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合適的鞋應該是這樣的:鞋頭部位不應過尖,要有足夠的寬度和高度。鞋子的內緣要直些,以保證腳趾的活動空間,鞋底要有彈性,最好有一定的吸濕性,鞋幫的質料要柔軟通氣性好。鞋跟也很有講究,高跟鞋對人體的健康有著諸多的害處,無跟的平底鞋,在進行劇烈的運動時,易使脊柱和腦部受到振蕩。因此平常穿用時,最好選擇帶平跟的平底鞋。選用襪子要以"夏季輕薄易透汗,春秋底厚要鬆軟,冬季筒高須保暖"為原則。襪子的質地以棉線、毛線織的為好。線襪吸水性好,柔軟穿著舒服。尼龍襪子結實耐磨,絲襪透氣性較好,棉、毛襪子保暖性好,可以根據季節的需要來選擇。
隨季節的變化來正確地選擇鞋、襪十分重要,特別是寒冷的冬季,正確的選用防寒的鞋、襪對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俗話說,寒從腳起。人在寒冷環境中的耐受時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鞋、襪的保暖性能,保暖性能不好,耐寒的能力下降,耐寒的時間縮短,如果足部受寒,肯定會影響內髒器官的健康。
冬季穿用的鞋、襪尺寸要大些,腳與鞋之間應留有一定的空隙,利用空氣的隔熱作用來增加保暖性,切忌腳上的襪子穿得過厚將鞋子塞得滿滿的,這樣會將鞋內的空氣擠走,失去了隔熱保溫層,保暖性反而降低,易生凍瘡。
鞋底應該選擇得厚一些,有腳汗的人應選擇透氣性較好的棉鞋和棉襪。鞋墊和襪子濕後要及時烘幹。腳跟易幹裂的人應選用透氣性較差的皮棉鞋和吸濕性較差的尼龍襪子,有利於保持鞋內具有一定的濕度。
總之,鞋、襪的穿用也一定要從滿足人的健康的需要出發,千萬不能因單純地追求美觀效果而忽視鞋、襪穿用的正確性和合理性,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足部健康,身體健康。
此外,衣著還有手套、耳套、手飾等,一定要根據自己形態、氣質等進行選擇,在冬季到來時要保護好手和耳,對藝術家、雕塑家、外科醫生等常用手的人更要隨時保護好手,防止各種損傷,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經常戴手套。
另外,對於經常用手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時更要配帶各種手套,特別是乳膠手套、特製防護手套,例如洗衣工長期與洗衣粉接觸,一定要帶膠皮手套,防止有毒物質慢性吸收。
§§§第六章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養生"四戒"
中老年起居作息應遵循生活規律,不能隨心所欲。要做到"四戒":
①戒久視--"久視者傷血"。人到中老年時眼本已昏花,倘過於用目,則會傷血耗氣,產生頭暈目眩等症。故看報或電視以1至2小時為宜。
②戒久臥--"久臥者傷氣"。曆代醫學家都很重視睡眠,認為凡睡眠適可而止則神寧氣足,多睡眠則身體軟弱,老氣昏墜。
③戒久坐--"久坐者傷肉"。坐是恢複疲勞的一種必要休息,但久坐不動,就會使肌肉衰退與萎縮。因此,老年人應多參加戶外活動,加強肌肉鍛煉。
④戒久立--"久立者傷骨"。人的一舉一動都要消耗氣血精神,同時也可調節氣血。人到老年氣血已減弱不足,所以全靠動、靜結合調節平衡,維持和確保健康。所以坐與走,要輪流交替進行。
2.定期檢查身體
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是中老年人健康長壽的有力措施。老年人患病時症狀和體征可能不明顯,表現得也不典型,常常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如老年人患肺炎時可能不出現高熱;患急性心肌梗塞可能表現為無痛型;癌症的早期,許多老年人無任何不適的感覺。如果沒有詳細的臨床資料和及時的對比觀察,這些對老年威脅較大的疾病是不容易及時發現的。
從醫院對中老年人的健康檢查情況來看,有些自認為感覺良好的中老年人,卻在體檢時發現了問題。當醫生再去追問病史時,都會有輕微的異常表現,隻不過是沒有引起注意罷了。
因此,中老年人每年定期去醫院檢查身體,是早期發現疾病積極而有效的手段。
每年去體檢應該檢查哪些項目呢?最少應包括以下項目:
一般情況:如身高、體重、血壓等。
各科情況:內科、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視力、眼底不可少)、神經科等,都需要進行全麵的檢查。女性還應去婦科檢查(宮頸刮片檢查不可少)。
各種輔助檢查:包括血、尿、大便、痰的常規檢查及血沉,大便潛血檢查,尿、痰找癌細胞、尿糖、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檢查。胸部透視或拍胸片,查心電圖、肝膽脾超聲波檢查等。
在以上檢查之後,如有必要,再進行以下項目的檢查:
肺功能檢查、消化道鋇餐透視或點片、胃鏡、乙狀結腸鏡、氣管鏡檢查,超聲心動圖、B型超聲波、腦電圖檢查,同位素掃描、CT檢查等。
除以上檢查項目以外,還可由醫生決定增加其他項目。
3.運動有助於長壽
"生命在於運動"這乃是至理名言,特別是長時間從事腦力勞動的人,由於心理平衡性的要求提高,神經係統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人的機體往往不能及時作出自然的適應,而引起過度興奮的神經衝動,其積累加深的結果導致種種疾病。
除了注意經常鍛煉,諸如步行、做操、騎車、慢跑、遊泳、打球、氣功、太極拳等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舉手、踢足、伸腰、嗑牙、揉眼之勞,隻要有了運動觀念,也是可以隨時找到鍛煉機會的。
①清晨起床時,可以花二三分鍾時間,用抹額,左右來回數十次,再上下嗑牙30次,有利健腦、固齒。
②起床後在住地附近小跑200米,如能堅持下去,一年便是70多公裏,大有強身之效。
③利用上下樓機會,以兩步並一步行走,長此堅持,有利腎功能鍛煉,起到壯腰健腎目的。
④伏案工作者不妨伸伸懶腰,也很有益處。因為當人體處於一種姿勢時,肌肉組織內的靜脈血管就會鬆馳、擴張、淤積血液,使循環血容量減少,伸腰可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較強收縮,淤血被趕回心髒,增加了血容量。
⑤"抬起頭來"這是一些醫學專家對伏案工作者的忠告。因為長久的垂頭姿勢會引起"寒背"、肩膀關節滑囊炎、腱炎與頭部關節的肌肉緊張、腰骨痛,經常地伏案中抬抬頭,可增加肺活量與吸入更多空氣,減少脊骨弧度與鬆馳頭、頸、胸部位的肌肉緊張狀態。
⑥變換一下工作,轉移一下興奮點,如一直在看一本書,可以中途站起來聽一段戲曲,或翻翻畫報,觀賞一下花木等,這樣更換一下注意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⑦睡覺前可以先到戶外呼吸幾分鍾新鮮空氣,活動一下因伏案過久而疲勞的肌體,也有利於安眠。
製敵在於恒心,持之以恒,注意保養,方能獲得健康長壽。
4.創造長壽的環境
20世紀50年代以來,醫學科學中創立了一門新的醫學分支,稱為臨床生態學,致力於研究發病與環境的關係,發現很多環境性致病因素,通過環境控製與調節,使不少病人取得了不藥而愈的效果,引起了醫學界的很大關注與興趣。
近年來,鑒於一些疾病與環境的關係密切,改稱為環境醫學,由環境因素所致的疾病稱之為環境性疾病。
確實,有許多疾病是由人們生活環境招致的,人們生活環境越來越複雜,致病的因素也越來越多。
在日常生活中,如人們服用了化學汙染的水與食品,吸進了化學汙染的空氣,就可能引起中毒、過敏,甚至導致畸形與癌症。人們用了化肥、農藥、激素、防腐劑、化學增甜劑、化學保鮮、催熟、染色加工的食品,都有可能不同程度的致病;再加穿著上,毛、絲、麻等織物大量地被挺括的化纖織物所代替,大多化學成分複雜,對不同的人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與致病。
此外,居住方麵,除居室中的化學用品外,還有周圍樹木花草生長情況,有否汙染環境的工廠礦山存在,有無施放化肥農藥的林田農莊,居處位置是否位於汙染源之範圍。廚房裏的煤氣、煙塵、電視機、電褥子等產生的電磁場,也都是致病的因素。因此,注意環境的保護甚為重要。
在環境的諸因素中,氣候作為自然的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與人們健康休戚相關。中醫有一個重要的論點便是"天人相應",《黃帝內經·靈樞》中所說:"人與天地相應也",一年之中季節的變化,寒暑冷熱的差別,會直接影響到人的重量活動過程,從而產生對健康與壽命的影響。
現代醫學的氣候與疾病、健康長壽的關係十分重視,醫學家們還與氣象學家合作觀察氣象變化與疾病的關係,提出用氣象圖預測疾病流行的方法。
當然,客觀的氣候變化是無法更改的,但人們完全可以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並創造良好的"小氣候"來獲取健康的條件。
①根據季節變化及時預防,如夏天炎熱時,預防中暑;冬天寒冷時,預防感冒、氣管炎、風濕病等;
②加強設備調節室內空氣、溫渡、濕度及陽光等,盡量適應人體的生理要求,彌補室外氣候條件的惡劣。
除氣候外,陽光、空氣、色彩、聲音等環境條件對健康也關係極大,特別是對腦力勞動者來說,需要有適度的光線,不能太強或太弱,否則都會影響用腦效率,特別是夜間工作的人,台燈宜加燈罩,不但增加亮度,也可使周圍灰暗,減少外圍環境對大腦的刺激。
在人的身體裏,以腦的代謝率最高,耗氧量也特別大。據測定,1克腦組織的耗氧量相當於200克肌肉的耗氧量,嚴重缺氧就會造成腦細胞死亡(腦細胞隻要缺氧6秒鍾就會死亡)。
因此,室內一定要空氣流通、新鮮、清淨,使大腦經常得到充足的氧氣補給。再者,輕淺、柔和的色調,美妙悅耳的音樂,對消除大腦疲勞,提高大腦的興奮水平,增進健康,關係也很密切,不可忽視。
§§§第七章 住宅與養生保健
住和衣食一樣,是人類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項。一般說來,人的一生要在各自的住宅中度過一半以上的時間。住宅環境對壽命的影響,一直受到長壽學家的注意。我國自古以來,勞動人民創造了種類繁多的各種建築,上至帝王宮室樓台殿閣,下至山村寺廟、石屋、竹樓,許多都符合長壽的道理。
就我國大部分地區而言,住宅的朝向一般要求坐北朝南,這樣門窗麵向太陽,既采光充分,又可冬暖夏涼。
住宅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潮濕。一般擺床鋪的位置,以開窗後風直吹,而且以頭西腳東為好。
此外,住宅周圍的環境,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對人類健康和壽命的影響作用,已大大超過了住宅本身的重要性。住宅建築在無汙染、無噪音、安靜、清潔的地方,應避開高壓線強電場、強磁場和有超聲波、放射線的地方。因為這些因素對人體健康長壽不利。
在住宅旁種植些樹木、花草,有防塵、降低噪音和調節空氣的作用,應大力提倡。當然,關於臥室、浴室、廁所、廚房的布局,空間的大小,都應符合衛生的要求。
1. 居室容積
通常是以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作為室內空氣汙染程度的間接指標。一般居室每小時能自然換氣2.5~3次,因此,居室容積以每人占13~15平方米左右為宜。但是,這種住房容積,目前隻能在一部分農村、山區可以達到,對多數城市而言,隻能逐步實現。
2. 居室高度
居室的高度是指由地板到天花板的淨高度或平均高度。居室講究有一定的高度,是為了保持居室有必要的容積,滿足居室采光的需求,改善室內微小氣候,降低夏季居室的溫度,保持室內呼吸帶的空氣新鮮,使居住室內的人有寬敞舒適的感覺,對體溫調節和高級神經活動不致有不良影響。
關於居室調試的衛生標準,現在各方麵的看法還未完全一致。武漢有關部門對武漢地區居室高度進行了實驗研究。試驗的室高為2.2米、2.5米、2.8米、3.1米和3.4米。觀察結果表明:室高的降低對夏季室溫影響不大,其溫度差最大僅0.6℃,並且看不到室內溫度隨室高的增加而降低的明顯現象;他們認為2.5米~2.8米的室高是衛生上可以容許的。
上海有關部門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發現不同高度的居室中二氧化碳的汙染程度不同,從而建議以2.6米作為居室高度的最低限度。他們,從房間的熱穩定性理論對室高變化與室溫的關係進行了探討,也認為用增加室高來降低室溫是不明智的方法。
總的說來,根據我國各方麵對這個問題所進行的研究結果看,我國大部分地區采用2.6米~2.8米左右的室高是適宜的。
3. 居室麵積
居室麵積的大小,應視家庭成員多少及生活方式而定。如按每人需居室容積15立方米計算,居室高度設為3米,則每人所需居住麵積為5平方米。
決定每人平均居住麵積的另一個因素,是能夠保證人們的正常生活活動,避免過分擁擠和減少傳染病傳播。
一般說來,居室對人的健康長壽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應按具體條件靈活對待,因時因地製宜,如果不切實際地強調住房對健康的作用,造成精神負擔,反而對健康長壽不利。
4. 居室進深
居室的進深與采光和通風有關。在進深大的居室中,離外牆較遠處的空氣流動緩慢,換氣困難;自然采光在靠近門窗的地方最好,離窗較遠(2~2.5米)則顯著下降。距窗戶遠的地方,其自然采光係數可減少至相當於窗口處的1/11~1/3.5。
此外,窗戶越高,窗戶上緣距天花板愈近,直射和散射的陽光越容易深入到室內,室內距離窗戶較遠處就能得到較好采光。如果居室較大,最好是在居室的對麵開窗或門,形成空氣對流。
5. 高山氣候宜於老年人療養
我國有許多著名的高山風景區,它們以其美麗壯觀的千姿百態吸引著大批遊客,而且它們那宜人的氣候,和設備良好的療養院,也吸引著許多需要療養的老年人。那麼高山氣候對人的健康會有哪些影響?高山氣候又適合哪些老年病人療養呢?
首先,到高山風景區療養,眺望大自然的秀麗景色和雲霧繚繞的山峰,可給老年人帶來美的欣賞和歡快的心情,忘卻煩惱和雜念。老年人離開鬧市那緊張、嘈雜的環境,在山區療養,可以充分享受靜謐與諧和。這些都能夠對神經係統,產生極好的鎮定的調整作用。
在高山風景區療養,陽光充沛,日照較強,接受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也較城市為多。因為在城市的上空,漂浮有塵埃、煙霧等大量的汙染物,使陽光的紫外線受到阻擋和吸收。紫外線是一種波長在296~310毫微米的光線,它照射到皮膚上,可使皮內的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從而改善了體內鈣磷代謝,可以預防老年性骨軟化症。
紫外線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於常患皮膚化膿性感染,如癤病、膿皰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明朗的陽光,對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也有減輕症狀的功效。
高山氣候的特點,一般是夏季較為涼爽,例如我國著名風景區黃山,6~9月份,平均溫度在25.2攝氏度左右,這種氣溫對於患有高血壓病、心血管疾病或神經衰弱的老年人,避暑療養和身體康複,十分有益。國外一些醫生研究發現,在高山區居住,有助於抑製高血壓的發展,並可使血壓逐漸下降。高山區生活對心髒有保護作用。
老年人在高山風景區療養,可以有組織的走訪文物古跡,觀賞瀑布名潭,愉快的體力活動有增強體力,改善體質的功效。山區多林木,空氣清新,負離子豐富,生活在這個環境中,時時吸入大量負離子,可以調整神經係統的功能,使人精神煥發,舒心愜意。負離子還可以使紅細胞增加,血糖下降,所以很適合患有貧血和輕型糖尿病的老年人療養。
高山風景區,空氣清新、濕潤,對於呼吸道粘膜有良好影響,適宜於患慢性支氣管炎、輕度肺氣腫、肺心病的老年人治療休養。安靜的環境,宜人的氣候,規律的療養生活,有助於調節療養者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過程,導致鎮靜和良好的睡眠,這非常益於患慢性胃潰瘍和慢性胃炎的老年人療養。
老年人到山區療養的時間,以夏季為宜。在山區療養,由於山區氣溫多變,應注意增減衣服,夜間注意蓋被,以防受涼或原病情變化。
§§§第八章 室內環境與養生保健
居室是人們休息的主要地方,人的一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自己的居室度過的。居室衛生對健康長壽的影響,是近些年來長壽學者注意研究的課題之一。
1.居室環境
居室的環境好壞,空氣是否淨化,陽光是否充足,汙染是否最少,對人體健康關係甚大,不可等閑視之。
首先,居室內的汙染物的來源很多,有來自人體自身的細菌微生物與二氧化碳,一般情況是成年人每小時要呼出25升的二氧化碳;吸煙的居室空氣汙染最為嚴重,煙內含有10多種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一個人吸一支煙,就吸入了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甲基亞硝胺、二乙基硝胺、甲基苯並芘等。
如果在一間居室內有一個人不停地吸煙,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將遠遠超過一個工廠在24小時內允許排出的汙染量。如果家長抽煙,則家中小孩與其他成員呼吸道的發病率比不抽煙家庭的成員高出許多倍。
其次,居室內塵埃的危害也不小,塵埃的來源很廣,地殼的自然變化,人類的活動,宇宙萬物的運動,都會時時刻刻產生塵埃,汙染空氣,侵入居室。據測定,世界上每年降塵量已達390萬噸,一些大城市,每月每平方米僅降塵量,高的達到100公斤左右。
汙染物無孔不入,在居室內遊蕩、聚合。當塵埃顆粒超過10微米時,便跌落下來形成灰塵,會汙染食品、食具等,並通過人們呼吸潛入鼻孔、呼吸道、支氣管等傳播疾病。
第三,某些家具、家用電器,雖給現代家庭增添了許多光彩,但也因此對居家帶來新的汙染,諸如烤製工藝差的彩花瓷具,可造成鎘、鉛等重金屬汙染;新油漆的家具塗料層中的含鉛量高達10%以上;新噴漆的家具可產生苯蒸氣,會致人慢性苯中毒,一些塑料家具可產生甲醛;乙烯地毯、掛飾可產生烴類物,能使人疲勞並刺激皮膚;質量差的日光燈、損壞了的熒光管可產生聚氯聯苯;計算器、計算機可產生低劑量放射物;大屏幕彩電可產生較強的倫琴射線;質量差的組裝電視機常會透出臭氧。
正是居室內的這種種汙染,給我們帶來對健康的威脅,即使在科學很發達,對環境保護措施很重視的美國也在驚呼著,美國環境保護局科學家壯斯·華萊士,根據5年來研究數據估計表明,吸收了各種化學品的房屋內部,使每個家庭比附近的任何化工廠更像一個有毒廢物的垃圾堆。美國環境保護局還宣稱:"從油漆到洗滌溶液劑,家家戶戶都有有毒化合物,這些東西的致癌作用,幾乎比空氣中的汙染物大3倍,緊靠化工廠的地區更是如此。"
麵對著這些已危害人類健康的各種汙染,必須牢固地建立預防意識,因為這些汙染物中有許多是由於忽略與大意造成的,有許多是由於缺乏科學知識所造成。
為了居室的環境清潔與衛生,把汙染減少到最低程度,應該做到:
禁止抽煙,至少不在居室內抽煙;使居室保持經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采用居室空氣淨化器來減少塵埃,使用濕掃帚掃地以減少塵埃飛揚;知曉一定的商品衛生知識,盡量選用對健康無毒、無害的室內裝修與擺設用品,科學地選擇油漆、裱牆材料與塑料家具以及排除家用電器的故障與少用彩瓷器皿等;在居室內適當地養花,以調節與淨化空氣,因為花卉在光合作用下具有吸收有害氣體、製造氧氣、殺菌、除塵等功能與作用。
當在房中睡一夜,清晨起床後應離房一會兒,再返回時會聞到房中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在衛生學上稱之為居室氣味。
居室氣味主要是由於二氧化碳氣體積聚過多引起。居室內二氧化碳的來源首先是由人體代謝產生的,隨人體呼吸和皮膚分泌排泄到體外。其次是皮膚上的有機物質分解腐敗,衣服被褥、家具用品不清潔,糧食、食品的腐爛都會放出一些二氧化碳。加上人體排出屁裏的硫化氫等,也會受二氧化碳的影響而積聚。當室內二氧化碳含量達到0.07%時,就會明顯聞到這種特殊的氣味。
人體進行新陳代謝時需要大量氧氣,當室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含量過多時,人就會感到缺氧,大腦皮層受到惡性刺激,產生頭暈、頭痛、疲勞、惡心、食欲不振以及貧血、血壓升高等症狀,還會使人的心跳加快,引起某些疾病的惡化。硫化氫更是一種有害的氣體,人體吸入過多,更容易引起頭痛和惡心。
因此,居室應該保持空氣新鮮,特別是冬季更應注意。搞好個人衛生和室內環境衛生,勤換勤洗衣服,勤曬被褥。此外,還應該經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以增進人體健康。
2.居室如何防噪音
聲音是物質振動所產生的一種波,物理學常以"分貝"來表示它的強度。一般人們能聽到的聲音為1~120分貝,互相交談語言為50分貝左右。環境的聲音不宜超過20分貝,如在70~95分貝環境下,就會對腦功能產生不良影響,以致出現頭痛、記憶力減弱、失眠等症狀,如長時間在115分貝以上的聲音刺激下,聽覺細胞就會受到永久性的破壞。
據測定,一聲大炮的轟鳴約130分貝,導彈發射的巨響高達160分貝,如把小白鼠放在這種環境下,它立即會體溫升高而死亡。
因此,噪音對健康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因為它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係統,使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製平衡失調,造成條件反射,異常及腦血管的損傷,累及植物神經係統,從而造成心慌、乏力、多夢、頭昏等一係列症狀。
噪音常來自汽車、工廠機器的撞擊、轉動和日常生活的廣播、吵鬧等等,如何減少這些噪音的幹擾,使居室保持安靜呢?這裏介紹幾種方法:
①經常檢修門窗,防止外界噪音自門窗的縫隙鑽入,特別是窗戶上的玻璃,要裝鑲妥貼,避免因房屋或路麵震動而發出"咯咯"的聲響。
②設置雙層窗簾,外簾可薄些,以調節光線,內簾可用質地較厚實柔軟的布料製成,可保暖、遮光與減弱噪音,夏天可掛竹簾,這樣既隔熱又阻擋部分噪音。
③選用木質家具,這是由於木質纖維具有多孔特性,能吸收噪音。
④收聽或收看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音量不宜太高,以減輕聲音的幹擾。
⑤室內的凳、桌、椅、床有搖動響聲時應及時修理,挪動時要輕搬輕放,最好在椅凳的腳底上釘上一層薄橡皮片,以減輕搬動時聲響。
⑥在居室周圍多栽樹木,臨街的窗戶裝密封窗等也是一種有效的措施。
3.老人居室宜幽靜
老年人,大部分時間是在居室內度過的。尤其是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很少出門,時光大多消磨在家中。因此,居室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居室的光線宜柔和明亮。如室內昏暗,會有一種壓抑感、孤獨感,使人精神萎靡,容易疲勞。相反,如光線柔和,明亮,則會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因此,老年人的居室應有合理的采光照明。一般15平方米左右的居室內,可安裝40瓦的日光燈照明,再裝一盞25瓦的白熾燈,這樣晚間室內光線就會接近白天的亮度。晚上工作、學習時,寫字台上可用25瓦的台燈,罩以淺綠色燈罩,有利於保護眼睛。
老年人的床頭上方可安裝壁燈,燈具的顏色以淺藍色為好。長期臥床的慢性病人,尤其是重病人室內,應通宵亮一隻照明小燈,有利於隨時拿取必要的物品和觀察病情。
老年人居室的牆壁可刷成偏暖的米黃和淺桔黃顏色,使老人精神振奮。另外,可根據不同的季節來變換窗簾顏色。如冬天用淺紅或淺黃,使人感到溫暖;夏季用淺綠或淺藍色,則給人以涼爽之感。
在室內還可懸掛字畫,書櫥上擺放吊蘭,案頭上擺放造型優美的盆景,窗台放幾盆花草,使老人增添生活情趣,預防精神老化。
老年人居室的環境宜幽靜。老人愛潔靜煩吵鬧,噪聲會影響老人睡眠,誘發疾病。
老年人如有病,應根據不同疾病來布置居室。患慢性胃病的老年人,應住向陽的房間,室內光線充足、明亮、溫暖,患高血壓病的老人,可住朝北的房間,室內光線偏暗、清涼、幽靜,患神經衰弱的老人,住室應明暗適中,濕涼適宜、怡靜,有利於病人休養和康複。
夏季氣溫酷熱多雨,溫度高、濕度大、氣壓低,這對體弱的老年人來說,容易感到煩躁和悶熱不安;稍不注意還會引起中暑、消化道疾病。老年人要適應炎夏生活,應該注意:
①首先保持情緒安定。在心理上不要厭惡懼怕夏季天長炎熱。在精神上要樂觀愉快豁達,切勿發怒,要記住"心靜自然涼"。否則煩躁發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增加體內產熱,有損健康。
②要改善老人的居住條件,注意通風遮陽。不要在烈日下逗留太久,避免出汗太多;也不要過久地吹風扇,否則可使汗孔閉塞,影響散熱,甚至發生手腳麻木或麵癱。
③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除晚間睡好以外,白天要午睡一小時。
④飲食應以清淡新鮮為宜,不能吃得過飽;可多食蔬菜豆類,少用油膩食物,可避免胃腸分泌減少而排空緩慢。可按老人習慣選用綠豆粥、紅棗粥等。不要過多地吃生冷瓜果,保護胃腸功能。
⑤勤洗澡、勤換衣,講究衛生。衣服要寬鬆柔軟。
⑥家庭應備防暑降溫的清涼飲料和仁丹、十滴水之類的防暑藥物。
4.怎樣精選窗簾
窗簾,是家庭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通風、遮光和隔音等使用價值,還能美化環境,把房間點綴得幽雅潔淨、美觀和諧。
窗簾有輕薄、厚重兩大類。輕薄的窗簾可用喬其紗、的確良、白窗紗等質料,它透光性能好。夏天使用,透氣涼爽。厚重的窗簾可用深色絨布、提花織物布,它遮光效果好,厚實牢固,適合冬季使用。
窗簾的色彩圖案式樣繁多,絢麗多彩。不同顏色、圖案的窗簾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優美的山水圖案使人感到身在詩情畫意之中,印有異國風情圖案的窗簾,顯得浪漫瀟灑,給人以美的享受。
窗簾的顏色、花紋、圖案的選擇,注意要和家具、牆壁和色彩相協調。一般講,奶藍色的牆應配淺棕色、有花紋圖案的窗簾;棕色的家具可配淡紅色調的窗簾,住房寬敞、人又較少的家庭選用咖啡色大花型圖案的窗簾,可減輕寂寞感。
老年人住室選用桔黃色的窗簾,能使人精神振奮,心情愉快;有高血壓、心髒病的老年人,選用淺藍色的窗簾,有利於血壓下降,脈膊穩定;情緒不穩、易於激動的人,宜選用嫩綠色的窗簾,可鬆馳精神。
另外,臥室的窗簾色彩要淡而雅致,會客室的窗簾顏色則要深些,這樣顯得莊重。當然,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可以按照個人的喜愛選擇色彩、圖案、花紋。
5.室溫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人的生理與心理狀態與環境溫度密切相關。適宜的溫度使人覺得舒服,可減少疾病。室溫與健康有重要聯係。對老年人而言,保持適宜的室溫尤為重要。
室內溫度過低不利於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冬季室溫應該不低於18℃。這是對一般人的要求,對老年人則應再高出2~3℃為好。因為室內溫度低於16℃,會使老人氣管內溫度下降,抗感染的能力降低,易發生呼吸疾病,如氣管炎等。如果室溫低於12℃,四肢發冷,內髒溫度也會隨室溫略有下降,從而誘發短時間的高血壓,而血壓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是心肌梗塞和腦動脈栓塞的發病基礎。但室溫也不宜過高,以18~24℃為宜。
在注意室溫的同時,老年居室內也要注意保持相對濕度。幹燥利於室內微生物自下而上飄散,潮濕使黴菌易於生長而誘發過敏性疾病,如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室內溫度在18~24℃時,相對濕度以40~50℃為最佳。
6.居室怎樣防潮濕
潮濕是居室常見的現象,如不及時防潮,將會給居住者的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
其實,防潮的辦法很多,通常我們采取的有如下幾種:
①吸濕法:即用一些石灰,以舊布墊底攤放在床櫃之下,這樣,生石灰便能大量吸收室內的潮氣。
②通風法:將朝南的門窗緊閉,或隻開放氣窗,以減少水汽侵入,天氣晴朗時,應把門窗打開,例居室內空氣流通,以加速水分的蒸發。
③擦拭法:用幹拖布將地板擦幹,再將櫃、桌、椅、窗戶等用幹布擦拭,可以減輕潮濕程度。
④不要在室內晾濕衣服及擱置雨衣、雨傘;濕的鞋子也不要穿入室內。
⑤在走廊地板及樓梯等處放些舊棉布,以利於吸收水分,也防止人滑倒。
值得注意的是,以石灰吸濕後,石灰同水起化學作用產生氫氧化鈣,這種化學物質呈堿性,對物品和容器有一定腐蝕性,目前有一種吸濕性能超過石灰數百倍的矽膠,是最理想的居室吸濕防潮品。
這種矽膠呈白色晶體顆粒狀,為了有助於識別其吸濕的程度,顆粒內加入些藍色顆粒,這種藍色顆粒吸水後會變成粉紅色,這時應取出加以幹燥,即可反複使用。矽膠幹燥方法很簡單,可放在燒好飯的鍋蓋上烘幹,也可以放在陽光下曬幹,或放在鐵皮上用微火烘焙,看到它從粉紅色恢複成藍色時,就可以裝入紗布袋內再用了。
這種矽膠還有無臭無味、無毒、無腐蝕等好處,可以廣泛地運用於衣櫃、餅幹聽、茶葉罐、糧食以及各種食品、藥材或照相機、膠卷、文件、精密儀器......,它的吸濕防潮作用相當顯著。
7.廚房裏的潛在威脅
我國城市居民的廚房往往在門窗、牆壁上積聚著厚厚的油汙和汙垢,形成汙染。這都是炊事燃燒產生的汙染物及炒菜油煙中所含的汙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飄塵以及苯丙(a)芘(一種強致癌物)等。這些汙染物在廚房不通風或通風不良時會進入室內。特別是在冬季門窗緊閉,廚房裏的汙染更容易向室內擴散。有的家庭做飯、居住都在一間屋內,這種空氣汙染就更為嚴重。
中國建築技術發展中心標準所曾在北京、沈陽、西安等地對住宅廚房中苯並(a)芘濃度進行測定,發現其濃度大大高出國家衛生標準及室外大氣的最高濃度值。廣州市肺癌研究中心經多年研究,認為在與肺癌有關的因素中,廚房的汙染與肺癌死亡率相關係數最大。
在北京海澱區的一套單元住宅內進行廚房汙染實驗及通風排汙效果實驗,發現在不通風時廚房裏一氧化碳的日平均濃度值為國家衛生標準的14倍。從現有的資料看,在人類能夠正常生活的空間裏,住房廚房中空氣的汙染是最嚴重的。
廚房汙染的特點是:汙染物成分比較單純,汙染空間有限,汙染物濃度高。針對這些特點,可以采取相應技術措施:安裝自然通風裝置。
這些機械式廚房排煙器,一般可將廚房內汙染物降低80%左右;改進灶具,提高熱效率,同時把一些有害物在燃燒過程中盡量燃燒盡,是減少燃燒過程中汙染物產生的有效措施;對燃燒進行前處理,可以減少燃燒過程中有害物的產生。當然,從建築設計上,認真考慮解決住宅廚房汙染問題也是很必要的。
8.注意空調綜合症
空調設備愈來愈普遍地進入辦公大樓、賓館、文化娛樂場所以至住宅宿舍,它給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使人舒適清涼,提高工作效率,有益身心健康。
不可忽視的是空調也給人們帶來危害。
熱天使用空調不當,容易出現乏力,頭痛頭暈,甚至腹痛腹瀉,關節凝滯等"空調病"。
長期生活、工作在空調環境裏,會出現鼻塞、喉躁、頭疼、胸悶、嗜睡、疲乏、憋氣、關節酸痛、風濕症等病情,甚至還會出現腹痛、腹瀉、血尿,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人們都知道,一般空調房間都是將室內空氣循環使用的,即在室內就地取空氣,經冷卻或加熱、去濕或加濕以後,重新關進房間,這就使空氣失去"新鮮感",造成某些低濃度的有害物質,特別是有害氣體的循環累積,使其濃度越來越高,對人體產生危害。
據測定,普通居室內,每立方厘米負離子數為50個左右,安裝了空調裝置後減少至10個以下,負離子的減少,會使人體血漿中的硒的濃度升高,使居室內的人們出現易怒、緊張、失眠等"空調綜合症"。此外,空調室內普遍采取封閉式,使室內汙染(如細菌、微量放射線等)漸趨嚴重,導致病症的發生。
空調房間內的臭氣(汗臭、體臭、煙霧臭等)是造成汙染的因素之一,特別是香煙的煙霧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其中有40多種致癌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懸浮粉塵等,均有一定的危害性。
現代辦公室、居室內牆壁裝飾、建築材料、室內塑料製品、化纖物品(如地毯)、纖維板、膠合板、圖書雜誌等均會不同程度地散發出甲醛,在空調房內彩光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對眼、鼻、呼吸道與皮膚都有刺激作用。因此,盡管空調係統有效地將室外大氣中的灰塵和細菌過濾掉,但空調設備內部確是成了細菌繁殖的極好場所。
空調室內製造的恒溫環境(濁、濕度基本不變),使人體生物節律受到幹擾、破壞,因為人類在長期進化中,已適應了自然界的氣候變化規律(一年四季的變化,一天中早、中、晚的氣溫、濕度的變化),長時間生活在單調的、不變的空調環境中,人體的生物節律受到挑戰與破壞,造成植物神經係統功能紊亂與不適感。
空調症是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加以預防的。
①嚴禁在室內抽煙;
②室內最佳溫度為27℃左右,最低溫度不宜小於24℃,溫度調節不宜過頻;
③在裝有空調的房間內睡覺,入睡前要關掉空調機;
④每天應適時,關閉空調,打開門窗增加新鮮氣,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新風量所提供的氧氣;
⑤長期在空調室者,應經常到室外活動,接觸陽光,呼吸新鮮空氣,並多做運動,多喝開水,加速體內新陳代謝;
⑥劇烈運動後應擦幹身上的汗液,再進入空調房間,以免使張開的毛孔驟然收縮,受涼致病;
⑦高血壓,神經痛和關節炎患者,在空調室內可用厚毛巾或薄毯遮蓋膝部;
⑧每月檢查空調器的過濾膜,發現變髒,應及時更換,以保持空調器的清潔;
⑨每天最好能保證有2~4小時的日照時間,如逢陰雨時節,機械通風的新風量供應不足,則可進行室內空氣消毒。
為了防止空調病可采取以下措施:空調室內要注意適當通風;空調機要定期維修、清潔,以防病菌在空調機繁殖生長;在空調室內著裝不宜太單薄,在空調室內時間長了應適當活動,加快血液循環。
9.讓花卉祛病健身
大自然以五彩繽紛的容姿與沁人心肺的芳香的花卉,裝點著大地,淨化著環境,還為人類健康提供自己的貢獻。
許多花卉可以成為人類的"保健醫生"。
據科學家的測定,花卉在緩和太陽的輻射熱,降低溫度,調節氣候,提高濕度,消除噪音上立下了功勞。室內的盆花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它通常放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