占32%;而生物學因素(包括遺傳、老化等)隻占19.7%。
目前我國人民的衛生水平仍然低下,不良生活習慣仍嚴重存在。以吸煙為例,發達國家中估計每年死亡人數中有14萬是由吸煙引起的肺癌、心血管病、以及其他肺部疾病所致。然而近些年來,這些國家人口吸煙率也隨之降低。但我國吸煙人數卻呈強勁上升勢頭,估計已有2億以上男性和2400萬以上女性吸煙。肺癌死亡人數已上升並超過其他惡性腫瘤,占第一位,占9種主要癌瘤死亡人數的26.2%。照此下去到2005年,我國每年死於吸煙引起的各種疾病的人數將達到200萬人以上。
更為突出的是,毒品已在近幾年滲入我國很多地區,估計非法吸毒者已達幾百萬人。
近來養狗之風日盛,估計全國已有1.2億隻狗,狂犬病也隨之而死。現因狂犬病死亡者每年已達數萬人。
至於因酗酒引起的酒精中毒和肝硬化;由性泛濫引起的性病和艾滋病流行;由不合理飲食習慣所致營養不良和肥胖病;由精神高度緊張和心理失衡誘發的心血管、消化、神經係統的心身疾病等都是為人們所耳熟目詳的。這些都是現代"生活方式病"的具體體現。
由於現代"生活方式病"是非傳染性的,對人危害進展較緩慢。往往不為人們所認真關注。又由於這類疾病的發生與人類文明進步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所以有人譽之為"文明病"或"習慣病"。
總之,這類疾病的病因主要是來自不科學不衛生的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或營養結構不良,起居方式不合理,或有煙、酒、賭博等不良嗜好,以及家用電器使用不當等。
§§§第二章 從家庭中獲得保健
家庭與人類的健康和疾病休戚相關,這就提示我們要想健康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家庭。和睦的家庭是享受天年的樂園,是美滿婚姻的基礎,是以血緣關係(包括收養關係)為紐帶共同生活的基本的社會組織單位。
家庭關係是人類特有的社會關係。家庭問題不僅僅是家務問題,更重要的又是社會問題,當前社會的經濟大潮不斷地衝擊著每個家庭,家庭問題處理好的,全家就可安安心心地去工作,去創造財富,反過來又為家庭服務,使家庭充滿生機活力,家庭成員就有良好的情緒,健康的身體,有幸福的人生。有和睦的家庭,才能確保健康長壽。否則將是家破人散,其害無窮。
§§§第三章 什麼是健康的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生的學校、生活的綠洲、事業的支柱,它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結構,這種結構下存在夫妻關係、父子和母子關係。這三種關係相互聯係,互相配合,構成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溫暖環境和肥沃土壤。
每當我們經過一天勞累的工作,需要回到有溫馨的綠洲棲息;當遇到困難時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當獲得成功的喜悅,也需要得到家人的祝賀和分享。家庭賦予每個人以信心、力量和才幹,而關懷、支持、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又給家人以無盡的享受。
健康的家庭中應該充滿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家庭成員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支持;夫妻恩愛、父(母)慈子孝。健康的家庭還應該是民主平等的,講文明禮貌的家庭,是有一定文化修養的家庭。在這個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注重自我修養,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懂禮貌;有理想、有事業心,工作認真負責。家裏有濃厚的學習氣氛。
1.健康家庭的標誌
①家庭感情方麵,家庭成員之間要做到互相信賴、互相尊重、互相寬恕,並互相幫助,體現成員之間親情氣氛。
②對待家務勞動,家庭成員都能積極主動盡力承擔,互不推諉。
③夫妻之間,相敬相愛,感情融洽,在工作方麵能相互肯定和支持。
④家庭長幼之間,做到尊老愛幼,各得其所。特別重視對老人的贍養和子女的全麵教育。
⑤家庭經濟方麵,能根據收入和需要合理安排開支,家庭成員之間經濟公開,並能相互支持。
⑥家庭娛樂方麵,閑暇時間,提倡內容健康向上的文娛活動,如看電視、聽廣播和促膝談心,不沉溺於麻將、撲克。
⑦朋友鄰裏之間保持正常來往,做到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⑧家庭成員的地位,人人平等,都有充分的自由與民主。
⑨家庭購存的書刊沒有任何淫穢內容。
⑩教育孩子方麵,不僅要用科學的方法,而且還要重視孩子多方麵的教育,特別是思想品德教育。
○11遇到困難時,家庭成員都能齊心協力、同舟共濟,而不是相互埋怨、袖手旁觀。父母有明確的是非準則,家庭建立一個共同分擔事務責任的體係。
○12都能相互尊重各自的隱私,有相當的信仰和倫理道德觀念。
2.家庭生活的藝術
組成一個家庭,就應積極努力去創造條件,使家庭幸福美滿。這就要成員共同努力,學會家庭生活的藝術,這門藝術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互愛。家庭成員以真誠的愛心相處,使相互都感到愛的溫暖和甜蜜,恩愛的夫妻關係和和睦的家庭氣氛是人們長壽的重要條件。有許多夫婦能共同長壽怡養天年,跟他們始終恩愛如初,家庭和睦是分不開的。
②互尊。家庭成員要互相尊敬,互相愛護。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庭中,尊老敬老已成為良好家風,尊老敬老要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麵都給中老年人以保障、尊敬和孝順,使老年人感到晚年的安慰和歡樂,也使家庭能和睦相處。
③相互理解。在家庭裏老年人要理解青年人的理想和追求,不要一味地指責他們。青年人對中老年人更要理解。人到中老年時期,在心理、生理方麵都發生變化,有些心態表現得奇怪、幼稚、令人不可思議、不可理解時,要耐心。這是由於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足造成的,要理解他們的表現,俗語說"老小人"就是這個道理。要更多地給予愛和理解。
④寬容。家庭成員朝夕相處,難免不產生矛盾和摩擦,如能寬容相待,即使有矛盾,也能順利解決,而不會因為產生矛盾而互相傷害感情。寬容是指能容納別人的缺點、過失或錯誤,而不耿耿於懷,在家庭裏,寬容能使人創造溫馨和諧的生活氣氛。而這對養生來說,尤如營養補劑一樣的珍貴。
⑤語言優美。家庭成員間遇到不愉快的事,說幾句詼諧優美的笑話,大家都會在輕鬆愉快的笑聲中變得樂陶陶。優美的語言包括詼諧幽默語言,體貼安慰語言等。如飯燒軟了,有人能說:"沒關係,爛飯好消化。"
⑥交流。家庭成員,若不能敞開心扉,交換各自的思想,這個家如同死水一潭,毫無生氣。要茶餘飯後,談天說地,聊聊家常,能增加家庭的和睦氣氛。
家庭的語言交流是一門學科、一門藝術,這種藝術要求"明話"要"暗說","硬話"要"軟說","急話"要"緩說"。
3.現代家庭病
隨著形勢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疾病譜也發生了相對的變化,應引起每個人的注意。
①精食太多引發的病。現代城市人的家庭普遍吃細糧食品為主,出現災難性的後果。如腳氣病就與過量的食用精食有關。其實,平時吃的標準米麵,其營養價值比起精製食品更高。而長期攝入纖維素不足,可使人發生便秘、痔瘡、腹脹、食欲不振、頭痛等。低纖維素膳食還可增加腸道腫瘤、血管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發病率。
②亂用補品病。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後,盲目尋求健康和長壽的方法,近年來興起吃補品的流行熱。一個人的健康與長壽,決定於身體有無疾病和平日的體質鍛煉以及飲食方麵等因素。體質差更應加強鍛煉,適當增加飲食和營養。想以用補品取而代之,往往事與願違,不但未起到補養身體的目的,反而造成不應有的補品病。
③夜間飲食病。隨著城市夜生活的普及,夜間吃小食品、吃宵夜在逐漸增加,夜間進食太多,會使血液保持高脂肪含量,導致肝髒合成膽固醇明顯增多,可促進膽固醇在血管內膜上沉積而導致動脈硬化、肥胖、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及胃腸道疾病。
④迷戀電視病。隨著電視節目的增多,人們看電視時間逐漸增長,每晚久坐不起,由於電子霧的作用使人頭昏腦脹,周身無力,視力下降,嚴重影響健康。
⑤娛樂病。出於五天工作製,人們的休閑時間充裕了,本應很好安排鬆弛一下身心和休息的娛樂活動。但卻忙於一些競爭性非常激烈的娛樂運動,如麻將、卡拉OK、跳舞等,一玩就通宵達旦,有甚者在麻將桌上命歸黃泉,實為可悲。
⑥運動不足病。隨著現代生活的變革,人們常常以車代步,坐著的時間增長,運動相對減少,出現肥胖、心腦血管疾病。
⑦晚睡病。隨著夜生活的增加,晚睡的人在逐漸增加,睡眠明顯不足,出現耳鳴、頭昏、近視、記憶力減退等,長此以往,勢必導致內髒功能衰弱,助長動脈硬化的發生。
⑧醉酒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利用節假日,親朋相聚,以酒來助興,借酒消愁,一醉方休等,造成飲酒過度,發生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智力下降,食欲減退,酒精中毒性肝硬化。
§§§第四章 老年人的衣食住行
1.衣
老年人衣著以輕、軟、寬、舒為上,正像古人所謂的"輕裘緩帶",家居尤其應該如此。這種服飾有利於空氣流通,心胸舒暢。應隨著季節變化,調整衣著的厚薄。初冬時可以穿得稍薄,嚴冬則要穿得厚些,以能禦寒。過厚過薄,動則難免出汗,更易感冒。
"肺朝百脈,輸精皮毛",肺俞及五髒六腑的俞穴都在背部,所以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胸背部的寒暖情況。在乍寒乍暖之時,應該穿輕軟的棉背心加以防護。《論語·鄉黨》說:"當暑,袗綿綌(葛布衫),必表而出之"。氣候炎熱也不應當赤身裸體,穿透氣吸汗、散熱爽滑的淺色衣衫、背心為宜。
頭為諸陽之會,"陽氣至頭而極,寧少冷,毋過熱"(《老老恒言》)。冬天常戴狐裘皮帽,"恐遏抑陽氣,未免眩暈為患"。春季陽氣初生的時候,戴皮帽"過暖,則遏抑太甚,如遏抑而致汗,又嫌發泄矣"。但老年人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在凜冽寒風中戴皮帽還是必需的;夏季烈日之下,則應當戴遮陽帽。
經脈皆起於足下,寒氣從來都是從足下侵淫,所以一年四季兩腳都應保暖。釋清珙詩曰:"老年腳力不勝鞋"。腿力不健,反應遲鈍,再加上老人骨質疏鬆,摔跤時容易骨折,所以鞋襪除保暖外,還要求輕軟防滑,以布底鞋為最佳。鞋的鬆緊也應注意:行遠路時鞋宜緊,在家居住時則宜鬆。
2.食
"高年之人,其氣耗竭,五髒衰弱,全仰飲食以姿氣血"(《壽親養老新書》),所以老年人飲食的調理是十分重要的。《養生鏡》頗為全麵地闡述了老年人的飲食宜忌,提出食宜"早些"、"緩些"、"少些"、"淡些"、"暖些"、"軟些"。
早餐宜早、晚餐不宜遲,謂之"早些"。
老年人齒落鬆動,咀嚼不便,加之胃腸薄弱,消化功能減退,唯有細嚼慢咽才有助消化吸收,避免吞噎嗆咳,此謂之"緩些"。
《老老恒言》所謂"量腹節所受",就是要根據自身情況,製訂每餐的食量,寧少毋多,茶酒也須節製,此謂之"少些"。
"淡些"之義有二:一是不可多鹽過鹹,因"鹹走血","血與鹹相得則凝"(《靈樞·五味》);二是飲食宜清淡,無論葷菜素食,都不可過於油膩,烹調方式應該以蒸煮為好,以保持食品的自然味道和營養。
胃喜暖惡冷,暖則有助消化,冷則容易傷胃,所以飲食應盡量食熱飯菜。以"熱毋炙唇,冷毋冰齒"為適,是謂"暖些"。
"軟些"則便於老年人咀嚼消化。
此外,"勿極饑而食","勿極渴而飲"(《老老恒言》),"怒後勿食,醉後勿飲冷,飽食勿臥"(《勿藥元詮》)等禁忌亦須注意。老年人飲食應注意各種營養配比,以足夠的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低脂、低糖、低膽固醇、低鹽為原則。養生家們還一致主張老年食粥,食粥可以生津快胃,對中老年養生很有幫助。另外,乳酪酥蜜也是老年人適宜的食品。
3.住
居室須陽光充足。早晨起來先打開窗戶,引來輕風吹來,驅除一夜濁氣。丘處機說:"避風如避箭"(《攝生消息論》),老年人尤應注意。
古人認為"南北皆宜設窗,北雖設而常關,盛暑偶開通氣而已"。暑天不宜睡臥在北窗下,也不宜在有穿堂風處久留,雖然痛快一時,但很容易為邪風所傷。臥室中應當設置幕簾,冬季幕簾宜厚,用來障風;當天暖的時候拉開,使陽光能照射進來。夏季宜用薄紗簾,以免被陽光直射,而且裝上紗窗,可以隔離蚊蠅。在屋外的牆壁上,適當種一些植物進行綠化,一來滿目清翠,賞心悅目,二來減少日光照射。
老年閑暇時讀書,台幾或桌麵上最好放置玻璃板,在炎熱的暑天感覺很適宜;冬季應當以氈絨鋪在上麵,如此可以使手肘不冷,感覺柔和舒適,此即蘇子由所謂"細氈淨幾讀文史"。
臥室的臥床宜寬大,不可過高,以便起臥。臥室需要幹燥,冬天時床可靠壁,但不可靠近濕潮之牆;夏季宜移於室中央,四周空虛,便於散除煩熱,有條件者在樓上作臥室更好。
臥室窗也須常開,夏天有蚊蟲,可以設置防蚊紗窗或蚊賬。蚊香雖能驅蚊,但煙氣薰薰,對養生不利。
陸遊有"頭風便菊枕"句,用菊花填枕,可以清頭目,但容易生蟲;綠豆填枕,可清微熱;茶葉可除煩;通草輕鬆和軟不蔽耳聰。近代有人用木屑、羽絨添枕,柔軟適合老年人,亦是絮枕佳品。
近來更有藥枕問世,具有清腦降壓等作用。枕頭應高低適宜,"太低則項垂,陽氣不達,未免頭目昏眩,太高則項屈,或致作痿,不能轉動。"(《老老恒言》)一般以側臥恰與肩平為準,約13厘米左右,稱為平枕。
盛暑之時,適宜展席而臥。席子的種類頗多,其中竹席、藤席極為涼快,但是老年人不宜久臥、常臥,以防寒氣侵骨。鋪設的材料以柔軟的草席、蒲席、龍須席等為宜。《顯道經》謂:"席柔軟,其息乃長"。擦拭席子宜用熱水,能透發汗濕。床下不可放涼水冰盤,睡覺時不可以用風扇直吹軀體。
老人被褥也須柔軟,而且應該多備一些,根據寒暖而決定增減情況。柳子厚詩雲"鵝毛禦臘縫山罽(一種毛織品)",《嶺南誌異》說,"邕州之人,選鵝腹之毳毛裝被,質柔性冷","暖不傷熱",鵝毛、絨是製作被子的最佳物品,現代流行的羽絨被服,就是屬於鵝毛、絨的應用。
老年人骨瘦體弱,褥子應該厚些。《南華經》謂"民濕寢則腰疾偏死",老年較多腰腿疾患,在褥子底下鋪氈子,能起到吸濕的作用;油布及塑料布不可填於褥下。臥具須經常暴曬和換洗。北方的冬季空氣幹燥,可在暖氣片上放置水盆,或爐子上燒水,以增加室內溫度,使老年人呼吸道濕潤,滋潤皮膚和呼吸道,分泌物容易排出。
4.行
中老年人在春夏宜晚臥早起,在秋天則宜早臥早起,冬宜早臥晚起,正所謂"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抱樸子》)。按時起床,可形成一定的作息規律。醒後可轉動軀體,使絡脈流通,否則容易半身沉重,腰痛肢酸。陸遊說:"心常凝不動,形要小勞之"。
《瑣碎錄》說:"濯足而臥、四肢無冷疾。"睡覺前用溫水泡腳,可以促進睡眠,放鬆經脈。上床後也不要再多說話了,這是最適宜凝神靜息,對身體進行按摩導引。睡覺時的姿勢以側睡為好,側到左麵或右麵可隨意,這樣可保證睡眠的質量。
除按摩導引外,還可經常散步。散步可以不受形式限製,走走停停,有閑暇自如之得,似白雲流水之行,既動肢體;可冥思養神,也可在室內沿牆邊踱步數十匝。在風和日麗的日子,偕兩三好友,探梅訪菊,安步當車,極是相宜。但不可乘興縱步,樂而忘疲,過傷形體。蘇軾詩雲:"此身正似蠶將老,更盡春光一再眠。"
中老年人中氣漸弱,到中午時陽氣已乏,當少事休息以養之,可作晝寢。但午飯後倦意未至,不必馬上睡下。等倦意漸濃的時候,再躺下休息,或者坐著打會兒盹,可以各雖各的個性,順其自然,隨時想起就起,不須留戀。冬季晝夜睡眠時更須保暖。沐浴的時候,水淋發頂,可起到暢通氣血、爽身明目的功效,有益健康,古時即已倡導。
對於老年人,則不要洗澡過勤,毛孔"屢屢開發之,令人耗真氣"(《老老恒言》)。《千金要方》認為:"若沐浴必須密室,不能太熱亦不能太寒,皆生疾病。"沐浴未幹不要入睡,沐浴後不能吹冷風,冬天洗浴時,不要出汗太多。過餓或過飽時注意不要洗浴。
此外,老年人賦閑在家,不要被瑣碎的事情所煩擾,但"心不可無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為養生之道。靜時固戒動,動而不妄動,亦靜也"......專則雖用不勞,誌定神凝故也"(《老老恒言》),孔子說:"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戎之在得。"
老年血衰,未免性情急躁,所以處世應當以"耐"字當先。平時可揮灑筆墨,題字作畫,縱橫任意,抒發胸臆,無所拘束。愛好詩歌的,可吟讀朗誦,或者信手拈來三兩詩句,不必計較格致工律,自娛自了而已。其他的如欣賞名人書畫,觀棋局,聽弦曲,整理園圃,觀鳥釣魚,......都是些怡情養老的好方法。
老年人如果常年起居如此,那麼不服保健藥物也會身體強健,能夠保延年益壽。
§§§第五章 如何從穿著上獲得保健
服裝的實用,最主要的是要利於增進人體健康。有些衣料如毛織品、化纖品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如用來製做貼身穿著的內衣,就可能引起瘙癢、疼痛、紅腫或水皰、過敏性皮炎等。
一根腰帶的束法也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問題。如果收得太緊,可產生胃腸障礙,帶來腰痛、便秘。有些少女用乳罩將胸部纏得太緊,不但阻礙了正常的呼吸運動和血液循環,還影響到乳房的發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生理機能也在不斷變化,對衣服的要求也應有所區別。
嬰幼兒的皮膚和肌肉比較細嫩,發汗機能旺盛,所以在製做童裝內衣褲時就應選用質地輕柔、吸濕性良好、通氣性適當、無刺激性的衣料,縫製衣服時其衣縫要求不直接接觸皮膚,以免擦傷;款式應寬鬆,衣領、兩肩、袖口不易過窄。
青年人講究體型美,愛穿緊身瘦小,衣料質地也以鬆軟為佳,這樣有利於健康。
人到中年,肌肉和皮膚開始鬆弛,皮下脂肪增厚,為了不給人產生臃腫的印象,服裝款式不妨稍緊一些,但又不宜穿過於瘦小的衣服,以防血管受壓而影響血行;到了老年,各種機能明顯下降,大腦反應遲鈍,肌肉收縮力下降,動作欠敏捷,肌體熱量減少,因此,老年人的服裝應選擇輕、軟、保暖性好的衣料,款式要寬大,穿起來行走方便而舒適,血壓偏高或偏低的老人,尤其不宜穿緊口衣服。
氣候的變化也會給穿著帶來一些問題。年輕人精力充沛、體質結實,對外界適應能力強,衣服穿著薄一點好,有利於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加食欲。但是,老年人和小孩應穿得稍厚一些。春秋季節氣溫一日數變,衣服穿著也要隨之增減。如果稍有疏忽,也會有礙健康。
衣著符合健康和審美
穿用服裝的目的,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利用服裝來保護身體,禦寒避暑,利用服裝的增減來使人適應外界環境氣候的變化;另一方麵是為了美化自身和表現自我,可見服裝的審美要求是服裝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服飾的健康要求和審美需求二者是統一的,不可隻過分注重其中的某一方麵而忽視另一方麵。
有的人為了讓自己更加美麗、漂亮,在炎熱的夏季卻穿著厚厚的、緊身的牛仔褲以顯示自己健美的曲線;在嚴寒的冬季卻隻穿著單薄的健美褲或裙子來炫耀自己的美麗,孰不知這種隻追求審美效果的作法卻是以犧牲自我的健康來換取的,使服裝失去了它最基本的功能,這是錯誤的作法。要知道服裝的主體是人,人的身體健康是參加社會活動的基本保障,人的健康受到了損害,主體若是沒有了,服裝的審美需求也就沒有意義了。
同樣穿用服裝時,也不能隻顧蔽體保暖而忽視審美要求。服裝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個特殊的審美對象,人既是審美主體,又和服裝一起成為審美對象,人們選用服裝除了基本生理要求外,也是為了讓他人欣賞。
在當今的時代,人們不可避免地要參加各種社交生活,人和服裝一起自然而然地成為別人的審美對象,衣著過分隨意,衣冠不整,形象邋遢,很可能會使形象受到損害,使活動效果受到影響,嚴重時會傷及自己的自尊,影響自己的情緒,對人的心理健康構成危害。
因此,我們在選擇衣著時,一定要兼顧健康要求和審美需求,使其既能很好地滿足生理上的健康要求,又能恰如其分地體現出自己的風采和氣質,也能保證身心健康。
衣著直接影響情緒
生活當中我們可能會有過這樣的體驗:當穿著一套整潔美觀而又非常合體的出現在公共場合時,會感到自己心情舒暢,精神煥發,辦起事來信心十足;而周圍的人也會被自己健康愉悅的情緒所感染,為這種著裝所吸引,易於被他們所接受。
一套服裝為什麼能產生如此的效應呢?這是因為衣著與人的情緒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衣著可以影響人的情緒,人的情緒可以通過衣著反映出來。服裝的選擇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審美問題,它與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服飾選擇得當,能夠讓低沉的情緒得以振奮。
衣著對人的情緒的影響是借助於服裝的暗示效應產生的。服裝的暗示效應是服裝的款式設計、色彩搭配、麵料質量等諸多因素綜合起來所產生的效應,它與穿著者自身的氣質特點相互映襯,可以體現出穿著者自身在一定的環境場合下所要展示的特定的情緒。
服裝的暗示效應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影響一個人的情緒:一是穿著者自身的直觀感覺。當一個人穿起自己精心選擇的服裝時,會不自覺地利用各種途徑(如商店的櫥窗、鏡子等)來欣賞的形象,當覺得自己的著裝非常合體、光彩照人時,心情自然特別舒暢,情緒頗佳;而感到自己的著裝存在著某些缺陷或有些不合時宜時,興致就會大大降低,情緒隨之受到影響,甚至會產生十分別扭、不舒服的感覺。
暗示效應的另一個途徑是著裝者周圍環境對其著裝的反應。當出現在各種公共場合和社交場合時,我們的著裝引起別人的矚目和稱讚時,我們會感到十分愜意和自豪,活動興致會極高;而當發現自己的著裝引來的都是詫異的目光和竊竊的私語,多數人自然會感覺很不自在,甚至產生躲避、離開的念頭,情緒非常糟糕。
衣著對人的情緒確實具有很大的影響。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的形象(包含衣著)能為別人所接受時,就會積極而活躍、樂於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結識新朋友,保持與老朋友的聯係,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為充實,情緒更為樂觀向上,心理更為健康。反之就會感到精神壓抑,情緒低落而消沉,影響身心健康。
穿著顯現精神煥發
①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著裝基調
所謂著裝基調,也就是人自身的生理特點(如體型、膚色等)和氣質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服飾等因素所構成的著裝風格。要找到合適的著裝基調,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對自身的特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著裝的基礎,它製約著服裝美的展現。
同時服裝還同人的氣質密切相關,不同的生活經曆、文化修養、社會環境和職業會造就不同的氣質。氣質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流露,穿著應選擇表現自己氣質的裝束,從而形成自己的風度美。
著裝基調一旦確定了,就可以根據它來選擇著裝,利用服裝來展示自己的氣質和風采,使自己的形象出現在公共場合時,能夠表現得自信、得體、從容自如。
②必須要因時因地地選擇著裝。這也就是說服裝的選擇要講究時間和場合。
服裝演變發展至今,種類繁多,每一種類的服裝適用於什麼樣的場合都有其特殊的"規矩"。例如:鍛煉身體時,一身輕便的運動服不但可以體現朝氣和活力,而且運動起來方便、靈活;參加一個正式宴會,筆挺的西服可以顯得風度翩翩,瀟灑自如。而如果要將這兩種服裝調換個場合,則會顯得不合時宜,甚至有些不倫不類。
為什麼同樣的服裝在不同的場合所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呢?這是因為每一種類的服裝其所產生的視覺效果是一定的,其中的某些設計是專為體現和滿足所使用場合特定的氣氛的要求的,這種對應關係在人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印象,一旦發生改變,就會在人的意識中產生不和諧的感覺。
由此看來,選擇服裝必須要講究場合,注重目的性,否則不但不能使精神振奮,反而會有損形象,影響活動的效果,甚至陷入手足無措、非常尷尬的境地,影響情緒,有害於心理健康。
③選用服裝還應掌握好"流行"與"自我"之間的關係。過分注重"流行",會使自己的形象沒有特色,過於膚淺;過分注重"自我",容易與時尚產生"格格不入"或"衣著落伍"的感覺。
恰到好處的服飾並不是最時髦或最獨特的裝束,而是在流行的大範圍中,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個性的服飾。服裝發展的規律是使各種年齡,各種層次的人在流行的潮流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的意識並不能控製這一點。在任何時候,都對流行款式和流行色彩保持興趣和關注,對衣著打扮的主體性持肯定態度,保持著對生活的新鮮感,就會自然而然地找到能充分表現自我與實現自我的服裝款式。
隻要在選擇衣著時能夠充分考慮到上述三個方麵的要求,就能夠選擇到最適宜自己的服裝,就可以振奮自己的精神,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信心十足地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因為精神振奮和情緒提高,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會很有好處。
服裝選擇上的衛生要求
選擇一套得體的服裝,必須要考慮衛生和健康的需要,這是很多人常常忽視的。服裝是人體和外界環境之間的隔離層,它與人體之間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服裝環境",服飾選擇不當,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那麼服裝在選擇時應注意哪些衛生要求呢?
①服裝應能保持人體舒適的"服裝氣候"。人體軀幹部的皮膚與衣服裏層之間的溫度保持在32℃左右,濕度在50%,氣流在25厘米/秒時,人體感到最為舒服,有人稱之為乳服裝的"標準氣候"。
服裝能阻斷人體皮膚散發的長波紅外線,溫暖了服裝的內表麵。同時,服裝紡織纖維中含有許多靜止空氣層,可顯著減少服裝內熱量交換,起到禦寒作用。而透氣性和吸濕性良好的服裝能阻擋環境熱量傳導到人體皮膚,但卻不影響體表熱量的散發,在高溫時能起到降暑作用。
衣料的透氣和吸濕性還可起到調節濕度,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的作用。因此根據時令季節的變化,合理地選擇著裝,利用數量的增減,材質麵料相應的更替,能夠很好地保持人體適宜的"服裝氣候",確保人體健康。
②服裝要有良好的防汙性能。隨著工業的持續發展,人類生活的空間中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有害物質也不斷增多,對人體健康構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對服裝選擇,特別是外衣,應具有良好的防汙性能,減少將外界的有害物質帶入起居的空間。
人體外部的生活環境中的汙染物質如:塵土、汙水、細菌、病毒、油汙化學藥品等在衣服表麵滯留的時間,及保持量的多少與織物的組織結構和所帶電荷數多少有關,織物的通氣性越大,質地越粗糙、稀疏,織物帶電荷數越多,就越易汙染。一般合成纖維帶電荷多,所以特別容易積留灰塵。
因此在選擇服裝時要選擇防汙性能好的麵料製成的服裝,特別是外衣選用要質地致密,較光滑的麵料較好,可以減少有害物質的攜帶量,減輕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③在選擇服裝時,注意不要使服裝束縛人體的活動,因此應該注意:一是著裝不要過緊。著裝過緊對人體有很多不利影響。人體經體表散熱量為90%,其中靠輻射對流方式散發熱量占70%,夏季如果衣服過緊就會影響體溫的對流散熱。使人體溫度不易散發而中暑。冬季過緊的衣褲壓迫軀體局部,有礙血液循環,特別是容易使末梢血流受阻,既不利於體表水分的蒸發,也不利於四肢的保溫,還易使局部受壓和遭受寒冷而受損傷,導致寒冷性脂膜炎。因此著裝不要過緊。
二是材料要柔軟、具有伸縮性,有一定的壓縮彈性與拉伸強度,硬度不宜過大,這樣才能保證活動自如,不妨礙血液循環,且容易著裝,又不影響服裝的美感和耐用性。
目前,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日益加強,服裝的設計越來越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既注重樣式的新穎、獨特,又要講究有益於人體健康,使服裝真正達到既美觀實用,又舒適得體。希望朋友們在著裝上都能多一分健康意識,為自己的身體創造一個舒適、健康的服裝環境。
根據時令和季節變化選擇著裝
服裝具有調節人體氣候的能力。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四季分明,因此根據時令和季節的變化合理地選擇著裝,對保證人體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①夏季。氣溫高、濕度大,給人以悶熱的感覺,因此適宜的服裝應當是寬鬆、透氣、吸濕性好的衣服。人體皮膚的表麵溫度為32℃,當環境氣溫達到30℃時,主要靠出汗來散熱,因此服裝必須具有良好的吸濕性能和防濕性能。應選擇棉織品或亞麻、絲綢等麵料製做的襯衣和長褲,可以使人感到涼爽舒適。
同時衣服必須具有良好的透氣、通風性能,有利於衣服內外的空氣對流,保證透氣散熱,散發體表的熱量。因此衣料要選擇密度小、厚度薄、表麵較粗糙、彈性較好、柔軟的麵料。
另外服裝的顏色以白色或其他淺色調為宜,能夠有效地反射太陽的輻射,減少熱量的吸收。
②冬季。冬季的著裝選擇應注重衣料的保溫性能。衣料的保溫性能取決於衣料纖維中的空氣量的多少,纖維中固有的空氣多,保溫性能就好,如羊毛、鴨絨、蠶絲、棉花等都是較好的保溫材料。
冬季的著裝要有"層次"感,內衣應是吸濕性透氣性好的棉織品,便於吸收水分向外散發、調節服裝內氣候。中層要穿含氣量大、通氣量小的服裝,在人體周圍形成一個幹燥而靜止的空氣層,保暖性好。外衣要穿含氣量小、通氣量大、導熱性小的織物,避免體熱外散,利於防風和保暖,服裝的多層次,既有利於保暖,又有利於增減衣服數量。
③春秋季節。春秋季節的大部分時間裏,氣溫冷熱相宜,著裝的自由度比較大。但是在初春和深秋時節應注意自己的著裝,這兩個時節天氣變化多端,溫差較大,處於季節交替的時令,著裝不易掌握好。
"春捂秋凍"這句民諺為我們提供了穿著的要領。在秋末時節,不應過早地穿上厚衣服,否則會抑製人體體溫調節機能的適應性。適當少穿衣服,經常受點冷刺激,即使人的皮膚血管收縮擴張功能加強,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耐寒能力。
初春季節,氣溫變化無常,過早地脫去冬衣,一旦出現寒流,氣溫驟然下降,極易導致人體疾病的產生。因此春秋季節服裝的選擇主要是注意根據時令和氣候的變化進行適宜地增減,這樣才會益於健康。
正確選擇內衣
內衣和人體的皮膚直接接觸,內衣選擇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皮膚甚至人體的健康。
人體通過皮膚散發的熱量約占人體散發熱量的90%,皮膚散熱的方式之一是汗液蒸發,皮膚汗腺在分泌汗液的同時,也排泄體內的廢物,因此內衣質地應該柔軟,保暖性能好,無刺激性,對皮膚不造成傷害。
目前市場上的內衣種類很多,既有棉、麻絲織品,也有人工合成纖維製品,因此在選擇上要比較慎重。棉布和棉織品吸濕性強,柔軟保溫,無刺激性,適宜於做內衣,尤其是春秋和冬季穿著的內衣。麻紗製品和絲織品導熱性能好,散熱能力強,適宜作夏日的內衣。
人工合成的化纖製品,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一些有機溶劑,對人體的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使皮膚產生過敏反應。
另外,化學纖維的帶電量大,產生的靜電可使人體有短暫的麻痛感;再則靜電易使血液堿性過高,血清中鈣含量顯著減少,尿液中鈣排泄量增加,不利於人體健康,因此應慎重選用人工合成的化纖製品做成的內衣。
戴帽與人體健康
帽子是服飾的一種,帽子的曆史非常悠久,其作用也很廣泛。從審美角度講,帽子對著裝的整體效果有很大影響,起著調節、呼應和點綴整體的作用。從健康角度講,它起著防寒避暑,保護人體健康的作用。
帽子的選擇也要與季節相適應。寒冷的冬季,帽子的材料要選用比較厚實,保暖性強的毛織物,東北高寒地區則應選擇皮帽和棉帽,對耳朵、臉部都可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凍傷、避免頭部受寒,預防感冒。在氣溫並不是十分寒冷的時候,也不要戴過厚、過重的帽子,把頭部捂得過於嚴實,使頭部容易出汗,若再遇風吹,也易生病。
春秋季節氣溫冷熱相宜,戴布帽或呢帽即可,避免頭部受風吹。
炎熱的盛夏,可以選用經緯稀薄和柔軟的布料或絲織物做成的紗涼帽和遮陽帽,草帽也很適宜,這些帽子的特點是輕而透風,便於頭部汗水散發,戴著既可以遮陽,又感到涼爽,可以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
戴帽子還要注意講究帽子的衛生,帽子戴久了難免沾上灰塵和汙垢,如果不及時地清洗,就會成為有害病菌和汙染物質的集中地,時間長了不但難以清洗,而且會有害於人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戴帽子時,要經常注意保持其清潔,及時清除灰塵。帽子不用時,也要妥善保管。同時戴帽子時,還要經常洗頭、理發,保持帽子裏的衛生,這樣才能達到美觀舒適的效果,有益於健康。
正確地穿用鞋、襪
鞋、襪也是衣著重要的組成部分。腳部由於經常處於活動狀態,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從審美角度講,鞋、襪搭配協調,與服裝和諧統一,就能構成整體美。同樣,人隻要腿腳靈便,就離不開行走,那麼鞋、襪的穿用是否得當,對健康的影響也非常大。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正確地穿用鞋、襪,從而導致了一些疾病,因此這裏向大家介紹一些穿用鞋、襪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穿鞋的選擇上,除了美觀之外,還要注重兩點,一要跟腳、舒適、不受擠壓;二要輕便、靈活、走起路來平穩安全。鞋子的大小要適宜,鞋子過大,拖遝不便,易使足部疲勞。鞋子過小過窄,壓迫血管神經,使腳趾麻木,通氣障礙,容易使腳部畸形,易產生腳癬,引起胼胝、雞眼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