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人際關係與保健(1 / 3)

§§第三卷 人際關係與保健

§§§第一章 情緒渲泄出來好

美國密執安大學社會精神病理學家瑪拉·朱利葉斯,通過對192對夫妻進行觀察和研究後發現,克製憤怒情緒的表達,能導致心髒病患者死亡率上升。研究結果表明,妻子因克製強烈憤怒使心髒病發作而死亡的可能性是7%~11%;丈夫因壓抑內心強烈情感心髒病發作而死亡的可能性約高出一倍。這是因為克製憤怒情緒的渲泄,會破壞人體某種生物化學平衡,影響心血管係統的健康。

以現代的衛生觀看待健康,不是以單純的人體無疾病為標準的。健康,除人體處於正常狀態,還包括心理平衡和社會適應性和諧,即所謂"自然――社會――心理――生物"的整體健康觀。

老年人的機體已處於漸進衰退的局麵,通過飲食營養和經常性體育鍛煉,一般可保持強健的體質,延緩衰老進程。但心理平衡和人際關係的和諧,卻需要自身的莫大努力。

老年人的人際,最主要的是老伴、兒孫,以及尚存的社會活動中與他人的交往。注意處事切不可拘守自己的觀念,不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對某些事物的理解,去要求他人,而應持之以關懷、理解、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和世事,盡量做到適應性和諧。當然,這種適應性的和諧與心理保健密切相關。

人到老年,生理性改變的核心是大腦皮質、神經幹的改變,因而內分泌失調、促進細胞衰減、血流不暢等,機體的應激狀態增強,情緒不穩定,因而易於緊張、發怒、激動、抑鬱。當遇有不如意的事物時,腎上腺素、5-羥色氨分泌突然增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情緒極易失控,出現了心理不平衡。

老年人認識了這種生理特異性,即時"警告"自己,自覺地控製情緒的不穩定,學會善於排解心理的不平衡。為了延緩老年性腦皮質與神經幹的衰變,更要加強身體鍛煉,以期達到全麵地健康。

§§§第二章 精神樂觀身自強

常聽有的老年人談論所謂"七十三、八十四,閆王不請自己去",加上個別老者在73歲、84歲過世,更增添了該年齡段上老者的憂慮和鬱悶情緒。

"七十三、八十四"是個坎,這種說法由來已久。其實,這各說法毫無科學依據。無非是過去人的壽命很短,人們編出了這麼一句順口溜。在我國優越的社會製度下,社會生產有了很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黨和政府又非常關心照顧老年人,為他們創造了好的生活條件和醫療保健條件,老年人越來越長壽。過去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是"八十不算老,七十正當年,六十小弟弟",百歲以上的老人在不斷增多。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健康除了同生活條件有關外,同精神因素也有很大關係。隻要樹立起堅定的革命人生信念和科學的處世態度,生活上遵循養生之道,不斷增添些愛好,多接觸些年輕人,一般說來,就能延年益壽。當然,人到七八十歲,必竟已經進入老年,對身體健康應予以更多地注意,增加營養,注意鍛煉,有了病要及時檢查治療,這才是長壽之道。

"精神樂觀身自強,獨抱濃愁夢不香"。願更多的老年人健康長壽,頤享天年。

§§§第三章 克服固執和多疑

固執和多疑都是不健康的心理。這在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中比較多見。他們有的對人對事自以為是,固執偏激,常常為了一點小事也執拗不休,氣得發抖。有的一事當前,好敏感,多猜疑。退休後訪客漸稀,就疑心別人遺忘了自己;訪友不遇,又懷疑對方有意疏遠;看到鄰裏閑聊,竟疑心是在說自己壞話;偶患小恙,也懷疑是得了不治之症;還有的既固執又多疑,經常心無寧日。據了解,有這種心理障礙的人,不僅常常給家庭、親友和晚年生活造成不快,而且健康狀況也大都不佳。這是很值得注意的。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常見病中有2/3與心理因素有關。許多疾病可因心理健康而不藥自愈或早愈;許多疾病又會在心理不健康時乘虛而入或進一步惡化。固執和多疑這種不健康心理,對人的健康影響就不小。它能使人忽而衝動不已,忽而鬱鬱寡歡,嚴重者還有發展為"偏執狂"和精神病的危險。那麼,它是怎樣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