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興趣保健(2 / 3)

中國風箏經過曆代畫家、民間藝人的創造發展,形成了一套別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山東濰坊是風箏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濰坊的風箏品種繁多,結構巧妙,造型優美,色彩鮮豔,惹人喜愛。江南的風箏具有製作精細,小巧玲瓏的特點,甚為別致。北方京津的風箏,以微型輕巧著稱,如有一種叫"沙燕"的微型風箏,可以裝入火柴盒內,令人叫絕。

3.風箏放飛的時間

按照我國民間習俗,放風箏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春秋兩季,而以春季為主。放風箏要根據風箏各自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使風箏飛得高、飛得穩,一般的放飛方法是:由一人拿著風箏,順風走到風處,放風箏的人手裏牽著線站在上風處(線要拽緊),兩人相距50米左右,當一陣風吹來時,拿風箏的人將風箏上舉,並就勢推向空中,放風箏的人拉著風箏線迎風奔跑,人為地增加風量流速,使風箏能獲得足夠的升力而飛向空中。

風箏在放飛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如風箏飛不起來,在空中翻跟鬥、側飛、旋轉、前俯、後仰或搖擺不定。遇到這種情況,應根據飛行現象進行分析,逐步找出原因,采取恰當的改進措施,使風箏順利地飛起來。

放風箏要選擇空曠而無障礙物的場地進行,如運動場、公園、河灘、海濱等處。不要在有電線的地方和工廠附近等處放風箏,這些地方容易出現不安全的情況。

放風箏要了解風力的大小。風可分為局部地區、全球性和偶發性三類,最適宜放風箏的是第一類風,因為它是小地區風,很少受到地球旋轉的影響。判別風力的方法可用風力測試儀測量或借助於參考物來判斷風力的大小和變化。

有些風箏如七星形風箏、鬥形風箏等在放飛時需要係上"尾巴",否則放不上天。方法是:將風箏帶到野外,辨別風向後,就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尾巴",牢固地拴在風箏下麵,使風箏平衡地飛上天。

放風箏有學問,怎樣收回風箏也很講究。在將風箏收回來時,小風箏隻需一人,大風箏則需兩人合作,一人拽線,一人繞線。收線時注意不要勒傷手指,防止風箏墜地損壞。

§§§第三章 棋牌與養生

1.圍棋

圍棋是我國古老的文化遺產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圍棋已相當盛行,但棋盤要比現代的略小一些。圍棋的棋盤縱橫各十九道,共有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著點)。

棋子分黑白兩種顏色,黑子一百八十一個,白子一百八十個,由執黑棋的人先走,輪流把棋子下在交叉點上,以占領交叉點多的一方獲勝。

為要爭取較多的交叉點,雙方就必然設法"圍地"和"圍吃"對方的棋子,這就是圍棋名稱的由來。

下圍棋的最高宗旨是圍取比對方更多的地域。殺氣、打劫等手段都必須為這一最高宗旨服務。對局者應隨時關注這樣一個問題:自己已占有及以後可能占有多少地域,切不可去貪戀局部的少量提子,否則雖提子不少,仍難免於一敗。

2.象棋

中國象棋是我國人民的獨創,是以黑紅棋子代表兩軍對壘的智力競技,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運動。

下棋雙方在棋盤這塊特定的戰場上,進行著象征性的軍事戰鬥。相當於指揮員的對弈者,根據自己對局勢的理解和對棋藝規律的掌握,調動車馬,組織兵力,協同作戰,爭取勝利。進攻退守都有法度可循,奇襲轉移符合軍事原理,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

棋盤共有九十個交叉點,棋子應擺在交叉點上,中間沒有劃通直線的地方叫做"河界",上方和下方劃有交叉線的地方叫做"九宮"。棋子共有三十二個,分黑紅兩組,每組十六個,由對弈的雙方各執一組。雙方輪流各走一著為一回合。

棋手們通常把全盤對弈劃分為布局階段、中局階段和殘局階段。

在布局階段中,雙方調兵遣將、部署陣形,使強子(車、馬、炮)迅速出動,占據要點,使子力協調,均衡開展,最大地發揮威力,比較忌諱"車遲開"、"馬躁進"、"炮輕發"和子力擁塞。

一般來說,經過十至二十個回合,布局階段就可以完成了。當雙方強子已經活躍,布陣基本就緒,矛盾衝突全麵展開,棋路趨於複雜多變時,棋戰就從布局過渡到中局階段了。

中局是一盤棋裏變化最複雜、戰鬥最激烈、構思最精彩的部分。隨著雙方經曆若幹個戰役的搏鬥,實力大大損耗,棋子大為減少,棋路變化趨於單純時,也就由中局轉化為殘局階段。

3.橋牌

橋牌傳到我國雖然較早,但隻是在近一時期才開始逐步廣泛開展。

橋牌是一種高級娛樂活動,它可以鍛煉人們的思維能力,對防止中老年人記憶力衰退,修身養性也有很大好處。而且,打橋牌時間可長可短,冬夏皆宜,的確非常適合中老年人進行。

打橋牌時由兩個同伴合成一組,互相配合,協同作戰。所以打橋牌能發揚緊密協作、團結一致的精神。橋牌是一種數字概念很強的遊戲。打橋牌時,對手的牌是看不見的,這就要考慮到許多偶然的因素,運用數學中概率論的一些知識邏輯推理,對牌的分配和位置作出估計。

人們如何去克服偶然現象,爭取必然的勝利,通過打橋牌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發。因此打橋牌又可以增強人們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

4.麻將

麻將牌是我國傳統文化娛樂用具,它與圍棋、中國象棋出於一個根係。從武乙(公元前1142~1138年)行搏對,到唐朝開成年間(公元836~841年)葉子戲出現,宋朝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宣和牌(即牌九)問世,再到元朝宋末年(公元1341年)馬吊牌形成,經過2400多年。又經過500多年,在清朝道光鹹豐年間(公元1831~1862年)麻將牌產生。搏戲、葉子戲、宣和牌、馬吊牌及麻將等在演變過程中,人們褒貶各異。

由於它紮根到人民群眾之中,因此人們按照各個朝代的倫理和客觀情況加以改進,推陳出新。麻將牌的形成,是千千萬萬個中國人共同智慧的結晶,它是目前文化體育活動中普及麵最大的項目之一。

§§§第四章 舞蹈藝術與養生

舞蹈是一種集藝術、娛樂、運動於一身、給人們帶來美育、德育、體育熏陶的集體活動,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接觸、交朋識友、愉悅身心都十分有益。有人譽舞蹈的場所為"藝術的殿堂",實不過分。

舞蹈不僅適宜於青年人,也適宜於中老年人。它可以給人們以健美的體形,瀟灑的舉止,獲得音樂感、節奏感與情緒上的滿足。它可以使人們肌體的各方麵功能得以活躍,伴隨著舞曲而起的舞步,節奏鮮明,旋律優美,對鬆馳大腦、降低血壓、消除不安心理、治療神經衰弱等,都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它可以解除脫離社會的那種孤獨、寂寞感,增加生活情趣,成為健康心理的保護劑。

如跳上兩小時的舞,就有近萬步數,行程約2000多米,從運動量、強度、速度來看,介於步行與慢跑之間,不但不覺疲勞,反有輕鬆、舒暢的感覺,好似打了幾套太極拳的流暢性的全身運動。

近年來,舞蹈從交誼舞發展為迪斯科舞,而且逐漸形成熱潮,這種以腰部運動為其主要特點的舞蹈,對健身也是十分有益的,它可以增加心血管係統功能的氧化運動。

據一些科學家測定,人們在跳迪斯科舞時,每跳3支曲子(大約15分鍾),收集一次呼出的氣體並進行成分分析,心率則由搖控的儀器來測,被測者平均心率為每分鍾135次,相當於最高心率的72%(最高心率=200-年齡);每分鍾每千克體重的攝氧量男子為31.2毫升,女子為28.1毫升,分別相當於最高攝氧量的60%與71%。因此,跳迪斯科的運動量,相當於長跑(每小時8~9千米),遊泳(每分鍾45~50米)的運動量。

§§§第五章 園藝與養生

當人們緊張的工作之餘,節假日或清晨、飯後,常樂於踱步園林,徘徊花木之前,盡情觀賞花卉的色、香、韻、姿,以悅目調神,獲得愉悅感、舒適感、寧靜感。研究園藝養生的學者、專家認為,各種慢性病患者能夠從種植花草與照管、觀賞盆栽花卉中得到不少益處。

關於園藝與養生的密切關係,我國民間早就流傳過許多民諺,諸如"花中自有健身藥"、"養花乃雅事,悅心又增壽"、"養花種草、不急不惱,有動有靜,不生雜病"。

確實,園藝是一項十分有益健康的活動,培土、澆水於花叢之中,看著綻開的朵朵花蕾,聞著沁人心肺的花香,在勞動中得到美的享受與喜悅。

在這悠閑、輕快的園藝勞動中,增加了身體的活動量,調節了情緒,對慢性疾病,諸如神經官能症、高血壓、心髒病患者,有著改善心血管係統功能,降低血壓,緩解緊張情緒,改善大腦皮質機能的功效。

一些老年孤獨患者參加園藝活動後,從生活中獲得樂趣,忘卻寂寞、孤獨感覺。每當看到自己精心照管的花木得到茁壯成長,開花結果之後,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與作用,產生一種勝利者的喜悅。

據觀察,經園藝勞動的人很少得癌症,這是由於花草樹木生長的地方,空氣清新,陰離子積累也多,呼吸這些陰離子,獲得充足的氧氣。經常醉心於這片小天地裏,種植、培土、灌水、收獲,使人忘卻其他不愉快的事,從而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力,調節了機體神經係統功能,為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利條件。

此外,園藝勞動輕微,可有動有靜,對自己喜愛的花草樹木,樂於精心照料,細微體察,這也逐漸陶冶了性情,養成細心、耐心、冷靜、樂觀的心境與性格,成了很好的心理養生。

特別是許多花木,對身體就有著直接的益處,如桂花香味,使人舒心暢誌;薄荷香味,使人思維清晰;石榴、菊花有吸收硫、氟化氫、汞等毒氣的作用;茉莉、丁香的香味,能起殺菌效能;天竺葵花香,可使人安定鎮靜,薰衣草的芳香,可治療神經性心動過速。

園藝勞動可以在庭院裏,或在屋前空地裏進行,栽種的花木,可以根據主人的喜愛,也可根據年齡、身體狀況進行選擇,這裏略舉一些:

適宜老年人的花木,有牡丹、芍藥、玫瑰、水仙、月季、茉莉、桂花、五味子花;

用於解除抑鬱、煩悶,改善情緒的花木有:桃花、桂花、月季、石榴、木芙蓉、淩霄花、鬱金香等。

用於安神、鎮靜的花木有:合歡花、水仙花、天竺葵、玫瑰、菊花、蘭花、蓮花等。

用於殺菌、消炎、預防流感、氣管炎、咽喉炎等的花木有玫瑰、茉莉、桂花、米蘭、梔子花等;

用於散寒、興奮的花木有牡丹、月季、石榴、茉莉花、丁香花等;

用於清熱、寧靜的花木有荷花、蘭花、水仙、迎春花、木槿花、山梔子花、玉簪花等;

用於活血、散閼、舒筋的花木有紅花、石榴、鳳仙、杜鵑、芍藥、淩霄花等。

§§§第六章 賞鳥

家養一二隻小巧玲瓏、羽毛豔麗的觀賞鳥,能怡神養性,陶冶情操,使居室充滿鳥語聲聲的大自然情趣。

那麼,怎樣挑選家養觀賞鳥呢?

首先要確定鳥的品種。常見的觀賞鳥有鸚鵡、百靈、相思鳥、黃雀等10多個品種。由於鸚鵡容易飼養,又善仿人言,初養者不妨選鸚鵡。有一定飼養經驗的可選黃雀、相思鳥等品種。

挑選時要做到一看二逗三觀察:一看,即看鳥的羽毛是否整潔,色澤是否鮮豔,眼睛是否有神,如果均理想,一般講是好鳥;二逗,即設法挑逗,如果鳥兒反應機敏,活潑好動,則是健康鳥,如果反複逗它仍然耷拉著腦袋,反應遲鈍,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那大多是病鳥或下等鳥;三觀察,即看體形是否勻稱,腳爪是否完整,叫聲是否響亮,肛門是否清潔等。同時,挑選時最好買小鳥,不要挑老鳥,因為小鳥好訓養。

當然,養鳥要懂得養鳥知識。還要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而定,有的養鳥後出現呼吸係統不適等症狀,這樣的人不宜養鳥。

籠鳥宜多遛。所有雀鳥,天性都是愛動的。但家庭養鳥,多囚於籠中,雀鳥活動範圍極小,其肌肉和器官皆易退化,體質減弱,特別容易生病。若飼料中油脂性食物太多,鳥更易肥胖、呆鈍。所以有經驗的養鳥人,都特別注意鳥的運動、也就是手提鳥籠散步──遛鳥。

人在行走時,提籠的手擺動搖晃,籠鳥為保持身體平衡而不跌下去,必然會抓緊鳥踏或棲木,使全身肌肉有規律地收縮和放鬆;在前後擺動鳥籠時,還會使雀鳥頭尾時仰時俯,雙翅時張時合,以保持平衡。這等於逼它使勁運動。除遛鳥外,在家時,也可用飼料或手指逗弄,使其追逐跳躍。

§§§第七章 吟誦詩歌

詩歌是表現感情的。"詩者,哀樂之器也","抒情詩是情緒的直寫"。而歌則把喜怒哀樂的情緒通過口腔發聲表達出來。古今中外詩人都既重視寫詩,也重視吟詩,蘇聯偉大詩人馬雅可夫斯基便是典型的代表。

我國人民寫詩吟詩曆史悠久,可以說是吟詩藝術的發源地,我國古代就有許多吟詩人,他們到處吟誦自己的詩作。

吟詩可使人胸襟開闊、蕩氣回腸、情緒振奮、心曠神怡,使大腦的興奮與抑製達到相對平衡,將神經細胞調節到最佳狀態,有益身心健康。

醫學生物學的發展,認識到了吟詩活動對身心健康的保健作用。美國的心理學教授勒納便積極倡導"詩療"的新醫術,主張讓病人,特別是精神病患者,通過吟誦選擇過的詩歌,獲得感情上的支持與感染,以排遣心理上的煩惱,釋放內心深處抑鬱已久的心理衝突。

日本許多醫學家認為,吟詩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健身活動。近幾年來,更是出現"吟詩熱",愈來愈多的人參加到這一吟詩活動中來。

吟詩之所以能起到的作用,可以從生理上與心理上得到解析。生理方麵,吟詩者要肌體舒展,站立姿勢,腹部呼吸,準確發音,如此反複進行著,達到吐故納新的目的;心理方麵,通過吟詩活動,可以放鬆情緒,摒棄俗念,集中注意力,進入詩的美妙境界,從而獲得陶醉,使肌體分泌出有益的激素--酶、乙酰膽堿,促進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和髒器的代謝活動,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