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書法
書法藝術除交流思想、傳播知識、供人觀賞外,還有其不可忽視的保健功能。
隻要稍稍涉獵一下我國曆代書法大家的辭典或傳記,便可知道他們大多延年益壽的事實;智永活至100歲,歐陽詢活至85歲,虞世南活至81歲,柳公權活至88歲,顏真卿被殺時已是76歲,文征明活至90歲,董其昌活至82歲,梁同書活至92歲。現代書畫家長壽者,亦不乏其例;吳昌碩活至84歲,齊白石活至97歲,沈尹默活至89歲,健在的孫墨佛,蘇局仙也都年過百歲。
有人對明、清兩代20多位高僧與書畫家的壽命做過一個比較,書畫家的壽命平均為79.7歲,高僧的壽命平均為67歲,這從一個側麵說明,書畫家較之高僧還長壽。
書畫活動之所以能使人健康長壽,是有其心理與生理上的科學原因的。
從心理方麵來說,我國書法十分講究"意念",用筆之前要"曠懷暢情"、"凝神絕慮"、"賞心悅目",即要在安寧、平隱的心境中用墨運筆,這就使大腦中樞神經得到愉快的信息儲存,心靈得到淨化,樂而忘憂。
王羲之說:"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先,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書論》)"。劉熙載更是強調說,作書"必先釋智遺形,以至於超鴻濛,混希夷,然後下筆"。黃匡在《甌北醫話》中談到"學書用於養心愈疾,君子樂之"。何喬番在《心術篇》中更是把書法與健康關係說得直接、明白:"書著,抒也,散也。抒胸中氣,散也。抒胸中氣,散心中鬱也。故書家每得以無疾而壽"。
此外,書法是一種藝術,人們練書法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藝術享受,在書法活動中可以寄托著自己的情感與意趣,在"龍飛鳳舞"的揮毫中獲得美的愉悅,從而達到靜心養性,陶冶情操,美化心境的目的。
從生理方麵來說,在書寫前要求有正確的身體姿勢:正頭、挺胸、直背、雙肩齊平,兩腳平落於地,落筆時要求腕平、掌虛、指實,要用臂力、腕力、指力,才能使筆鋒剛勁有力、以氣奪人。因此,運筆過程,形成精神、動作、呼吸的一致性,這對全身神經係統,內髒器官起到調節作用,達到各髒器的平衡。
通過對身形的嚴格要求,從而提高書法的意境:寫一點,好似"高峰墜石";寫一橫,猶如"長舟之截江渚"寫一直,仿佛"冬筍之挺寒穀",挺拔而剛健;寫一捺,直如"崩浪雷鳴"......
許多書法家都十分注意鍛煉自己的臂力,像顏真卿,就喜好打拳、舉重,即使在下雨天,也托雙手於胸前提一重物在室內行走,久久不放下,年過半百時,他還常與小夥子扳手腕"鬥力",75歲高齡時,他還能將雙臂撐於兩張坐椅背上,懸足,雙臂屈伸數百下。他的書法筆酣墨飽,渾厚遒勁,與他巨大臂力不無相關。
王羲之也是臂力過人,他常進行揮力、舞劍,在劈、刺、挑、撩、提、掛、架、抹等緩慢、疾速中鍛煉臂、腕、指力,古有筆力"入木三分"之說,指的就是王羲之。
傳說有一次,他在蘭亭寫完一張字後,心情高興,順手將筆擲了出去,這筆竟然飛出20裏外,一直飛到紹興城裏,穿過一條胡同,落在一座小石橋上。人此,這條小胡同便被命名為"筆飛弄",那座小橋被叫為"筆架橋",一直沿用至今。顯然,這故事是藝術誇張的,但王羲之臂力過人卻是事實。
書法活動之所以能健身,還可以與武術上的相似處得到解釋。武術講究的是:氣沒丹田,強調動靜起伏,運轉自如,鋼柔相濟,這與書法中以平墊底、平中見奇、虛實相兼、筆斷意連、四麵出鋒,八麵盤轉的道理一樣。
書法家常把劍術中的撩、劈、刺、閃等招數運用於書法之中,形成書中特有的氣韻、豪放、鋼柔相濟的風采,特別是武術中的太極拳,講究"體鬆、氣固、神凝",即要求肌內放鬆、全神貫注,排除雜念,重心在腹。書法的潑墨運筆,提按轉折,曲放收止,也要求以精、神、氣為基礎,心正氣和,意力並用。久而久之,便能起到舒筋活血、壯腰固腎、調節大腦功能,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
近年來,有人把書法與太極拳結合起來,熔於一爐,更是一種創造。我國書法藝術與太極拳術的結合,會在強身健魄、延年益壽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
現代醫學臨床證明,對一些老年身體機能衰退、神精衰弱、大腦功能失調,手臂麻木、腰酸背痛,長期失眠,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通過練書法得到有效的改善以致治愈者,其例甚多。
我國許多領導人都長於書法,陳雲同誌把書法作為藝術享受與健身運動項目之一,經常錄寫古詩、古詞,每天堅持站立懸腕寫字45分鍾。方毅同誌也深有體會地說過,他的長期失眠症便是堅持寫毛筆字達半年後得到改善的。書法的健身之道,也為國外醫學研究者所推崇。前蘇聯一位醫學碩士奧梅爾欽科,用"書寫療法"竟把多名口吃患者治愈了。
§§§第九章 垂釣
垂釣對健身養生很有益處,我國曆史上就出現過許多以垂釣健身的著名人物,如薑子牙、嚴子陵等。在西周時期被尊為"尚父"的薑子牙,活到97歲的高齡,他在任職時已是翥耋之年,但他身體健康,耳聰目明,思維敏捷,精力充沛不僅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賦,還與他同十年垂釣生涯有相當的關係。從運動醫學、運動心理等機理分析,垂釣對健身養生有以下幾方麵的好處。
垂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我精神療法。當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被釣上來後,會使人欣喜萬分,心中的快樂難以言表。魚兒進簍,又裝餌拋鉤,寄托新的希望,因此,每提一次竿,無論得魚與獲得一次快樂的享受。此種樂趣衝淡了人們精神上的憂慮,患者處於這種精神狀態中,必然有利於疾病的醫治和病情的好轉。
垂釣能使人的神經和肌肉鬆弛。垂釣者從充滿塵煙、噪音的城市來到環境幽靜的郊進駐,與青山綠水、花草蟲蝶為伴,與風場、鳥語、鼓蛙、蟲唱、流琴、魚鬧、林喧為伍,就有心情輕爽、腦清目明、心曠神怡之感。
而垂釣時全神貫注,直視魚漂,又能誘使垂釣者迅速進入"放鬆入靜、恬淡虛無、安閑清靜"的氣功狀態,可以鬆弛身心,陶冶性情,延緩衰老。對於長期從事及力勞動或神經衰弱、年老體弱的人來說,可謂"益莫大焉"。
從垂釣姿勢上說,時而站立,時而坐蹲,時而走動,時而又振臂投竿,這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靜時可以存養元氣、鬆弛肌肉、聚積精力,動進度可以舒筋活血、按摩內髒、產生抗力。如此動靜結合,剛柔相濟,就使人體內髒、筋盤及肢體都得到了鍛煉,增強了體質。
此外,垂釣之處,大多是有草木、水源地地方,或湖邊塘畔,或水庫灘塗,或江岸河沿,或澗岩溪旁。其處水浪翻飛,草木蔥蘢,在大自然中,吸入清新的空氣,有利於改善人體的心肺功能,對治療高血壓、心髒病等慢性疾病大有裨益。
垂釣是深受中老年人喜愛的一種休閑方式,現就垂釣的一些基本技法向讀者介紹如下。
1.春季垂釣技法
春季分早春、仲春、暮春三個階段。魚兒經過漫長的冬季,到了3月春分時刻,氣溫逐漸變暖,然而早、中、晚的溫差比較大,溫差一般在10℃左右。在這期間,鯽魚比較活躍,其次是鯉魚和青魚開始覓食。
在早春季節釣魚,必須選擇陽光充足的好天氣,陰天、雨天不宜釣魚。魚兒覓食的時間一般在早上10時至下午15時之間,這段光照最充足,故在早春出發不宜過早,一般在9時前到達目的地即可。春季垂釣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釣區選擇:一般應挑選水麵無障礙物、平整河底的地段,水深100~166厘米為宜。如某一地區河浜均較深或較淺,則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②釣位選擇:大多數情況下,早春不宜在稠密水草中垂釣,而應充分利用水麵或水草邊緣等。尤其在活水的地方,不要急於投餌,應先細心觀察水的動態(流速一般以67厘米/分鍾為宜),再結合僻靜程度、堤岸高低等決定垂釣位置。
③誘餌:以碎米、麩皮(炒至微焦摻入適量高粱酒)為主,投餌量不宜過多,按水情而定,清水宜少,渾水可稍多。於水麵投放,徐徐而入,任其自然擴散。不宜沉底投放。因為此時魚類不但活動能力較弱,膽子也小,沉底投放可能驚散魚群,不肯再集中,加上沉底投放鉺料堆積在某一點上,也會減弱誘餌作用。
④釣餌:以飯粒為佳,取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粒即可,不必用整粒。麵條、紅蚯蚓也較理想。麵條用開水氽一下,大小與飯粒相仿;紅蚯蚓的長短粗細像火柴根一樣為好。
⑤工具和釣法:早春垂釣,從工具到釣法都有它本身的特點。首先是工具必須輕巧靈便,力求反應敏捷。魚竿要長、輕、直,竿梢要軟。魚線要細、要短,竿俏與浮子間不超過35厘米。
為了縮短過長的魚線,可將多餘部分繞在竿梢尖端上,用1.8厘米長自行車小橡皮管套信。另外,還應注意鉛垂不可太重,浮子可小一些,魚鉤也盡量用小型號的。
除此之外,還注意其他一些問題。如早春魚的活動能力較差,攝食動作也很文雅,因此,當魚吞食釣餌時,浮子上下浮動的幅度很小,垂釣時應特別注意它的動態。如用飯粒、麵條作釣餌,隻要浮子稍微往上抬,就應立即提竿。
早春釣魚,誘餌投放後一般要2小時左右才能起作用,有時甚至有上午不起作用下午才起作用的現象,因此要耐心守候,不能急於求成。在清水垂釣,要避免人影晃動驚擾魚群。在釣了一定時間後,應補投誘餌,數量可比第一次少一些,時間相隔2小時左右。
仲春、暮春季節為4月至5月上旬這段時間,氣溫逐漸升高,魚兒流動範圍逐漸增大,從深水向淺水區遊弋覓食。此時是垂釣的黃金季節,無論是晴天,還是刮風下雨天都能垂釣。不僅垂釣的時間長,從天亮一直可以釣到天黑,而且在各種不同深度的水域裏都能釣到魚。
一般在早晨5~7時之間,魚兒較多聚集在水深為30~80厘米處。隨著光照充足,魚兒就活躍在80~120厘米之間。食餌以紅蚯蚓為好。上鉤的魚種類較多,有鯽魚、鯉魚、青魚、鯰魚等,偶爾有鱔魚、甲魚上鉤。
在仲春季節,魚兒"登堂"的時間較快,一般在15~30分鍾之間,如果"堂子"打下去後,在30分鍾內未見魚兒上釣,應立即更換地方。
2.夏季垂釣技法
初夏仍是垂釣的好時光。垂釣的時間也很長,從早上4時一直可以釣到傍晚7時。地形應選擇在通風、陰涼處。
在盛夏季節,多數垂釣愛好者都把魚竿束之高閣,很少外出釣魚,即使有少數垂釣愛好者利用雙休日外出釣魚,也往往隻釣一個早上就收竿回家了。其實盛夏季節和仲春、暮春季節一樣,也可從早上釣到傍晚。但一定要在陰涼處和通風的地方進行垂釣。一般從早上4~8時之間可以釣鯽魚、青魚、鯿魚、甲魚、黑魚、鱔魚、鰻魚,以及其他雜魚等。8時以後,鯽魚很少上鉤了。
此時,可用半生熟的山芋或麵粉團釣鯉魚,水深宜在100~140厘米米之間的中水區。到了下午15時以後鯽魚又開始上鉤上了,但必須在深水區下鉤。
盛夏季節釣上來的魚應養在大的竹製魚簍裏為好,帶回家時,應在魚簍裏放些水草,用以保鮮、降溫,魚簍要通風,不要用塑料袋盛裝。
3.秋季垂釣技法
金秋也是垂釣愛好者大顯身手的黃金季節。秋季垂釣的時間較長,從早上一直可以釣到傍晚。魚兒經過炎熱的夏季之後,體內的脂肪消耗了很多,急需補充養料。這時的魚兒格外活躍,覓食積極,流動的範圍較大,一般多活動在80~140厘米深的水域內。
初秋季節是第二次釣魚的高峰期,上鉤的多為鯽魚,其次為鯿魚、鯉魚、青魚、鯰魚,偶爾也能釣到甲魚。
中秋和深秋仍是垂釣的好季節,一天中的垂釣時間長,從早晨到中午,在朝陽的地方垂釣為好;中午以後到陰涼處垂釣為宜。
4.冬季垂釣技法
在寒冬臘月的冬季裏,魚兒活動範圍較小,在上午9時以前,魚兒基本潛伏在深水處不遊動,不覓食,要到上午10時以後,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才開始緩慢地遊動,覓食不是很積極。
在中午11時半到下午13時半之間,有少量的大鯽魚遊弋到枯水草底下取暖覓食,吃枯草葉充饑。此時可用紅活蚯蚓浮釣,效果很好。也可用飯粒在深水處引釣,上鉤的多為鯽魚。
冬季垂釣,一般選擇水深2米左右、水麵寬度不超過20米、略有水流,流速不大於0.3米/秒的水域垂釣。深處水溫比水麵高,魚類喜歡逗留;水麵窄,魚竿容易伸到河中心。冬季垂釣要選擇在淨水麵投餌,淨水麵光照足,魚類一般都沉底聚集;其次是草邊,最差是釣"草洞"。
冬季垂釣投放魚餌要做到窩多量少,要多搞幾個備釣窩。投放的誘餌量不宜多,因為冬季魚類的"胃口"不大,同時注意冬季魚上窩的時間要稍微長一些。冬季上午8~11時,下午15~17時為上窩高峰,最佳時間是下午15時~17時,冬釣者不可錯過這段好時光。
冬季垂釣,在投法上,一般采取引鉤為好。引鉤者應做到三勤:
眼勤:多觀察釣位水麵是否有"魚星"。冬季"魚星"不及其他季節那麼明顯,更要細心察看,一經發現"魚星"應及時下鉤。
手勤:應經常提拉魚竿,動作宜輕緩,幅度要小,提拉高度不應超過33厘米,但提引的範圍要大一些,一般在66厘米見方範圍內。有流速的水域一定要注意鉤子到位(即餌鉤要在窩子裏提引)。
腳勤:要經常不停地在窩子之間跑動,密切注意觀察窩中動靜,有信號即釣,不見動靜聲速轉移,靈活機動,一般是不會落空的。